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921.86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具体活动如下: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
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xx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
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
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
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
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一章第1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显微镜1.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研制出了早期最出色的光学显微镜。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能发达1500倍,目前中学常用的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即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4.目镜没有螺纹口,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有螺纹口,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5.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细转焦螺旋调节幅度小。
6.视野中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细胞在视野右上方,移到视野中央往右上方移动,最快移出视野是往左下方移动。
7.当光线暗时,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亮时,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
8.(1)光线依次通过显微镜的结构:反光镜→遮光器(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2)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方法:第一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二步,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第三步,若光线较暗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第四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①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和玻片。
②判断方法:移动法。
9.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成像: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全相反,如d→P。
(2)物像移动:物像移动方向和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如视野中物像在左下角,想要让该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物像、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物像大小物像数量视野范围视野明暗越大越大越少越小越暗越小越小越多越大越亮步骤操作细节取镜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的左边,并距桌边7厘米左右/一手掌宽距离,放置倍数低的目镜(如10x)和物镜(如10x)二、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刀,镊子,刀片等。
计量器具:量筒,托盘天平(含砝码)等。
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陶土网等。
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支架:显微镜的主体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
2.桥臂:连接镜筒和支架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3.眼镜筒:放置镜片,并通过放大镜片上的目镜观察物体。
4.镜头: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用于放大物体并产生清晰的图像。
5.物镜:位于镜筒上方的透镜,能够调节视野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6.台架:显微镜下方的平台,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7.台夹:固定样品的装置,可以调整和固定样品的位置。
8.光源:通常是一颗白炽灯泡或LED灯,用于照亮样品。
9.视网膜屏:通过调整来调节光源的强弱和方向。
二、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一小片植物组织、昆虫的部分、细菌等。
样品需要被制备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2.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调节光源使其照亮样品。
可以通过视网膜屏来控制光源的强弱和方向,确保样品能够被适当地照亮。
3.定位样品:将样品放在台架上,使用台夹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样品在显微镜下可见并不会移动。
4.调节物镜:选择低倍物镜,将其对准样品。
使用焦距调节旋钮调整视野的焦距,直到样品清晰可见。
5.调节放大倍数:在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后,可以更换高倍物镜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在更换物镜时,需要重新调整焦距以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6.观察和记录:使用目镜来观察样品,并可以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和细节。
7.清洁和关闭:观察完成后,应当关闭显微镜,并将镜片和样品清洁干净,以便下一次使用。
总结:显微镜的使用可以提供学生观察和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的机会。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生物学的学习。
学习使用显微镜,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1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知识点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 目镜:无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 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知识点3 显微镜的调节1. 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找到物像。
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2. 调节视野明暗:反光镜、遮光器。
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用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可以使用平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知识点4 显微镜的操作步知识点5 显微镜成像1. 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翻转),如:标本为“b”, 则物像为“q”。
(将试卷倒过来看,将得到答案)2. 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哪往哪移。
3. 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的比较4. 污点位置的判断5. 观察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
6. 光线入眼的途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知识点1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1. 单细胞生物2. 多细胞生物概念由很多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代表生物人、玉米等常见的动物、植物知识点2 细胞的形态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 不同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与细胞行使的功能有关。
3.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4.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第一次发现细胞。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子,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知识点3 探究草履虫的趋性第三节细胞的结构知识点1 几种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注:(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必须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
(2)几种液体的比较:①“滴”,观察植物细胞滴清水,观察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初一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初一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归纳整理一、显微镜的构造(记P37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1.机械结构: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调节部分:粗(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2.光学结构:目镜和物镜、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及遮光器上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三转两开一条线)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⑤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从侧面看物镜)⑦一只眼向目镜内看。
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注意事项: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的其他部分。
三、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像越大,能看到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
(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第二节植物细胞知识归纳整理一、玻片标本的类型1.按制作材料分: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去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材料制成。
1.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玻片标本的制作都需载玻片、盖玻片。
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玻片1.准备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