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1+Word版含答案 (4).doc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汇编《江城子•乙卯日夜记梦》《屈原列传节选》《临安春雨初霁》1.《江城子•乙卯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2.“,,。
”苏轼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他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6.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13.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1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闲”的句子是:“,”。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鄙(2)许(3)说(4)辞(5)微答案:(1)把……当作边邑/边远的地方/浅陋,见识少,眼光短/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地方/赞同/表约数;(3)通“悦”,兴奋/陈说/杂说,一种文体;(4)推辞/告辞/推脱;(5)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略微,略微/低贱,卑下。
2.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应; (3)“说”通“悦”,兴奋;(4)“知”通“智”,明智。
3.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仆人古义:(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3)共其乏困..今义:疲惫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答案:(1)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仆人;(2)出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越国以鄙远.(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名词作动词,结盟;(5)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1.以2.而3.焉4.其5.之答案:1.连词,由于;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介词,把。
2.连词,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
3.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
4.代词,指代“使者”;代词,指代“那件事”;代词,自己的;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代词,他们,指秦军;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文言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 )3.晋军函陵( )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眼观六路,规避陷阱全国卷词语考查重点固定、突出: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
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但从历年高考看,命题人有意变换考查的是形式,但不变的是考点。
但2016年增添了对虚词(重点为关联词语)的考查,这一点需要关注。
因此在本专题也进行了虚词的复习与训练。
一、正确使用成语1.(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矛盾。
②意味深长: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不断出现,没有穷尽。
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
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公正。
⑤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
不符合很多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语境。
⑥万无一失: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
符合语境。
答案 B2.(2017·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考点4 辨析并修改病句[2016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搭配不当。
“西红门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创业大街”可与“启用”等词语搭配。
C项,偷换主语。
“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图片”前加“新媒体”。
D项,“受……共同影响下”结构混乱,可删去“下”。
[2016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偷换主语,“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的是“我国”。
B项,成分残缺,可在“范围内销售”后加上“的规定”。
D项,两面对一面,“抗灾能力的强弱”是两面性的,而“经济实力的雄厚”“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是一面性的。
[2016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对点精练七仿写(含修辞手法)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
要求:句式一致,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林清玄曾说:“能够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养精蓄锐;能够动若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时洞察入微。
”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是现成的果实,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2.请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围绕“命运”和“我们”另写两段话。
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木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小船。
没有船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滞不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缩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
(示例二)命运如一支吸墨的钢笔,我们是一张崭新的白纸。
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待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
3.仿照画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与画线句一致。
表达真情实感不是一种写作的小技巧,而是显示你生命质量的大问题。
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集训 22 图表解析[共73分]1.[2017·天津卷]下面是2006年度和2016年度有关“天津旅游”的词云图,是根据国内十大旅游网站筛选出的高频词汇生成的,字号越大,表示该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注度就越高。
(9分)2006年度“天津2016年度“天津旅游”词云图旅游”词云图(1)请对比两幅词云图,简要概括天津旅游十年间发生的变化。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2016年度词云图反映的情况,为天津旅游写一段80字左右的宣传推介短文。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大会纪念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图是中国农历鸡年(2017年)挂历的封面,请简要介绍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和图案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中国郑港国际徒步大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00字左右。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仔细观察下面三幅漫画,请写出这三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公益广告宣传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请简要介绍宣传画的构图要素和图案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产。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的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力气很充分,干活利落又吵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很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服侍人,不服侍花儿。
老魏照旧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第4讲不浮于表象,深析词义、句意理解题新《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B级“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备考时要特别关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涵深意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含意。
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题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在书中]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教材举隅]二、怎样考理解词语的含义[题在书外]三、怎样答理解词语的含义[学考贯通] “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例一] (2017·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外》(原文见第1讲[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自主尝试][解题指导] 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2)(3)(4)(5)(7)段都写到了窗子。
第(2)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3)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4)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5)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
第六周小题天天练26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3题。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迁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________,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城市个性和特色。
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________。
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热带到温带纵贯全国;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由山岭和丘陵围绕的盆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让神州大地________,________。
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
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
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劈山填海丰富多彩五光十色众彩纷呈B.夷为平地丰富多彩五光十色众彩纷呈C.劈山填海五光十色众彩纷呈丰富多彩D.夷为平地众彩纷呈丰富多彩五光十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细微差别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
劈山填海:把山劈开,把海填平。
夷为平地:毁坏使成为平地。
也泛指彻底毁掉。
依据下文“山城、水城”和“山水脉络”可知,第一个空填“劈山填海”。
排除B、D两项。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一轮复习:情景扩展专项练习题.唐代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请就划线句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场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1.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来写细节。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任务检验】下面语段是写母亲打量孩子睡觉的细节,请试着从''我〃的角度来写。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任务检验】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要求运用细节的心理描写,字数150字左右。
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2.很多成语都是一幅图景。
请你展开想象,从“披星戴月〃〃春风沂水〃〃车水马龙〃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将该成语描摹的情境写成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
要求:符合成语意义,描写细致,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50字左右。
• •.将''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扩展为一段不少于80字的散文文段。
要求:展开联想,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4.下面的句子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
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诗经》中下面这句话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不超过60字)〃鸡栖于捌,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塘:鸡舍).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虚实结合,有细节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子弹退回枪膛/运发动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近期某校举行了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将作为分层走班的依据,师生都很重视;语文试卷第1页共11页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展语段的能力。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1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砧.板/粘.贴湖畔./绊.脚石包庇./刚愎.自用B.恫.吓/胴.体舟楫./通缉.犯根茎./战战兢.兢C.磋.商/蹉.跎谛.听/并蒂.莲俨.然/奄.奄一息D.朝觐./劲.旅市侩./刽.子手揣.度/惴.惴不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泄影碟吊脚楼罄竹难书B.诀别蛰伏俱乐部鸠占雀巢C.文身就绪蛾眉山皇天后土D.洗练坐镇大姆指名门旺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飞机开赴钓鱼岛,再次中国对钓鱼岛的绝对主权。
②《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确实草率,但既然已经通行多年,那也应该尊重历史和现实。
③雾霾天气状况下,人们不开窗,室外的粉尘等颗粒还是会进入到屋内。
A.宣示失之即使也B.宣誓失之虽然但C.宣誓有失即使也D.宣示有失虽然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杯比赛期间,比赛所在城市的居民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B.建设一个文化济宁,不是决策者培育接续产业的权宜之计....,而是要为城市寻找永恒的精神动力。
C.电视剧《天真遇到现实》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此剧品头论足....,好评如潮,收视率创下新高。
D.三星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何为国学方克立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马伶传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
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己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
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
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选自叶圣陶、夏丏尊《国语百八课》)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静女:娴静的女子B.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C.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拜访D.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俦:部属,手下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而其最著者.二B.金陵为明之.留都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C.耻其.技之不若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D.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此吾之所为.师也!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3分)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②坐客乃西顾而叹③首不复东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
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记写第二次较量,马伶获胜,作者用了倒叙笔法,这样记叙的好处是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原委,显出故事的戏剧性。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13.给文末划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5分)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2)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唐)王播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