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莫里哀:法国喜剧的悲剧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15
莫里哀(Molière)的喜剧艺术特点体现莫里哀(Molière)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喜剧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戏剧元素和文学技巧,表达了对社会伪善、虚伪和愚昧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生活的反映莫里哀的喜剧作品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通过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出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他善于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将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成戏剧形象,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并对现实有所警醒。
二、角色的刻画莫里哀在喜剧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的戏剧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戏剧人物哈巴斯(Harlequin)和阿尔贝特(Alceste)。
哈巴斯是一个滑稽可笑的角色,他总是处于被人欺负的境地,但他又是一个乐观、机智和聪明的人物,通过他的表演,莫里哀成功地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压迫。
阿尔贝特是一个批判家和理想主义者,他对社会的虚伪和伪善现象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的形象展示了莫里哀对社会的批判态度。
三、语言的运用莫里哀的喜剧作品中,语言是他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语言,通过对话和对白揭示角色的性格和思想,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他的语言流畅、机智,富有诗意,通过对语言的运用,莫里哀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戏剧语言风格,成为法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戏剧结构的安排莫里哀的喜剧作品的戏剧结构通常是基于情节的发展,通过引入冲突和转折,展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的变化,并最终达到戏剧冲突的高潮和解决的结果。
他善于运用戏剧技巧,如舞台设置、音乐和舞蹈等,使戏剧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还善于运用戏剧的节奏和节奏,通过剧情的起伏和高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戏剧的吸引力。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人物的刻画,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人性的弱点,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和反思。
文学家莫里哀是谁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在欧洲的戏剧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莫里哀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莫里哀的简介莫里哀(Moliere)Jean Baptiste Poquelin(Moliere),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莫里哀的生平简介莫里哀出生于1622年的1月15日,原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莫里哀的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他用钱买来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并希望莫里哀能够子承父业,或者称谓一位律师。
1635年,莫里哀被父亲送进了克莱蒙中学读书,这是一所贵族子弟的学校。
三年之后,莫里哀的父亲将“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了莫里哀的名下。
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他的父亲为他买了一张奥尔良大学的法学硕士文凭。
可是,莫里哀自小便不喜欢经商,也不想成为一位律师,他喜欢喜剧。
在莫里哀21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和十几个青年一起组织了一个“光耀剧团”开始在巴黎演戏。
可惜演出失败了,莫里哀因此背上了债务,被拘押起来,在父亲的保释之下才得以出狱。
1644年,他将“莫里哀”作为自己的艺名,1645年,莫里哀组织的“光耀剧团”解散,离开了法国巴黎,跟着另一个剧团在法国的西南一带开始流浪,一流就流了十二年的浪。
在这十二年的流浪生涯中,莫里哀了解了法国人民的生活,熟悉了法国的社会,学习了人们喜爱的闹剧和意大利的“即兴喜剧”。
这十二年,莫里哀锻炼成了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之后,莫里哀成了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
他所创作的剧本深受民众的喜爱,还被邀请为路易十四演出,自此之后莫里哀便开始定居在巴黎。
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研究——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摘要:作为欧洲贵族时代少数几部喜剧成就最高的经典之一,莫里哀的《伪君子》通过展现达尔杜弗这个邪教士的伪善、瞄准他好色这根软肋、顺着他勾引艾耳密尔这条线索,揭穿了他未能得逞、奸险恶毒的用心以及这种伪善罪恶所必然产生的严重危害。
这部理性驱逐神权时代的讽刺喜剧,通过笑来打击恶以纠正时弊,透过那些可笑对象的偏执行为与拙劣表现反思自身的劣性与敌人的可怕性;它绝非轻松的幽默与无聊的调侃,更不是拿肉麻当有趣的娱乐至死,而是具有一种“闹后趋静”、“乐极生悲”的艺术伦理效果,在理性透视里渗透着悲戚与阴沉,凸现了真理的相对游移,并使这部理性喜剧跨到了悲剧界限的边缘。
关键词:理性喜剧;讽刺艺术;伪善;贴近民间。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三百多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为他立碑。
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剧团负责人于一身的莫里哀。
莫里哀崛起在那个宫廷趣味占统治地位的法国,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须知当时法国乃古典主义的天下。
古典主义是适应君主专制需要而产生的文学流派,其突出特点是依附王权、为王权服务,而且把史诗和悲剧作为最高等的体裁;而脱胎于民间祭祀中的狂欢歌舞与滑稽表演的喜剧,在莫里哀成名前的法国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俚俗玩艺儿。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艺术氛围中,莫里哀让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换言之,喜剧在本不利于其发展的时代和环境中偏偏获得了审美权力的合法性,“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从而完成了它自身的“经典化”过程[1](P.43)。
莫里哀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是欧洲戏剧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艺术中反封建、反教会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第四章死在舞台上的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莫里哀(Moliere 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1622年出生,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
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
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
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1643年他21岁时,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
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
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在这期间,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以后,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
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
1656年,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
他的剧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
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
路易十四下令把卢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
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这是他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矛头指向贵族。
《伪君子》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其尖锐的社会讽刺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成功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丑恶。
故事的主人公达尔杜夫是一个表面上高尚虔诚、乐善好施的教会骗子,但实际上是一个内心虚伪狡诈、贪财好色的封建势力代表人物。
他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但最后真相败露,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莫里哀对虚伪的刻画所吸引。
达尔杜夫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虚伪是如何深入人性的。
他在公众场合表现得如此虔诚和诚恳,但私下里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这种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虚伪的可怕之处。
同时,我也为奥尔恭一家感到愤慨。
他们被达尔杜夫的假象所迷惑,差点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这让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真假,避免被虚伪的人所利用。
《伪君子》作为一部喜剧,不仅让我捧腹大笑,更让我在笑声背后看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部作品成功地以戏剧的形式批判了封建势力和宗教伪善,呼吁人们回归真实、善良的本性。
此外,这部作品的人物刻画也非常出色。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让我感觉就像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总的来说,《伪君子》是一部讽刺尖锐、生动有趣的戏剧作品。
它让我认识到了虚伪的危害,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莫里哀的故事有哪些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在欧洲的戏剧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莫里哀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莫里哀的故事莫里哀出生于法国巴黎,是纯正的法国人,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身份的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能够继承父业,或者成为一位律师。
他将其送进贵族子弟的学校就读,购买了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可是莫里哀对于经商亦或是法律都没有兴趣,他深深地爱着戏剧事业。
然而,莫里哀的家庭并不同意他从事戏剧,于是,21岁的莫里哀离开了家,和同伴一起创建了一个“光耀剧团”演出。
剧团的演出并不成功,莫里哀背上了债务,剧团也倒闭了,他被拘留,一直到父亲将其保释才重新获得自由。
之后的莫里哀继续向着他的戏剧之梦而努力,他加入了另一个剧团,离开了巴黎,在法国的西南地区开始流浪。
流浪中,莫里哀熟悉了法国的社会,了解了法国民众的生活。
他学习了闹剧和“即兴喜剧”,为日后的喜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回巴黎之后的莫里哀开始创作喜剧,并名声大燥。
他终于在他热爱的戏剧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他成为了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造者。
莫里哀的艺术成就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古典主义悲剧,进而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
首先,莫里哀的喜剧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不像古典主义悲剧那样间接地反映现实。
莫里哀的喜剧是直接的,他直接描绘现实,在他看来,喜剧是一定要描绘当代风俗的。
莫里哀曾经有过十二年的流浪经历,而这流浪经历使他熟悉法国的社会,了解民众的生活,他对现实进行了广泛地观察,对人情世故也进行了深入地观察。
其次,莫里哀的喜剧中,有不少带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君主专制的需要的。
在艺术上,他对戏剧的形成进行了改造,创造了风俗喜剧和性格戏剧。
在他的创作中,一个人物不一定只有一种性格,在依照人的复杂性的基础上,他所创造的人物除了一种主性格之外,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的附属性格。
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不害相思,幸福就没你的份名著小屋听名著,读名著,品名著,留住美好的流金岁月!24篇原创内容Official Account《伪君子吝啬鬼》作者: [法国] 莫里哀/ 豆瓣评分:8.0《伪君子》写于1664年,是莫里哀的喜剧杰作。
剧中的教会骗子达尔杜弗,以圣洁的仪表、谦恭的举止、满口的仁义道德骗取商人奥尔贡的信任,混入其家,阴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
剧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手法夸张,风格泼辣,是世界喜剧中的经典之作。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伪君子》共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出和外国的演出,在法国剧作中,《伪君子》的演出占第一位。
《吝啬鬼》写于1668年,是莫里哀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
剧作取材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金罐》,但有发展。
剧中主人公阿尔巴贡爱财如命,他对子女及仆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的钟情对象,逼迫儿子娶一位有钱的寡妇,女儿嫁给一位年过半百的富翁。
他还是一位阴险刻毒的高利贷者,一位厚颜无耻地要霸占儿子情人的情欲占有狂。
剧作揭示了金钱被神化后所起的巨大作用,反映了资产者贪婪成癖、嗜财如命的本质。
作者简介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是一位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
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
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
他的作品对欧洲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
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