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悲剧与喜剧形式戏剧、影视和文学作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的悲剧和喜剧形式更是深入人心。
悲剧和喜剧作为两种常见的戏剧类型,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戏剧、影视和文学中,悲剧和喜剧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悲剧和喜剧形式,从情节、角色、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情节的对比与发展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悲剧和喜剧常常通过情节的对比来展现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转折。
悲剧往往通过人物的不幸遭遇和剧情的悲惨发展来触动观众的情感,展现了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
相反,喜剧则通过轻松愉快的情节和角色的幽默行为让观众感到开心和快乐。
在悲剧中,常见的情节包括主人公的劫难和悲剧性结局。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因为心理矛盾和遭遇无情的命运,最终导致自己和身边亲人的悲惨结局。
而在喜剧中,情节的发展则常常围绕着误解、混乱和最后的和解展开。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中,角色们的误解和混乱引发了一系列喜剧场景,最终以和解和团聚作为结局。
2. 角色的命运与性格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和喜剧也通过对角色的命运和性格进行描写,来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
悲剧中的角色往往具有命运的悲哀和性格的悲怆,他们遭遇不幸的命运注定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这些角色通常是有着顽强意志和道德矛盾的个体,他们的悲剧往往是社会环境的压力和道德困境的产物。
相反,喜剧中的角色往往具有幽默和善良的性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和冲突,最终达到了幸福和和谐的结局。
这些角色通常是善良宽容的人,他们的冲突和困境往往是可笑和荒谬的,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愉悦的体验。
3. 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并存在戏剧、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喜剧和悲剧并不是完全隔离的两种形式,而是相互影响且并存的。
喜剧与悲剧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彼此的特点和价值。
悲剧与喜剧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悲剧与喜剧的辩证悲剧与喜剧作为两种戏剧类型,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观。
悲剧主要以悲伤、痛苦和悲惨结局为特点,而喜剧则以欢乐、幽默和喜剧性结局为核心。
然而,这两种类型并非完全对立,它们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相互影响,共同贡献于戏剧的世界。
第一节悲剧与喜剧的共同点悲剧与喜剧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
它们都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表达,通过人物的故事和经历触动观众的内心。
悲剧和喜剧都以讲述人类的苦难和挣扎为主题,以此引起观众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悲剧在探索人类苦难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主人公常常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却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命运的不公而走向悲剧结局。
观众由此反思人类的悲惨命运和生活的无常。
相比之下,喜剧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让观众产生快乐和欢笑。
喜剧更加注重于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现实中的荒诞和荒谬。
通过对人性的讽刺,喜剧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并以此达到一种解压的效果。
第二节悲剧与喜剧的区别和互补悲剧和喜剧在戏剧形式和情感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
悲剧以其悲伤和痛苦的氛围著称,情节常常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境地,以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悲痛。
悲剧通过表现人物悲惨命运来展现其悲剧性,以此唤起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而喜剧则以欢快和轻松为特点。
它通过夸张、讽刺和滑稽的手法来让观众产生欢笑。
喜剧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戏仿和调侃,带来观众的解压和快乐。
它的喜剧性结局使观众在欢笑中从繁杂的生活中寻找到片刻的轻松和愉悦。
然而,悲剧和喜剧并非孤立存在。
它们在戏剧舞台上相互交织共存,实现了一种辩证的关系。
悲剧之中往往蕴含着喜剧因素,而喜剧也不时深入探索人类的痛苦与苦难。
这两种戏剧类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戏剧的完整性。
第三节辩证的观点悲剧与喜剧的辩证关系在戏剧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提醒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悲剧揭示了人类的悲惨命运,警示人们不要被困境击垮,要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
喜剧与悲剧的对比引言喜剧与悲剧,作为两种戏剧类型,一直以来都在戏剧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喜剧和悲剧的主题、情感和表现形式都有所区别,但它们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并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对喜剧和悲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一、喜剧的特点喜剧作为一种戏剧类型,通常以幽默和滑稽的表演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喜剧的几个典型特点:1. 笑话和戏剧冲突喜剧通常以笑话和戏剧冲突为基础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角色之间的对立、误解和情感纠葛常常成为喜剧情节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引发观众的笑声,喜剧作品可以化解紧张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乐和轻松的心情。
2. 幽默和夸张的表演方式喜剧常常使用幽默和夸张的表演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演员们会通过夸张的动作、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喜剧效果,让观众笑得更开心。
3. 暴露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喜剧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揭示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它们可以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的荒谬和人们的愚蠢,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
喜剧有时也被用作社会批判的工具,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幽默反映来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二、悲剧的特点悲剧与喜剧相比,更加注重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以下是悲剧的几个典型特点:1. 苦难和痛苦的叙事悲剧作品往往以悲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为主线。
主人公们通常面临着巨大的苦难和痛苦,经历着人生的坎坷和挫折。
悲剧通过展示人类的悲剧命运,引发观众的共鸣,并促使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2. 深刻的人性探索悲剧作品往往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探索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它们探讨人类内心的欲望、冲动和矛盾,揭示人类的弱点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悲剧将人们置于一个无法舒适回避的境地,迫使他们对自身的存在和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3. 高尚的情感和道德触动悲剧作品往往通过描绘主人公们高尚的情感和道德触动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主人公们常常是正直善良、无私奉献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让观众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伤。
悲剧和喜剧:人生的两种极端人类因其天赋理性和情感而特立独行。
我们的生命充满了喜怒哀乐,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个极端:悲剧和喜剧。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个极端,如它们如何扭曲现实,如何反映社会价值观以及它们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悲剧。
悲剧是一种充满哀伤、绝望、毁灭和痛苦的文艺形式。
悲剧角色通常是尝试达到其目标,但遭遇多种挑战和障碍的人物。
虽然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但悲剧典型地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错误判断、傲慢、虚荣、冲动、欺骗和恶意。
因此,在人类历史上,悲剧总是与保持谦虚、审慎和正直的优良品质相对立。
悲剧使我们了解到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不应该总是依赖自己的力量,而应该更加珍惜家人、朋友和爱情。
而喜剧则是一种轻松、欢乐、幽默和快乐的文艺表现形式。
与悲剧不同,喜剧通常不讲述人生的悲痛和痛苦,它让人们产生积极和敬意的情感。
相反,喜剧讲述的是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克服各种挑战,如何团结合作,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幸福和快乐。
喜剧改变了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帮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美好和人生中的积极元素上。
悲剧和喜剧反映了人类的社会价值观。
从古希腊和罗马的时代开始,悲剧和喜剧在文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戏剧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罗马,喜剧是劳工和平民阶层的一种发声机会。
悲剧和喜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悲剧和喜剧元素在很多文化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戏剧、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
最后,悲剧和喜剧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呢?悲剧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是脆弱和不确定的,我们必须保持谦虚和审慎,不断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而喜剧则告诉我们,人生中存在许多快乐事物,我们应该享受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这两个极端都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相互补充和支持。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悲剧和喜剧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文学中的悲剧与喜剧悲剧与喜剧是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以不同的情节、人物和结局展现出截然相反的情感。
悲剧以沉重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为特点,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挣扎与失败,引发读者内心的同情和悲伤;而喜剧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人生的喜悦和荒诞,通过讽刺和笑料引发读者的欢笑与轻松。
本文将就文学中的悲剧与喜剧进行探讨,探寻它们背后的深层意义。
一、悲剧:命运的不可预知悲剧作品往往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无力。
在悲剧中,主人公常常身处逆境之中,面对无法逃避的命运挑战。
他们奋力抵抗命运的摧残,但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
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高尚的人物,他们的失败更加令人痛心。
通过悲剧,作家们呼吁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局限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就是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
他面临着父亲被谋杀、母亲的再婚以及自己的矛盾心理等一系列困扰,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和悲剧的结局。
通过哈姆雷特的悲剧,莎士比亚探讨了权力、欺骗和人性的问题,引发了观众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二、喜剧:生活的快乐与荒诞相比于悲剧,喜剧以欢乐和荒诞为特点。
喜剧作品常常通过幽默的情节和笑料将人们带入一个轻松的氛围,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嘲笑困境和生活中的荒谬。
喜剧强调的是人性的可笑和荒诞,通过搞笑的情节和角色塑造,引发读者的欢笑和轻松。
例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一部经典的喜剧之作。
小说以小男孩哈克贝利·费恩的冒险经历为主线,通过调侃封建社会、黑奴制度和人性的种种荒诞举动,向读者呈现出一幅荒诞可笑、笑中带泪的人生画卷。
通过喜剧,吐温让读者反思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同时体验到生活的喜悦和轻松。
三、悲剧与喜剧的深层意义悲剧与喜剧作为文学中的两种重要形式,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思想和现实的反映。
悲剧通过展现人类的困境和挣扎,提醒人们命运的无常和存在的无力。
喜剧则通过嘲笑和调侃,照亮人们生活中的荒谬和可笑。
悲剧与喜剧:作品中的情绪起伏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创作中,悲剧和喜剧是两种主要的戏剧类型,它们通过情绪起伏的展示来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悲剧通常呈现出人类的痛苦、不幸和悲伤,而喜剧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带给人们欢乐和快乐。
本文将探讨作品中情绪起伏的表现方式,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篇研究将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悲剧与喜剧的定义、情绪起伏在悲剧中的表现、情绪起伏在喜剧中的表现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对悲剧和喜剧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解释,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然后,将重点关注情绪起伏在悲剧和喜剧中的具体展示方式,并深入分析导致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效果。
最后,我们将总结悲剧与喜剧中情绪起伏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并讨论作品情感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解释作品中悲剧与喜剧所包含的情绪起伏,探讨其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悲剧和喜剧对读者或观众情绪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能够获得对人类情感经验更深刻的洞察力。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欣赏和体验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容,并从中获取一定程度上的心灵启示。
2. 悲剧与喜剧的定义:2.1 悲剧的定义:悲剧是一种文学、戏剧或艺术形式,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面临命运压力和挑战时所经历的不幸遭遇以及其最终导致的悲惨结局来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悲剧通常探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严肃主题,如冲突、命运、道德困境和苦难。
角色经历着情感起伏,从幸福到不幸,从希望到绝望,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类条件中某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2.2 喜剧的定义: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欢乐为特点的艺术形式,旨在娱乐观众并带给他们愉快的体验。
与悲剧不同,喜剧主要通过夸张、反讽、滑稽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笑料和荒诞情节。
它通常以轻松而愉快的方式诙谐地展示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和日常困境的种种荒谬之处。
喜剧常常将人们从繁重和紧张的现实中解放出来,引发观众的欢笑和愉悦情绪。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之一,其中悲剧和喜剧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悲剧和喜剧代表了人类存在的两种极端情感,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和喜剧,以及它们对读者的影响。
悲剧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以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结局为特征。
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个伟大的个体,他们才华横溢、抱负高远,但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但内心痛苦的年轻王子。
他经历了家庭的背叛、爱情的破裂和自己的内心挣扎,在悲剧最后,所有的角色都遭到了不幸的结局。
这种剧情安排让读者感到沉重和悲伤,与主人公的喜剧对比更加突出。
与悲剧相反,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欢乐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它的故事情节通常以笑话、荒诞和误会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欢乐的事件和笑料,给人带来欢乐和愉悦的体验。
喜剧作品往往以主人公的快乐结局和正能量为特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一部著名喜剧作品,通过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爱情和社会阶层的种种误会和困惑。
最终,主人公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转变,达到了快乐和和谐的结局。
喜剧的轻松和欢乐带给读者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悲剧和喜剧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对读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悲剧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命运的无常和悲剧中的个体与世界的冲突。
它通过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怜悯,让人们对生活的无常和不公感到反思。
悲剧中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使读者思考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意义。
相比之下,喜剧带给读者欢乐、愉悦和轻松。
它通过嬉笑和笑料,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积极正面的情感满足。
喜剧作品常常以幽默和夸张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总而言之,悲剧和喜剧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悲剧以悲惨命运和不幸结局为特征,引发读者的反思和同情。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表达,也是情感、思想与人生体验的反映。
在这些作品中,悲剧与喜剧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模式。
悲剧以悲伤、痛苦和破灭为主题,而喜剧则以欢笑、幸福和团结为核心。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并解释它们对于读者的意义。
一、悲剧的特点与意义悲剧是一种表达悲痛和破灭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主角遭遇命运的不公和灾难为基础,揭示人生的抗争和人类的弱点。
悲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悲剧强调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无力。
无论主角多么努力,他们最终都会遇到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无助感使得读者深刻地反思人类的局限性。
其次,悲剧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形象。
主角通常具有矛盾性格和复杂内心,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
这种人物塑造使得读者对于悲剧中的主角能够怀有同情和共鸣,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冲突。
第三,悲剧通过悲伤和痛苦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悲剧中所描绘的痛苦和破灭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使其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对于读者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权衡不同的抉择和行为准则,以及理解并接纳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
悲剧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和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并从中汲取力量。
二、喜剧的特点与意义喜剧是一种以轻松、欢乐和幸福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与悲剧相比,喜剧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更倾向于幽默和乐观。
喜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喜剧通常描绘着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的笑料和滑稽事件。
这些情节能够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调动读者的笑点,带给读者欢乐和愉悦。
其次,喜剧强调团结与和睦。
在许多喜剧作品中,主角通过协作、合作和友谊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幸福和团结。
这种人际关系的呈现给读者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第三,喜剧经常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展现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揭示帮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思辨。
喜剧对于读者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带给读者欢笑和喜悦,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初一语文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元素当我们翻开一本本精彩的文学书籍,沉浸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时,常常会被其中或悲或喜的情节所触动。
悲剧与喜剧,作为文学作品中两种极具表现力的元素,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人生的百态,引发着我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悲剧,往往让人感到沉重和心痛。
它常常描绘了主人公在不可抗拒的命运或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最终的失败。
比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当真相大白时,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种悲剧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与无奈。
再看中国古代的悲剧作品《窦娥冤》,窦娥被冤枉处死,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最终都一一应验。
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司法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批判。
悲剧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更是因为它们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尽管结局可能是悲惨的,但主人公在追求正义、爱情、自由等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执着和不屈,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同时,悲剧也让我们对生活中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在现实中重演。
与悲剧相对的喜剧,则给我们带来了欢笑和轻松。
喜剧通常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中的琐事和人物的滑稽行为,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到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
像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一情节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还有莫里哀的《伪君子》,通过塑造答尔丢夫这个虚伪狡诈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宗教骗子的丑恶嘴脸,让观众在笑声中对社会的虚伪和欺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喜剧不仅仅是为了逗人发笑,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幽默和讽刺,喜剧能够揭示社会的弊端,批判不良的风气和行为,促使人们反思和改进。
同时,喜剧也让我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让我们在困境中学会找到乐趣和希望。
第三节悲剧性一、什么是悲剧性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是同喜剧性相对应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戏剧形式的悲剧,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性不是指戏剧的一种类型,而是指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型,它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悲剧性呢?鲁迅先生曾有过著名的论断:“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这就是讲,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因此,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但它更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艺术创作的结果。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涉及文学艺术的许多门类和领域。
除戏剧艺术中的大量悲剧之外,悲剧性也表现在雕塑(如古希腊著名雕塑《拉奥孔》)、绘画(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音乐(如俄国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说(如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与我国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诗歌(如德国中世纪的著名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与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电影(如美国电影《魂断蓝桥》与中国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方面。
可见,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涉及中外古今许许多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涉及文学艺术的许多门类和领域。
当然,悲剧性还是最集中地体现在戏剧领域。
悲剧在西方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
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使观众在悲痛和哀伤中,受到震撼与冲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特殊的悲剧性美感。
西方戏剧理论家把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悲剧与喜剧:戏剧文学中的情感极端在戏剧文学的世界里,悲剧与喜剧如同两极的磁场,分别代表着人类情感的极端状态。
它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引发观众的共鸣或反思。
悲剧往往描绘了人物在面对命运挑战时的挣扎与失败,它探讨的是人类的脆弱性、道德的冲突以及生命的意义。
悲剧中的角色常常是英雄般的人物,他们拥有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但同时也拥有导致其衰败的致命缺陷——所谓的“悲剧瑕疵”。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王子,因犹豫不决而走向毁灭;《奥赛罗》中的奥赛罗,则因嫉妒和信任误判而导致悲惨结局。
这些深刻的悲剧作品通过角色的内心挣扎与痛苦经历,映射出人类在道德选择和情感纠葛中的困境,使观众在震撼中体会到生命的尊严与悲哀。
相对于悲剧的沉重,喜剧则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幽默与讽刺的戏剧形式。
它通常围绕人物的社会身份错置、爱情纠葛或是一系列误会和偶然事件展开,最终以欢乐的场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喜剧中的角色往往具有夸张或者可爱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言行不仅令人发笑,也反映了社会习俗和人性的荒诞。
比如,莫里哀的《吝啬人》中对吝啬鬼的讽刺,以及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对爱情与魔法的诙谐处理,都展现了喜剧对于人性弱点和社会矛盾的幽默观察。
尽管悲剧和喜剧在情感表达上截然不同,但它们都源自于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悲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牺牲,而喜剧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和轻松。
两种戏剧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思考,它们通过舞台上的角色扮演,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体验不同人生视角的机会。
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它们都是戏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像是人生这幅画卷的阴阳两面,既有光明也有阴影,既有快乐也有悲伤。
通过这两种极端的情感体验,戏剧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情感极限,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由悲剧与喜剧编织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宇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情感相呼应的那一部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悲与喜是人生情感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生审美体验中经常出现的情感,在悲喜情感的超越中,人们通过否定性的方式,超越自我,体悟人生。
这样悲与喜的情感就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进而体现为审美形态,就是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美学悲剧与戏剧悲剧不同,但多表现在戏剧中。
悲剧主人公一定要有所追求。
小说的悲剧性.——美学上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是一种审美形态,把它与作为体裁形式的悲剧艺术不要等同,它的发展与悲剧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悲剧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
•分析:它与崇高的内涵有相容之处,但更强调那种精神性的价值,所谓“以悲为美”,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1)悲剧的出现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
•古希腊悲剧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命运观”的出现是源于人的有限性。
•人把与自己树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之于命运;而相应地,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的生存境遇。
•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2)冲突、抗争、毁灭与永恒。
因为毁灭的是肉体,永恒的是精神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3)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表现为悲剧感。
•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的价值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
(4)在悲剧中包含着积极的人生审美意义。
•因为悲剧审美的核心是对命运和冲突的抗争,正因为面对强大的对象,明知不可匹敌但仍奋起抗争,这就昭示了人的存在实践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2、特征:(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的价值的肯定。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被俄狄浦斯知道后就一直靠理智和道德来避免,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千辛万苦回避的事还是发生了。
最后他自刺双目,流浪而死。
•所谓“富贵成乞丐,明目变盲人”。
但是这种对人自身力量的否定如何能产生个人震撼和感动呢?•在他自刺双目的悲惨结局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他超越自我所带来的悲壮的审美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使人在否定中看到肯定的人生。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俄狄浦斯的伟大在于当他无法逃避宿命时,他能够克服它,所谓克服就是及时承受。
“这个恐怖是我的,”……“除我之外,无人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
当他以有意识的行为为自己无意犯下的罪过担当起责任时,这种担当使原有的担忧和恐惧都被克服了。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悲剧是对基于存在的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悲剧不是个体的人在日常情感上的表现,它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在生存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大关怀和深层体验。
这种情感的展现是一种审美愉悦,是人在存在实践中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
(二)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1. 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
定义悲剧,提出悲剧的作用、效果•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心灵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与恐惧)悲剧的效果,怜悯悲剧主人公,恐惧自己的状态到积极情感的转化过程。
这一根本特征构成了悲剧理论研究的核心。
戏剧的复杂性,这种效果在戏剧中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激发情感又幻化情感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悲剧主人公的过失带来,它不同于黑格尔的悲剧2. 黑格尔的“矛盾冲突”理论,使美学史上对于悲剧实质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
•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也可以是人的心灵与心灵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时代主题。
他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来阐释悲剧的本质,对于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艺术在悲剧中就是强调矛盾冲突3.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有意识地进行了区别,这是美学史上一大进步。
•认为悲剧是日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就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尽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
4. 克尔凯戈尔推进了现代悲剧理论的发展,使得现代悲剧理论出现了立足于存在论解释的趋向。
存在主义•他提出的悲剧的“罪孽说”和“焦虑说”。
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就围绕对罪孽的理解而展开和推进。
偶然•焦虑指个体的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
焦虑来源于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的无所适从,带有一种荒诞感焦虚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
三、喜剧(一)内涵和特点•喜剧以“笑”为载体生理上的笑不是戏剧,有一种快感,快感背后有更多的意味,因此,笑及其原因的探讨就成为喜剧理论的核心。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
《拉伯雷研究》-喜剧。
笑中的真理,关涉人生。
喜剧是以笑为载体的。
《西方喜剧新观念》•喜剧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级形态,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
•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同时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所谓“含泪的微笑”。
黑色幽默(也带有荒诞的状态)1. 内涵:生命的深在的内涵(1)马克思用“喜剧”来指一种社会历史阶段,指出了喜剧的根源也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结果一定是正义的力量取胜(2)喜剧的原型是原始狂欢,朱立元的另一版本美学、杨春实《美学》、自考教材。
狂欢。
包含着人们更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以及对人们对存在的反思,喜剧的价值载体只能是艺术作品还有人生。
(3)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悖离为主要特点的。
小丑•“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也就是撕开假象和伪装,暴露其实质。
撕破假象与伪装之后的暴露,使对象变得更加渺小空虚、可怜可鄙、毫无价值,这就使人们不可能用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所以喜剧感必定反映为笑。
•这里的笑包含的是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在笑声中激起人们最后埋葬旧事物的信心和勇气,这就是肯定性的价值。
2. 特点(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在以笑为主的特征。
(二)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1. 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
人性的缺陷的批判2. 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较有深度的是康德。
预期失望。
生命机械化(卓别林)3. 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
4. 马克思、恩格斯将喜剧奠定在现实的社会冲突之上。
5. 在现代美学理论中,更多地把喜剧和人生存在的阐释联系在一起来解释。
四、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1.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比作为艺术类型之一的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范围要宽广得多。
(1)戏剧中的悲喜剧是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的成功呈现。
(2)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
2.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与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
3. 悲剧与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
4. 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是从人生存在实践的基本观点来理解的。
第四节丑和荒诞•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审美形态。
•丑与荒诞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
•丑是一种不和谐和否定性的价值,荒诞是一种虚假的和谐和肯定价值与否定价值的混同、错位。
•丑与荒诞的内涵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
(一)丑的内涵和特点1、内涵:•丑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
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1)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2)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
丑的意义(美学中):衬托美、(转化为美)显现真。
丑比美更深刻。
丑转化为美《欧米艾尔》罗丹,典型。
丑的东西此时是一个典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就转化为美。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丑,是什么导致了这条路……即造成了这种性格的一切因素。
2.特点(1)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
(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中生成美,怎样对待这种丑等形式。
(二)“丑”的形成1.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理论框架中,对丑的认知是从形式的关系入手的。
2. 丑仅仅作为美的对立面而附带提出的话题,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态。
原因:以书为准(1)与古希腊民族高度崇尚美的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
(2)与希腊风气中美善统一的观念密切相关。
(三)“丑”的理论的历史考察1. 传统:丑的价值并不在其自身,而在于它衬托了美,在一定程度下可以转化为美,或者可以使人通过丑的现象看到或联想到美。
2. 文艺复兴后,审丑的加入使得审美活动趋向了复杂化。
审丑与审美的分化趋势出现。
3. 19世纪,罗森克兰滋出版了《丑的美学》,标志着现代丑学的开启。
4. 在现代艺术中,对于丑的形态的表现,成为一个基本的主题。
考察任何对象向下从人生实践,向上从哲学转变丑的审美形态的生成的思想基础——西方现代哲学,现实基础——西方现代艺术二、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用生命去追求的而追求的却是无意义的。
看似和谐,虚假和谐。
审美形态荒诞与荒诞现象不同。
既有肯定价值又有否定价值,肯定的就是荒诞的之之以求,否定的是他的无意义。
“我看见我的生命你的死亡,我那在继续的生命,你那在继续的死亡。
”(1)从形式上看,荒诞与喜剧相似,但荒诞的形式是与内容相符的,并不像喜剧那样揭示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相悖或形式所造成的假象,所以荒诞不可能让人发笑。
(2)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因为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对的东西,是人与自然、社会的最深的矛盾。
(3)荒诞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无法像悲剧和崇高那样去抗争它不像崇高悲剧那样知道抗争什么,他就是知道了也无法抗争与拼搏,更不会有对抗与超越。
(一)荒诞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1)作为现代审美形态的荒诞,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不能理解的,它包含的是人生存在的意义的虚无和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