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格式:pptx
- 大小:204.78 KB
- 文档页数:2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号】(2017)京73民终1194号•【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19.06.20裁判规则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侵权的,是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而非独立的损害赔偿责任。
正文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2017)京73民终1194号上诉人(一审被告):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区块16号8幢。
法定代表人:张建锋,董事长兼总经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朱晓宇,北京嘉润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姚震,北京嘉润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3号楼2层A-0150房间。
法定代表人:邢山虎,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卢敏,北京观永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叶洋洋,女,汉族,1988年11月5日出生,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职员,住北京市东城区。
上诉人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简称阿里云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乐动卓越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2015)石民(知)初字第8279号民事判决,于上诉期内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17年6月14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18年4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阿里云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朱晓宇、姚震,被上诉人乐动卓越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卢敏、叶洋洋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上诉人阿里云公司的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驳回乐动卓越公司一审全部诉讼请求。
具体理由:一、乐动卓越公司在一审仅针对“客户端软件”主张权利。
一审阶段双方陈述及法庭审理未提及“服务器软件”,也没有任何记录显示乐动卓越公司主张或一审法院认定因客户端软件构成侵权进而推定服务器软件构成侵权。
我国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限制及其建议作者:王金华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22期DRM为数字内容的接触和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
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并未使数字版权管理能得以充分实现,对此,本文就我国现行法律对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限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促使数字版权管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子图书、音乐、电影等数字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日益广泛,内容很容易被复制和修改,导致互联网上传播的数字内容存在大量的盗版和侵权问题。
这就需要在数字作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并确保数字内容在互联网上能够得以合法使用和传播。
因此,数字版权管理对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数字版权管理(DRM)使数字内容能够安全地在网络上传播,DRM保证了版权人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
与传统版权法相比,DRM为数字内容的接触和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
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并未使数字版权管理能得以充分实现,对此,本文就我国现行法律对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限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促使数字版权管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一、数字版权管理概述(一)数字版权管理定义数字版权管理(DRM)是指对版权的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作品在产生、传播、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对版权管理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系统工程。
数字版权管理保护版权所有者的版权,确保版权所有者根据版权信息获得合法收益,防止非授权者获取有版权的数字内容,在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认定数字内容的身份,实现盗版的溯源追踪等。
数字版权管理的核心是数字化作品交易过程中的权益管理,保证版权所有者在交易过程中得到应得的利益,从而刺激其再创作。
(二)我国数字版权管理目前状况及存在问题数宇版权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数字版权管理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最理想的情况是通过“静默”的方式实现,即在消费者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实施不应该侵犯消费者的消费隐私。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和特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织著作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中关于“向公众传播权”的规定相对应。
为了规范信息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使用行为,解决各项新技术的应用给著作权保护带来的新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96年12月通过了这两个新的国际条约。
WCT第八条中规定,在不损害4/白尔尼公约》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获得这些作品。
”WPPT第十条中规定“表演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以录音制品录制的表演,使该表演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第十四条中规定“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o很明显,我国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定义是直接援引了WCT和WPPT中的相关表述。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征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是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它与复制(1)环境的特殊性从权利的涵义中可以理解到,“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或提供作品并不仅指在互联网中传播作品。
很多学者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局限于互联网中进行讨论,实际上是缩小了该项权利的调整范围。
显然,公众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阅读作品、观看电影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视电话网络收看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应该像《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那样,将传输的信息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
(2)传播的公开性信息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一件作品一旦被放置于该环境中就等于处在公开状态。
网络传播法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哪项内容的信息?A.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B.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C.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D. 以上都是答案:D2. 网络传播中的“网络谣言”指的是什么?A. 未经证实的信息B. 虚假信息C. 未经官方发布的消息D. 以上都不是答案:B3.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 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B. 公开、透明、自愿的原则C. 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A4. 网络传播中的“网络暴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网络诽谤B. 网络欺凌C. 网络骚扰D. 以上都是答案:D5.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行为属于?A. 合法行为B. 侵权行为C. 正当防卫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网络传播中,哪些行为可能构成侵权?A. 未经授权转载他人作品B.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C. 未经授权发布他人隐私D.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答案:ABCD2.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从事哪些活动?A. 编造、传播虚假新闻B. 散布谣言C. 泄露他人隐私D. 侵犯他人著作权答案:ABCD3. 网络传播中,哪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A. 国家机关的工作秘密B. 国防科技秘密C. 经济和科技秘密D. 个人隐私答案:ABC4. 网络传播中,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欺凌?A. 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B. 在网络上散布他人不实信息C. 在网络上恶意诋毁他人名誉D. 在网络上公开他人隐私答案:ABCD5. 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哪些规定?A. 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制度B. 建立健全信息内容管理机制C. 建立健全用户投诉举报机制D.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网络传播中,个人可以随意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息网络传播权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正确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第三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设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软件等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信息网络中,使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实施了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
第四条有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
深度研究摘要:合理使用制度需要平衡著作权人、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利益的考虑,合理使用应定性为使用者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限制太多,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和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的法律制度不仅需求“国际接轨”,而且还需要“中国特色”。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合理使用;中国特色;国家利益Abstract:Fair use system,which is a restriction from the exclusive righet of the auther,need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uthors,communicators and users of works.Based on our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 and national interests,fair use system should be reck-oned as users’right.Regu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n which fair use is restricted too much is not helpful for communicating works or for 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nati-onal economy.Our national legal system is not only required to fall into with the international,but is in need of China’s characteristics.Keywords:right of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on networks;fair use;China’s charact-eristics national interests一、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法律保护著作权法产生的历史,即是从出版人本位逐渐演变过渡到作者本位。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6.04.13•【字号】•【施行日期】2016.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一、涉及网络著作权部分1、原告主张被告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实施了提供涉案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行为的,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原告举证证明通过被告网站能够播放、下载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得涉案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被告仍主张其未实施提供行为的,由被告承担相应的举证证明责任。
2、原告可以采取公证等方式举证证明被告网站内容,但应保证其取证步骤及相关网页的完整性。
3、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具体行为性质的认定,可以通过现场勘验的方式,并结合原告、被告双方的证据,依照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综合进行判断。
4、原告在起诉时未明确主张被告行为是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还是构成为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提供教唆、帮助,且在法庭辩论终结前仍未明确的,应结合原告、被告双方诉辩意见、在案证据等,对被告实施的行为性质进行全面审查。
5、被告主张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等网络技术服务的,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应当就涉案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提供主体或者其与提供主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相应证据,否则可以认定其并非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
被告未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等网络技术服务的,可以认定被告实施了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
6、被告主张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可以综合下列因素予以认定:(1)被告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其网站具备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功能;(2)被告网站中的相关内容明确标示了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3)被告能够提供上传者的用户名、注册IP地址、注册时间、上传IP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上传时间、上传信息等证据;(4)其他能够证明被告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