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演员的做与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戏曲演员工作总结
戏曲演员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深知这份工作的独特性和挑战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表演。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下自己在戏曲演员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体会和心得。
首先,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
戏曲
表演需要综合运用声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我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演水平。
我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工作坊,向老师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以便更好地演绎角色,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其次,我要时刻保持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要不断学习和传承传统戏曲文化,努力将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给更多的观众。
同时,我也要积极参与当代戏曲创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戏曲表演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我要与导演、编剧、舞美、音乐等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观众呈现一台完美的戏曲作品。
同时,我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场表演中。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保
持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戏曲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表演。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不断进步,为戏曲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曲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和塑造,可以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角色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谈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角色的塑造,从外在形象、内在情感、表演技巧三方面进行探讨。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外在形象。
在戏曲表演中,外在形象是塑造角色的第一步。
而浅谈外在形象时,不仅仅是指演员的服饰打扮,更重要的是指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形态。
不同的戏曲剧种和不同的角色,需要演员塑造不同的外在形象。
在京剧中,花脸角色需要演员化浓妆、挂头面,穿戴华丽的服饰,同时在表演时需要展现出气贯长虹、英姿勃发的形象;而丑角角色除了需要化浓妆、挂头面,还需要在动作形态上突出夸张和搞笑的特点。
演员们通过服饰打扮和动作形态的塑造,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内在情感。
戏曲表演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将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真挚的表演,演员们可以让角色的内心情感得以表现。
在表演《赵氏孤儿》中,演员需要塑造出孤儿赵氏内心的孤独、无助、愤怒的情感,通过声音、眼神、肢体语言等细腻的表演技巧,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而在表演暴露剧情的《蝴蝶梦》中,演员需要塑造出角色内心的爱恨情仇、痛苦挣扎、幻想与现实的冲突,通过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呈现在观众面前。
内在情感的描绘是角色塑造中的关键环节,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表演技巧。
表演技巧是演员塑造角色的手段和方法,在表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将角色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表演技巧展现出来。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音调的抑扬顿挫,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戏,使得角色形象更加丰满。
演员在戏曲表演中扮演什么角色?一、主要角色在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的主要角色通常包括正角、旦角、净角、丑角等。
正角通常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高大、威严,通常具有正直、勇敢的性格特点。
旦角则是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她们需要通过音调、身段等表演技巧来展现女性的温柔、柔美。
净角则扮演男性角色中的文官、武将等形象,他们需要通过身段、动作等来表现角色的风度、威武。
丑角则是扮演喜剧角色的演员,通常形象滑稽有趣,是戏曲表演中的笑料制造者。
二、次要角色除了主要角色外,演员在戏曲表演中还扮演一些次要角色,如小生、小旦、小净、小丑等。
小生通常扮演年轻男性角色,形象青春活力,多是正角的副手。
小旦则扮演年轻女性角色,形象娇美可爱,多是旦角的配角。
小净则扮演次要男性角色,形象矫健潇洒,多是净角的对手或帮手。
小丑则扮演次要喜剧角色,形象滑稽可笑,多是丑角的助演。
三、配角在戏曲表演中,演员还要扮演一些配角,如老生、老旦、老净等。
老生扮演年长男性角色,形象稳重,多是正角的前辈或长辈。
老旦则扮演年长女性角色,形象沉稳,多是旦角的前辈或长辈。
老净则扮演年长男性角色,形象风骚,多是净角的前辈或长辈。
配角的形象和性格多样,为戏曲表演增添了层次和丰富度。
四、特殊角色除了以上角色之外,在戏曲表演中还有一些特殊角色,如花旦、小丑等。
花旦是扮演戏曲舞蹈的女演员,她们通常需要具备优美的舞姿和出色的舞蹈技巧,用舞蹈表达角色情感。
小丑则是扮演滑稽有趣的角色,不同于丑角,小丑通常是配合花旦和舞蹈演员一起表演,为戏曲表演增添欢乐的气氛。
总结:在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各种角色,包括主要角色、次要角色、配角和特殊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演员需要通过声音、身段、动作等表演技巧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戏曲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演员们的演技和表演力的集中展示,使观众大饱眼福。
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演员们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摘要】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塑造角色的目的是为了让角色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选角和形体表现方面,演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并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角色的特点。
声腔和唱腔的运用也是塑造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气质和情感。
表演技巧的提升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展现出角色的独特魅力。
在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演员需要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将角色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其他演员的互动也是关键,能够提升整个演出的质量。
塑造舞台角色需要全方位的表现,演员应该注重细节和真实性,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角色的魅力。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角色,塑造,选角,形体表现,声腔,唱腔,表演技巧,人物性格,情感表达,互动,全方位表现,细节,真实性1. 引言1.1 戏曲演员对舞台角色的重要性在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的角色是整个剧情的核心,也是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
戏曲演员对舞台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表演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感受和理解。
一个好的角色塑造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深刻理解剧情的内涵。
戏曲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细腻的表演来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
戏曲演员对舞台角色的塑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磨砺和提升。
只有真正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戏曲演员在演出时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深入挖掘其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致的表演来打动观众,让他们在舞台上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戏曲演员的功力和表演水平直接决定了角色的魅力和感染力,因此对舞台角色的塑造绝对不能马虎。
1.2 塑造舞台角色的目的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整个戏剧作品的灵魂所在,塑造一个丰满立体的角色是演员的首要任务。
塑造舞台角色的目的在于通过角色的表演和情感表达,展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并最终让观众跟随角色的情感起伏、心路历程一同感受和思考。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角色塑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演员需要根据剧情、人物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音乐、唱腔、舞蹈、表情、动作等多种手段,将角色形象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一、借鉴现实生活丰富角色性格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大多数是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特点的。
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人物,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应该认真研究人物性格和周围环境,尽量使角色的行为言语符合情理,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塑造人物角色时,演员需要借鉴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性格类型,如贪婪自私、忠诚善良、奋发向上、傲慢自大等。
同时,演员还需要考虑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环境,通过沉浸在剧本的情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特点,提升塑造角色的深度和广度。
二、抓住人物特征突出角色形象在塑造角色时,需要根据台词、人物关系等方面,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精神所在,凸显人物形象的特点,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很矛盾的人物,演员可以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突出其优雅、柔弱、无力等特点,塑造出一个充满矛盾情感的贾宝玉形象。
此外,还可以根据角色性格特点,通过服装、化妆等方面的塑造,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比如,在《越剧》中,脚色角色的衣着、装饰和发型等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些都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把握情节发展准确表达人物内心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注意把握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内心的变化,及时调整表演状态,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比如,在《西门记》中,演员需要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唱腔等形式,展现出西门庆由刚开始的悠闲自得到后来的求生存、求发展,再到最后的绝望与愤懑等心理变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还需要对台词、唱腔、姿态等方面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更高的表演效果。
在塑造角色时,要尽量避免舞台化作假,而是通过真实的内心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和贴近性。
浅谈戏曲演员基本功摘要:每位戏曲演员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演好戏。
总的来讲在舞台上离不开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这四功五法。
道白要像唱得那样动听,动作要像舞蹈造型那样优美,抬手动脚,一招一式,都必须认真琢磨、研究。
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做到得心应手,才能准确、完美的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关键词:浅谈戏曲演员基本功每位戏曲演员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演好戏。
总的来讲在舞台上离不开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这四功五法。
正像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所讲的那样:“演员在台上是无说不唱,无动不舞”。
道白要像唱得那样动听,动作要像舞蹈造型那样优美,抬手动脚,一招一式,都必须认真琢磨、研究。
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做到得心应手,才能准确、完美的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我是一名戏曲净行演员,初学戏时,前辈、老师教导说:“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眼该精”、“腕子应该扣”、“脚应重起轻落”。
这几句好似口诀,字数不多,也很简单。
不过能做到确实吃功夫,通过十几年的舞台实践,不管台上表演什么身段,如果能做到口诀所说的,人物就会高大威武,就有精气神。
净行的手、眼、身、步与其他各行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这是我实践中“悟”出的体会,与戏曲界同仁,特别是青年朋友商榷。
一、“膀如弓”,顾名思义,膀子要张的如弓形。
弓背是没有棱角的,并且是有力的,演员的膀子张开要像弓背那么圆、那么有进,形象就好看,亮相就美,身段就漂亮、但怎样才能如“弓背”形呢?这和下面几点有关。
二、“腰如松”,练腰是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腰是四肢的总枢纽,腰上有力,不管使什么身段,走什么姿势都得劲,起霸、趟马、卧鱼,甚至拉山膀、踢腿都不能离了腰上的力量。
“腰如松”是说腰要像松树那样坚实、有力,可不是宁折不弯,到弯时得“软如棉”。
如果腰上无力,走路、台步、圆场,上晃下摇,亮相站不问,使什么身段、姿势也好看不了,当然膀也不会如弓的。
三、“胸要腆”,胸腆起来,腰自然就直,而膀要弓,更非腆胸不可,如果不腆胸,背必然是驼形,背驼自然出罗锅,耸肩缩背,头部就没法昂起,神气就散了。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艺术形式。
戏曲演员是戏曲艺术表演的主体,他们具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多才多艺。
在戏曲演出中,戏曲演员要根据剧情和剧本的要求,对舞台角色进行塑造,让角色更加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
本文就戏曲演员如何塑造舞台角色做一些浅谈。
首先,戏曲演员要熟知剧情,理解剧本。
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前提是要理解并掌握剧情与剧本,深入挖掘角色的性格特点、经历、内心体验,然后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人物形象中,呈现出角色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良好的理解剧本能力和创造力,是塑造角色的基础。
其次,戏曲演员需要进入角色,找到人物的“灵魂”。
演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角色进行认真的思考,了解角色的行动、言语、神态、心理等,然后在深入探究后,在舞台表演时将自己真正地融入到角色之中,像是‘傻婆’晓红、坚毅的潘金莲、有胆有谋的曹操,或是善良纯洁的丽娘、勇敢善良的露露、爱情至上的程婷等等。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角色,演员能够创造出更加真实立体且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戏曲演员还需要在表演时不断地锤炼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首先要在语言、动作和音乐方面表现出色,如丰富的语言表达、优美的舞蹈动作、熟练的唱腔等等。
每一个细节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让演员的表演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要时刻探寻艺术的灵魂,不断地深化自己的思想和文化。
只有充实自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最后,要勇于创新,不断地尝试新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手段,让自己的表演充满新颖的气息和生命力。
总之,戏曲演员的表演艺术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学习、理解、创新和探究。
而塑造角色则是演员表演的核心问题。
戏曲演员需要深入挖掘角色人物内在性格、勾画出角色在故事情节中的独特性格特点,同时也需要在表演细节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强化自己的舞台形象,让舞台角色成为向观众展示不同风貌的美丽佳人。
文艺天地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Art38南风 south wind【关键词】戏曲演员;表;演1 ‘表’与‘演’概述表演不但是舞台人物在形象上的塑造也是综合艺术的最佳合作者,表演能够将心灵的枷锁释放,是宣泄情感的途径之一。
在现实生活里,电视、电影以及音乐等都或多或少的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我们周身。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不能够和“表演”分开,且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作品展示出来的,利用表演的形式实现愉悦身心的目的。
很多传统的剧目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保留到现在,如《桃花庵》就是以喜剧的形式流传至今的。
窦氏便是其中一位受欢迎的角色,在剧中她饰演的角色尽显华贵气质,内心却是善良的。
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将窦氏的思子的心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剧中的年代设定为封建礼教的年代,在这一年代设定下,无后的窦氏万千思绪可想而知,人物情感变化莫测,演员在诠释这一角色时完全将窦氏当时所处的情景及内心变化表现出来,极为细致。
2 ‘表’与‘演’的心、神相通在各门类学科中,戏曲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戏曲是唱、表、打、演、念、做的集合体。
戏曲演员在进行人物刻画和表演时,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能够将其诠释的,刻画人物时也并非一气合成的,是在不断探索、磨合中练就的。
就演员而言,文学基础及其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对艺术理论具有深刻研究以及稳固的基本功支撑。
演员在五官和形体上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属于先天因素,而勤奋和后天努力也尤为重要。
时间和汗水下才能磨练出好演员,两者缺一不可。
老少皆传的《穆桂英挂帅》,最早传唱的是豫剧,后来经多种艺术形式移植改编。
剧中杨家为了报国忍辱负重,在大宋江山危在旦夕之时,穆桂英平击倭寇以一介女流之身挂帅的爱国之情,被剧中演员诠释的恰到好处,真正演绎除了穆桂英位卑却不忘国家危难的拳拳之心。
在实际演出时,画面中从忧国到穆桂英接印到最后的出征演员根据自身灵感和刻苦练习将这一表演一气呵成,实现了与人物心贴心的交流。
探讨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与舞台表现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戏曲演员作为传承和展示戏曲文化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和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
首先,戏曲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包括音乐、舞蹈、唱腔等多方面的技能。
这些基本功是演员能够表现人物、情感以及戏曲艺术形式的基础,是演员在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的关键。
要想达到基本功扎实,戏曲演员需要有很强的演技和刻苦的训练,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同时,戏曲演员还需要对剧目深入了解,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与剧情和宝贵的文化背景相协调,保持整体性和艺术的统一性。
其次,戏曲演员的表演需要具备情感投入和艺术感染力。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以表现情感和气氛为主要特色。
演员要能通过自己的表演将人物、情感和舞台艺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感受。
这就需要演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观众在欣赏剧目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戏曲演员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身体语言、音乐节奏和唱腔变化等技巧,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角色的特点和心情。
要达到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演员需要在平时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能力,通过配合剧场的舞台、服装、道具等元素,营造出最佳的观演效果。
最后,戏曲演员还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和长久的热情。
要求从事戏曲演员工作的人需要持之以恒,为了艺术梦想和荣誉不停地努力工作。
戏曲演员不仅需要有必要的自信心和勇气,也需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技巧上的改进,以保证自己最好的表现。
总的来说,戏曲演员要想成为优秀艺术家,必须具备扎实的戏曲基本功、情感投入和艺术感染力,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以及长久的热情和谦虚态度。
只有不断锤炼和提升艺术修养,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精神和完美的表演效果。
演员在戏曲剧种中的表演技巧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演员在戏曲剧种中的表演技巧更是关乎一台戏能否成功传达剧情和情感。
演员在戏曲表演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戏曲的表演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注重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肢体语言、声腔发声以及化妆造型等方面,探讨演员在戏曲剧种中的表演技巧。
一、角色刻画在戏曲表演中,角色刻画是演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演员需要通过掌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塑造形象。
首先,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身世背景、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声音、肢体等细节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如行走姿势、眼神表情等。
最后,演员还需要注重细节处理,如服装搭配、头饰佩戴等,以使角色更加立体真实。
二、肢体语言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肢体语言极为重要,它可以传递角色的情感和表达剧情。
演员需要通过身体动作、姿态的合理运用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比如,形体的挺拔和舞台上的力度感可以增强角色的气质表现。
另外,角色移动时的步法、踢腿以及手势的运用也需要讲究,它们可以传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丰富角色形象。
三、声腔发声戏曲表演中的声腔发声是演员的核心技能之一。
每个戏曲剧种都有其独特的声腔体系,演员需要准确地掌握各种声腔技巧,并在表演中灵活运用。
首先,要注意清晰而准确地发音,使观众能够听懂剧情。
同时,需要掌握音调的变化和转折,以及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量的掌控,增强角色形象的感染力。
此外,演员还需要注重语调的变化和抑扬顿挫,以表达角色的情绪变化。
四、化妆造型在戏曲表演中,化妆造型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环节。
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特点进行化妆和造型的设计。
比如,男性角色通常会有黑色粗眉和黑长发,而女性角色则会化浓妆和精巧的发饰,以突出其美丽和娇柔。
化妆和造型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演员更好地融入角色,增加观众的观赏体验。
综上所述,演员在戏曲剧种中的表演技巧是一个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的过程。
角色刻画、肢体语言、声腔发声以及化妆造型等方面都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功底和细腻的表演技巧。
浅谈戏曲演员的做与表
做与表,是戏曲演员完成角色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是“做派”,表是“表情”。
两者看似各自为政,其实是相辅相成。
统一起来,就是“做戏”。
“做戏”不但是做与表相辅相成,它与唱、念也是互为表里。
凡是能够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优秀唱段和念白,都必须借助于做、表,才能充实地完成人物的音乐形象,而不至于遭到“话剧加唱”之讥。
在戏曲表演中,有时很显著地突出没有唱、念相伴的做、表,此时无声胜有声。
然而在唱、念的表现中,做与表则是不可须臾缺失的。
可见做、表在戏曲的表演艺术中所占的地位,它是有形无形地统摄着全局。
生活动作和舞台上的做表,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生活动作的形成,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一切动作都是由于客观刺激引起人体的反应。
现代人体生理学从神经传导的角度解释刺激与反应,常常把反应称作反射。
反应是综合性的,包括肌肉、骨骼、筋腱的活动;反射则是特指精神系统而言。
但是舞台表演动作的产生,并非由于人体受到客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与之适应的反应,在舞台上不觉炎热,却要表演挥汗如雨;不觉寒冷,却要表演缩身颤栗;对方实非自己所爱,反要柔情密语。
一句话,以假当真,实是对现实生活行为的仿制,提炼与升华。
生活动作的功能在于实用。
从本能动作到制造工具,实用工具,以及辅助语言沟通人类思想感情等等,莫不具有实用目的。
而艺术动作的主旨则在供人欣赏。
台上饮宴,不能充饥,包公断案如神,并不能使社会罪恶稍减。
总之,生活动作可以演变为观赏性动作,产生自然美;戏曲演员对生活动作加以模仿夸张,便发展成程式化的表演动作,于是,便有了充满了虚拟性的艺术美。
做、表就是运用与驱使五官、四肢。
它包涵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形象(外在的),一方面是内功(内在的)。
从肤浅的意义讲,“做”是属于形体部分,即内行所谓的“身上”。
“表”是属于面部部分,即内行所谓的“脸上”。
“身上”的做派,要掌握四个诀窍:胛、胯、指、趾。
“脸上”的表情,也要掌握四个诀窍“眉、目、口、颧。
胛是肩胛,即背上两个胳膊的中间。
这个地方有两块三角形的扁平骨头,叫“肩胛骨“,是指挥左右两臂的总枢纽。
指是手指,胛与指,是通过臂而互相联系的,臂的运动和运动表现出来的姿态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但是驱使臂运动的是胛,完成臂的使命的是指。
掌握了胛与指的联系,才能更完整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个胛与指的联系,主要在外功。
这是属于人体的“上身“。
胯位于腰和大腿之间,是指挥左右两腿的总枢纽。
趾是脚趾,即俗语的“脚趾头尖儿“。
胯与趾是互相联系的关系,也和胛与指一样,它必须通过双腿。
腿的运动与趾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姿态,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但驱使两腿运动的是胯,完成腿的使命的是趾,掌握了胯与趾的联系,也就掌握了戏曲演员“下身”的表演功夫。
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必须掌握了“上身”与“下身”的平衡性与联系性,才能
呈现出既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又漂亮潇洒的身段。
过与不及,不但不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在形象上也达不到美的境界,术语叫作“上下身不合”。
形体动作不只限于胛、臂、指和胯、腿、趾,其它部位如肩、颈、肘、腕、腰、膝、髁、踵,都要起到配合的作用,有时还要起到主导和枢纽的作用,如膝部和肘部。
当然,这些动作,包括着表演上的工架、亮相、舞蹈、武技。
做派与表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戏曲舞台上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外七情。
《礼记》中说:“何谓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勿学而能。
”与释家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惧、爱、僧、欲”,名异实同。
但是在一般生活中所谓的七情,则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被表演艺术家执为准则。
表演七情的工具,就是五官四肢。
四肢要与面部表情配合,五官则直接关系到面部的表情,眉、目、口、颧,就包括在五官之内。
五官的传统说法是:“耳、目、口、鼻、心”,即《荀子》所说:“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释家则以“眼、耳、鼻、舌、身”,无根为五官。
与生活中所谓的“眉、目、口、鼻、耳”亦不同。
表演艺术家所刻画的人物,是生活中的人物,所以他们所凭借的,正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五官。
五官之中,鼻与耳的功能,只运转于内而不显著于外。
在动作上比较能够显著的,只有眉、目、口三个部位,所以一般演员的表演,仰仗于这三个部位。
素养略差的,则不能用眉;再差的,口也不能使用,只是凭着一对眼睛,认为眼为心之苗,眼为心之窗,会用眼神,万事俱备。
殊不知面部的五官部位,都有神经联系,动此牵彼,势所必然。
所以古人有“三寸之学”,指的是耳与口之间;“传情之索”,指的是眉与眼之隙。
高明的表演艺术家,懂得面部上各器官的联系,甚至联系到不属于器官的部位。
笔者所说的四个决窍里的“颧”,就不属于器官而属于骨骼。
颧即颧骨,是两眼下面,两腮上面突出的部位。
它的动作,隶属于眼与口。
有时为了显示眼与口的强烈动作,必须牵动到颧;而有时专用颧来表达某些情绪,也必须凭借与眼与口。
一般花脸演员比较注意颧骨的使用,他们经常凭借着眉、目、口、颧的综合运用,表演剧中人物在规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总之,做与表是演员完成角色塑造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演员表演功夫高下的标尺,同时,也是戏曲演员展示艺术修养的关键所在。
上比较能够显著的,只有眉、目、口三个部位,所以一般演员的表演,仰仗于这三个部位。
素养略差的,则不能用眉;再差的,口也不能使用,只是凭着一对眼睛,认为眼为心之苗,眼为心之窗,会用眼神,万事俱备。
殊不知面部的五官部位,都有神经联系,动此牵彼,势所必然。
所以古人有“三寸之学”,指的是耳与口之间;“传情之索”,指的是眉与眼之隙。
高明的表演艺术家,懂得面部上各器官的联系,甚至联系到不属于器官的部位。
笔者所说的四个决窍里的“颧”,就不属于器官而属于骨骼。
颧即颧骨,是两眼下面,两腮上面突出的部位。
它的动作,隶属于眼与口。
有时为了显示眼与口的强烈动作,必须牵动到颧;而有时专用颧来表达某些情绪,也必须凭借与眼与口。
一般花脸演员比较注意颧骨的使用,他们经常凭借着眉、目、口、颧的综合运用,表演剧中人物在规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总之,做与表是演员完成角色塑造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演员表演功夫高下的标尺,同时,也是戏曲演员展示艺术修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