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物理历年试题.

大气物理历年试题.

大气物理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大气物理学》(满分100)

一、简答题(解释要尽量简明)(30分)

1、低层干洁大气的主要成份(至少前四位)

2、城市热岛的效应

3、曙暮光

4、大气观测选址中应考虑的因素

5、空气中粒子降落末速度的决定因素

6、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二、简述题(35分)

7、雾的定义及类型(10)

8、大气对流的定义及形成机制(10)

9、当代大气物理学一、二个主要科学问题和挑战(15)

三、综述题(35分)

10、大气水汽的源、分布及其在天气和气候环境中的作用(20)

11、哪些大气现象的产生与地形有关,简述产生机理(15)

大气物理学题库_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二、填空题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完整版)大气探测学习题整理

大气探测从原理上区分有哪几种方法? 大气探测从原理上一般分为直接测量和遥感测量 直接测量:探测器(感应)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直接测量包括现场测量和遥测两种方式。遥感探测:通过大气中传播的要素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分布。遥感测量课一份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是哪些?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性: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反映测量值与真实状况的差别,我们希望准确性要适当的高(即误差要小到慢速使用目的的要求)。代表性是指所测得的某一要素值,在所规定的精度范围内,不仅能够反映观测站该要素的局地情况,而且能够代表观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该要素的平均情况。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指观测资料所能代表的空间范围是时间间隔。我们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要求,与分析和应用的各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两者均有关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 由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的对流增强时依次发展形成的为低空积状云的四个阶段。当对流减弱,云内下沉气流占主导作用时,云体将逐渐瓦解消散,演变成其它的云。(1)淡积云;云的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垂直发展不旺盛,云底较扁平,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分散在空中,晴天常见。浓积云:云的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阴暗,垂直发展旺盛,垂直高度一般大于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凸起,很象花椰菜。秃积雨云:这种云是浓积云向鬃积雨云发展的过渡阶段。云顶已开始冻结,云顶花椰菜形的轮廓渐渐模糊,丝絮状结构还不太明显,云体其余部分仍具有浓积云特征。这是积雨云的初始阶段,存在时间较短促。鬃积雨云:这种云是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由秃积雨云发展而成。云顶白色,丝絮状结构明显,常呈马鬃状和铁砧状,底部阴暗,气流混乱 云的观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运量、测定云高、选定云码 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过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水汽要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晶而形成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水汽凝结核,二是要有水汽过饱和,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中一般不缺乏凝结核,因此,形成云的最关键问题,还在于应有水汽的过饱和 气象能见距离为10千米,问在10千米处有一以天空为背景视角大于30′的白色建筑物是否能见?为什么? 不能。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视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所以在10千米处有一以天空未背景视角大于30°的白色建筑物不能看见 浮尘与霾、霾与轻雾的区别 形成浮尘的沙尘是由远处传播而来,而霾不是。一般浮尘的能见度更小,并且垂直能见度也不大。霾常出现在干燥时期,浮尘不一定。霾和轻雾的组成不同,霾是大量沙尘漂浮在空气

大气物理辐射课后习题Word版

习题 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 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 ()() 2200200 2 211 2 2 8 72 441.496101367 6.96106.31610s s s s s 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 ?≈? ② ()22 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 r F m Wm W π-Φ==?????=? ③ ()2 6 2 2 2610 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 4.5310e s m Wm r S W π--???= Φ?=? 答案:①6.3107 W/m 2 ;②3.7 1026 W ;③4.510 10 ,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 时(d 2=1.52108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1 2 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 同1(1):

221122122 11 2 1222 2 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 d S d S S S S S S d d ππππ=-=-=- =- ≈-= 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174W/m 2 云体:余弦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 202/4 cos cos sin 2 T F L d L d d L π π πθθθθ?π=Ω == ??? 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 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4 482 2 1 5.66961072732 174T E Wm σ--= =???+= 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 d 0=1.50×108 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答案:0.286 Wm 2 m 1 ,31.2 Wm

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情况

学科概况 物理学院教学科研涉及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和核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物理学、大气科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天体物理、核技术及应用 博士后流动站(4个):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 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 本科专业/学科(4个):物理学、大气科学、核科学与技术(以上三个为一级学科招生)、天文学 物理学学科 物理学专业既是活跃的物质世界基础研究前沿,又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源泉。受到良好物理学教育的学生,既适合在微观、介观和宇观物质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同时在信息科学、生物工程、通讯、航天、新材料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基础宽、能力强而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领域,比如国内外物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材料科学技术、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能源技术、高科技产品开发、企业管理、金融研究和管理等等。

物理学院实体单位及学科专业图1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是1991年评定的全国第一批“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8年的建设,于1999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估,正式挂牌(目前全国物理学科仅此一个);在此后的历次评估和验收中,都被评为优秀基地。其开设的课程中,7门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全国所有高校的一个学科中最多。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研究工作涉及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和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科拥有“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色动力学与强子物理”、“飞秒光物理与介观光学”、“生物网络研究”等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拥有如此众多创新研究群体,北京大学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依托物理学科,设有“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国际量子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吸引国际顶尖物理学家加盟北京大学物理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核科学是人类物质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既追求对亚原子层次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又以研究解决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相关的物理问题和其他科学技术问题为目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融合,核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由物理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尖端学科,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地位与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本学科从物理学院大类招生中分流培养国家急需的在核科学技术、核能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强调基础理论体系的同时,加强严格的实验课程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实践训练,掌握物理学和核科学技术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尤其培养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 本学科学术环境优良,同时与国际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丰富科研成果的积累,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核科学技术学科的教师共编(译)著出版了60余部高水平的教材和科技专著,其中12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或科技进步奖,曾对全国核科技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学科拥有包括2×6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MV单级静电加速器、2×1.7MV串列静电加速器和14C专用加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2011版)一、写出下列云状的国际简写或由国际简写写出云状学名 浓积云Cu cong 碎积云Fc 淡积云Cu hum 秃积雨云Cb calv 鬃积雨云Cb cap 荚状层积云Sc lent 堡状层积云Sc cast 透光层积云Sc tra 积云性层积云Sc cug 蔽光层积云Sc op 层云St 碎层云Fs 雨层云Ns 碎雨云Fn

透光高层云As tra 蔽光高层云As op 透光高积云Ac tra 蔽光高积云Ac op 堡状高积云Ac cast 荚状高积云Ac lent 积云性高积云Ac cug 絮状高积云Ac flo 毛卷云Ci fil 密卷云Ci dens 伪卷云Ci not 钩卷云Ci unc 匀卷层云Cs nebu 毛卷层云Cs fil 卷积云Cc 二、解释名词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气象资料的代表性、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气象资料的比

较性、云、、云量、天气现象、气象能见度、气象光学距离、气温、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电现象、热滞系数、百叶箱、湿度、露点温度、盖﹒吕萨克尺度、气压、本站气压订正、海平面气压订正、风、阵风、降水量、蒸发量、积雪、太阳常数、直接辐射、雾、环日辐射、散射辐射、全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高空测风、单经纬仪定点测风、双经纬仪基线测风、一次雷达、二次雷达、测风雷达的测角原理、等信号强度法、自动气象站、遥感、主动式大气遥感探测、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激光雷达、声雷达、可见光探测、红外辐射探测、微波探测、大气边界层探测、气象塔、对比视感阈 三、简述或论述下列各题 1.为什么要提出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 2.什么是观测资料的测站代表性和区域代表性? 3.怎样来衡量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怎样保证比较性? 4.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 5.碎积云、碎层云、碎雨云,它们之间在外形及成因上有何不同? 6.卷层云和高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雨层云和层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7.卷积云和高积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2011级《大气物理学》期末试卷A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A卷) 试卷共2页;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刁一伟;出卷时间2013年1月 系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 请勿将试卷拆开;2. 所有答案以写在答题册上为准; 3. 本页与所有答题页均请填写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如果大气处于静力稳定状态下,那么: (A)大气的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B)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于干绝热减温率(C)大气的水汽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D)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2.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位温保守(B)水汽压保守(C)假相当位温保守(D)温度保守 3. 造成某地气温下降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下降运动(B)冷锋过境(C)水汽蒸发(D)地面长波辐射 4. 下面哪一个不是露形成的有利条件? (A)晴朗的夜晚(B)微风(C)垂直运动大(D)水汽足够 5.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 (A)0.1μm (B)1μm (C)4μm (D)10μm (E)40μm 6. 某地的气温垂直减温率为3℃/km,则表示大气: (A)很稳定(B)很不稳定(C)有利于积云发展(D)气温较高 7. 当夜间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时,形成辐射雾。如果空气持续冷却,随后露点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A)上升,因为空气变干燥(B)上升,因为空气变潮湿 (C)下降,因为空气变干燥(D)下降,因为空气变潮湿 8. 月晕出现时,下列叙述正确是: (A)天空有卷层云(B)头顶上的云层有雨滴掉下来

(C)云是由小水滴组成的(D)头顶上的天空有低云 9. 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的主要差异为: (A)饱和空气总是不稳定(B)未饱和气块膨胀比饱和气块快 (C)湿空气的重量比干空气轻(D)饱和空气上升时会有潜热释放 10. 使未饱和气块达到饱和的方法为: (A)气块做上升运动(B)气块做下降运动 (C)气块做旋转运动(D)气块向外辐散 11.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下列何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最大? (A)平流层大气(B)对流层大气(C)云层(D)地面 12. 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A)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B)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C)空气中的混合比大(D)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13.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这是由于:(A)吸收作用(B)大气逆辐射(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14.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氮气(D)一氧化二氮 15. 焚风是过程的典型例子: (A)干绝热(B)湿绝热(C)假绝热(D)非绝热 16. 当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的右端,此时大气属于()。 (A)绝对稳定型大气(B)真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C)假潜在不稳定型大(D)绝对不稳定型大气 17.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8. 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 (A)臭氧(O3) (B)氧气(O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O2)

《大气探测学》课后答案

《大气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范围是近地层大气、高空大气以及一些特殊区域的大气(如大气边界层,城市热岛环流,峡谷风场,海陆风场等)。大气探测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近几十年来,作为主动遥感的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和作为被动遥感的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获得较多信息的大气探测方法,正在逐步进入常规大气探测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的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那几个时期? ①创始时期。这是在16世纪末发明第一批大气探测仪器以前的漫长时期,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 ②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16世纪末,随着气象仪器的发明,开始了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③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这时期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大气探测。 ④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这时期,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以及其他高空探测技术,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⑤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1945年美国首次将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后来发射了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延伸到了500千米。 ⑥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这个时期,大气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大气探测的连续性。 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那几种方法? ①直接探测。将探测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作用的原理。 ②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③施放示踪物质。向大气施放具有光学或金属性质的示踪物质,利用光学方法或雷达观测其随气流传播和演变规律,由此计算大气的流动状况。 ④模拟实验。有风洞模拟和水槽模拟。风洞模拟大气层边界层风、温及区域流场状况。水槽模拟大气层环流、洋流、建筑物周围环境流场特征。可调控温度场,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 4.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那几个? ①精确度。即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又包括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考察的是连续测量值彼此相互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探测仪器的精确度取决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和惯性。 ②灵敏度。即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 ③惯性(滞后性)。即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具有两重性,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④分辨率。即最小环境改变量在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单位。 ⑤量程。即仪器对要素测量的最大范围。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 5.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第2章云的观测

大类招生共用《大气探测学》知识点总结

《大气探测学》知识点总结 说明: 1、不要求记住公式,试卷上会给出公式,但需明白公式中各项意义 2、考题题型有判断题、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与计算题 复习提纲: 一.绪论 大气探测的定义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 始创时期(16世纪之前) 相风乌、雨量器、风压板等 地面气象观测发展阶段( 16世纪末开始) 1593年,意大利人伽里略发明了气体温度表 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了水银气压表 1783年,瑞士德索修尔发明了毛发湿度表 高空气象探测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开始) 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探空仪 四十年代中期,气象火箭 大气遥感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开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天气雷达 1960年4月,气象卫星 我国气象探测的组织 基准气候站:一般300-400公里设一站 基本气象站:一般不大于150公里设一站 一般气象站:一般50公里左右设一站 高空气象站:一般300公里设一站,每天探测2次或3-4次。(8:00,20:00北京时) 大气探测原理 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如:温度表 遥感探测:根据大气中声、光、电磁波等信号传播过程中性质的变化,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变化。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如:雷达卫星 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误差 准确度:仪器的测量值(已做各种订正后)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合成大小,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灵敏度:仪器的灵敏度就是它的示度在被测要素改变单位物理量时所移动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或显示输出量的大小。 惯性(滞后性):具有两重性,一般要求惯性的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自动平均能力:探空仪惯性小;湍流探测惯性很小;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惯性适当大点 分辨率:仪器的分辨率——导致一个测量系统响应值变化的最小的环境改变量,它和量程及

大气物理课题目

第一单元(1-4章) 课堂练习1(大气学) 1、已知空气温度为26.4℃,露点为9.3℃,际水汽压(e ),饱和水汽压(E ),相对湿度(f )。如果露点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答案将怎样变化?如果气温不变,露点变高了,则答案又将怎样变化? 解:将露点温度τ=9.3℃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求得水汽压e 7.459.3 2359.36.111011.7()e ?+=?=百帕 将空气温度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得饱和水汽压E 7.4526.4 23526.46.111034.4E ?+=?=(百帕) 相对湿度 100%34%e f E =?= 如果τ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饱和水汽压E 要变大,相对湿度f 要变小。反之,如果气温不变,露点τ变高了,则与露点相对应的水汽压就要增高,所以相对湿度f 要变大。 2、在热带沙漠常常温度高达45℃或更高,而相对湿度却低达2%,而在极地,温度降低到零下40℃或更低,相对湿度近100%,试问哪个地区绝对湿度大,大多少倍? 解:分别求出温度45℃与-40℃时的饱和水汽压E 与她们的实际水汽压e

7.4545 235457.45235406.111096.246.11100.1896.240.02 1.925()0.1810.18() E E ?+?-=?==?==?==?=热(-40) 极热极(百帕) (百帕) e 百帕e 百帕 则 331.93217217 1.31(/) 273450.18 2172170.17(/)27340e a T e a T ===+= ==-热极克米克米 热带沙漠地区约大7.7倍。 3、已知气温为23.7℃,绝对湿度为14.13/克米,求e 、 E 、f 、τ、饱和差。 解:水汽压e 7.4523.7 23523.7(27323.7)14.1 19.3() 2172176.111029.3()100%66% T a e E e f E ?++?====?==?=百帕百帕 由e 值从马格奴斯公式可求得τ值 7.452356.1110e τ τ?+=?

闻新宇个人简历讲师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联系地址北京大学

闻新宇个人简历 讲师 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572房间(100871) E-mail :xinyu_wen@https://www.doczj.com/doc/ac14294115.html, 办公电话:86-10-62755121 Fax : 86-10-62765802 主要研究方向 1.大气化学:气溶胶激活与云微物理过程;气溶胶的辐射效应、成云效应、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 北卡州立大学期间) 2.大气模式与模拟:大气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在大气所LASG期间) 3.现代气候变化:东亚大气环流百年尺度的变化 (在北大期间) 4.古气候:全新世季风和ENSO的变化 (在北大期间)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1.北京大学(2009年10月至今) 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讲师 2.北卡州立大学(2007年8月-2009年8月) 海洋、地球和大气科学系 研究助理(博士后) 合作教授:Yang Zhang 兼任教学助理,负责课程《大气化学概论》和《大气化学模式与模拟》 3.北京大学(2002年9月-2007年7月) 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硕博连读) 导师:王绍武、谭本馗 4.北京大学(2003年9月-2007年7月) 物理学院本科生2003级1班班主任 本2003级年级主任:张国辉 5.北京大学(1998年9月-2002年7月) 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学士(本科)

班主任:朱锦红 奖励和荣誉 1.第88届美国气象学会年会(新奥尔良,2008年) 第10届大气化学分会场 最佳学生演讲奖 2.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 3.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2006年) 4.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会(成都,2006年) 首届研究生分会场 最佳演讲奖 5.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钟盛标”研究生论坛二等奖(2005年) 6.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03年) 7.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 8.北京大学首届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2002年) 9.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2000年) 10.北京大学三好学生(1999年) 研究论文 1.Zhang, Y., X.-Y. Wen, Y. Pan, and C. Jang, 2009, Simulating chemistry-aerosol-cloud- radiation-climate feedbacks over the continental U.S. using the online-coupled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WRF/Chem), J. Geophys. Res., (in review) 2.Zhang, Y., K. Vijayaraghavan, X.-Y. Wen, H. E. Snell, and M.Z. Jacobson, 2009, Probing into regional ozon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 A 1-year CMAQ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using surface and satellite data, J. Geophys. Res., 114, D22304, doi:10.1029/2009JD011898 3.Zhang, Y., X.-Y. Wen, K. Wang, and K. Vijayaraghavan, and M.Z. Jacobson, 2009, Probing into regional ozon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 An examination of forma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 process analysis technique and sensitivity study, J. Geophys. Res., 114, D22305, doi:10.1029/2009JD011900 4.Zhou, T.-J., B. Wu, X.-Y. Wen, L.-J. Li, B. Wang, 2008, A Fast Version of LASG/IAP Climate System Model and Its 1000-year Control Integratio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5(4), 655-672. DOI: 10.1007/s00376-008-0655-7. 5.Zhou, T.-J., B. Wu, A. A. Scaife, S. Bronnimann, A. Cherchi, D. Fereday, A. M. Fischer, C. K. Folland, K.E. Jin, J. Kinter, J. R. Knight, F. Kucharski, S. Kusunoki, N.-C. Lau, Lijuan Li, M.J. Nath, T. Nakaegawa, A. Navarra, P. Pegion, E. Rozanov, S. Schubert, P. Sporyshev, A. Voldoire, X.-Y. Wen, J. H. Yoon ,N. Zeng., 2008, The CLIVAR C20C Project: Which components of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circulation variations are forced and reproducible?, Climate Dynamics, DOI 10.1007/s00382-008-0501-8. 6.Wen, X.-Y., T.-J. Zhou, S.-W. Wang, B. Wang, H. Wan, and J. Li, 2007, Performance of a reconfigured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t a low resolutio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4, 4, 712-728, DOI: 10.1007/ s00376-007-0712-7.

大气物理学题目与标准答案.docx

大气物理学 (32+19+33=84 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 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 .10C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 海平面气压。 ( C ) A. 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 C ) A. γ =γ d B.γ <γ d C.γ>γd D、γ =γd=0 5、常在 T-lnP 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 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 , 这种情况叫 __________。( A ) A. 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 种说法 __________。( C ) A. 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 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B、 C 、 D 、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_。(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 、比湿D、相对湿度

北京大学2011年拟初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

北京大学2011年拟初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 院系所中心专业名称申请学位姓名毕业学校毕业专业说明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硕士柏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数学硕士郭维广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李凡北京大学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刘雨晨北京大学数学系 基础数学硕士刘兆楠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乔柯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才班) 基础数学硕士邱野北京大学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谢磊北京大学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谢远成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硕士张辰东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数学硕士陈杉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硕士樊家琛北京大学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硕士樊玉伟北京大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 计算数学硕士李亮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硕士刘姝南开大学信息与计算 计算数学硕士骆熠北京大学计算数学系 计算数学硕士马睿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硕士王闻蔚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硕士杨孟洲北京大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 计算数学硕士杨雪芹湘潭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数学硕士张向东南京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冯书豪北京大学概率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刘祎山东大学统计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吕渊北京大学概率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秦莉中国海洋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吴边北京大学概率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吴贵超湖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邢庆峰北京师范大学统计专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闫博巍北京大学概率与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张琳北京大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张炜北京大学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硕士陈若微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 应用数学硕士董妍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 应用数学硕士范俊秋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 应用数学硕士何曼怡北京大学金融数学 应用数学硕士何银深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应用数学硕士黄辰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 应用数学硕士姜彦敏四川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硕士李玮玮华东师范大学保险(精算) 应用数学硕士李晓月北京大学金融数学

(完整)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答案解析].doc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 _____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合 ________帕 , 约 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 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 水银柱的高度 ______.( 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 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 , 则管内 A点的压强为 _______毫米汞柱 , 槽内 B点的 压强为 _______毫米汞柱 .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 测得的结果是 730 毫米汞柱 , 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 , 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 6.做托里拆利实验, 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 若管内灌入的是水, 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 要求管顶出现真空, 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 ; 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 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 .( ρ油 =0.8 × 103kg/m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 (1.0l 5 2 × l0 Pa) 下,面积为20m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 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Pa( g=10N/kg, 水银的密度为 13.6 × 103㎏ /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 " 高 " 或 " 低 " )。 10.(04福州)在海拔 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 区气压 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 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_____ 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些。 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 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 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 种"低压锅 " 。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 100℃就沸腾。这种 " 低压锅 " 的物理原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 78.5 ℃ , 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 , 则当地的大气压 ________于 76cmHg. 2 ,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 1.6 个标准大气压时,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 450cm 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 ________N( 已知外界大气压为 1个标准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 近似取 105Pa) 。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 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压强将 ___________. ( 填 " 变小 " 、 " 不变 " 或 " 变大 ")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 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 1.0 × 105Pa, 瓶口截面积为 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 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 _____. 17.如图所示 , 用手握着两张纸, 让纸自然下垂.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

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大气探测、 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 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利用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本业务、科学研究、理 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 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大气探测和遥感技术和分析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主要课程: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物理学、天气学、电路分析基础、天气学分析、气象统计方法、现代大气探测学、气象观测仪器检定与维护、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模拟电子线路、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动力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中尺度气象学、中尺度数值模拟与预报、大气激光探测、专业英语、电磁场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2)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天气学分析、现代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3)特色课程: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多学科应用。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太阳系特别是日地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研究空间环境及其对人大空间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空间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大气物理学,日球层(即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及电波传播及应用、高层人气(热层和中层)物理学、空间探测实验与技术。空间环境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及日地关系学等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交叉性的基础学科。 当前,人类已进入开发太空资源,开创空间产业的新时期,空间通讯和导航已广泛应用。空间对地观测正在迅速发展。空间材料和制药工程已开始诞生,空间发电系统也将运行。月球基地和行星开发将在下一世纪上半叶出现。我国是一个空间技术大国,空间应用的一些领域已进入实用阶段。人类的航天活动必须以对太空环境的认识为基础。目前日地系统整体过程的研究和地球空间环境预报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21世纪将是空间技术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空间物理学人才大有作为。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2002年刚刚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空间物理学专业。四十年来已培养出一大批日地空间物理、空间环境和空间应用等领域内的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航天部门和高等院校等诸多系统的各级领导、技术骨干,有国际影响的空间物理学家和空间环境专家等,有的还被评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为发展我国的空间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研究所是国家空间物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后1人。此外还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20人。 本专业教师知识面广,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出色。先后承担了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金委“日地系统能量传输研究”重大项目两项课题及“863”高科技项目,还参与了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多次获得国内外重大科学奖励,(仅2001年就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且均为第一获奖人),有的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的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有的被聘为欧空局卫星星座计划国际合作科学家。 在实验条件方面,本专业现已建成“电离层和电波传播实验室”,“等离子体探测实验室”和“高层大气探测实验室”。本专业教师利用这些实验条件承担过航天部的“无线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返回卫星等离子体鞘套”及中美合作科学卫星项目等研究工作,还承担了航天部关于卫星表面电位和星内粒子辐射方面的重要任务。此外,本专业还进行“电离层多普勒效应”和“宇宙噪声”的日常观测,具有电离层垂直和斜向探测的能力。并已开始向美国地球物理中心交换观测资料。 本专业同国际一些知名的空间物理研究单位,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行星物理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空物理研究所等,以及国内空间和科学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