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二甲基香豆素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4
21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 NO.32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香豆素(coumairn)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天然产物,是重要的药用天然活性化合物。
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1820年,VOGEL发现了第一个天然香豆素,从此香豆素类化合物引起了植物化学家极大的兴趣,许多有生理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学物也相继被发现。
香豆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多样,大部分以单香豆素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双分子或三分子的聚合物形式存在。
香豆素化合物单体的结构如图1。
香豆素化合物由于存在C3-C4双键、CO双键及内酯结构,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范围的有机化合物。
首先,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区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这样使得他们可作为激光燃料和非线性光学生色团,是很好的荧光增白剂、激光燃料、荧光探针及非线性光学材料;其次,大多数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有抗凝结,抗癌症及抗HIV等作用。
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香料工业、医药工业及农药工业等方面,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一系列结构新颖、具有学术价值的和应用前景的香豆素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染料的研究进展香豆素及衍生物主要用作荧光溶剂染料、荧光有机颜料和激光染料。
这类激光染料的特性是具有极高的荧光效率、Stokes位移大、随溶液的pH值增高激光波长红移,它们主要用于水下电视、通讯、照明、监视、测距等,尤其在军事上也有应用,所以近些年来研究香豆素类激光染料的合成、应用、新品种的开发的文献很多。
在香豆素类染料的合成方面,1982年Bayer公司的Seng Folrin,1991年前苏联的Knopachev A.V.,1992年乌克兰的TolmachevaV.S.,先后分别合成了结构不同的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4-甲基-7-羟基香豆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掌握相关有机合成技术和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
合成过程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通过甲基化反应在香豆素的4位引入甲基基团,然后通过羟基化反应在香豆素的7位引入羟基基团。
三、实验步骤
1. 在干燥的三颈瓶中,加入香豆素(X g),甲基碘化碘(Y ml)和干燥的DMF(Z ml),并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反应。
2. 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冷凝管连接的双颈瓶内,加入适量的干燥碳酸钠,并继续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3. 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萃取瓶中,用氯仿进行萃取,并用浓盐酸调节pH值。
4. 过滤得到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
5. 将得到的产物溶于乙醚,并用冷冻结晶法结晶纯化产物。
6. 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醚,得到纯化后的4-甲基-7-羟基香豆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鉴定,合成产物为4-甲基-7-羟基香豆素。
纯化后的产物形态良好,结晶度高。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并验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确认。
实验结果证明,经过合适的反应步骤和纯化方法,能够获得所需的目标产物。
川芎嗪结构式-回复“川芎嗪结构式”是一个化学结构式的标记,用于表示川芎嗪这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川芎嗪的结构、特性以及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1. 川芎嗪是什么?川芎嗪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异维草酮类似物。
它的化学名为3,4-二氢-7-甲基香豆素。
川芎嗪是一种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用于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等治疗目的。
2. 川芎嗪的结构式是什么?川芎嗪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H3C=OOCH3这个结构式显示了川芎嗪中甲基基团和香豆素的酮基结构。
3. 川芎嗪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川芎嗪可以被氧化为对应的酮衍生物,如川芎酮。
此外,它也可以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和核磁共振。
4. 川芎嗪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是什么?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川芎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和瘀血等妇科疾病。
川芎嗪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此外,川芎嗪还被研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5.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机制是什么?川芎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来起作用的。
川芎嗪被认为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内皮-血小板细胞间的黏附等作用。
6. 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是什么?川芎嗪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是构成药代动力学的关键步骤。
川芎嗪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经肝脏代谢生成代谢产物,最终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7. 川芎嗪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如何?川芎嗪作为中药成分,虽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此外,由于川芎嗪具有活化血液循环的作用,与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需谨慎,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总结起来,川芎嗪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表示为3,4-二氢-7-甲基香豆素。
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刘显明;汤小芳【摘要】首先由2,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与三溴化硼经脱甲基化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水杨醛,收率约64%;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丙二酸二乙酯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2-羟基苯丙烯酸乙酯,收率约79%;最后与二氯亚砜经环合反应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收率可达51%,并对各步产物通过1HNMR和MS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各步反应中均得到了目标产物.【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4(044)009【总页数】4页(P517-520)【关键词】香料;6,7-二甲氧基香豆素;脱甲基化反应;缩合反应;环合反应【作者】刘显明;汤小芳【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化工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化工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5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染料和香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香气,在有机合成及自然界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可在化妆品、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中作为增香剂。
香豆素常用作定香剂,用于配制香水、饮料、食品、肥皂等的增香剂。
其衍生物的结构种类多样,具有多种活性。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又称香豆素二甲醚,化学名为6,7-二甲氧基-2-氢-苯并吡喃-2-酮,无色结晶,熔点为144~146℃,存在于菊科植物滨蒿中,除有明显的保肝、利胆、控制血管扩张等作用[1],还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化妆品添加剂。
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从植物中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已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香豆素及其取代衍生物一般是通过 Perkin法、Knoevenagel法、Pechmann 法等[2-5]反应方法来合成得到。
文献[6]中报道了6,7-二羟基香豆素可在甲醇、氢氧化钠存在下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文献[2]中以对苯醌为原料与乙酸酐经1,4-加成生成1,2,4 -苯三酚三乙酸酯,然后1,2,4 -苯三酚三乙酸酯与苹果酸、浓硫酸发生Pechmann反应,经水解、环合制得6,7-二羟基香豆素,再通过甲基化经柱色谱分离而得到产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
香豆素及取代香豆素的合成何怀国1 侍爱秋2 祁 刚3(11盐城市建湖县环境监测站,江苏建湖224000;21盐城市盐都区环境监测站,江苏盐城224000;31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3)摘 要 香豆素应用广泛,合成了香豆素、7-甲基香豆素、4,7-二甲基香豆素和6-甲基香豆素4个化合物,并对合成香豆素和6-甲基香豆素的后处理方法作了改进。
关键词 香豆素 7-甲基香豆素 4,7-二甲基香豆素 6-甲基香豆素合成收稿日期:2007-07-05作者简介:何怀国(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监测工作 E -mail :qigang @ycit 1cnSynthesis of Coum arin and Substituted Coum arinHe Huaiguo 1 Shi Aiqiu 2 Qi G ang 3(11The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station of Jianhu county ,Jiangsu Jianhu 224000;21The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station of Y andu region ,Jiangsu Y ancheng 224000;3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Y anche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Jiangsu Y ancheng 224003)Abstract C oumarin ,7-methylcoumarin ,4,7-dimethylcoumarin ,6-methylcoumarin were synthesized by Perkinreaction 1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umarin and 6-methylcoumarin were im proved 1K eyw ords coumarin 7-methylcoumarin 4,7-dimethylcoumarin 6-methylcoumarin synthesis 香豆素(C oumarin )化学名称1,2-苯并吡喃酮,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在豆科、兰科、木樨科和菊科植物中也广泛存在,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香料和农药中。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一、最佳选择题1、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中长时间放置A. 不发生变化B. 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C. 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D. 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E. 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香豆素类与碱的作用。
香豆素的化学结构有内酯性质,易于碱水解反应得顺邻羟桂皮酸。
但长时间碱液放置或UV 照射,可转变为稳定的反邻羟桂皮酸。
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香豆素,如C8 取代基的适当位置上有羰基、双键、环氧等结构者,和水解新生成的酚羟基发生缔合、加成等作用,可阻碍内酯的恢复,保留了顺邻羟桂皮酸的结构。
2、有强烈蓝色荧光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是A.7-羟基香豆素B.7,8-二羟基香豆素C.7-甲氧基香豆素D.7,8-二甲氧基香豆素E.6,7-二甲氧基香豆素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与α-吡喃酮相似,在300nm 处可有最大吸收,但吸收峰的位置与取代基有关,未取代的香豆素,其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可呈现275nm 、284nm 和310nm 三个吸收峰;如分子中有羟基存在,特别是在C-6 或C-7 上,则其主要吸收峰均红移,有时几乎并成一峰。
在碱性溶液中,多数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吸收峰位置较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有显著的红移现象,其吸收度也有所增大,如7羟基香豆素的λmax 325nm(4.15 ),在碱性溶液中即向红移动至372nm(4.23 ),这一性质有助于结构的确定。
3、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是A. 花椒内酯B. 邪蒿内酯C. 厚朴酚D. 欧前胡内酯E. 仙鹤草内酯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厚朴皮中分得了与苯环相连的新木脂素,如厚朴酚以及和厚朴酚。
4、属于线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是A. 伞形花内酯B. 茵陈素C. 七叶内酯D. 白蜡素E. 美花椒内酯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论文)2015年1月10日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摘要: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存在于芸香科、伞形科、菊科、豆科、瑞香科、茄科等高等植物中,在动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也有存在。
香豆素的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具有镇痛抗炎、抗艾滋病、抗肿瘤、抗氧化、降压、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小,合成相对简单,生物利用度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啮齿类动物中存在着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具有种属和位点特异性,这与其代谢途径和CYP2A6 酶的多态性有关。
另外,毒性作用还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口服和高剂量给药更容易产生毒性反应。
由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结构的特殊性,其药理及毒理作用成为国内外持续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香豆素,药理,毒理,进展1 药理作用1.1抗肿瘤作用杨秀伟等应用人鼻咽癌细胞株 KB 和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筛选40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马栗树皮苷、去甲基呋喃皮纳灵、前胡素和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效应关系;伞形花内酯和牛防风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周则卫等用蛇床子素给小鼠灌胃后观察抑瘤率和胸腺、脾指数及肝重量变化。
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体外和体内对实验肿瘤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在给药剂量下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
蛇床子素对3种瘤谱均有明显的抑瘤效果并且对小鼠的肝、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几乎无影响;而阳性对照药顺铂组对小鼠的肝、脾指数、胸腺指数有着明显的损伤。
结果显示蛇床子素有可能研制成为一种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新药。
1. 2 抗氧化作用天然和合成的一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文献报道,一些香豆素类化合物能够影响ROS的形成和清除,从而影响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
许多研究表明这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诱变和抗炎作用,这些作用均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香豆素是由苯丙酸经氧化、环合而成,异戊烯基活泼双键结合位置不同,氧化情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氧环结构,根据其取代基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简单香豆素类只在苯环有取代的香豆素,取代基包括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异戊烯基。
(2)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分为角型和线型(3)吡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分为角型和线型。
4)其它香豆素类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
亮菌甲素是一种重要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于1974年从环菌属假密环菌中分离得到。
亮菌甲素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对胆道口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
另外亮菌甲素还具有抗菌消炎的活性,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
合成亮菌甲素及其衍生物并进行深入的药物化学研究及生理活性研究具有较主要的意义。
<br>本论文共有三章。
第一章综述部分,概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类、应用及合成方法。
第二章为亮菌甲素的伞合成研究,详细描述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出发,利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发生Kn oeven agel缩合反应构筑亮菌甲素不饱和内酯环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亮菌甲素的研究工作。
第三章为实验部分,介绍了论文中涉及反应的具体实验操作及部分中间体的谱图数据。
概述根据环上取代基及其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和其他香豆素等,如:当归内酯(angeli c on,化合物3)、白芷内酯(isopso ralen,化合物4)、美花椒内酯(化合物5)、亮菌甲素(armill arsin A,化合物6)。
7-甲氧基香豆素和7-甲基香豆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7甲氧基香豆素和7甲基香豆素:结构与应用比较1. 介绍7甲氧基香豆素和7甲基香豆素是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医药、农业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65.60%㊁螨危的防效为44.26%㊁炔螨特的防效为46.70%;而农户自防仅为15.06%.使用10%虫螨腈(除尽)的护国㊁天仙两试验点的防效分别是11.76%㊁64.06%,大渡口试验点农户用联苯菊酯防治,防效为负数.表6 药剂间及药后不同天数的防效比较药剂处理均值/%(反正旋转换值)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药后时间/d 均值/%(反正旋转换值)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A 63.04a b A B 349.36c C B65.89aA1058.47b B C 62.18a b A B 1459.88bB D 60.17a b A B 2165.21aAE 61.35a b A BF 62.63a b A B G57.13b B H49.01c C I (C K 2)42.66d C 药后21d 喹螨醚S C 的防效为87.20%㊁喹螨醚E C 的防效为88.14%㊁喹螨醚S C+艾美乐的防效为87.79%㊁喹螨醚E C +艾美乐的防效为85.59%㊁绿颖的防效为84.68%㊁绿颖+艾美乐的防效为85.49%㊁螨危的防效为84.68%㊁炔螨特的防效为60.44%㊁农户自防为51.31%.喹螨醚S C ㊁喹螨醚E C 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绿颖㊁螨危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炔螨特的防效差异显著.2.2 对茶红蜘蛛卵的防治效果将试验取回的茶叶叶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喷施喹螨醚的处理,茶红蜘蛛卵粒由红色变为黑色,不能孵化出幼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杀卵作用.2.3 安全性观察药后各次调查,各试验处理均未发现茶树药害现象产生,说明药剂在示范剂量范围内对示范作物安全.3 小 结喹螨醚对茶叶害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 2用200g /L 喹螨醚S C33m L 及10%喹螨醚E C67m L施药后3,7,14,21d ,前者防效分别达到70.56%,79.00%,78.59%,87.20%,后者分别为64.08%,80.39%,77.93%,88.14%,均显著优于目前在茶叶生产上使用的主要药剂73%炔螨特E C .同时,喹螨醚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功效,药效时间较长,不但能杀死幼若螨㊁成螨,还可直接杀死螨卵,是一个防治茶叶害螨较理想的新药.200g /L 喹螨醚S C 推荐每667m 2用30m L ,10%喹螨醚E C 推荐每667m 2用50~60m L ,采用喷雾方法进行防治,喷雾时应将叶背㊁叶面喷湿均匀,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喹螨醚对茶红蜘蛛卵的防治效果及喹螨醚对小绿叶蝉有无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王 宁,薛振祥.杀螨剂的进展与展望[J ].现代农药,2005,4(2):1-8.[2]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 朱海燕,刘忠德,王长荣,等.茶柿间作系统中茶树根际微环境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4):716-718.[4] 周 刚,丁 伟,张永强.川黄柏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1):108-110.58第1期 柳光富,等:喹螨醚对茶叶害螨的防效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c n第38卷[5]冯小桂,丁伟,张永强.姜黄素苯腙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螨活性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3):56-60.[6]彭晓明,张志东,黄芝栋.几种药剂对马铃薯原种晚疫病的控制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250-253.S t u d i e s o nC o n t r o l E f f i c a c y o f F e n a z a q u i n t oT e a a g a i n s tM i t e sL I U G u a n g-f u1, X I E R o n g2, X U X i a o-x i a31.N a x i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a n dP h y t o s a n i t a r y S t a t i o n,L u z h o uS i c h u a n646300,C h i n a;2.R i c ea n dS o r g h u mI n s t i t u t e,S i c h u a nA c a d e m y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L u z h o uS i c h u a n646000,C h i n a;3.N a x i D i s t r i c t T e aS t a t i o n,L u z h o uS i c h u a n6463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 e f f i c i e n c y,l o wt o x i c i t y a n d r e s i d u a l p e s t i c i d e t o p r e v e n t a g a i n s tm i t e s f o r t e a 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F i e l de f f i c a c y o fF e n a z a q u i nh a sb e e ns t u d i e d i n3t e a g a r d e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r e e a g e o n t h e N a x i D i s t r i c t,L u z h o uC i t y.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e v e r y667m2w i t h200g/LF e n a z a q u i nS C33m Lo r 10%F e n a z a q u i nE C67m Lt o p r e v e n t a g a i n s tm i t e s t o a l l h a d g o o d l y c o n t r o l e f f i c a c y,t h e f o r m e r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l y a r e70.56%,79.00%,78.59%,87.20%a n d l a t t e r64.08%,80.39%,77.93%,88. 14%a f t e r a p p l y i n g p e s t i c i d e3,7,14a n d21d a y,b e s i d e s,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73%P r o p a r g i t eE C w h i c h i s t h em a i nd r u g f o r t e a p r o d u c t i o no nt h eN a x iD i s t r i c t.M e a n w h i l e,F e n a z a q u i nh a s t a g a n d q u i-n o x a l i n s t o m a c h t o x i c i t y d o u b l e e f f i c a c y,e f f i c a c y o v e r a l o n g p e r i o d o f t i m e,c a n k i l l n o t o n l y y o u n g m i t e s, t h e a d u l tm i t e s,b u t a l s om i t e e g g s.I t i s a n i d e a l n e wd r u g s t o c o n t r o l t e a a g a i n s tm i t e s.K e y w o r d s:200g/LF e n a z a q u i nS C;10%F e n a z a q u i nE C;T e a a g a i n s tm i t e;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t e s t责任编辑夏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38卷第1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月V o l.38N o.1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J a n.2013文章编号:10005471(2013)01008505紫薯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分离鉴定①刘应杰1,陈竹1,叶小利2,贺凯2,曾雪1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30;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采用薄层色谱荧光分析联用法筛选,确定正己烷ʒ乙酸乙酯ʒ甲醇ʒ水为1ʒ2ʒ1ʒ1(V/V)的混合液为高速逆流色谱(H S C C C)溶剂体系,并采用H S C C C技术首次从紫薯块根中分离得到两种目标产物,经核磁共振鉴定并与有关文献结果对比,两种目标产物分别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经H P L C分析与面积归一化法计算,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粗制品纯度分别为92%和96%.试验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紫薯的保健功能,深入研究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及5羟甲基糠醛的药理作用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紫薯;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薄层色谱;荧光分析法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志码:A甘薯I p o m o e a b a t a t a s L.又称红薯㊁金薯㊁红芋㊁地瓜等,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种,广泛种植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甘薯是继水稻㊁小麦㊁玉米和木薯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1].紫甘薯(p u r p l e s w e e t p o t a t o)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农业科学家在品种资源中选育出来,随后引入我国.近年来,我国紫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独特性状和较高经济与营养价值的品种,如渝紫263㊁凌紫1号等[2-3].紫薯含有大量的次生代产物如花色素㊁酚酸类和糖类等,其中花色素因具有清除自由基㊁抗氧化和抗癌等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然而,花色素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吸收和排泄很快,造成其生物利用度很低,且药理学研究并未发现其有明显的抗癌作用[4],其药理功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除花色素外,目前从紫薯中还发现了咖啡奎宁酸等活性物质[5],本课题组也发现花色素并非紫薯中唯一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物质.因此,对紫薯中的其他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高速逆流色谱(H i g hS p e e dC o u n t e rC u r r e n t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H S C C C)是一种液液分配色谱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固体载体,分离过程不会出现吸附㊁污染及样品损失等现象[6],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纯化.分离成功与否取决于溶剂系统的正确选择,溶剂体系是否适用于样品的分离,取决于被分离样品在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K).K值太小,出峰时间太快,物质之间分离度太差;K值过大,出峰时间太长,峰变宽[7].目前因缺乏筛选两相溶剂体系的有效方法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8].常用H S C C C溶剂体系的选择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 P L 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H P L C法是比较准确的K值测定方法,但当分离条件未知时,选择H P L C的流动相及洗脱方式也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且对色谱柱污染大;紫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目标成分具紫外吸收的样品,灵敏度低,样品中有不同物质吸收时结果不准确.谭龙泉等[9]提出了薄层色谱法(T L C),但该法只能提供样品分配的大致信息,无法得到准确结果.本试验采用薄层色谱荧光分析联用法筛选H S C C C溶剂体系,首次从紫薯醇提物中分离得到6,7二①收稿日期:2012052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 A I13B02-1);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资助项目(2011-1-11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简介:刘应杰(1975),男,重庆沙坪坝人,实验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研究.通信作者:陈竹,博士.图1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分子结构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2种化合物,其结构式见图1.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㊁仪器与试剂试验材料为紫色甘薯156,由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提供.L C -6A D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㊁F -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H i t a c h i 公司)㊁T 300B 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海同田公司)㊁K Q -250B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㊁T G 16-W 微量高速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㊁薄层硅胶G 板(青岛海洋化工公司)㊁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安亭公司)㊁XW -80A 旋涡混合仪(上海厦美公司).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四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川东试剂有限公司).1.2 样品的处理与预分离将25k g 紫薯切成合适大小后,于60ħ下烘干,粉碎;用95%乙醇水溶液(1%盐酸酸化,料液比1ʒ5)在60ħ下超声(100k H z)提取3次,每次浸提1h ;提取液真空抽滤后,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浸膏,然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乙酸乙酯浸膏.取40g 乙酸乙酯浸膏用硅胶柱进行粗分离(100~200目),以石油醚和丙酮(95ʒ5至90ʒ10)混合物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所得组分经薄层鉴别后作为H S C C C 分离的粗提物样品.1.3 薄层色谱条件与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薄层板大小为10c mˑ10c m ,厚3mm ;展开剂为氯仿-乙酸乙酯(1ʒ1).取适量样品点于硅胶薄层板上展开,取出晾干,254n m 紫外检测.高速逆流色谱参数为转速810r /m i n ,循环水浴温度28ħ,洗脱流速2.0m L /m i n ,检测波长254n m ,分离温度25ħ,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取120m g 样品溶解于10m L 等量上㊁下相中,待两相溶剂分配平衡后上样,出样时每5m L 收集一管,分析,合并.1.4 分配系数的测定[10]取适量样品溶解于装有8m L 等量上㊁下相溶剂体系的试管中,充分震荡,使样品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然后各取1μL 上㊁下相点板.样品经薄层色谱展开后,分别刮下样品对应荧光斑点并置于离心管中,加入1m L 无水甲醇并用旋涡混合仪混匀后超声(100k H z )提取20m i n ,1000r /m i n 离心5m i n ,转移上清液于1.5m L 离心管中.吸取提取液50μL ,用无水甲醇定容至2m L ,摇匀后测定样品的荧光强度(激发光波长340n m ,荧光光谱波长427n m ,狭缝宽度5n m ,25ħ).计算在该溶剂体系中样品的分配系数(上㊁下溶液中样品荧光强度之比).1.5 纯度与结构鉴定纯度鉴定H P L C 条件:S P D -M 20A 紫外检测器,H y p e r s i l C 18色谱柱(250mmˑ4.6mm ,5μm ),流动相为0.05m o l /L 甲醇水(50ʒ50,V /V ),柱温25ħ,流速为1m L /m i n ,检测波长254n m ,进样量10μL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未知物纯度.结构鉴定:通过A V A N C ED MX500核磁共振仪测定化合物的1H NM R 和13CNM R ,并与已有报道结果进行对比,确定结构.2 结果与分析2.1 样品在正己烷ʒ乙酸乙酯ʒ甲醇ʒ水溶剂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样品在不同溶剂体积比的正己烷ʒ乙酸乙酯ʒ甲醇ʒ水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见表1.两个目标化合物在体系1和4总的K 值十分接近,使二者的分辨率降低,且1,4溶剂体系中上㊁下相的体积比差异较大,易造成溶剂浪费.体系2中的K 值比较合适,但是分离产物含有杂质,不利于进一步分离提纯.因此,我们选择了体系3,其分离结果见图2.利用该溶剂体系从120m g 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5.1m g 化合物1(洗脱时间为98~123m i n )和35.2m g 化合物2(洗脱时间为133~160m i n )粗制品.固定相的保留率为55.0%.8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c n 第38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正己烷ʒ乙酸乙酯ʒ甲醇ʒ水溶剂体系中两种目标物的分配系数溶剂体系编 号正己烷ʒ乙酸乙酯ʒ甲醇ʒ水溶剂体积比分层时间/s 上㊁下相体积比分配系数(K )化合物1化合物213ʒ7ʒ4ʒ9106/232.292.1421ʒ1ʒ1ʒ189/111.721.2031ʒ2ʒ1ʒ196/50.831.3641ʒ3ʒ1ʒ11921/102.632.771.6,7二甲氧基香豆素;2.5羟甲基糠醛.图2 紫薯提取物的H S C C C 谱图2.2 产物纯度及结构鉴定粗提物中目标物的H P L C 分析结果见图3.经分析,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知化合物1和化合物2粗制品的纯度分别为92%和96%.图中小图为对应峰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图3 含目标物的硅胶柱色谱馏分与H S C C C 分离后纯化物的H P L C 谱图98第1期 刘应杰,等:紫薯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分离鉴定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l-谷氨酸7-氨基-4-甲基香豆素(L-AMPA)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在大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激动剂,能够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神经传导物质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1. L-AMPA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L-AMPA主要作用于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通过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效果。
它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兴奋性,传递大脑中的信息,从而对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对于大脑中的记忆、学习和情绪控制等功能至关重要。
2. L-AMPA的意义和应用L-AMPA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
通过调节L-AMPA的作用,可以有望治疗这些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L-AMPA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医学领域,还可以作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L-AMPA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规律,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总结回顾L-AMPA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在大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对认知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医学领域,L-AMPA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望帮助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对L-AMPA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也对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探讨L-AMPA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
提出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强调了对L-AMPA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引发对神经科学领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L-谷氨酸7-氨基-4-甲基香豆素(L-AMPA)作为神经传导物质,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概述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制备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对于其在医药和农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备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二、制备方法1. 原料准备制备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首先需要准备相应的原料,包括苯甲醛、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等。
2. 反应步骤(1) 将苯甲醛加入到乙酸乙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并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
(2) 将反应溶液进行加热,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应,直至反应完成。
(3) 通过结晶、过滤等方式得到目标产物,即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
三、流程介绍1. 反应条件控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目标产物的高纯度。
2. 产物纯化通过结晶、过滤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纯化处理,以得到高纯度的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
3. 产物鉴定通过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4. 反应废物处理在反应结束后,需对反应废物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2. 确保反应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3. 实验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4. 对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五、实验结果展示通过本方法制备的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经过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手段鉴定,确保了其纯度和结构的完整性。
反应废物经过合理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六、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和产物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产物,并对反应废物进行了妥善处理。
该方法可以为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优化在制备4-羟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产率和纯度,可以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等因素,寻找最佳的反应条件。
4,7-二甲基香豆素的合成
1、 实验目的与原理
1.1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实验方案设计及文献的查阅。
(2)掌握合成4,7-二甲基香豆素的方法。
(3)熟练掌握回流,抽滤,重结晶等操作。
ﻩ 1.2 实验原理
香豆素,又名1,2-苯并吡喃酮,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特别是在被子植物如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瑞香课等科中多见,其香型为香辣型,表现为甜而有香茅草的香气,常用作定香剂,用于紫罗兰、素心兰、葵花、兰花等香型的日用化妆品及香皂中,也用作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的加香剂。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它的抗病毒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和药物工作者的关注。
反应方程:
该反应投料时保持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进行,反应过程中保持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
该反应属于w 反应。
该反应温度控制是关键。
2、实验材料
试剂:浓硫酸、间苯二酚、乙酰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氯化钠等
仪器:150mL 三口瓶、烧杯、量筒、温度计、球形冷凝管、抽滤装置、磁力搅拌器、电热套等
3、实验步骤与现象
3.1实验装置图
CH 3COCH 2COOC 2H 5H 2SO 4 ,室温搅拌12小时
CH 3
OH
O
O
CH 3CH 3
3.2实验步骤及现象
4、实验结果
4.1紫外图谱结果
香豆素紫外光谱特征:
苯环吸收:274nm -吡喃酮环吸收:311nm 母核上引入烷基,影响很小 母核上引入含氧基团,最大吸收红移 7-OH 、7-OCH3或7--D-OGlc :217nm ,315-330n m强吸收。
与二组比对结果得知。
由于学校仪器无法打印谱图,故无附上谱图。
4.2红外图谱
香豆素红外光谱特征: ﻫ 芳环1500-1600 ,吡喃酮:1700-1750 (羰基),3025-3175 (2-3 个弱至中等强度的C-H 伸缩振动吸收峰), 1600-1650 (1-3个较强峰) 谱图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备注 1. 4,7-二甲基香豆素的粗制
用冰盐浴将60mL 浓硫酸冷却至零摄氏度以下,将其放置于150mL 三口瓶中,搅拌下滴加间甲酚(30mL,0.29mo l)和乙酰乙酸乙酯(26.4mL,0.21mol )的混合物于三口瓶中,控制温度不超过十摄氏度,加毕室温搅拌12小时。
反应完全后将其倒入冰水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抽滤,水洗得粗品。
混合物呈现浅黄色;
滴加过程溶液呈油状并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橙黄色;
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出现白色悬浊液,抽滤得略显黄色的白色固体。
混合物呈现间甲酚的颜色 因为反应生成的香豆素不溶于水且熔点较高
2. 4,7-二甲基香豆素的精制
粗品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并烘干
白色针状晶体
3.称量及熔点的测定
产品质量:13.0687g 初 熔:131.4℃ 终 熔:132.6℃
1552.20
1623.90
1705.83
3062.87
3067.99
-18
-16-14-12-10-8-6-4-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Wavenumbers (cm-1)
5、讨论
1、制4,7-二甲基香豆素有何用途
用作定香剂,用于紫罗兰、素心兰、葵花、兰花等香型的日用化妆品及香皂中,也用作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的加香剂。
2、为什么滴加完混合液要搅拌12小时
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反应,提高反应产率 3、实验流程图
4、参考文献
马德强.化学百科全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周成栋,谢网龙,林富钦.香豆素合成工艺的改进,应用化学.1992
分析化学手册
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
6、结论
4,7-二甲基香豆素的合成,按以上方法合成,反应产率较高步骤简单但反应时间过长,可以加入吡啶类化合物做催化剂或用微波催化反应。
本实验结果所得数据与参考文献数据基本相符。
所的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有刺激性香味,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测定为目标产物4,7-二甲基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