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电流接地

小电流接地

小电流接地
小电流接地

引言

目前我国10 kV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部分采用谐振式接地。实践证明,在电网规模及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均较小的情况下,这种不接地方式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继续运行2 h,不致于引起用户断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和架空线路的增多,这种方式显示出弊端。

(1) 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必然发展成相间短路,造成用户停电和设备损坏事故。

(2) 当发生断续性弧光接地时,会引起较高的弧光过电压,一般为3.5倍相电压甚至更高,波及到整个配电网致使绝缘薄弱的设备放电击穿,引起设备损坏和停电的严重事故。

(3) 当有人误触带电部分时,由于受到大电流的灼伤,加重了触电人员的伤害程度,甚至当场死亡。

(4) 配电网长时间的谐振过电压现象比较普遍,这种铁磁谐振过电压幅值并不高,但持续时间长,以低频摆动引起绝缘闪络或避雷器爆炸;或在互感器中出现过电流,轻者熔断TV保险、重者将TV烧毁。当发生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多次熄灭和重燃产生的过电压与铁磁谐振过电压同时存在时,不但会引起TV 的烧毁,而且会导致全部配电设备的烧毁,称为“火烧连营”。如山东荷泽电业局成武变电站曾发生类似的事故,对系统供电影响较大。

(5) 在架空线与树矛盾突出的地方,刮风、下雨时由于单相故障引起的相间短路而跳闸停电事故频繁。

因此改变配网中性点运行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供电部门的当务之急。

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现状

1.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规定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中规定:3~10 kV的电力网,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 A 时应装设消弧线圈。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规定:10 kV架空线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20 A或10 kV电缆线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 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其理由是在此电流下电弧能自行熄灭。恒山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模拟经小动物接地结果证明,对电缆和架空线的混合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1.75 A时电弧就不能自行熄灭。国内也有不少单位研究证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上限值应取10 A,以便于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城市配电网长期以来一直未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主要原因是:

(1) 受技术条件限制,对电容电流的底数不清;

(2) 受规程规定约束,有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未超过30 A没有引起重视;

(3) 10 kV配电网无中性点,若考虑补偿措施,需专用的人工中性点变压器,实现上有困难。

1.2常用消弧线圈

小电流接地系统原因与分析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电流接地系统特别是35KV及以下的小接地系统,由于线路分支多,走向复杂,电压等级较低,在设计施工中质量不易保证,运行中发生接地故障的几率很高。为了便于电网值班人员准确判断接地类别,及时处理故障,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用户电能质量。本文通过对兴义市地方电网的运行实践,从小接地系统绝缘监察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原理,历年接地故障情况的统计、接地原因、故障判别及预防接地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运行值班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问题提出 目前,小电流接地系统特别是35KV及以下的小接地系统,由于其线路分支多,走向复杂,电压等级较低,在设计施工中线路质量不易保证,运行中发生接地故障的几率是很高的。从我市地方电网历年来的运行统计资料来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中,35KV电网占8.2%,10KV电网占91.8%。本文通过笔者在实践中对电网运行工况的了解以及运行经验的总结,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易引起误判的几类接地故障,在给出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接地故障的判别方法、处理措施及对策。相信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易引起误判的几类接地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为了便于展开下文,我们有必要首先对电网发生接地的原因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如图1,当中性点电压Uo不为0且Uo大于绝缘监察系统定值时,便有接地信号发出,而Uo 反映的是零序电压,其计算公式为: Uo=(ùa+ùb+ùc)/3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电网各相电压ùa、ùb、ùc不平衡时,便有中性点电压Uo产生,而电网电压的不平衡度是接地信号发生与否的关键,本文下面的论述将紧紧围绕接地故障发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根据兴义市地方电网历年来的运行资料,我们统计了如下几类经常发生接地的情况: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分析

小电流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与检测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中一般采取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和高阻抗接地方式,这样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因而这种系统被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是一种常见的临时性故障,当该故障发生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很小,且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对负荷设备的供电没有影响,所以允许系统的设备短时运行,一般情况下可运行1-2个小时而不必跳闸,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一相发生接地,导致其他两相的对地电压 升高为相电压的倍,这样会对设备的绝缘造成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绝缘破坏、两相短路,弧光放电,引起去系统过压。然而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构不成回路,接地电流是分布电容电流,数值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故障特征不明显,因此接地故障检测仍是一项世界难题,很多技术有待克服。 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当任意两个导体之间隔着绝缘介质时会形成电容,因此在简单电网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相线路对地有相同的对地电容C0,在相电压作用下,每相都有一个超前于相电压900的对地电容电流流入地中,然而由于电容的大小与电容极板面积成正比而与极板距离成反比,所以线路的对地电容,特别是

架空线路对地电容很小,容抗很大,对地电容电流很小。 系统正常运行时,如图1,由于三相相电压U A、U B、U C是对称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I co.A、I co.B、I co.C也是平衡的,因此,三相的对地电容电流矢量和为0,没有电流流向,每相对地电压就等于相电压。 图1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电路图与矢量图 当系统中某一相出现接地故障后,假设C相接地,如图2所示,相当于在C 相的对地电容中并联了一个大电阻,由于故障电流I C没有返回电源的通路,只能通过另外两项非故障A、B相线路的对地电容返回电源。此时C相线路的对 地电压为U C’ = U CD = 0,而A相对地线电压即U A’ = U AD = U AC = -U CA = - U C∠-300 = U B∠-900,而B相对地线电压即U B’ = U BC = U B∠-300,则U A’和U B’相差600。非故障相中流向故障点的电容电流I AC = U A’jwC0,I BC = U B’jwC0,且I AC、I BC超前U A’和U B’ 900,I AC、I BC大小相等为I co.A之间相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21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通用 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路、保护误动、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发生。 1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

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

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发生故障的区别,对系统设备运行的影响,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中性点直接接地(包括经小阻抗接地)得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110kv及以上的系统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短路电流比负荷电流小很多,这种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66kv及以下系统常采用这种系统 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接地选线装置 (1) 系统接地绝缘监视装置:(陡电6.0KV厂用电系统) 绝缘监视装置是利用零序电压的有无来实现对不接地系统的监视。 将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其中一个绕组接成星形,利用电压表监视各相对地电压,另一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接入过电压继电器,反应接地故障时出现的零序电压。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开口三角形出现零序电压,过电压继电器动作,发出接地信号。 该保护只能实现监测出接地故障,并能通过三只电压表判别出接地的相别,但不能判别出是哪条线路的接地。要想判断故障线路,必须经拉线路试验。且若发生两条线路以上接地故障时,将更难判别。 装置可能会因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熔断器的接触不良、直流的接地、回路的接触不良而误发或拒发接地信号。(2) 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是利用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比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大的特点来实现选择性的保护,如DD-11接地电流继电器和南自厂的RCS-955系列保护。 该保护一般安装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线路上,且出线较多的电网中更能保证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由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线路接线复杂,单相接地电容的大小、装置的误差、定值的误差、电缆的导电外皮等的漏电流等影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二次反映不一定比非故障线路大,易发生误判断、误动。 (3) 零序功率保护: 零序功率方向保护是利用非故障线路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相差180°来实现有选择性的保护。如传统的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无人值守综自所应用的如南瑞DSA113、119系列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零序功率方向保护没有死区,但对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回路接线等要求比较高,对系统中有消弧线圈的需用五次谐波功率原理。 (4) 小电流接地选线综合装置:

小电流接地选线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实施 一、 装置背景介绍 在我国110kV 以下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多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简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为相电压的√3倍,但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保持对称,故障电流仅为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数值往往较负荷电流小得多,对供电负荷没有影响,因此规程允许继续运行1~2h 。但实际运行中,接地故障引起的弧光过电压可能会引起电力电缆爆炸、TV 保险熔断甚至烧坏、母线短路等事故,因此,迅速确定接地点、消除单相接地故障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寻找接地故障线路的方法是:依次逐条断开每回出线的断路器,故障线路被断开后,系统电压恢复且接地信号消失,否则继续寻找。虽然这种寻找方法大多可通过重合闸来进行补救,但对一些供电要求很高的用电客户来说,这种方法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那些负荷较重的线路,这种方法已不满足安全稳定供电的要求。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自问世以来,迅速得以普及,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其选线的准确性已在不断提高。 二、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点 如图1所示为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假定电网的负荷为零,并忽略电源和线路上的压降。电网各相对地电容为C 0,这三个电容就相当于一对称Y 形负载,其中性点就是大地。 C B A U N N K I A I B I C I C I B I A E C E B E A 图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正常运行时,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等于零,即U N =0,各相对地电压为相电势,三相电容电流也是对称的,并超前相应电压90°,正常运行时的相量如图2。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95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 原因分析(正式版)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 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 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 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 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 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 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路、保护误动、大面积停 电等事故发生。

1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路、保护误动、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发生。 2 故障现象判断与分析 2.1 绝缘监视装置自身故障的判断 2.1.1 TV熔断器一相熔断的现象与判断 (1)单相TV接线Y0/Y0/Δ接线时,由于磁路系统为单路回路,如果TV一次侧A相熔断器熔断,则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特选参考)

南方电网生〔2012〕32号附件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10040-2012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ault Line Selection Device in Neutral Point Ineffectively Grounded System 2012-09-30发布2012-10-08 实施

目次 地址发布:https://www.doczj.com/doc/ab61319.html,// (务必收藏)https://www.doczj.com/doc/ab61319.html,/feizhuliu/31615.html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8) 6 产品检验 (11)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3)

前言 为规范南方电网中低压配电网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技术条件和基本要求,指导和规范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统一设计、制造、采购、检验和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保证选线装置安全、准确、可靠的运行,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相关标准为基础,参考了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与规定,综合考虑了南方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发展要求,是南方电网规范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西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俞小勇、谢雄威、罗俊平、高立克、李克文、覃剑、吴远利、孙广慧。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薛武、何朝阳、马辉、余新、戴宇、胡玉岚、麦洪、陈太展、巩俊强、王炼、桂国军、陈勇。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涂少煌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涂少煌 发表时间:2019-09-18T10:09:46.1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作者:涂少煌[导读] 摘要: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现有的选线的理论方法,对选线方法的原理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主要侧重方向。 (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广州 510760) 摘要: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现有的选线的理论方法,对选线方法的原理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主要侧重方向。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选线方法 1单相接地故障信号特征的分析 1.1稳态特征信号分析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全系统伴随零序电压的产生会有零序电流产生,所有非故障线路上元件的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在数值上等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故障相电流方向从线路流向母线,与非故障线路相反。为了减少故障点处的故障电流,在中性点处接入了消弧线圈,相当于叠加了一个与故障电流相反的感性电流,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消弧线圈过补偿的作用,所叠加的感性电流在数值上大于故障电流,使得故障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与非故障线路相同,由此,使得基于稳态量的选线方法失败。 1.2暂态特征信号分析 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所产生的故障电流包含的暂态成分比稳态成分多。可以被利用的有效的信息较多,全网络的暂态电容电流相当于2个电容电流之和:放电电流,此电流方向由母线流向故障点处,是由于故障相的电压突然降低而产生;充电电流,该电流通过电源形成回路,是由于非故障相的电压突然升高而产生。一般在相电压接近最大值时刻较多地发生接地故障,此时电容电流远远大于电感电流,消弧线圈补偿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认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暂态特征是相似的,因此利用故障时的暂态特征作为选线的基本依据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2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2.1基于稳态分量的选线方法 2.1.1零序电流比幅法 零序电流比幅法所需的特征量是零序电流,是根据系统故障的稳态特征来进行选线,比较母线处各出线零序电流幅值大小,其中幅值最大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此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实行。但是,当幅健距不大或母线故障时,会造成选线失败,此外还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不平衡的CT,系统运行方式等问题。由于电容电流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被补偿,使得该方法不适用于此系统,但可用于小电流不接地系统,适用范围较小。 2.1.2零序电流相位法 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该方法利用故障稳态特征选出与各条出线零序电流方向不同的线路作为故障线路。当线路很短且零序电很小时容易产生“时针效应”,在零序电流方向的判断上出现错误。同时,系统运行方式、电流不平衡以及过渡电阻也会对故障线路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同样,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可以改变故障线路电流的方向,同零序电流比幅法一样,此方法也不适用谐振接地系统,只能用于不接地系统。 2.1.3群体比幅比相法 该方法是前两个方法的结合。首先比较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幅值大小,选出3条以上幅值相对较大的线路,然后再比较它们的相位,方向与其他线路相反的即为故障线路,若所有方向线路都相同则为母线故障。但此方法易受过渡电阻的大小以及CT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且死区和盲点的存在会对相位的判断产生影响。除此以外,由于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同样只能适用于不接地系统。 2.1.4有功分量法 电网中各条线路存在对地电导,消弧线圈串/并联的电阻在发生故障时,会产生一定有功电流且不能被消弧线圈补偿。以零序电压作为参考量,将有功分量取出,然后利用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比非故障线路大且方向相反来选线此方法虽然不受消弧线圈的限制,但接地电流中有功分量的成分较少,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受接地电阻和电流互感器不平衡的影响。 2.2基于暂态分量的选线方法 2.2.1首半波法 此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假设故障发生的时刻是相电压接近峰值的瞬间,此时,暂态电容电流远远大于暂态电感电流。该方法的选线原理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首个半周期内,故障线路的零序暂态电流和电压的极性与非故障线路相反。但是如果故障发生在相电压经过零的时刻,暂态电流的信号非常薄弱,特征信号不明显,不易检测。显而易见,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过渡电阻和谐波会造成一定的干扰,降低故障选线的准确性。 2.2.2小波分析法 小波分析理论可以在一定的频带内将暂态信号分解,尤其是对奇异信号和变化不明显的信号应用较好,信号突变部分和信号的奇异点处包含有能清晰反映原始信号中重要信息的成分。而在小电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暂态信号的奇异处隐藏有较多有价值的故障信息,能清晰地反映故障的暂态特征,所以可以利用小波分析法来分析和提取故障信息。故障发生时电流会突然改变,小波分析法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选线,首先利用小波奇异性检测的方法对各条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使用小波变换,然后对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经过小波变换后的模极大值的峰值和相位进行分析和对比,模极大值最大且相位与其他线路相反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时,也涉及到一些细节选择:小波基函数的选取对小波变换的结果非常关键,要选择紧支集正交性的小波;对故障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后,选择小波变换细节部分中绝对值幅值最大的点所在的尺度作为分解尺度;信号的采样频率也有相应的要求,应该大于等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2倍;还要进行细节分量的重构以及边界的处理。本文认为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数学工具,所以应将小波分析法应用于现场的实际运行中,并结合实际继续深入研究,使得小波分析法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 2.2.3暂态能量法

小电阻小电流接地糸统

小电阻小电流接地糸统的区别 1、应用不同场合: 电力接地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不接地、经高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配电变压器接地。 在以架空线为主体的配电网中,外力或雷电造成的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占很大比例,因此,在这类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优越性是明显的;在城市中心区,配电网以电缆线路为主,为解决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出现的诸多问题,配电系统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 一般对于郊区变电站10kV侧带出线的变电站采用的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于核心城区变电站采用的是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某些方面弥补了消弧线圈运行方式带来的不足。 我国3~66kV中低压配电网大多数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是常见的故障形式,占全网故障的80%以上。 2、运行的各自优缺点 随着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增多,10kV出线中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的缺点日渐暴露,主要原因为: (1)消弧线圈各分接头的标称电流和实际电流误差较大,有些甚

至可达15%,运行中就发生过由于实际电流值与铭牌数据差别而导致谐振的现象。 (2)计算电容电流和实际电容电流误差较大,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的出线,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也不尽相同,消弧线圈补偿的正确性难以保证。 (3)出线电缆的单相接地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由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后,在接地故障点的检出过程中,这对城市中人口密集的现状而言,事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的概率,并不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将使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作用,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然而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接地后,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线路电容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一样的。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两相的相电压升高,但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不变(依然对称),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所以不需要立即切除故障,系统可运行1~2小时,这也是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最大优点。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网长期运行,因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可能引起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击穿,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使事故扩大,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还可能使电压互感器铁心严重饱和,导致电压互感器严重过负荷而烧毁。同时弧光接地还会引起全系统过电压,进而损坏设备,破坏系统安全运行。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小电流接地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路、保护误动、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发生。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故障原因分析 1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展开,农村供电网络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小接地电流电网中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现象是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反映,电气运行人员若能正确判断并限制故障发展,迅速排除故障,则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反之,往往导致配电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高压熔断器熔断、避雷器爆炸、导线烧断、线路短路、保护误动、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发生。 2 故障现象判断与分析 2.1 绝缘监视装置自身故障的判断 2.1.1 TV熔断器一相熔断的现象与判断 (1)单相TV接线Y0/Y0/Δ接线时,由于磁路系统为单路回路,如果TV一次侧A相熔断器熔断,则二次侧A相无感应电压,但因TV负载另两侧相电压与A相形成一串联回路,故A相对地有很小的电压,A相二次熔断器熔断时,也同样因TV有负载,A相有很小的电压,电压表可能有一点指示。 (2)三相五柱式TV接成Y0/Y0/Δ接线时,它们的磁路是互通的,高压侧A相熔断器熔断,二次侧A相仍能感应出一定的电压,但此时的A相电压比单相TV接线时要高一些,二次侧断开一相时,情况与单相TV接线时相同。 2.1.2 TV熔断器两相熔断的现象与判断 (1)高压熔断器两相熔断时,熔断的两相相电压很小或接近于零,未熔断一相的相电压接近于正常相电压。熔断器熔断的两相相间电压为零(即线电压为零),其它线电压降低,但不为零。 (2)低压熔断器熔断两相时,熔断的两相相电压降低很多,但不为零,未断的一相电压正常,熔断器熔断的两相间电压为零,其它线电压降低,但不为零。 2.1.3 TV一次侧中性线断线的现象与判断

小电流接地选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全称): 指导教师: 2012 年3 月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和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在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很大,故称大电流接地系统。电压等级在110kV以下、6kV以上的中低压配电网络中,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为非直接接地方式,即不接地或者经过消弧线圈接地,这样的系统一般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直接面向用户。根据电力运行部门统计,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最高,可占总故障的80%左右,这时供电仍能保证线电压的对称性,且故障电流较小,不影响对负荷连续供电,故不必立即跳闸,规程规定可以连续运行1至2小时。尤其在瞬时故障下,短路点可以自行灭弧,恢复绝缘,不需要运行人员采取什么措施,这对于减少用户短时停电次数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随着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网中电缆线路的比例上升,缆线混合线路越来越多,系统线路也增多,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增大,长时间运行就容易使故障扩大成两点或者多点接地短路,弧光接地还会引起全系统过电压,进而损坏设备,破坏系统安全运行,所以运行人员必须及时查明故障线路,以便采取相应对策解除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由于该种故障造成的故障电流很小,不易检测,尤其是对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难以准确选出故障设备,因此,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何正确选择故障线路,一直是继电保护领域里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系统中采用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主要有:高次谐波法、暂态分量法、能量法、有功分量法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了解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基础上,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高次谐波接地选线保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种保护的原理、特点及相应微机保护的算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开发出高次谐波接地选线保护装置虚拟仿真平台并进行运行仿真调试。通过本课题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于故障选线的研究,在前苏联,小接地电流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其保护原理和装置给予了很大重视,研制了几代装置,在供电和煤炭行业得到了应用,保护原理从过电流、无功方向发展到了群体比幅。装置由电磁式继电器,晶体管发展到了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电路,而微机构成的装置较少。日本在供电、钢铁、化工用电中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电阻接地系统,选线原理简单,采用基波无功方向法。近年来,在如何获取零序电流信号以及接地点分区段方面投入不少力量,采用光纤研制的架空线和电缆零序互感器试验成功。德国多使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并于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反映故障开始暂态过程的单相接地保护原理,研制了便携式接地报警装置。法国使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几十年后,现在正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取代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同时开发了高新技术产品:零序导纳接地保护。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外已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应用于单相接地保护,并有文献提到应用专家系统方法,随着小波分析的出现和发展,国内外均有文献提及,利用小波分析良好的时频局部性,分析故障暂态电流的高频分量的方法。 我国从1958年起,就一直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多种选线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装置。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根据首半波极性研制成功的接地保护装置和利用零序电流五次谐波研制成功的接地选线定位装置。70年代后期,上海继电器厂和许昌继电器厂等单位研制生产了一批有选择性的接地信号装置,如反映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零序功率方向保护ZD-4型保护,反映经消弧线圈接

小电流接地系统

什么是小电流接地系统?什么又是大电流接地系统? 我国现在的10KV 110KV 220KV 500KV (国网已经有1000KV)高压输电线路都是没有零线的,因为这些电压等级都是不可以直接被设备(少数超高压设备除外)所接受的。而我们平时用电最多的是3相4线制(TN—C系统),3根火线+1零线。而零线的作用是:1.中性线(N线),和火线一起接成相电压。2.充当某些运行设备的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3.和设备外壳相接充当保护(P线)。而这些在10KV以上电压等级是不需要的,110KV以上的输电线路上方有2条架空零线(或称架空避雷线、架空地线),其作用是起避雷作用(防止雷电波)。所以日常见到的高压进线没零线。 9 r5 _/ w1 P$ d: C 问到1相接地的问题,高压输电线都是需要保护的(禁止在无保护的条件下运行),110KV一般有一套保护,220KV以上则需要2套原理不同、且来自不同厂家的保护,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纤纵差和高频保护。当发生一相接地的时候会发生跳闸,因为线路都有重合闸(分单重、3重、综重),在判定为永久性故障后不进行重合。所以:短路——重合——跳闸。 , _" b" p+ V& h' x" A3 p 关于大、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问题,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像我们的3相4 线制就属于,因为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会比较大。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比较小。电力的变压器为什么需要装有瓦斯保护?在电网的变压器中,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一起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是用首末两端电流的对比判断故障然后动作的,保护的是变压器的绕组、套管、到CT侧,差动保护属于电气量保护。瓦斯保护是属于非电气量的保护,装在油箱和油枕之间,分过气流和过油流,如果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那么短路电流会分解变压器油而产生气体,让瓦斯继电器发出告警信号(轻瓦斯保护),短路严重的时候,气温很高,会让油面上升,冲到瓦斯继电器的动作位置,发生跳闸信号(重瓦斯保护)。由于瓦斯保护可以保护到差动保护所保护不到的位置——铁心。所以瓦斯和差动一起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 我国现在的10KV 110KV 220KV 500KV (国网已经有1000KV)高压输电线路都是没有零线的,因为这些电压等级都是不可以直接被设备(少数超高压设备除外)所接受的。而我们平时用电最多的是3相4线制(TN—C系统),3根火线+1零线。而零线的作用是:1.中性线(N线),和火线一起接成相电压。2.充当某些运行设备的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3.和设备外壳相接充当保护(P线)。而这些在10KV以上电压等级是不需要的,110KV以上的输电线路上方有2条架空零线(或称架空避雷线、架空地线),其作用是起避雷作用(防止雷电波)。所以日常见到的高压进线没零线。 9 r5 _/ w1 P$ d: C 问到1相接地的问题,高压输电线都是需要保护的(禁止在无保护的条件下运行),110KV一般有一套保护,220KV以上则需要2套原理不同、且来自不同厂家的保护,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纤纵差和高频保护。当发生一相接地的时候会发生跳闸,因为线路都有重合闸(分单重、3重、综重),在判定为永久性故障后不进行重合。所以:短路——重合——跳闸。 , _" b" p+ V& h' x" A3 p 关于大、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问题,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像我们的3相4 线制就属于,因为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会比较大。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比较小。电力的变压器为什么需要装有瓦斯保护?在电网的变压器中,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一起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是用首末两端电流的对比判断故障然后动作的,保护的是变压器的绕组、套管、到CT侧,差动保护属于电气量保护。瓦斯保护是属于非电气量的保护,装在油箱和油枕之间,分过气流和过油流,如果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那么短路电流会分解变压器油而产生气体,

一起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故障分析

起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故障分析 摘要:本文对一起小电流接地系统35kV 线路单相断线故 障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得出了单相断线后的变压器各侧母线电压变化规律,对今后类似故障的判断及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电压近几年,随着城市 建设步伐加快,不接地系统线路接地和断相的现象有所增加,或是负载原因,或是外力破坏在本地区近年的配网线路中发生过几起。文章针对一起35kV 系统单相断线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 1故障情况 变电站一次接线如图1所示,正常运行时,35kV B站由甲线供电。某日10:06 A站35kV I母电压不平衡,A相20kV, B相 20kV,C相23kV°35kV B站低压侧电压不平衡:A相6kV,B相 3kV,C相3kV。令值班员现场检查。10:15发现B站负荷从23MW 急剧下降至2MW 。 2处理过程 考虑故障侧10kV母线两相电压下降到正常相电压的一半,与正常侧10kV母线存在电压差,若采用10kV侧合解环调电方法,合环时将导致较大的不平衡电流,并且影响到主变的正常运行和负荷供电。因此,不宜采用10kV 合解环方法调电。也考虑到35kV B站进线有备自投,且大量负荷已甩掉,所以决定直接将断线线路拉停,B

站负荷靠自投恢复[1] 。10:25 拉停甲线后A 站、B 站电压恢复正常。 3事故现象分析中性点电压的大小与断线线路对地电容在系统中的所 占份额有关,当母线上只有唯一一条线路且缺相运行时,=+0N=。实际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容不完全对称,且A站35kV I 段母线上有多条线路运行,断线相对地电容电流变化不大,所以ONv,<<,、略为减小。所以A站35kV母线电压现象为断线相电压升高,正常相电压略为降低。 对于B站(负荷侧)、正常运行时、10kV母线相电压三相平衡、均在6kV左右。以A相为参考相、甲线C相断线后、负荷端高压线圈上的电压为=Ue、=Ue, =0。其中、U为相电压数值。根据对称分量法、有: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5kV甲线C相断线时、B站10kV 侧母线电压变化情况为一相(A相)对地电压正常、两相(B、C相)相电压降低至正常相电压的一半。 4结论 ①小电流接地系统线路单相断线时、如果断线相对地电容减小不多、则电源侧中性点不平衡电压不大、故障特征不明显、反映到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上电压达不到继电器的动作值时,不会发信号,但三相对地电压仍有差别,断线相电压升高,非断线相电压略降。②对于负荷侧,由于电源缺相,三相对称性被破坏,三相动力负载将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线不准确的实例分析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线不准确的实例分析 【导读】我国大多数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NUGS),即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研究及新的高性能选线装置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挑战性。为了让小电流选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更好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与生产之中,让小电流选线问题的解决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贡献。 案例:重庆某110kV变电站 重庆市某110kV变电站10kV系统运行方式,为单母分段运行,其中10kV I 段母线有6回馈出线,2组电容器出线,1组站用变出线;10kV II段母线有11回馈出线,2组电容器出线,1组站用变出线。中性点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运行过程中,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用人工拉路的方式确定故障线路。 自2015年10月起安装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该装置安装于消弧线圈控制柜中,通过钳接系统二次回路的方式,采集系统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进行综合判断。其中,I段母线中,6回出线2组电容出线,均接入设备,参与选线,II 段母线中,有6回出线2组电容出线,接入设备,参与选线,627、628、629、631、632没有接入设备。 至2016年11月底,设备共记录瞬时性接地故障194次,实接地故障6次,与现场实际接地处理记录对照,结果如下:

一、实际故障分析 1.2016/5/6 623蹬碑线 因为623为故障线路,其在消弧线圈投入前的半个周波中,零序电流的方向,应该与其他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方向相反,而且幅值最大,并且,623的零序电流应滞后I段母线零序电压90°,所以,通过录波和实际情况对比,623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而且612零序电流与623零序电流同相,得出的结果为:I母线电压接反,612电流接反。实际选线时,因为错误接线,所以611线路零序电流,符合接地故障特征,相位滞后零序电压90°,幅值较大,而且选线设备参数设置错误,所以产生错选。 纠正接地错误后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弧光接地,经消弧线圈补偿熄灭弧光后转变为高阻接地的故障,在故障发生的瞬间,因为弧光引起的弧光过电压,零序电压升到170V,并且零序电压因为谐波引起畸变,故障线路623的零序电流为最大,并且与其他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反向,在消弧线圈投入补偿后,弧光熄灭,在后续的录波中可以看到,零序电压降到100V以下,呈现高阻接地状态,623的零序电流也与其他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同相,并且都超前零序电压90°。这种现象的引起,可能是因为电缆绝缘薄弱引起弧光放电,也可能是因为瓷瓶间隙积水,或者湿树枝断裂搭接等多种故障引起,故障原因只能归纳为弧光接地演变为高阻接地。 2.2016/5/17 634蹬黄线 因为634为故障线路,其在消弧线圈投入前的半个周波中,零序电流的方向,应该与其他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方向相反,而且幅值最大,并且,634的零序电流应滞后II段母线零序电压90°,通过录波和实际情况对比,634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而且625零序电流与634零序电流同相,所以,得出的结果为:II母线电压接反,625电流接反。实际选线时,因为错误接线,所以624线路零序电流,符合接地故障特征,相位滞后零序电压90°,幅值较大,而且选线设备参数设置错误,所以产生错选。 纠正接线错误后分析,这是一个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金属接地接地的单相接地故障,在故障发生时,零序电压升到80V左右,并且634线路的零序电流与其他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反向,此时消弧线圈投入进行过补偿,零序电压升至100V,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因为消弧线圈的过补偿,和正常线路的零序电流同相。这种现象的因为,可能是因为架空线断裂落地,断裂掉落到横担,或者线缆与绝缘子之间搭接金属物等现象因为,都可归结为金属性接地故障。3.2016/7/5 623蹬碑线 接线错误分析1相同。纠正接线错误后分析故障,这是一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故障类型为弧光接地,具体为低弧道电阻接地,在故障发生的瞬间,零

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判断分析

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判断分析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判断、分析 我国电压等级在110kV 及其以上的系统均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在电力系统故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造成单相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如雷击、瓷瓶闪落、导线断线引起接地、导线对树枝放电、山火等。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分为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两种,对于架空线路一般配有重合闸,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瞬时性故障,则重合闸会启动重合成功;如果是永久性故障将会出现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再次跳闸而不再重合。为帮助运行人员正确判断和分析大电流接地系统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本案例选取了某地区一典型的220kV 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说明,此案例分析以FHS 变电站为主。本案例分析的知识点:(1)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概念。(2)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的判断与分析。(3)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 (4)保护动作信号分析。(5)单相重合闸分析。(6)单相重合闸动作时限选择分析。(7)录波图信息分析。(8)微机打印报告信息分析。一、大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概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三种:(1)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110kV 及以上电网的中性点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经小阻抗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很大,所以这种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 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划分标准是依据系统的零序电抗X 0与正序电抗X 1的比值X 0/X 1。我国规定:凡是X 0/X 1≤4~5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X 0/X 1>4~5的系统则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事故涉及的线路及保护配置图事故涉及的线路和保护配置如图1所示,两变电站之间为双回线,线路长度为66.76km 。 FT 线路及保护配置三、事故基本情况 2001年5月24日16时42分,FHS 变电站FT 一回线C 相瞬时性故障,C 相重合闸重合成功,负荷在正常范围内,系统无其他异常,FT 一回线(FT为双回线) 线路全长66.76km 四、微机监控系统主要信号 FT 一回SF-500收发信机动作 FT 一回SF-600收发信机动作 FT 一回WXH-11X 保护动作 FT 一回LEP-902A 保护动作 FT 一回C 相断路器跳闸 FT 一回WXH-11X 重合闸动作 FT 一回LEP-902A 重合闸动作 FT 一回WXH-11X 保护呼唤值班员 FT 一回LEP-902A 保护呼唤值班员3号录波器动作 5号录波器动作 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过流保护掉牌 2号主变压器中性点过流保护掉牌 220kV 母线电压低本站220kV 其他相关线路高频收发信机动作五、继电保护屏保护信号 WXH-11X 型微机保护:跳C 、重合闸、高频收发信、呼唤灯亮。 LFP-902A 型微机保护:TC 、

小电流及小电阻接地方式问题分析

小电流及小电阻接地方式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阐述10kV系统小电流接地及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特点,针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性点;小电流;小电阻;接地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上,必须避免的灾害性事故是重大设备损坏,因补偿不足产生谐振过电压,造成设备损坏现象时有发生。电力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电网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影响重大 1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直接接地和不接地。 1.1 直接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地网接地电阻小于0.5欧姆或更小。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低,因系统中某相接地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一个短路回路,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接地点的电流很大,甚至会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因此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 1.2 不接地系统 不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两种方式,地网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高,因这种系统中某相接地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也不大,因此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不必迅速切除接地相,但这时接地相对地电压降低,金属性接地时对地电压降至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升高,最高达到线相电压,对绝缘水平要求高。 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绝缘费用在设备总价格中占很大比例,降低绝缘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显著,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因此在我国110kV及以上系统,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 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根据《电力部部颁规程交流绝缘DL-T620-1997》在3~60KV网络,容性电流超过下列数值时,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3~10KV网络10A;35~60KV 网络10A;单相接地残流不大于10A。 由于导线对地有电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某相接地时,接地点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而且随网络延伸,电流也越大以至完全有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甚至发展成严重系统事故,由于装了消弧线圈,构成了另一个回路,接地点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电流分量和装消弧线圈前的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了接地点电流,使电弧易于自行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又分过补偿和欠补偿。过补偿:指感性电流IL大于容性电流IC时的补偿方式;欠补偿:指感性电流IL小于容性电流IC时的补偿方式。 2.1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需要,城市电网已逐步实现电缆网供电。在负荷密集、供电半径短,以电缆线路为主且多数用户具备双电源或已形成环网的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暴露出许多问题: A、对地电容电流增大,造成消弧设备增加,增加了投资并多占了空间。 B、消弧线圈的分接头必须随运行方式而调整补偿度,操作繁琐,变电站运行人员操作量增大。 C、10kV配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绝缘标准较高,根据规程规定,这种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运行2小时。这种接地方式的过电压高,包括工频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各种谐振过电压,且持续时间长,特别是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极度易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事故,导致电压互感器烧毁或熔丝熔断,避雷器爆炸等危害,它们对设备绝缘和氧化锌避雷器的安全运行是一种较严重的威胁。 D、当发生单相接故障时,寻找接地点很麻烦。 E、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运行2小时,因电压升高,不利于氧化锌避雷器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