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乐人生(1)

苦乐人生(1)

苦乐人生(1)
苦乐人生(1)

《苦乐人生》系列开示

第1篇:苦乐人生

时间:2007-02-17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一、末法洪流信仰危机·听经闻法认识自心

过年了。过去大家都很喜欢过年——小朋友们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有好吃的,又可以到外面去游玩,有压岁钱;成年人过年的时候,有时间去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过年的方式跟意义跟过去有些不同:过去物质方面比较匮乏,过年的时候丰富一些,大家比较有希求心;目前生活普遍比较好了,市场出售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应有尽有,但是现在人缺乏的是精神的食粮。所谓缺乏精神的食粮,就是内心世界的贫乏,心灵的空虚,信仰的危机。诸位来到寺庙里边过年,这个意义就很不一般。尤其是能够在北京的寺庙过年,更加的难得,难能可贵。

我1984年在北京上学,88年底回去,上学期间——好象是84、85年——曾经在北京过过两个年。从回去当方丈以后,差不多有20 年以上没有在北京过年了。大部分过年都是在广化寺,还在法门寺过过两个年。今年我们大家在龙泉寺一起过年,意义也很重大。在龙泉寺过年,当然我们所关心的、所重视的是佛法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在世俗社会上面那些过年的方式。那么对我们自己本人来讲,有佛法方面的需求,要求法。我们在寺庙里边,如何能够获得到佛法?比如大家在这里听我讲课,怎么样子的课程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课程?是不是我们听得懂是好的课程,还是听不懂是比较好的课程?听不懂的话,也可能讲的人讲得太深,我们听不懂。也可能我们听的人,基础不够听不懂。也有可能缘份不好,听不进去。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都听得懂,那么究竟什么样子叫做听得懂?而这差别很大。我们不要说佛法能不能听得懂,就是一般的讲话,话里头的意思我们能不能听得懂呢?我们能不能很准确理解对方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要说一个小时,就是说一句话、两句话,我们能不能把它理解得很准确,这都是很难讲的。就是——懂,它的程度是什么。我说这个话的目的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在听开示的时候,听讲佛法的时候,往往非常容易下定义说,我今天都听懂了,或者今天都听不懂,就是这样子一个简单的结论。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种种的认识、看法呢?实际上我们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有问题的,是有问题的认识、有问题的看法。

二、凡圣之道心路有别·心法相应趣入圣道

为什么我们的认识和看法会有问题?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心并没有了解认识清楚,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状态,内心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常常说修道,道是一

条路,一条什么路呢?心路历程。那么凡夫、凡人,有他的心路历程,圣者也有圣者的心路历程。圣人的心路历程,功德智慧一直在增长;我们凡夫的心路历程都是种种的烦恼、业、流转,这样子一个过程,这样子一个经验,这样子的一种经历。那么也就是凡夫的心路历程的这条道跟圣者的道是不一样的。那么学菩提道就要修道,修道就是要走圣者的道,而不是走凡夫的道。凡夫的道就是轮回的道,圣人的道才是通向解脱,圆满菩提,成就佛果的道。但是我们都是凡人,都是苦恼的众生。如何进入到圣者这个道?也就是在凡夫道和圣者道之间它还有距离,也就是说我们如何从凡夫道进入到圣者道,中间还有界限。界限也就是我们进入圣者道以前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很重要的。这是个什么基础呢?比如说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以及内心上面的无明烦恼状态、内心上面的问题。其次我们如何来改变和对治这样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看清楚了,能够去对治、去消除,如此下去我们才能够进入到圣者道。不然的话我们都是在圣者道的前面。

我们在学佛经。佛经——佛讲的,固然没有错,究竟了义,趣向佛果。但是我们学佛经的时候依然还是以凡人的心来学佛经、来学佛法。我们以凡人的心来学佛法的时候,还不是在圣者道,还是在凡夫道,凡夫道就是六道之一,这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意思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在学经论的时候不等于说你已经就进入到圣者道,而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凡道,没有在圣道。因为我们在凡道,所以你会进进退退,反反复复。你有时候觉得佛法很好自己就很高兴,有时候我们经论看不进去就会苦恼,就会痛苦。看得进去就快乐,看不进去就痛苦,就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到这个路上。我们看经论相应的时间是很短暂的,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可能只有两分钟三分钟的时间是相应,可能很多很多的时间、很多很多情况下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应——因为我们还是以烦恼的心去面对,不容易做到心跟法完全相应。心跟法完全相应就是能所双亡的一个境界,那是很高的一个境界,实际上不容易做到。

三、认识苦乐思维业果·依戒调伏离苦得乐

其次我们常常谈到快乐和痛苦,它们都是人内心的感受。内心感受到快乐是快乐,内心感受到痛苦就痛苦——也就是快乐跟痛苦不是外在的形象,是我们内心的形象。

我们内心为什么会产生痛苦、为什么会产生快乐?为什么有时候产生痛苦、有时候产生快乐?会这样奇怪呢?就说明有原因。我们内心产生快乐有原因,产生痛苦也是有原因。痛苦跟快乐的程度有不同——有时候就非常苦非常苦,有时

候就是很痛苦,但是不会那么痛苦;快乐也是一样的,它有程度上面的不同。既然我们都是同一个人,既然都是同一颗心,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心把握不住呢?自己的心主宰不了自己呢?我们不要让它痛苦的时候它偏偏要痛苦,我们要让它快乐的时候为何它快乐不起来——这个原因在哪里?这就是需要去探索的地方。内心痛苦的原因祛除以后,就不会产生痛苦;内心里边快乐的原因查找到了之后,我们才能够快乐起来。也就是说痛苦跟快乐也是因缘所生,也是缘起法。

我们内心痛苦的时候无论是说话、做事,它所造成的业都是会去损人、害人,自然而然就这样。内心痛苦的时候身语所造作出来的种种的业对别人会有害的。对别人会有害,就是一种恶业。那我们内心里边的痛苦是怎么来的?它是过去业因的等流,就是过去业因恶业的这种因等流下来,所以这个时候触到外缘已产生痛苦。过去的善因,你遇到好的外缘产生快乐,产生快乐的时候它又会去利人,同时又种下善因。痛苦的时候是因为过去恶业的等流,那么你去害人损人的时候又种下了恶因,又形成了恶业。所以这个快乐跟痛苦的产生,结果就是因果。它不是无缘无故,不可能的。但不可能说一个人无缘无故他就很幸福很快乐,也不可能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就是很苦。这个里边都是业在主导。怎么叫做业决定一切呢?业决定一切就是决定苦乐。现在很多的痛苦很多的快乐,我们不容易那么认为的。我们认为这个苦乐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别人给我们找来的麻烦,都是因为客观环境引起的;快乐是因为我们自己比较用功,自己比较自觉,自己比较努力,所以我会有快乐。这就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问题,很大的一个邪执——就是说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别人的。不容易从业果的前后相续上来认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人生在世几十年,七十年,八十年,对圣者来讲,可能就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极乐世界一天,娑婆世界一劫,圣者的时间跟凡人的时间不一样,它能够相当于这么长!我们一生几十年,对极乐世界的圣者来讲,可能就是喝一杯茶的时间我们一生就已经过去了,甚至还没有那么长。我举这个喻的目的在哪里呢?因为我们会觉得这一生几十年是很长的时间,不会认为这几十年是很短的时间。因为很长的时间跟很短的时间判断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从整个无限生命来认识,自然而然现在很多的痛苦跟快乐是因为跟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前有关系。相续-等流-相续-同类因。佛教里六因、四缘、五果,那么这种因就是相似的因,同类的因一直持续下来。

我们内心痛苦的时侯怎么办呢?只有去调伏、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痛苦。我们去调伏内心的痛苦,才不会去继续造恶业。我们如果没有去调伏,没有化解内

心的痛苦,如此下去,肯定我们会再造其他的恶业。再造其他的恶业,就会引发未来的苦果。同样如此,我们身语二业得到调伏,那么我们就能够引发来世、未来快乐的结果。在凡夫的位次上,更多情况下,他内心是没有调伏的,是得不到调伏的。那么我们要调伏内心无名烦恼、状态躁动,种种问题,要靠什么呢?要靠戒律。戒调伏嘛,它清凉。只有靠戒律才能够调伏我们躁动的心,才能够把过去种种等流下来的业习气给斩断。斩断的话,我们就不会再产生身语的造作去引发未来的苦果。反过来说,戒律的力量,让我们身语的造作就变成善的,善法,那么它会引发未来的快乐的结果。未来的痛苦和快乐固然是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没有调伏烦恼引起的,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在身语的造作

四、修行学佛开启智慧·利乐有情践行佛法

所以我们修行佛法,修道——在家我们叫学佛,出家我们一般都叫作修行——那么修行、学佛,出家住在庙里面,为什么名为修行呢?意味着寺庙里边的环境比较适宜修行,是一个修行的环境。我们出家众也好,在家众也好,来到庙里面就适宜修行。在家的时候就不容易谈得上修行,只能在家同佛法结结缘而已。真正我们要谈到如何一步一步去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这是非常非常地困难,尤其是现在这时候。我们修行也好,学佛法也好,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智慧,培养获得觉悟的能力。我们修行学佛,不是去找一个什么见解,也不是去找一个什么答案,更不是要去找一个什么结论。它没有结论,也没有答案,是说我们能不能觉悟,能不能获得智慧。我们有智慧,自然而然自己的身语意,跟生活、工作、学习……一切都能够联系起来,都能够融入。也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智慧,是因为有觉悟嘛!所以就能够产生智慧。有智慧,我们身语意的行为就不会犯错。身语意的行为不会犯错,都正确了,自然而然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一切的一切就不会有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很认真去思考。究竟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要让我们获得这样的一种觉悟、智慧。

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这种智慧和觉悟的能力呢?内心方面就是要从培养慈悲心开始。所谓慈悲心——大家都知道慈悲的定义——“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悲本身跟苦乐有联系,跟别人的苦乐有联系,跟所有众生的苦乐也有联系,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跟一切众生的生命有联系。所以成佛以后还是一样要去度众

生,饶益有情。我们要成佛,也是要去度众生,去饶益有情,才能够广集资粮。如果佛法不在自己的身心、生命上面去落实、去体现,它永远同我们的生命是两回事。那么要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去落实佛法,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语意跟别人又有联系了。如果跟别人联系不起来,那佛法对我们个人来讲也就用不出来,也就用不出去,你怎么来消化佛法、怎么来体现佛法?怎么说明对佛法已经有悟了、入道了、入门了呢?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五、趣入圆满华藏世界·构建无限生命蓝图

春节期间我们要念诵《华严经》。《华严经》里面所描写的是华藏世界不可思议的境界,非常地清净、庄严、圆满。华严的境界也就是佛教最完整的宇宙观,这些世界是圣者觉悟以后告诉我们的。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知道华藏世界,也不知道佛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他这么讲是不是这回事我们也弄不清楚。既然是这样子,那么佛的世界也好,华藏世界也好,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它呢?作为一个人,每个人在自己的思想里、生命里应该有一个蓝图。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要建一个大殿,盖一座房子,要画图纸,要请人去设计。画图纸就要去想这个房子怎么回事,什么结构、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多高、多长、多宽、门开哪里、窗户开到哪里、里面几个房间、以后这些房间里面要摆什么东西……事先我们都想得很清楚,这是一个蓝图。如果事先我们都想不清楚,画图纸的人也很难画,他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认识给你画一个图纸出来,然后施工人员根据这个图纸去施工建设。这个房子当然也有可能造出来,但是跟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认识还是两回事,不是我们真正最需要的。

一般的人只是说,我一生中要有什么成就、要赚多少钱,在社会上面地位要多高、势力有多大,把这个作为目标,很难真正去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我们生命的蓝图,生命的图纸,就是我根据这个图纸来生活,根据我自己的蓝图来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样一套系统完整的生命蓝图,那我们的生活就是很琐碎。佛法的生命蓝图是把依报和正报结合起来考虑的,所有外在一切跟我们正报联系在一起,跟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跟我们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专门说明外在世界是怎么回事,外在的世界跟我们内心的世界是相联系的。如何来联系?是通过我们身语的造作,身语的行为,通过业把它联系在一起。

我们念诵《华严经》就是最好的一个写照:依报正报庄严。然后我们怎么修

行,经里都讲得非常清楚,并且境界非常广大,包容一切,是圆满的教法。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那么“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是依报正报的结合,依报正报的圆满。我们在念诵的时候,在理解的时候,就是要把佛法这样一个信仰建立在自己的生命的蓝图当中,才能够真正庄严自己的人生。否则我们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内心世界就会很虚弱。只是说我以后要成佛,可佛怎么回事?佛在天边,碰不到摸不着。久而久之内心的力量是会越来越弱的。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佛的世界,有一个很具体的形象,这样力量就更加强了,然后我们慢慢慢慢去调试。

六、依靠共业度脱生死·践行圣言趣向菩提

我们常常讲度众生。过河要靠一只船,佛法就是一只船。但是,从此岸要到彼岸,光有船还不行,还要靠人在这边去摇橹,靠人那边去划船。不会划船的话,这个船可能还要翻过来,你一样还会死,是不是?划船、摇橹,这个就是用功,就是我们的修行。你慢慢地去摇,才能够摇到对岸。你摇不好,它就去不了,它是辩证的。学佛法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到达对岸,弄不好还是会翻船,这个是真的。

那么怎样才比较保险呢?就是你在一只大船里头,很多人一起摇,你自己虽然不会摇,这个船也不会危险。只要这个指挥的人、指导的人有这个技术,他就能够掌握方向。这里就是说大乘法跟小乘法的一种区别。小乘法完全靠自力,靠个人的力量,靠别业;大乘法靠共业,就把我们业的力量融入到善法的共业当中。

那么别业跟共业区别在哪里?就是业的性质、业的行为,这种行为相应不相应。相应的话,它就融入到这种共业。不相应的话,你就是别业。就是哪怕人在一起做同样一件事,心不在一起,业就不在一起。只要心在一起的时候,自然而然它业就相应了。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发同样的心,那么,在德尘居工作也好,在云水堂工作也好,哪怕在内院工作也好,它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寺庙,都是为三宝做事,都是承事供养三宝,都是佛门的净地,都是共业。在同一个佛堂里头做事,你心不在一起,业也不在一起。心不在一起,即使在一个佛堂里面扫地,肯定你扫你的,我扫我的,你扫一半,我扫一半,是吧?要么,我扫我的,你扫你的,反正最后也把佛堂扫干净。但是,这两个业它不相干的,就是你做的事情跟我做的事情不相干。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走圣者道,要顺着圣者道去走才有希望。要顺着圣者

的道去走、去做、去实践,就必须把我们的行为同佛菩萨的行为、同圣者的行为去相应,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圣者的行为去相应,比如佛菩萨告诉我们修行要怎么修,做事要怎么做,怎么调心、怎么用心、怎么用功,那我们照着去做就是相应的。因为这些经典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们讲的,是他们语业的体现,写成文字,我们照着去做,就跟这个业相应。我们相应就不会错,相应就顺着这个解脱道。相应不是说我们今天相应,明天不相应了。我们心心念念时时刻刻,一天又一天都是这样用心,这样是不会错的。而不是说我们在佛门里边修行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怎么样……自己去讲一套出来、搞一套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凡人怎么会有那种经验呢?凡人只有凡人的那些经验,绝对没有圣者的经验。更不是说,我们拿佛经上面的片言只语作为一个借口,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们常常说利益众生、利他,利他不等于是菩提心。为什么说不能相等呢?因为利他的人很多,不学佛法的人也有利他,是不是?社会上学其他宗教的人也有利他的。佛法所谈到的利他有特定的含义——就是说去利乐有情,没有条件。并且,自己要成就佛果,必须这么做。那么,利乐有情,就要利益他们一起来学佛法,去解脱生死求证涅磐,并且是心心念念这么想的。而不仅仅是你没有车费了,给你十块钱;你没有饭吃了,给你一盒盒饭;你没药了,给你一瓶药……这就是菩萨?不可能那么简单。那世界上面所有人都是菩萨了。不是因为是佛教徒,我给你一瓶药,我就是菩萨了。那人家不是佛教徒,给你一瓶药,他就不是菩萨。不是这么来划分的,是不是?当然,你给他一瓶药也是利他,但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

所以,我们要学大乘佛法。如何认识我们真的是大乘佛法、还是二乘法、凡人法,就要把整个概念搞清楚,然后看我们是跟哪一道相应。要走大乘道,要走成佛之道,那肯定要照这套去走,去实践,才是有可能的、有把握的。如果不照这套去做,我们所有点点滴滴的经验都是错误的,最后不能有成就,这个是真的。

七、于三法印悟师友缘·依师友缘启发净信

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论,比如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从时间上面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刹那刹那在生灭,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诸法无我”是从空间上面来说明,世间上面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依共存的。所谓相依共存,就是说你自己存在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存在的时候不能感受到对方生命体的存在,不能感受到依

报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认识不清楚。因为对方的存在、别人的存在、依报的存在、山河大地的存在、国土的存在,本身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很多的痛苦、很多的烦恼,都是根源于什么呢?我执、法执。就是觉得自己最重要,或者说我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讲是很重要。其实世界上面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相依共处的,不能说我需要的时候才觉得它重要,不需要的时候可以不去想它,可以不去要它,可以不去理它,不把它当回事,这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说,我们明天要吃饭,今天就要准备好米呀、油呀,看看有没有菜,有没有盐,有没有柴禾……肯定都要弄清楚,明天早上才有东西吃。今天我们如果没有去检查,明天到时候肯定吃不上,要么就不够吃,随便缺少一个都不行,你都吃不了。这些物品、食物对我们都是有关系的。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团体当中,不需要很多人去关心这个问题,煮饭的人会去关心,炒菜的人会去关心,典座会去替我们关心。这就是说明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分工合作。而不是说这件事情跟我们没有关联,它都是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我们很大的一个毛病和问题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赶紧给我,马上能够到我的手里。常常说急求果相——你没有前面的因,怎么会跑到你的手上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学佛法,我们常常讲师、法、友。这个师、友的缘是非常非常地关键。你这个缘份不好,佛法肯定学不进去;你这个缘份好就是说自己知道、晓得如何同别人去结缘,也就是如何跟别人去相处,如何跟不同的人、不同身份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相处。那么这有两种不一样的情况。一个是你在高位的时候你如何跟下位的人去相处;另一个是你在下位的如何跟高位的人去相处,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位的人跟下位的去相处,如何能够相处好?很重要的一个认识就是说,在高位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是在高位。比如说在学校里面是老师讲课,那么自己如果认为自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如何来尊重你,如何来对你有礼貌,如何对你客气。别人做不到,别人做不好,你就烦恼。那你当老师,跟这个学生说“我们是同学”,如果这么去安立,就不会有问题。看所有人,大家都一样平等。

那么当学生,就是下位的人,对上位的人如何来认识呢?你就不能认为“我们是平等”。认为“我们是平等”的话,你绝对学不到东西,肯定老师不教你。这是很简单的,对不对?如果说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话,那你为什么要当学生呢?你可以毕业了,还再要学什么?你没有什么要学的,根本没有必要进学校。

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说老师可以当学生,但你学生不能说我就是老师。很重要的就是我们一个心态的问题。否则我们走出去的话,你这种心态它会等流。等流——你到哪里都会说我比你好,我佛法学的比你好,我可以教你。自己的智慧之门就堵住了。怎么能够智慧增长、开启智慧之门?不可能,因为你到各个地方都觉得比别人高。别人是不是能够当老师是别人的事情啊,不是我们的事情,明不明白?你总这样认为:一个老师专门就是教我,要对我如何如何,如果不是怎么样子的话,就会怎么样。这都是一种理想主义、一种幻想,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老师确实非常非常高量,他不可能就是专门教你一个。即便是专门教一个人,他也不可能是教你,这是肯定的,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么如何让这个高量的老师能够教我?首先你缘份要好,这肯定的。用社会上面的语言来讲就是关系要好。

首先你没有这个缘,它就不相应。没有这个缘,即便说你有这个主因,但缺乏外缘。那这个缘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去创造。所以我们在佛门里边信心、关心、礼拜、供养、承事等等,这些就是培养对师友的缘、对善知识的缘、对佛菩萨的缘,佛法才能够生起来,信心才能够生起。而不是说佛菩萨需要我们去关心,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对佛法的信心,佛法才能够产生起来。

所以我们在寺庙里边学佛法,不是跟社会上面学知识,它两回事的。学知识的话,靠我们的脑筋,靠我们的记忆能力,靠我们的思辩;学佛法是靠培养我们一个非常正确的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智慧慈悲的这种能力——对所有的众生都是慈悲心,非常有智慧,什么事情怎么处理,知道怎么做。我们就是来拥有这种能力,而不是说我知道这个事怎么做、那个事怎么做,不是这样的意思。事情没有来你怎么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情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处理是不一样的,处理的方式跟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知道怎么做,就拥有这种能力。所以我们学佛法就要来得到这个能力。无常、无我,时间上面是无常,空间上面是无我,这两个的统一是寂静,涅槃寂静。有情颠倒、执著诸法,有我、我所,所以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内心不得寂静,有很多的痛苦。而佛菩萨圣者他悟到,一切时候在时空状态下的无常性、无我的特性,所以他内心就容易寂静,烦恼就容易消除,痛苦就比较容易远离。就能够慢慢慢慢对佛法相应,慢慢慢慢来开发我们内心的世界,庄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越来越有希望,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下手处、立足点越来越坚实。以此供养大家,阿弥陀佛!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人生尝尽酸甜苦辣,人们常说苦难造就不一样的人生,苦尽甘来。下面为你带来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的内容。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1)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 通过痛苦,得到欢乐。---罗曼罗兰 4) 苦恼有人分担,也是一种乐趣。---罗曼罗兰 5) 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高尔基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俗语 7)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俗语 8) 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卡莱尔名言 9)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贺拉斯 10)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凯勒 11) 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肯尼迪 12)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俗语 13) 有时候缺憾也会带来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缺憾。---好词句 14) 快乐就在你的身边,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感恩的心去享

受,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带来烦恼。---好词句特供 15) 体会过痛苦的人才会更加珍惜快乐的现在,还可以吸取教训,绕过某些可以预见的痛苦 16)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本色,人要学会最大可能的趋利避害,但完全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17)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8)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9) 久住坡,不嫌陡。 20)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21)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2)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3)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4)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5)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6)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的精选 1)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2)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3)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4)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5)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6)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人生如梦苦乐随缘励志语录

人生如梦苦乐随缘励志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如梦苦乐随缘励志语录,希望能帮助到您!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逆境人人都不可避免。 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痛苦,都在反映着过去我们所造的恶业,如果能认知这一点,那么,每当我们遭遇痛苦和困难时,就不会把它们看成失败或灾祸,也不会看成一种处罚而怨天尤人;而是把痛苦看成过去业报的结果,正如谚语所说:“痛苦是扫除一切恶业的扫把。”我们甚至还应该感谢一个恶业正要结束。 对于念佛人来说,困苦和忧患正是生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之心的逆增上缘,若没有逆境的逼迫,如何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在过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不可能隐居深山,但也不可以全然被世间的杂务所缠缚,对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要避免沉溺于五欲六尘的生活享受之中,避免让外界的活动过分地分散自己,应尽量让生活越来越简单。 我们来此世间,只是匆匆过客而已,暂时寄住在此生和此身,这副肉身连同一切身外之物,就像行李一样,终无一物为我所有,一切皆随因缘而来,一切将随因缘而去,我们只是暂时代为保管而已。如果我们像往常那样继续埋头执着于物欲的追逐和外在环境的改善,那就会失去人生目标,六神无主。试想,出门旅游,有谁愿意带着沉重的行李?而住进旅店的人,如果他神态正常的话,会重新装修房间吗? 与佛法的真实利益相比,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何其虚幻不实!念佛人领

受诸佛菩萨的呵护,因此绝不会再羡慕世人的荣华,无论他生活状况是贫是富,决定常怀珍惜和感恩之心,愉快的面对社会,不再沉迷于批评和审视别人,世事在他心中也不再灰暗,平淡的日子也很快乐,粗茶淡饭也很甘甜。

《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苦缠绕。 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

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人生如酒。有甜密的幸福,也有痛苦惆怅,而酒味也有甘冽和酸苦。萧伯纳说:“人生好比两瓶必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 人生如歌。有顺境,有逆境,有艰难困苦,有一帆风顺;有刚强壮烈,也缠绵悱恻。而歌声有昂扬奋发的,也有低缓

人生最好的滋味是在苦与乐中调出来的

人生最好的滋味是在苦与乐中调出来的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在这中间的时光,就是幸福。生活没有模板,只是需心灯一盏。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就开怀一笑;如果哭能让你减压,那就让泪水流下来;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释;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为什么还执迷不悟的扛着?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不要一味去苛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要一味去抱怨命运多舛、天意弄人。关键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善。如果你认为你一生中也不会陷入绝境,那么只能证明你正在走向绝境的路上。如果你已经陷入了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天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走出了绝境,回首再看看,你会说你从未发现过,自己要比自己想像的要伟大,要坚强,要聪明。如果你已经成功了,你要由衷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是你的绝境。想得开的人,处处是春天;想不开的人,处处是凋枯。做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自己;有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也在自己。 活着,让一切来的安然,去的自然 泥土,只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扬起生命绚丽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宽敞潇洒,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调弯弯。小鸟拥抱蓝天,鱼儿安翔水面。我们慈悲是做人最好的武器,无私是做人最大的财富。当今世界,五彩缤纷,在红尘里行走,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做如兰花船素心品质的人,尽管不得大悦,可细微的满足,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你会懂得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使人可爱的不是美丽,而是善良;使人快乐的不是富有,而是知足;使人圣洁的不是自爱,而是慈悲。我们修的就是让心有更高的境界,不与其他人计较,我们比他们高出一层境界,就不会计较别人的对与错,私心人人都有,这时候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了,不懂得人叫无知愚昧,懂得人才不去计较是非。因为,管好自己,看管一切才是关键。所以,内心的自在与安宁,在于规范自己内心的那些刻意,不是在距离中树立生活的那些障碍,而是学会欣赏经过的那些高低起伏的风景,善待那些拥有和错过,泱泱弱水,人生能得到多少,在于能够客观地面对你手中瓢的大小,那些充满伤害的执着,放下就是圆满。 过好自己简简单单日子才是幸福 人活一辈子,喜也一生,悲也一生,苦也一生,乐也一生;一辈子就那么长,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过呢?累了,您就歇一会儿;伤了,您就静一会儿;恨了,生气了,您就反省一会儿;不要让失控的情绪反噬您的心灵;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能好好的珍惜自己的健康,能好好的珍惜自己的家人,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被家人好好珍惜,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人啊,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不要等到心凉了才想到挽回;既然结婚,彼此都是想要好好地过下去,选择离婚,必然是没有再能好好过下去的理由了;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确实是:婚姻是两个人的责任,对爱人,对父母,对孩子,对一个完整温暖的家的责任,失败的婚姻是两个人都有责任,所以,彼此都应该受到心灵的折磨和惩罚。所以,漫漫人生路,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遇到爱您的人,学会感恩。遇到您爱的人,学会付出;遇到您恨的人,学会原谅。遇到恨您的人,学会道歉,遇到欣赏您的人,学会笑纳。遇到您欣赏的人,学会赞美;遇到嫉妒您的人,学会低调。遇到您嫉妒的人,学会转化;遇到不懂您的人,学会沟通。遇到您不懂的人,学会理解。 从小立志,成长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

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1、别为失败找个理由,这样容易失去自信;要为失败找个对策,这样才能产生力量。 2、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百味尝遍,自然看透。看透世态,看淡世事。 3、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4、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5、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美好。 6、内心再强大一点,就不会听风是雨。知道的事再多一点,就不会人云亦云。 7、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 8、要成功,就要时时怀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乐观态度,笑对自己的挫折和苦难,去做,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9、无须承诺,无管结局,无论在与不在,一些厚重,仍能在时光里安暖,忆起,总是无怨无悔,只管依偎着心去追寻,去诠释那些美好。 10、少一点矫情,多一点努力,你想过的那种生活,得自己去挣。 11、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2、当你坚信自己的目标能够成功并付出行动,整个世界都会你让路。

不要因为成功而忘乎所以,不要因为平淡而放松要求,不要因为挫折而丧失斗志。 13、当你心无旁骛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时,也就不会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别人的眼光里! 14、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15、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6、人生是没有退路的,虽然有的时候不免会走点弯路,但那终究是为了向前迈进。人生路途中所经历的人和事,无论好坏,都是我们人生的历练与财富。 17、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18、眼泪不是答案,拼搏才是选择。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19、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20、好的,留在心底;遗憾的,随风散去。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身后,刺眼,却是对的方向。 2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谈一谈人生的苦与乐

谈一谈人生的苦与乐 人生是什么模样,总结起来就是两种表象——苦与乐。 人固然应该生存,要生存就得受苦。人生的苦有很多,既有疼痛,还有离别、付出、失败、劳累、无知、死亡、不可抗拒、不可扭转、无法忍受…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事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吃过苦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真谛,才懂得关心他人、设心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变得成熟稳重,才学会做事脚踏实地。 每个人,呱呱落地之时,都是哭泣而来,哭泣母亲分娩的苦。之后,我们的父母教我们要勇敢,摔倒之后要爬起来而不是惧怕摔倒的苦。就这样,我们一苦再苦,成长的苦,学习的苦,爱情的苦,事业的苦,家庭的苦。其实所有的苦都是为

了生存于世。 是啊,我们要好好活着,就必须吃苦,必须领悟人生的真谛。人是要有所担当的,如果你不把苦担在肩膀上,苦就压在你的脊背上,那你就得苦一辈子啊。既然,无法逃脱,那就面对吧,不要带着恨,不要拒绝苦,怀着感恩的善心做着你的工作,关心着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背负着一种莫名的苦。这样的苦,到头来都没有弄懂为什么而苦,没有弄懂苦的意义是什么。 苦的意义是什么呢? 苦,是因为你还在奔赴在乐的途中。

乐,是人生的终极向往,是一件件愉快事情的堆积。乐在人生里有很多,既有物质、金钱,还有文明、亲情、爱情、地位、听到美妙之声、看到感人一幕、学会珍惜…乐的关键是精神在乐,是里里外外都在乐,是心里乐开了花,花就绽放在脸上、嘴上。乐的根本是——富翁在晒太阳,乞丐也在沐浴阳光,也不见得富翁比乞丐更乐。真正的乐是从苦里挖掘出来的,是伴随着苦延伸过来的。

苦中有乐,乐里有苦;乐极生苦,苦到头来就是乐。人生啊,是乐多一些,还是苦多一些,恐怕到盖棺了还不能论定。有一段话说得好:“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你最快乐的时候,有人正受着病魔的折磨,和死亡搏斗,挣扎。世界总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心情和面对遭遇的心态不一样而已。”

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一世漂泊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若苦药,需要文火慢熬。亦有人说,人生是一碗汤,需要慢熬慢炖。无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经历需要的是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人生用一熬字,初听会觉得夸张,可如果能够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地体味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恐怕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觉得这一字用得实在精当。 林语堂说过一句话: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记不清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话,只觉得特别精辟,林语堂所说的这壶茶,已经不只是壶泡之茶,应当是心灵之茶。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咸味儿的眼泪,甜味儿的幸福,酸味儿的记忆,苦味儿的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地熬,耐心地过,永远保持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会拥有人生里最为珍贵的历程。 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如果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需要慢慢去熬,慢慢去经历、品味和体会。只有走过了这个过程,才能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用熬字来形容人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纵观历史,孙武能熬得住,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熬得住,花了十八年时间完成鸿篇巨制《史记》……相反有的人经不住诱惑,熬不住便把人生之路走得一塌糊涂。因此说,熬住就是一切。 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够熬住。熬就是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熬得住,就能笑到最后。熬要有耐心,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每个人都在熬。 熬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多姿多彩的历程。我们不能坐着、躺着、等着离开,所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熬,在这酸甜苦辣咸中缤纷每一个精彩的过程,每熬出一步,都是苦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回忆里最美丽的画面。 熬,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调适!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人生也是熬出来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外一篇】 守骏如跛 陈立君 谁都一样,包括你我,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毫不珍惜,而对别人拥有的却十分艳羡。 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新衬衣心里就不平衡,却不看看自己脚上有一双新皮鞋。当你为自己脚上的鞋有些蹩脚而怏怏不乐时,为什么不看看街头那个买瓜子的,他失去了一条腿,拄着双拐在风雨中踟蹰。他连蹩脚的权利都失去了。你能正常地呼吸,能不用别人的帮助走出室外接受阳光的抚摸,能下馆子,甚至能正常地听、看、说,比起某些人来,不就是一种幸福吗?他人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推车人。 事情又回到那个古老的命题,萄葡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狐狸嘴里说酸,心里却在想,那葡萄一定甜得了不得。犹如你看见别人的新鞋漂亮,真穿到你脚上,说不定蹩得你受不了呢。最好的办法是,珍惜自己嘴里的葡萄,不管是甜还是酸,因为也许有的人嘴里仅有葡萄核或葡萄皮,甚或没有葡萄,而你毕竟还有一颗酸葡萄。如果碰巧你嘴里有一颗甜葡萄,那更应该珍惜了。

幸福与苦难的经典句子

幸福与苦难的经典句子 1、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作者:徐特立 2、毕淑敏: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3、曾以为 活着,是争取 或哭或闹\恨不得或誓不休 活着,是忍受 幸福\苦难\无聊\平庸 活着,是感受 来的来,去的去,走的走,留的留

不失礼于人,不失信于人,不失言于人 各自的天空雪色阳光 山水温柔一见如初 4、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这样在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5、不要去打扰他人的幸福,在你眼中看的是一种苦难,在别人的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 6、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微笑着超越苦难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累与不累,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心态。事实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7、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作者:尤素福西巴伊 8、一个人若是没有苦难的经历,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一

人生三世美文范文

人生三世美文范文 纵观古今之大圣先哲,览先人之著述立传,罔非三种之人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入世”之人生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此“避世”之人生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六祖慧能),此“超世”之人生也。此“三世”之人生,将芸芸众生尽皆囊括其中矣。 孔孟之道,极言其经世济国之宗旨,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为纲,“儒教在中国,使纲常以正,人伦以明,礼乐刑政,四达不悖,天地万物,以位以育,其有功于天下也大矣。”极言入世治国之鸿鹄大志,极显经天纬地之文韬武略。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何其霸也!何其志哉!穷“入世者”之高志远,尽“入仕者”之心愿。西汉武帝之际,董仲舒上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之势可谓空前,上至皇帝下至县令无一不尊儒者,儒家“入仕”已达极致。自汉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至隋唐以“科举取士”,皆言“学而优则仕”。天下儒者十之八九,十年寒窗苦读,皆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以便“出相入将,封妻荫子”。一言以蔽之,儒家志在“入世”,“振长策而御宇内欤”。 老庄一派之人生哲学,尽在返璞归真之志趣。以“清静无为,追崇大道”为要义。“道教在中国,使人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纷纭之习,而归于静默无为之境。”极赞“避世”之“淡泊以明

志,宁静以致远”,离利欲之困扰,持自然淳朴之本性。老子《道德经》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庄子《外篇·秋水》则曰:“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老子明其义于“小国寡民,清静无为”,庄子表其志于弃卿相高位而乐己于山野之中。自老庄而后乃至道教一派,其“避世”志趣无不彰显也。 释迦之佛教,自两汉之际东传至华夏,同儒道相融,已成中国之佛教。其意境则在超脱世俗红尘之外,通晓宇宙人生之真谛。其学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纲。“佛教在中国,使人弃华而就实,背伪而归真,由力行而造于安行,由自利而至于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无以加矣。”假借“因果”为其说辞之据,而以“空”作为其立论之基。只一“空”字,尽显其“超世”之无限大境界耶!其大宏愿在于,劝芸芸众生休念俗世,弃“执我”﹑“妄见”,脱“无明”之累,勘悟佛理之真谛,以成“涅?”重生之至高之境,脱生死之轮回,悟宇宙之本质。一言以概之,佛家以“超世”之情怀,脱“物我”之拘囿,已达至高至远之业果。 佛家偈语云:“一念三千”。世界虽其光怪陆离,但一念俱全;人生虽其千姿百态,而“三世俱备”:一曰“入世”,二曰“避世”,三曰“超世”者也。人生三世,说其人世悟其人生也。纵观古今之大圣先哲,览先人之著述立传,罔非三种之人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入世”之人生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 现实自己无法改变。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 学会沉默,因为沉默是金。 学会说不,因为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观察,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眼观其变,才能明辩是非。 学会忘记,因为只有忘记已经失去的才能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学会放弃,因为有的东西只能远远的欣赏。不是你的,就不要去追求,放 弃是最好的选择。 学会适应,因为任何条件下都要生存。 学会珍惜,因为现在得到的都是最美好的。 学会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虽然付出与回报不总成比例。 学会克制,因为冲动往往会事得其返。 学会思过,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不足之处。 学会偿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懂得人生的苦与乐。 学会改变,因为你不能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 学会装傻,因为人生难得糊涂。 学会快乐,因为只有开心度过每一天,活得才精彩。 学会知足,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真所谓是知 足常乐。 学会承受,因为在人生当中总是发生一些突如其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别无选择,只是默默地承受,并勇敢地面对。 学会倾听,因为听取倾诉,是对她人的尊敬,也是对她人的一种解脱,也 是一种安慰。 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学会自我解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自我超越。 学会知难而进,因为这样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 学会一分为二看事情,因为凡事不是以自己的目的为转移。 学会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清醒、明白。 学会从痛苦中坚强地爬出来,因为人是从坎坷中才茁壮成长。 学会珍爱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等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才感 到人生短暂呢。 学会用心去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 学会拿得起来放得下,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重新开始新的起点。 学会转移心情,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从悲伤挣扎出来,才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学会向前看,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来不及回首。 学会坚韧不拨,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战胜生活中好多困难。 学会渴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动力的源泉。 学会享乐,因为这是我的努力付出所收获的成果。 学会奋斗,因为它是我美好人生的伴侣。 学会爱,因为爱可以给我力量,只有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学会感恩,因为感恩可以带来融洽,带来快乐,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人生之路脚下走,生活之辛心间流,风霜雪雨,傲骨寒霜,细心品味,感 悟人生… 笑看昨天…珍爱今天…期待明天……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南师附小五年级:快乐飞虎小v

“写材料”的苦乐人生

“写材料”的苦乐人生 【作者:河南濮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关少锋】 “写材料”的苦乐人生 关少锋 这是一篇以清新朴实的文字和故事品述人生况味的好文章。作者是一位地级市的市委常委、秘书长,从事了18年的机关文字工作。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作者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和亲自动笔,是写不出这样真实而动人的好文章的。我们期盼更多的秘书长写来这样富含生活气息和人生智慧的美文,给更多的人以启迪。 ——编者 从1985年2月至2003年2月,我在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了整整18年,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俗称“写材料”。这18年的笔耕生涯,充满了艰辛和奉献,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至为难忘。 省委政研室是省委的一个重要写作班子。有一年春节,当时的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偕夫人到单位看望大家,他动情地说:“政研室的工作属于思想库、智囊团,是省委的外脑。大量的决策论证工作、调查研究工作以及省委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省委重大思路、指导思想的一些规范化提法,都出自政研室。政研室的工作没有权,没有利,也没有名,得靠党性,靠奉献精神。” 在许多人眼里,写材料是一件非常风光的差事。写材料的人也常常被称之为“秀才”、“笔杆子”,被人们高看一眼。可是谁都明白,写材料又是公认的苦差事,人称“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上火)。这些话虽有调侃之嫌,却也有几分形象逼真。作为局内之人,我对写材料之苦有很深的体会。 写材料之苦首先表现在十分劳心费神上。写材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材料要写得好,有文字功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在平时多调研、常积累、勤思考。所以写材料人的大脑,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当任务下达,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心上,走路的时候在想,吃饭的时候在想,连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半夜时分突然有了灵感,再困再累也得爬起来记在纸上,生怕一觉醒来忘了。 写材料之苦表现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憋材料。写材料的人对材料不可能样样精通,有些材料你过去不熟悉,肚里没货,领导却突然让你写,那你也得写。很多情况下,写材料的人都得这么做。任务来了,四处找材料,想观点,找例子。有时枯坐半天,绞尽脑汁,难着一字,急得抓耳挠腮扯头发。但不管怎么着,你得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而且写出的东西糊弄事还不行。 写材料之苦表现在经常加班加点上。凡材料都有时间要求,多数都是急活。有一年我们在王明义副省长带领下,赶写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待材料完成时,我已累得头晕眼花,浑身瘫软,直冒虚汗,连话都不想说了。2003年春节期间,我带领农村处的同志,加班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七天长假仅休息了两天。那几天天气寒冷,省委北院新办公大楼因过节没放暖气,冻得我们穿着棉衣还握不住笔。而此刻,窗外却是欢歌笑语,鞭炮声声。 写材料之苦还表现在写材料的人往往疾病缠身上。明代文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写道:“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富贵之家,多以酒色伤生;贤智之士,多以思虑损寿。”由于昼夜伏案而作,生活又无规律,头疼、牙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是写材料人的常见病。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篇有分量的材料写出后,小则口干舌苦,上火一次;

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都是一种成长

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都是一种成长 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都是一种成长 人生是一场苦旅,走久了,才知道倦累;人生是一次跋涉,走长了,才知道艰难。活着,就要有担当,就要有责任,就要去跨越,别退缩,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寒冷到极致的时候,太阳就要光临。心很小,也很大,一边装快乐,一边装烦恼,学会给自己的心,一些倾诉的时间,静听真实的对白。学会,给自己的心,一点轻松,在困难的背后,挺一挺就会过去,失意的时候,笑一笑不当事,这样,就可以安安静静,走在幸福的路上。捕捉那些美丽画面,祯装于心扉,在自己心的一片净土,放下一袭繁琐,将心,沉寂下来,少些飘摇,多些笃定,多些包容,静守明月,心静则清,清如止水。靓丽人生。叶走了,树静了;云走了,天晴了。树不会,因为叶的离去,而耿耿于怀,即使寂寞一季,来年,新叶依旧,天不会,因为云的离去,而灰心失意,即使裸露一时,瞬间,彩云依旧。大千世界,谁也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痛苦一世,即使,伤感一时,也不会伤感一世。 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

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人生是一场跋涉,走久了,才知心酸,才知艰难,才有坚韧,才有渴望。前方的路,尽管遥远,尽管颠簸,但脚步依然,追求依然,方向依然。人生几何,总有些坎坷需要跨越,总有些责任需要担当,不断的跌倒,才有不变的顽强与收获;不变的风雨,才有不断的历练与懂得。做生命的强者,且行且歌。常常遗憾,每每悔恨。生活里,总有一些事,让我们难过、遗憾、悔恨。曾经,一些事,能够做得更好,但没有做好;过去,一些路,能够走得更好,但没有走好。于今,我们只能遗憾,悔恨。生活就是一种把握,得到与失去,总是于时光的流逝中有所分晓。只是,失去的永远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再失去。管不了风,但我们会尽力管住自己的心,管不了雪,但我们会努力管住自己的情,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身外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努力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情,生活里,尽自己的力,去做好每件事,开心愉快,过好每一天,度过每一年。 这个世上,总有人活得比你好,过得比你强。人生就似山峰,只要你不在山顶,总有人比你高。仰望,看到的全是艰难;俯首,触目的不少是卑微。或许,我们是在山腰,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细想,人生美好很多,锦绣不少,我们又能拥有多少,只要,心情愉快,别管在不在峰顶,知足就好。生活,总有苦乐;人生,都有悲喜。谁也

初尝人生滋味体会创业苦乐

初尝人生滋味体会创业苦乐 他们青春蓬勃,充满激情; 他们灵活聪慧,干劲十足。 他们积聚专业的优势与丰富的创造力; 他们依托学校的鼎力支持和独钟老师的倾心指导。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域——学生创业园。 急追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商旅的校园,你会为清新秀美的夜景、别具特色典雅的布局所陶冶,为学校的诸多荣誉与积极的师生风 貌所折服;踏入学生创业园,你更会被这里跳动忙碌的身影、生机勃 勃的商业氛围金融及深深感染。 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始终以专 业特色显著、竞争实力雄厚、学生就业面宽广而享有盛誉。该校在学 生管理工作中其,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鼓励并扶持学生创业就是其 中的闪亮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爱好、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专门为学生建起了一块创业场地——学生 创业园。园区共供予了十家创业公司,在这里,创业者不仅享受了学 校提供的免费经营场地,还不定期的讲师有专业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企 业管理、业务发展开展等方面的指导。可别小看了这几个由18岁左右 学生经营、覆盖面积仅十来平米的小公司,它们不仅有个性的企业名称、明确的职务分工,还有严格的管理、财务制度、详细的财务报表,甚而还有新颖的企业标识和企业文化,可谓规范有序、未雨绸缪。开 业一个月来,它们的经营状态如何?我们的小老板们收获了哪些?他 们创业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许许多多非常关心的创业问题,本刊 记者对此专门仍对进行了采访,下面就让我们的企业主人来给您吧! 案例一: 发扬个性自我一切随我而行

文/许小溯 创业人物:李丹丹武玉娇 专业:动漫制作 创业项目:动漫手绘工作室 经营项目:手工DIY、个性秀、个性设计(情侣衫、鞋、包、帽子的绘制) 公司规模:5人 本金投入:4 000元 传递美的享受,体验生活的乐趣。无与伦比这里的每一件工业产 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只要告诉店员你的融资需求,她们就 会帮你设计称心如意出令你称心如意、符合你个性特征的时尚服饰! 专业技能学校支持 催生“小人物”创业 动漫手绘制作以时尚、个性的展示备受青年学生和都市情侣的欢迎。是因为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李丹丹、武玉娇这对朝夕相处的好 姐妹,开始酝酿起自己的小店。 为了了解行情,她们一边在网上搜索,一边逛商场找。结果发现,扬州的手绘店只有时代广场市中心在的盛行通道内有少数几家,这些 手绘制作店都是门庭若市,上普通的广告衫经过彩绘后出售的价格一 般都降至一件百元,广告衫的成本价也就在十元左右,差价近九十元,除去房租、水电、颜料等成本,利润依然非常可观。武玉娇很自信地 分析了她们创业的优势地位:“首先,我们是动漫专业出身,有多次 参赛获奖的颠沛流离,也在市区做过动漫绘制的设计员,还有专业领 域老师的指导,因此在设计能力上所结构设计具备强劲的竞争力;第二,由学校提供的零房租经营场地,既缓解了启动资金的财务压力,

苦乐人生(1)

《苦乐人生》系列开示 第1篇:苦乐人生 时间:2007-02-17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一、末法洪流信仰危机·听经闻法认识自心 过年了。过去大家都很喜欢过年——小朋友们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有好吃的,又可以到外面去游玩,有压岁钱;成年人过年的时候,有时间去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过年的方式跟意义跟过去有些不同:过去物质方面比较匮乏,过年的时候丰富一些,大家比较有希求心;目前生活普遍比较好了,市场出售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应有尽有,但是现在人缺乏的是精神的食粮。所谓缺乏精神的食粮,就是内心世界的贫乏,心灵的空虚,信仰的危机。诸位来到寺庙里边过年,这个意义就很不一般。尤其是能够在北京的寺庙过年,更加的难得,难能可贵。 我1984年在北京上学,88年底回去,上学期间——好象是84、85年——曾经在北京过过两个年。从回去当方丈以后,差不多有20 年以上没有在北京过年了。大部分过年都是在广化寺,还在法门寺过过两个年。今年我们大家在龙泉寺一起过年,意义也很重大。在龙泉寺过年,当然我们所关心的、所重视的是佛法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在世俗社会上面那些过年的方式。那么对我们自己本人来讲,有佛法方面的需求,要求法。我们在寺庙里边,如何能够获得到佛法?比如大家在这里听我讲课,怎么样子的课程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课程?是不是我们听得懂是好的课程,还是听不懂是比较好的课程?听不懂的话,也可能讲的人讲得太深,我们听不懂。也可能我们听的人,基础不够听不懂。也有可能缘份不好,听不进去。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都听得懂,那么究竟什么样子叫做听得懂?而这差别很大。我们不要说佛法能不能听得懂,就是一般的讲话,话里头的意思我们能不能听得懂呢?我们能不能很准确理解对方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要说一个小时,就是说一句话、两句话,我们能不能把它理解得很准确,这都是很难讲的。就是——懂,它的程度是什么。我说这个话的目的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在听开示的时候,听讲佛法的时候,往往非常容易下定义说,我今天都听懂了,或者今天都听不懂,就是这样子一个简单的结论。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种种的认识、看法呢?实际上我们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有问题的,是有问题的认识、有问题的看法。 二、凡圣之道心路有别·心法相应趣入圣道 为什么我们的认识和看法会有问题?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心并没有了解认识清楚,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状态,内心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常常说修道,道是一

苦乐参半的人生

苦乐参半的人生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 一直很喜欢印度电影,喜欢它的歌舞,歌舞即生活,歌舞即爱情;喜欢它的嚼头,旧时代人情的冷暖,新时期思想的开放,人情人性的全面展露;喜欢它的语言,优美形象,可以穿透人心;也喜欢其中的爱情,缠绵悱恻,情深似海。爱的主题贯穿于每一部电影,让人感动。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雨中的请求》。影片讲述的主人公伊森是一位伟大的天才魔术师,因遭人陷害魔术失败受伤被困轮椅,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但在看护索菲亚的精心照顾下,他顽强的生活了14年,还出了一本书,拥有一个电台节目,用他的语言和文字给许多残疾人,包括健全的人给各方面的引导、启发,使他们重拾信心,很好生活,他简直就是身残志不残的楷模和偶像。在第14年的时候,在这个从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他委托朋友律师狄菲亚妮向法院申请安乐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结果法院由于各方面的顾虑,在两次申诉无效的情况下,索菲亚帮他完成这一要求。安乐死对于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本身来讲,或深深了解他痛苦的人来讲,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法律面前,是否可以许可呢,这真是一个颇为难的命题。其实想想,一个人最怕的是身体残疾,无法行动,但大脑却异常清楚。如果是一个植物人,没有思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可事实就是如此残忍。连死的能力都没有,这不可怕吗? 看这部影片时,在思考这个命题的同时,多次让人有鼻子发酸,眼眶湿润,情绪波动的时刻。源自于影片的感染力,源自于剧中人的

命运,源自于演员的演技…… 让人感动的几个情节: 主人公伊森回忆第一次表演的魔术时,懂事的孩子为了安慰母亲变的魔法,伊森说,最高兴的是看到母亲脸上高兴的笑容。母子情深自在其中。 朋友狄菲亚妮为依森的辩护中对索菲亚的评价,这样的陪伴,超越了看护,超越了朋友,超越了情人,甚至,超越了妻子。同时,当她看到索菲亚为伊森申请安乐死而生气时,她表现出的对朋友伊森痛苦的理解。 母亲在检察官面前的证词,我是他的母亲,我生下了他,我非常爱他。但我相信我儿子有权利掌握自己生命。毕竟,这是谁的生活?我的?因为我生下了他吗?纳亚医生的吗?因为他救了他吗?索菲亚的吗?因为她护理他?迪菲亚妮的吗?因为她帮他诉讼吗?你的吗?检察官先生,因为你质疑他。还是你的?法官大人,因为你掌握着他的未来?这是伊森的生活,伊森独有的。请在我们的宪法允许下给他尊严的保障……我想终止他的痛苦,我想结束他的痛苦……” 母亲下葬时的情景,伊森的歌声,其实是母亲当年在马丁酒吧唱的,也是影片的主题曲,其音乐,其歌词莫不让人悲伤不已,其词为:苦乐参半 轻如鸿毛的人生 我悉心呵护 苦乐参半的人生

品味人生苦与乐八年级作文800字

品味人生苦与乐八年级作文800字 品味人生苦与乐八年级作文800字 地球每天都转,世界每天都变,我们也一天天地成长起来,成长的经历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人生就像一道美味佳肴,它包括了许多的配料,酸甜苦辣,苦与乐之间的联系是异常密切的,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人生才有意义。苦犹如一杯苦涩的浓咖啡,喝起来苦涩,而乐则如一包奶糖,当奶糖与咖啡溶为一体时,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就完成了。当你坐在一间小小的咖啡厅里品味咖啡时,才能够品味出人生的哲理,我觉得生活中的苦大多来自于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当你找工作时,遭到拒绝,那是一种羞涩的苦,它需要自信一半·愉悦一半的药方来用快乐熬制,才能够药到病除。当你对生活失去渴望时,那是一种绝望的苦,是需要希望+快乐+开朗+信心来用乐火煎制,服用几次才能够痊愈,痊愈后还需要乐来调理身体。其实人生好像是一场游戏,但游戏的价值并不在于赢的是谁,它的真正价值是享受在其中的乐趣,克服当中的苦果,才能结出乐果,懂得享受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人生的

苦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手之一,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言。当你感到自己陷入绝境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振作起来,坚信会有一片光明的前途在等着自己去开创。战胜困难是一种成功的喜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必须学会奋斗,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但要懂得苦中作乐。张海迪在失去双腿的痛苦之下,依然能够振作起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吗?苦中作乐,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乐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好。苦和乐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粒水滴,在与其他水滴汇集的时候,已然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人生就像那汪洋的大海包罗了每粒水滴,在那些苦的背后一定有乐在支持着,只有品味到苦,才能懂得乐的价值,只有辛勤的耕作,才能有丰富的所获。耕耘一分的苦,就能收获十分的乐,苦与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有苦有乐人生才完整。苦与乐是人生中的配料,缺少了它们,人生的意义就会有所改变,变得无味,就失去了吸引人品尝的资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苦与乐的作陪,人生才变得有意义,变得有滋

苦乐人生优秀作文700字

苦乐人生优秀作文700字 苦乐人生 苦咖啡也有香醇的滋味。 ——题记 回眸,那目光,被岁月磨合的目光,没有丝丝的光芒,裸露出的尽是贫穷的家境。但深处却拥有一些希望。背后那充满困难坎坷与幸福的人生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与母亲同坐上了寻父的列车,年小的他却不知通往何方的路。冬天里,他只能感觉到被关门外的寒冷,却不知道那个豪华房子里面,椅子上坐着的是他的父亲,自然也就不会知道父亲身旁那位漂亮的女人;他只知道空腹的饥饿,却不知父亲存折里有可以供他吃一辈子的钱。父亲家里的厨子看他们可怜,偷偷给他们做饭吃,他知道,吃饭是一种幸福。身旁每一个人都用爱怜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对待这个可爱的、胖胖的他。 母亲为了他而徘徊而犹豫,丢掉他,干练母亲完全可以闯荡出一片天地,走出绿色的阴影。为了他只得流眼泪。 父亲破产,回家了! 他觉得新奇,眼前的面孔似曾相识却忆不出什么,但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让他给予拥抱。父亲留下了说不出滋味的眼泪。

对母亲来说,无论如何,家里的顶梁柱回来了,生活又有了希望。她相信一些都会好的。母亲开了小商店,由惨淡经营走上了上坡路,这足以保证一日三餐,而他也拥有了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 无论如何,他拥有了父亲的爱、幸福的家。幸福的生活让他乐尽其中。不再寒冷,不再饥饿。 母亲陪他走过风风雨雨,而今带着微笑离他而去,内心的痛苦惟有眼泪可以表达。而此时此刻,唯一想到的便是他离家求学的女儿,哪怕是一句话,见一面都是他莫大的的慰藉。他想依靠着女儿、依赖着她,这便是他最好的精神寄托。他把零钱换成整的,送给女儿,女儿所在的学校真的很大、很干净。他慌了。眼神是那么的无助那么自卑,怕微小的自己让女儿失面子,女儿看到了他,奔跑过来整齐干净的校服勾上了土灰灰的褂子…… “爸,学校环境好吧,您再等几年,几年之后您就会拥有着美好的一切……”他佝偻的身体微微发直。目光中充满希望。 在多的苦,一切都值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们都是幸福的!

人生苦乐都是有近缘和远因的

人生苦乐都是有近缘和远因的 有个牧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牧民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在使用电灯,他心想:;这个发光的东西真好,我要买一个回去,这样就不用天天晚上点油灯了!; 于是他买了一个灯泡回到家乡,满怀希望地在帐篷里挂起来,可是摆弄了半天,灯泡也不亮。 见到灯泡放光,这个牧民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买一个灯泡,就能照明了。可他不明白一些隐蔽的因缘:灯泡只是照明的一个近缘,要照明还需要电、电线等其它远因。 实际上,每个人的苦乐,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就像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的是他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发了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积累的福德。 或许有人认为:;发财哪里需要什么福德?仅靠努力就行了。;那么请问,为什么随处可以看到:许多人终生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把

所有的心血都用在赚钱上,结果却饱尝艰辛,所得的一切除了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呢? 我们每个人身边,肯定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千方百计积累,用尽了一切手段追索财富,就像;从石头里榨出血,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一样奋斗,但生活仍然不尽人意。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他们的能力、智慧不够,才落得如此结果?;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就算再努力,或者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假如福报不够,也很难会有称心如意的结果。即使偶尔得到少许财物,也无法拥有很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耗损殆尽。 与之相反,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东西就可以到手,没钱不需要寻求,有财不容易耗尽,无论到哪里,财富都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他们往昔福报的果报。 现在,许多人不懂因果,赚不到钱,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领导,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老天爷等等。 有些人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有钱人?其实,按照因果规律,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往昔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