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1.9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简称作物模型,用以定量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反应。该模型综合了作物牛理、生态、气象、土壤、水肥、农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核心是对整个作物生产系统知识的综合和对生理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量化。它的建立有利于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综合集成,同时也是作物种植管理决策现代化的基础。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避免在不同的地方重复相同的试验。目前的作物模拟模型虽然借助3S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国内外作物模拟模型研究进展1.1 国外作物模拟模型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作物生理动态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得到了初步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以荷兰、美国、澳人利亚这3个国家所发展的模型影响为主。1.1.1荷兰作物模拟模型1965年,de wit对叶冠层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奠定了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基础。de Wit学派的第一个模型ELCROS(初级作物模拟器)是用于探讨不同条件下的作物潜在生产水平,模型包含了详细的、具有机理性的冠层光合作用部分、描述器官生长速率的部分及有关呼吸作用的最初设想。在其基础上又发展了BACROS(基本作物模拟器)模型和ARID CROP。de Wit学派的第一个概要模型SUCROS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和生理过程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通用性。世界粮食研究中心在SUCROS的基础上开发了WO—FOST作物模型,着重强调在定量土地评价、区域产量预报、风险分析和年际间产量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量化中的应用。MACROS 模型作为SARP计划的一部分是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机理性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作物潜在生产力、水分限制和养分限制条件下的作物生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IRRI)合作,在MACROS和SU—CROS的基础上开发了系列灌溉水稻模型ORYZA,该模型己经在东南亚各国得到广泛验证和应用。荷兰作物模型的特点是解释性、机理性、通用性强。模型主要考虑土壤、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期模型也考虑了作物的品种遗传特性。模型主要用于验证科学假设,模拟气候变化、不同管理措施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1.1.2美国作物模拟模型美国著名的作物系列模型农业技术推广决策支持系统DSSAT囊括了美国众多的著名作物模型,如CERES和CROPGRO系列模型。作物一环境一资源综合系统CERES系列模型是密西根州立大学Ruthie教授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谷类作物模拟模型,在综合性与应用性方面都有所加强。它们不仅能模拟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过程,还能模拟土壤养分平衡(矿化、硝化、反硝化、固氮、淋溶、吸收和利用等)与水分平衡(有效降雨、径流、蒸发、蒸腾、土壤水分的垂直流动与渗漏等)。DSSAT系列模型模拟了完整的作物发育过程,从发芽、叶片出现次序、开花、到籽粒生理成熟和收获;模型模拟了基本的生理生态过程,如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分配和植株生长以及衰老等;同时还能得到作物的最终产出,如籽粒、果实、块茎或茎秆产量。除此之外,DSSAT还包括一个一维土壤水平衡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潜在蒸散、实际土壤蒸发、植物蒸腾、根系吸水、径流、土壤渗漏以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水流等。与之相关的多数作物模型还包括一个一维的土壤氮素平衡模块,用以模拟植物残茬和有机质的矿化与固定、氮素的硝化与反硝化、氮素运移等过程,此外还包括硝态氮的淋溶、氮素根系吸收以及豆类作物固氮等过程。美国棉花专家管理计算机模拟系统GOSSYMP00MA包含两个部分:GOSSYIVl模型和COMAX专家系统。GOSSYM是棉花模拟模型,用于模拟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生物学和非生物学过程,包括棉花根际的土壤水分和氮素平衡以及棉花体内的碳、氮平衡,是一个系统动力过程模型。COMAX是管理GOSSYM数据以及解释模拟结果的专家系统。与荷兰的作物模拟模型相比,美国的作物模拟模型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和综合性强。综合考虑了作物品种遗传特性、土壤、气候和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可用于模拟作物管理措施的最终效果。1.1.3澳大利亚作物模拟模型澳大利亚系列作物模型APSIM集成了其他各种研究的零散结果,使得某一学科

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其他的学科。模型是以模拟土壤属性的连续变化为中心的,天气、作物、农艺管理只是引起土壤属性改变的因素,系统含有施肥、灌溉、土壤侵蚀、土壤氮素和磷素平衡、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平衡、溶质运移、残茬分解等过程模块。APSIM目前能模拟的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紫花苜蓿、豆类以及杂草等。除了以上等国的作物模拟模型以外,英国、日本等国家在作物模型方而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影响的模型有SIMRIW模型,由Horie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1.2国内作物模拟模型研究进展我国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荷兰和美国的模型,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近年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温室作物等作物生长发育动态模拟研究与应用上,取得较大进展。1.2.1水稻作物模拟模型研究高亮之开发的水稻耕作模拟优化和决策系统(RCSODS)是我国第一个作物模型,该模型将作物模拟技术与作物栽培优化原理相结合。帅细强,王石立等建立了不同发育期的水稻模拟生物量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结合趋势产量预测,实现了地区级双季稻不同发育期的产量动态预测。常丽英、汤亮等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茎蘖各单位器官干物质动态的变化过程。1.2.2小麦作物模拟模型研究冯利平、高亮之等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吕军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动态耦合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进行了模拟验证,生育期模拟误差平均为2.3 d,产量模拟误差6.7%。郑有飞、万长建等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模拟出每一阶段的生育期天数,并且就每一阶段的温光条件对生育期各阶段的影响给出了分析与决策。刘晓英、罗远培等进行的模型研究对小麦冠部干物质积累动态、根系生长和叶面积扩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均吻合良好。张吴平,郭焱等建立的模型能够从机理层次反映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温室试验实现了小麦苗期三维根系生长发育过程形态与生物量的模拟与可视化。谭子辉建立了定量描述小麦叶片生长动态、叶鞘及茎秆形态建成动态、麦穗生长动态、叶片SPAD 模拟及SPAD与RGB的关系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性。王志强、方伟华等研究认为辐射的波动是导致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温度胁迫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的增产。l.2.3玉米作物模拟模型研究近几年,国内对于玉米模拟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主要是对玉米生育期模拟,叶片光合速率的动态特征、叶面积、干物重增长与籽拉灌浆模型,气象因了、土壤湿度和氮素供应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玉米的发育、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产量构成因素与活动积温的关系,根系吸氮过程,生长过程中植株各个器官形态变化以及植株高度模拟的研究。研究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某些程度上实现了植株形态的可视化。1.2.4大豆作物模拟模型研究石春林、金之庆等构建的大豆发育期模拟模型对大豆发育期模拟误差一般小于5.0 d。分析表明开花期与成熟期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O.3 d和O.1 d,均方根误差(RMSE)均为1.1左右。孙红敏、李晓明实现了对大豆叶片结构的定性模拟。1.2.5棉花作物模拟模型研究潘学标、韩湘玲等开发的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GTRWO)可根据土壤和气侯数据模拟播种期、密度、地膜覆盖、去早蕾、打顶、喷缩节安、喷乙烯利、灌溉和施肥等单个或组合措施条件下的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还可模拟2m土层内各土层的土攘水分状况、氮素状况及植株各部分的含氮量和最终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1.2.6马铃薯作物模拟模型研究黄冲平开发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动态的模拟软件(HPO —TATC),在国内第一个完成r马铃薯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构建,包括马铃薯的生育期模型,株高、叶龄等植株个体性状模型,群体叶面积动态与光合生产模型、十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模型等。1.2.7烟草作物模拟模型研究烟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烟草生育期、叶龄动态、烟草根系、茎和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以及根系生长发育模块、根系水分吸收和茎叶与根系干物质分配的模拟模型的研究。1.2.8紫花苜蓿作物模拟模型研究朱玉洁开发研制的模型考虑了紫花苜蓿单叶和群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层计算紫花苜蓿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