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一般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中的一般检查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一、外观检查1.1 仪表端庄:患者是否仪表端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1.2 体态协调:患者的体态是否协调,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不正常姿势。
1.3 皮肤状况: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疹子、瘀斑等。
二、一般情况检查2.1 意识状态: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反应是否迟钝。
2.2 精神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表现出异常情绪波动。
2.3 体温测量:测量患者的体温,是否存在发热或低热情况。
三、生命体征检查3.1 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包括心率、节律和强度。
3.2 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
3.3 血压: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四、头颈部检查4.1 头部外观:检查患者头部的外观,是否有头皮疾病或外伤。
4.2 颈部活动度:检查患者颈部的活动度,是否有僵硬或疼痛。
4.3 淋巴结:触诊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或压痛。
五、胸部检查5.1 胸廓形态:观察患者胸廓的形态,是否对称和正常。
5.2 呼吸音:听取患者胸部呼吸音,是否清晰和对称。
5.3 心音:听取患者心音,包括心率和心音是否有异常。
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一)一般检查(小项目)1、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2、浅表淋巴结(6分)(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
3、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分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标准。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体重、身高、体能、视力、听力等方面综合评估,以下是常见的评分标准:
1. 体重评分标准:
- 体重过低:评分0-100。
- 正常体重:评分100。
- 超重:评分0-100。
2. 身高评分标准:
- 偏低:评分0-100。
- 正常身高:评分100。
- 过高:评分0-100。
3. 体能评分标准:
- 优秀:评分90-100。
- 良好:评分80-89。
- 合格:评分60-79。
- 不合格:评分0-59。
4. 视力评分标准:
- 正常:评分100。
- 弱视:评分80-100。
- 严重弱视:评分0-79。
5. 听力评分标准:
- 正常:评分100。
- 轻度听力障碍:评分80-100。
- 中度听力障碍:评分60-79。
- 重度听力障碍:评分0-59。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体质评分标准的示例,具体评分标准可能会根据具体文件要求、年级等因素有所不同。
学校和教育部门一般会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解释和说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大全~赶紧收藏!
01
等级评定
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02
内容与权重
03
各项评分标准
身高/体重评分标准
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肺活量评分标准
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50米跑评分标准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坐位体前屈评分标准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一分钟跳绳评分标准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男子加分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小学女子加分标准
立定跳远评分标准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一分钟仰卧起坐评分标准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初中女子加分标准
引体向上评分标准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男子加分标准
50米*8往返跑评分标准小学男子标准
小学女子标准
800米/1000米跑评分标准初中男子标准
初中男子加分标准
初中女子标准
初中女子加分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一、前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教育部制定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测试内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
二、评分标准1. 身高体重身高:以厘米为单位,实际身高与理想身高的差距进行评分。
体重:以公斤为单位,结合身高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评分。
2. 肺活量通过吹气法进行测量,以毫升为单位。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3. 50米跑以秒为单位,测量学生的短跑速度。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4. 坐位体前屈通过测量学生在坐位状态下向前弯腰的最大距离,以厘米为单位。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5. 立定跳远学生站在起跳线后,双脚并拢进行跳远。
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跳远的距离。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6.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男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女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
引体向上以次数为单位,仰卧起坐以秒为单位。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7. 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学生完成1000米(男生)或800米(女生)的耐力跑,以分钟为单位。
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设定不同的评分区间。
三、总结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制定的。
通过这七个方面的测试内容,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来检查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为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评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普通检查部份。
一、普通情况评分标准在体格检查的普通情况评分中,医生会对患者的普通外貌、精神状态、意识清晰度、体型、体位、面色等进行评估。
下面是普通情况评分的标准:1. 普通外貌:- 0分:患者外貌正常;- 1分:患者外貌稍有不适,但不影响正常交流;- 2分:患者外貌明显不适,需要特殊照应。
2. 精神状态:- 0分:精神状态正常;- 1分:精神状态稍有不适,但能正常交流;- 2分:精神状态明显不适,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等。
3. 意识清晰度:- 0分:意识清晰;- 1分:意识稍有含糊,但能回答问题;- 2分:意识严重含糊,无法回答问题。
4. 体型:- 0分:体型正常;- 1分:体型过瘦或者过胖;- 2分:体型明显过瘦或者过胖。
5. 体位:- 0分:体位正常;- 1分:体位稍有不适,但能自主调整;- 2分:体位明显不适,需要他人匡助。
6. 面色:- 0分:面色正常;- 1分:面色稍有不适,如苍白、潮红等;- 2分:面色明显不适,如青紫、黄疸等。
二、体征评分标准在体格检查的体征评分中,医生会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评估。
下面是体征评分的标准:1. 体温:- 0分:体温正常;- 1分:体温轻度异常,如低热或者微热;- 2分:体温明显异常,如高热或者低体温。
2. 脉搏:- 0分:脉搏正常,节律规则;- 1分:脉搏稍有异常,如过快或者过慢;- 2分:脉搏明显异常,如快速或者缓慢不规则。
3. 呼吸:- 0分:呼吸正常,节律规则;- 1分:呼吸稍有异常,如快速或者浅表;- 2分:呼吸明显异常,如快速或者深度不规则。
4. 血压:- 0分:血压正常;- 1分:血压轻度异常,如偏高或者偏低;- 2分:血压明显异常,如高血压或者低血压。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 : 班 级: 学号: 实得分: 部 位 项 目 评分
一 般 检 查 和 生 命 征
(20分)
1、准备和清点器械(1分); 2、自我介绍(1分); 3、观察性别、年龄(询问和观察)、发育、营养、意识、面容、表情、体型、体位、姿势、语调、语态、步态和皮肤粘膜等一般状态(各0.5分,共7分); 4、当检查者之面清洗双手(2分); 5、测量体温:腋温10min(2分); 6、触诊桡动脉(2分),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1分); 7、检查呼吸频率,至少30s(2分); 8、测量右上肢血压(2分)。
头 颈 部 检 查
(80分)
9、头颅视、触诊(4分): ⑴ 应注意大小、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各0.5分,共2分); ⑵ 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1分); ⑶ 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等(1分)。 10、颜面视、触诊(22分): ⑴ 视诊颜面(0.5分)、双眼(含眉毛、睫毛、眼睑、角膜、眼球、巩膜、 瞳孔)(各0.5分,共3.5分); ⑵ 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2分)。 ⑶ 检查下睑睫膜、球睫膜和巩膜(3分),检查泪囊(1分); ⑷ 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3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2分); ⑹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2分); ⑺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1.5分); ⑻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1.5分); ⑼ 检查集合反射(2分)。 11、耳及耳后区视、触诊(6分): ⑴ 视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各0.5分,共1分); ⑵ 观察外耳道(1分); ⑶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各0.5分,共1分)。 ⑷ 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各0.5分,共1分); ⑸ 检查双耳听力(2分)。 12、外鼻视、触诊(10分): ⑴ 观察外鼻,注意有无鼻翼扇动(1分); ⑵ 触诊外鼻(1分); ⑶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各0.5分,共1分); ⑷ 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况(1分)。 ⑸ 检查上颌窦、额窦有无压痛或叩击痛,检查筛窦有无压痛(共6分)。 13、口腔检查(18分): ⑴ 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舌苔和口腔黏膜(各0.5分,共3分); ⑵ 用牙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各0.5分,共2分); ⑶ 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各2分,共4分); ⑷ 检查舌下神经(2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2分); ⑹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2分); ⑺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3分)。 14、颈椎检查(8分): ⑴ 暴露颈部,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4分); ⑵ 颈椎活动检查(2分); ⑶ 检查副神经运动功能(2分)。 15、淋巴结检查(12分): ⑴ 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前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各0.5分,共4分)。 ⑵ 触诊甲状软骨(1分); ⑶ 触诊甲状腺狭部、甲状腺侧叶(4分); ⑷ 分别触诊双侧颈动脉(1分); ⑸ 触诊气管位置(1分); ⑹ 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各0.5分,共1分)。
备 注 体格检查操作过程中,检查顺序较混乱、无条理,思路不清者,在该部位项目检查总分值中酌情扣5-10分。
考核老师: 年 月 日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二) : 班 级: 学号: 实得分: 部 位 项 目 评分
前 、 侧 胸 部 检 查 (70分) 1、胸部视诊(10分): ⑴ 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乳房等(各0.5分,共2分); ⑵ 乳房触诊(4分); ⑶ 触诊腋窝五群淋巴结(4分); 2、胸部触诊(8分): ⑴ 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2分); ⑵ 检查双侧呼吸动度及对称性(2分); ⑶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2分), ⑷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2分)。 3、胸部叩诊(10分): ⑴ 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⑵ 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各2分,共6分)。 4、胸部听诊(10分): ⑴ 听诊双侧肺尖(2分); ⑵ 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⑶ 检查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缺一项扣1分,共2分); ⑷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2分)。 5、心脏视诊(4分): ⑴ 观察心尖区、心尖区搏动(2分); ⑵ 观察其他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2分)。 6、心脏触诊(6分): ⑴ 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区搏动(围、位置、强度)(4分); ⑵ 手掌触诊其它心前区(2分)。 7、心脏叩诊(12分): ⑴ 叩左界,标记(5分); ⑵ 叩右界,标记(5分); ⑶ 测量胸骨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1分)。 ⑷ 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1分)。 8、心脏听诊(10分): ⑴ 听诊顺序和位置(5分); ⑵ 听诊容(5分)。
背 部 检 查
(30分)
9、背部视诊(2分): ⑴ 观察脊柱外形(1分); ⑵ 观察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1分)。 10、背部触诊(6分): ⑴ 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2分); ⑵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2分); ⑶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2分)。 11、背部叩诊(8分): ⑴ 叩诊双侧肺尖(2分); ⑵ 叩诊双侧后胸部(2分); ⑶ 叩诊双侧肺下界(2分)。 ⑷ 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2分)。 12、背部听诊(6分): ⑴ 听诊双侧后胸部(注意左右对比,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2分); ⑵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音(2分); ⑶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2分)。 13、脊柱触诊(4分): ⑴ 触诊脊柱(2分); ⑵ 双拇指按压肋脊点、肋腰点(2分)。 14、脊柱叩诊(2分): ⑴ 直接叩击法(1分); ⑵ 间接叩击法(1分)。 15、叩击左、右肋脊角(2分)。 叩击左、右肋脊角(2分)。
备 注 体格检查操作过程中,检查顺序较混乱、无条理,思路不清者,在该部位项目检查总分值中酌情扣5-10分。
考核老师: 年 月 日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三) : 班 级: 学号: 实得分: 部 位 项 目 评分
心 脏 检 查 (32分) 1、心脏视诊(4分): ⑴ 观察心尖区、心尖区搏动(2分); ⑵ 观察其他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2分)。 2、心脏触诊(6分): ⑴ 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区搏动(围、位置、强度)(4分); ⑵ 手掌触诊其它心前区(2分)。 3、心脏叩诊(12分): ⑴ 叩左界,标记(5分); ⑵ 叩右界,标记(5分); ⑶ 测量胸骨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1分)。 ⑷ 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1分)。 4、心脏听诊(10分): ⑴ 听诊顺序和位置(5分); ⑵ 听诊容(5分)。
腹 部 检 查 (68分 5、腹部视诊(2分): 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各0.5分,共2分)。 6、腹部听诊(6分): ⑴ 逆时针方向听诊全腹(1.5分); ⑵ 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1.5分); ⑶ 听诊有无血管(A和V)杂音(1.5分)。 ⑷ 听诊有无振水音(1.5分)。 7、腹部叩诊(20分): ⑴ 逆时针方向叩诊全腹(4分); ⑵ 在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上向下叩诊肝上界(6分); ⑶ 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向上叩诊肝下界(4分); ⑷ 检查有无肝脏叩击痛(2分); ⑸ 检查有无胆囊区叩击痛(2分); ⑹ 检查移动性浊音(2分)。 续 腹 部 检 查
(68分)
8、腹部触诊(10分): ⑴ 浅触诊全腹,了解腹肌紧度、有无压痛、肿块、搏动(5分); ⑵ 深触诊全腹,了解深部病变及脏器情况,检查有无压痛(双侧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阑尾点)、反跳痛和腹肿物等(5分)。 9、肝脏触诊(11分): ⑴ 单手法触诊肝缘(4分); ⑵ 双手法触诊肝缘(2分); ⑶ 分别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距离(1分); ⑷ 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2分); ⑸ 检查胆囊触痛征或Murphy氏征(2分)。 10、脾脏触诊(6分): 用单手法或双手法触诊脾脏(6分)。 11、肾脏触诊(6分): 双手法触诊肾脏(6分)。 12、检查腹部液波震颤(2分): 用手指叩击腹部,检查有无波动感(2分); 13、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2分): 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2分); 14、检查腹壁反射(3分): 检查腹壁反射,上、中、下三个部位(双侧、对称)(各1分,共3分);
备 注 操作过程中,检查顺序较混乱、无条理,思路不清者,在该部位项目检查总分值中酌情扣5-10分。
考核老师: 年 月 日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四) : 班 级: 学号: 实得分: 部 位 项 目 评分
四 肢 、 及 其 神 经 系 统 检 查 (84分) 1、上肢视诊(2分): 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观察双手及指甲(各0.5分,共2分); 2、上肢触诊(18分): ⑴ 触诊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2分); ⑵ 检查指关节运动(2分); ⑶ 检查上肢远端肌力(2分); ⑷ 触诊双手腕(2分); ⑸ 检查腕关节运动(2分); ⑹ 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上突(2分); ⑺ 触诊滑车上淋巴结(2分); ⑻ 检查肘关节运动(2分); ⑼ 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2分)。 3、肩部视诊(2分): 视诊肩部外形(2分)。 4、肩部触诊(4分): ⑴ 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2分); ⑵ 检查肩关节运动(2分)。 5、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注意双侧对称(2分); 6、检查肱二头肌反射(2分); 7、检查肱三头肌反射(2分); 8、检查桡骨骨膜反射(2分); 9、检查霍夫曼氏(Hoffman)征(2分)。 10、下肢视诊(2分): 观察下肢外形、皮肤、趾甲等(2分)。 11、下肢触诊(30分): ⑴ 触诊腹股沟有无肿块、疝等(2分); ⑵ 触诊腹股沟区淋巴结横组和纵组(2分); ⑶ 触诊股动脉搏动,必要时听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