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阶段测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阶段测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阶段测试卷

一、字词书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馨是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丛草垒,___________,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院,是漫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笑靥,是令你砰然心动的温暖与温柔。

温馨是重阳登高,与另一位登临者不约同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彼此微笑hàn首的心仪;是情绪低落时,坐在朋友书房里,捧着刚沏的热茶,迎着关切目光的shì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hàn

shì

________

________首

________然

笑靥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漫步”的意思是________;“衣袖盈风”中的“盈”的意思________ (4)仿照上下句,在文中横线上写一句合适的话: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2.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

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材料一:华龙网5月2日11时26分讯今日记者从重庆江北区铁山坪街道获悉,为助力江北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纵深延展文明服务内容,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山坪街道在东风社区开展“学习诚信模范,争当身边好人”微访谈活动,用鲜活的身边事感染身边人,用群众的方式营造铁山坪辖区良好社会氛围。(记者林森通讯员申笛有删改)

——新闻来源于华龙网

材料二:以下统计图是某初中三个年级中“言而无信”的人数调查结果:

——统计图来源于网络

材料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材料四:

——漫画来源于网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2)请分析材料二的表格,写出你的结论。并结合材料三说说你的感想。

(3)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漫画寓意。

三、现代文阅读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这一声”指的是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又是什么?

(3)“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简析“何尝不”表达效果?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地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

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地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甲】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地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听着,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乙】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藤蔓,统统地撞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1)给本文加恰当的标题。

(2)父亲带“我”去向校长求情的这一情节写得特别详细,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文章中的情节,试分析父亲的形象。

(4)如何理解“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的含义?

(5)赏析文中第④⑥段的画线句子【甲】【乙】。

四、文言文阅读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肢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④空乏其身________

⑤而后喻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第一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磨难;第二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过磨难并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带来“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的结果。(用原文词语回答)(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命题作文

6. 作文: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

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

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