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要点一、概述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片区的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进行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道路宽度、车道设置、人行通道、停车设施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商业、居住片区道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二、道路宽度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宽度需要综合考虑行车需求和行人通行需求。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该在12米以上,次干道和支路的宽度应该在6米以上,以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需求。
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因此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足够宽度的人行道。
2. 在商业片区,道路宽度还需要考虑到商业店铺前的人行通道和停车位。
通常情况下,需要设置不少于2米宽的人行通道,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停车位。
三、车道设置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车道设置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主干道应设置双向4车道或双向6车道,以确保车辆能够顺畅通行。
次干道和支路则可以设置双向2车道或双向3车道。
2. 在商业片区,需要考虑到货车和客车的停靠和转弯需求,因此需要在车道设置中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大型车辆也能够顺畅通行。
四、人行通道1. 商业、居住片区的人行通道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商业片区,需要设置不少于2米宽的人行通道,并在路口、商业店铺等地方设置斑马线和行人过街设施,以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2. 在居住片区,人行通道也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尤其是在学校、社区等地方,需要设置宽敞的人行通道,以确保孩子们和居民的安全通行。
五、停车设施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停车设施的设置。
在商业片区,需要根据商铺数量和客流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停车位,以确保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设置临时停车位和残疾人停车位,以满足不同人裙的停车需求。
2. 在居住片区,也需要设置充足的停车位,以确保居民的停车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摘要: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防范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风险,还应进一步优化该区域的搭板设计、结构设计,加强路基沉降处理,借此完善道路工程过渡段的安全性能,降低行车风险。
相关人员可结合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特点,做好路基压实、搭板铺设作业,增强路基路面承载能力,延长过渡段路基路面的使用年限,提升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引言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城市交通容量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了市民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安全性与顺畅性。
路面结构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施工的质量、安全、成本和效益。
由于城市道路的规模大、复杂程度高、重要性强,在路面结构的设计环节必须要考虑到后期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积累设计经验,减少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缺陷,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路面施工的有序开展和道路工程建设效果。
本文就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以供相关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1重要作用与影响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道路结构的结构强度。
所谓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有效承受各种可能受到外力、环境变化、材料寿命和尺寸有限等因素影响的力的能力。
影响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提高桥梁安全运营效率、经济收入效率、促进公共交通法规的制定和日常客运的便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取得的项目成果,而是国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其重要性是巨大的。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因如此,加强道道路梁建设,保障旅客正常通行势在必行。
但是,在道路建设的实践中,总会存在设计缺陷,保证道道路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使整个结构的安全和寿命成为道路困难。
市政道路的车行道划分及交叉口设计要点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行道的划分和交叉口设计对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经验,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车行道划分要点1. 车行道分类划分: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量,将车行道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通常承载较多的交通流量,需要宽敞的车行道和高效的交通组织。
次干道和支路则相对较小,通常服务于较小范围的交通需求。
2. 车行道宽度设计:车行道的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通行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主干道的车行道宽度应在3.5米以上,次干道和支路的车行道宽度则较小,可适当缩小至3米。
3. 车行道通行方向划分:根据道路的通行流向和道路规划,将车行道划分为正向行驶和反向行驶的车道,并设置中央隔离带或虚线以确保交通安全。
4. 双向四车道的划分:对于较宽的道路,可以采用双向四车道的划分方式,即将车行道划分为两条正向行驶车道和两条反向行驶车道,并在中间设置双向左转车道或公交车道。
二、交叉口设计要点1. 交叉口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选择交叉口的类型。
常见的交叉口类型包括T型交叉口、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到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
2. 交叉口布局设计:交叉口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交叉口的进口道和出口道应有合理的长度和宽度,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3. 信号控制和标线设置: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考虑使用信号灯进行交通控制。
同时,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也要合理设置标线,包括车道线、停止线、行人横道线等,以引导交通和保障行人安全。
4. 路口视线设计:交叉口的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视线条件,包括对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和行人的视线需求。
需要避免或减少交叉口的盲区,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总结起来,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是建筑工程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专业知识。
城市道路施工的交通组织设计要点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的施工和维护工作也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顺畅,必须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
本文将从道路施工的交通组织设计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施工前的交通分析在进行道路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以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需要了解施工区域周边的道路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情况,进而判断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程度。
其次需要了解施工期间交通量较大的时段和路段,分析交通高峰期的特点,以便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交通组织方式。
最后需要考虑施工对周边交通的交通影响,制定合理的交通分流方案和施工期间的交通路线。
二、交通组织方式选择在进行道路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组织方式。
常见的交通组织方式包括临时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临时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交通警察的指挥和交通秩序维护等。
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和交通情况,可以采取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交通转道施工等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
封闭施工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道路或者对交通影响较小的时段,通过设置路障和交通警示标志等措施来临时封闭施工路段,以确保安全施工和通行交通的顺畅。
三、施工路段的临时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在进行道路施工时,需要根据道路施工的具体情况,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和标线,标明施工路段的限速、封闭和交通管制等信息,提醒驾驶员注意施工路段的交通情况。
同时需要设置临时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警示标志,确保驾驶员和行人能够清晰识别并遵守施工期间的交通规则,保障施工和通行交通的安全。
四、交通指挥和安全维护同时需要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和交通管制设备,提醒行人和驾驶员注意施工路段的安全和交通规则,保障施工和通行交通的安全。
五、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与监测在进行道路施工时,需要进行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和监测,通过设置交通管制设备、交通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对施工路段的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随时调整交通组织方式,确保施工期间通行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道路工程设计一、引言道路工程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地理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行车安全。
道路工程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设计的内容和过程,并探讨一些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
二、道路工程设计的内容1. 道路规划和布局:道路规划和布局是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堵车现象,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在道路规划和布局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规模和发展趋势,以及交通量,道路布局类型,车流量等因素。
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指道路剖面的横向形状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行车安全。
在横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车道数目,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道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排水和照明设施等。
3.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指道路的纵向形状设计。
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到道路的坡度和纵向曲线等因素。
合理的纵断面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率,改善交通条件和行车安全。
4. 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交叉口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交叉口设计可以提高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
在交叉口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路口安全设施,信号灯系统等因素。
5. 道路标线和标识设计:道路标线和标识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提高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性和道路使用效率。
在标线和标识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标线的宽度,颜色和布置等因素,同时保证标线和标识的清晰可见。
三、道路工程设计的过程道路工程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设计目标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确定道路类型,交通量等。
2. 调查和测量:对设计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了解地形,水文,土质等情况,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3.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道路设计的模型和计算方法。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的方法与要点及实例分析路基是按照道路路线和横断面要求修筑的带状结构物,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要承受路面结构的自重以及行车、行人与非机动的重量,还需要承受气候变化、地表及地下水位变化所造成的水温影响。
路基设计时,必须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及耐久性。
以下结合芜湖市长江南路阐述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要点。
1、工程概况长江南路为芜湖市区通往三山区、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新区的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工程南起临江工业园区的华电大道交叉口,北至峨山路交叉口,总长17.87Km。
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设计时速为设计时速:70Km/h,双向8车道。
道路主要穿过农田、沟塘路段,存在大量软土路基。
2、路基设计原则在城市道路工程的路基设计工作中,要确保设计工作符合工程建设规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基础原则开展相关的规划。
其一,城市中的道路不仅要确保交通的安全与顺畅,还要考虑到城市的美化以及整体观赏性,这是城市发展中文化进步和市容改进的客观要求,所以在路基的规划布局中就要从基础上保证道路外貌的呈现,能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和特性品格,要突出特色设计要点,并且要遵守环保这一基本原则,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让道路的存在使得城市更加美丽,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其二,要确保道路符合城市规划和各区域发展产生的需求,满足城市交通的基本条件,对于路基的强度、厚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城市道路的通行标准来设置相应的指标参数。
要充分的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避免耗费过多的土地资源,从城市整体布局的大局处着眼,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路基设计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和出现的问题。
所以设计人员要切实遵循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其三,城市道路建设也要遵循当地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市场化的相关原则,确保交通道路的多元化用途,为其他市政建设留下空间和余地,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发展效益以及市场经济效益。
3、城市建设道路中路基设计策略分析3.1、路基基础处理的方案设计城市基础具有很多软弱地层,在这些地层上建设道路,需要关注路基基础的特性。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地区的主干道,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因此,了解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对于城市规划师和交通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快速路的设计要点。
一、路段选择和路线设计快速路应尽量选在城市的交通运输需要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周围道路交通压力较大的区域内,选用较为直线的路线,并与城市道路网相衔接,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二、路段断面设计快速路的路段断面应具有宽阔、平直、凸起边缘的特点,道路的路面和支撑结构应采用较硬的材料和设计,以应对快速车辆的高速行驶和长时间使用。
同时,快速路两侧应设置隔离带、护栏等防护设施,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三、设计车道数量及标志标线快速路设计车道数量应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需要,包括双向通行车道及应急车道。
车道宽度通常大于普通公路,以适应快速车辆的驾驶。
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根据道路实际需要,如设置掉头标志、限速标志等,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四、高速公路互通节点设计高速公路互通节点是快速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道路的重要交汇节点。
互通节点的合理设置会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互通节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连接道路的分流能力、缓冲区长度、并线区长度、交通灯控等因素,确保道路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快速路的设计要点涉及到相关专业的形象、结构、交通、土建等多个方面。
因此,设计方需要理解本地实际情况,考虑到行车路况、地形地貌等因素来确定设计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城市发展方向来调整和升级快速路的设计框架,使之适应当地交通发展,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海绵城市设计应当从整体规划出发,考虑城市的自然地形、水系结构和建筑布局,通过细致的设计与规划,使雨水可以得到合理的收集和利用。
2. 灵活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调整城市道路的布局、设计及建设方式,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3. 多功能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应结合植被、绿地等城市景观元素,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4. 生态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高度的生态性,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
5. 可持续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1.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有效收集和排放雨水,减少雨水对道路和周边建筑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强度、径流量等要素,结合道路的坡度、材料、排水设施等因素,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入雨水口或下水管道,避免雨水积聚和造成地表积水。
2. 绿色路面材料选择在道路工程中应选择符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绿色路面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减少道路产生的雨水径流,提高路面的透水性能,促进雨水的渗透和收集。
通过选择具有吸音、吸热等功能的绿色路面材料,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噪音和城市热岛效应。
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营造具有吸水、固土、保护地表绿化等功能的生态绿化景观,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美丽景观。
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浅析
摘要:城市道路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质量对城市交通运输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设计牵扯到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绿化设计等问题,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就如何进行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绿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设计成功的城市道路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更能在一定程度起到对城市景观的美化作用。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道路从设计到施工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城市道路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的开端,在城市道路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包括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绿化设计三点,本文在分析了城市道路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1 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性与通畅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三点,主要内容如下:
1.1 交通安全性与顺畅性
交通的安全性与通畅性是衡量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一。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性与通畅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人口、机动车数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选择合理的路段、交叉口进行科学计算城市车辆的行车速度,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行车流畅性。
1.2 环保性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各行各业强调节能减排,各种节能技术、环保技术逐渐兴起。
城市交通作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
以往,噪声问题、汽车尾气问题等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众多的机动车成为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的“流动污染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充分考虑,结合道路的等级、性质、功能及施工路段的地形,设计合理的交通绿化带,并根据居民建筑情况妥善规划道路网的密集度,从而使城市交通干道与民居之间形成有效的消音距离。
1.3 经济性
城市道路设计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的成
本及其投资收益,城市道路设计的经济性主要表现为城市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是否经济合理,城市交通运输费用是否经济节省等等,另外,科学的城市道路设计也能有效降低道路维护保养的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城市道路运营成本。
因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量建筑布局、公共设施、道路布置等因素,结合路段交通性质、车流流向等要求,根据设计路段的地形合理布置道路线性,尽
可能地使交通量较大或行车速度较高的干道处于便捷通畅的地段,避免对车辆行驶的干扰和行车时间的延误;而对于非干道,应强化成本控制,线性要求和适当放宽,以节约工程成本。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一般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分为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以及环型平面交叉口。
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2.1 平面交叉口的线形与纵断面
第一,平面交叉口的中心线尽量选择正交的直线;第二,尽量使道路的交角大于等于45度;第三,互相相交的两条道路,主要道路应当保持稳定的纵坡度,次要道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第四,交叉口进口道纵坡度,宜≤2%,特殊情况下应≤3%,另外平面交叉口尽量不要在桥梁引道处设计。
2.2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行车中的舒适程度、道路的排水效果等。
对纵、横坡度的处理也应当综合宏观的考虑,一般要注意以下的几点:第一,交叉口处的主要道路纵坡应当尽量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第二,两条道路相交,如果道路的等级相同,一般保持纵坡不变而改变横坡,并且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经过适当的调整使其与纵坡度较大的道路的纵坡一致;第三,尽量使至少一条道路的纵坡
远离交叉口,目的是保持排水通畅。
3 城市道路线性设计
城市道路线性设计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
一方面良好的城市道路线性设计起到了安全运输城市交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还可起到美化城市风景,有利于降低驾驶者的行车劳顿,避免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综合以上两点的内容,要求城市道路线性设计要利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目的是为了是道路两侧的景物可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发生变化,避免了沿线景物的单一,有利于驾驶者在行车中消除疲劳感,振奋精神;在道路的主要干线中,尽量降低转点的设置,而其它道路可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的增加道路转点。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道路和美化道路环境的作用。
做好道路绿化不仅能够使道路形成优美的环境,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的作用。
规划设计道路绿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视绿化对行车视线的诱导作用
对于道路主要干线和城市的快速路,车辆的安全行驶和驾驶员的行车心理,都需要道路标物进行视线诱导,因而在道路绿化时,要重视绿化的引导作用。
在道路的弯道外侧及凸形竖曲线的道路两侧,可以通过种植高大乔木,来提示车主路线的变化。
这种绿化树在对车主进行视线诱导时,可以帮助驾驶员在视觉上形成线形的连
续性,从而提高警惕,安全驾驶。
4.2 注意功能与美观相结合
道路的性质不同,绿化的方式也应按照道路使用者的观赏特点不尽相同。
道路绿化主要功能包括:遮荫,消声,防尘,装饰,遮蔽,视线诱导,地面覆盖等。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性质以及道路功能与等级,道路沿途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实际环境情况等,尽可能做到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
因而,在规划和设计道路绿化时需要做到全面合理,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化的功能。
4.3 重视绿化对道路空间的分隔作用
在道路边种植高大密集的植物能够起到分隔道路空间的作用,能够将一元化的空间转换为二元化空间,如在比较宽的中央分隔带上种植乔木能够有效的分隔道路空间,此外,在道路两边种植植物能够帮助道路使用者集中精力,避免道路边界视线涣散。
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绿化的功能要尽可能的与景观的要求协调一致。
4.4 绿化要注意地方特色
城市不同,道路绿化方式的方式不同,种植的花草树木也不尽相同。
如在道路绿化中种植各城市的自己的市树,市花不仅代表着地方特色,还能增加当地人的感到亲切,加深外地人对当地印象并产生深刻好感。
5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流畅性和安全
性,并对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在满足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和绿化设计,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性,进而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华强、金涛、李非桃.浅谈系统整合思维下的城市道路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32-34
[2]李仁兴.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分析研究.[j]工程管
理.2010(7):68
[3]郭宏灿.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若干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15):70
[4]陈翰兵.浅说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9):152
[5]张久涛张国栋.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问题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