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蹈课教案 (1)

舞蹈课教案 (1)

舞蹈课教案1

教学内容:

扶把组合练习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扶把练习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弹撩腿

学习新课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课教案2

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

3)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

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教案3

把上擦地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教学准备:

服装,钢琴伴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3、教授新内容:

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a.注意: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注意:姿态的极至伸展。

伴奏谱: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⑴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

⑵旁擦两次

⑶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

⑷同上做左脚

⑸同上做反方向

⑴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

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

⑶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

⑸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

㈡五位擦地

伴奏《小松树》

教学提示: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准备:单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

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

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㈢踮脚提胯

教学提示:注意膝盖的夹紧

伴奏:《落叶》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预备拍 5—8 双脚立

⑴左右交替慢落

⑵反复

⑶左脚立,右脚收至其小腿处,落后五位。

⑷同上,落前五位。a

⑸—⑹同上,做右脚。

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

形体训练---压前、旁腿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压前、旁腿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

面对面站好,5-8小节:摊手,上步,问好。

(二)1、师: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生: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师:(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此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体态,克服自然生活中的毛病)

(三)学生练习,教师做相应指导。

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身体姿态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站立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身体的基本姿态:

立姿的练习:

要求:脚后跟、小腿及臀部触及墙壁,其余部分均不得触及。

要求:嘴自然闭合,上下牙咬合,眼睑自然张开,目光直视(即目光与面部垂直,从而使眼球保持在眼眶正中),面部表情平静。挺胸、收小腹,腰部、颈部挺直,臀部略突出,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两臂自然下伸,手略成弧形,食指掌指关节接近伸直。两腿并拢,脚跟靠拢,两脚的夹角约为1 5—20 度,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双脚略微分开或成“丁”字步,两脚均匀着地,双肩自然下垂或双手体前交叉。

二、站姿的控制练习:

1. 靠墙练习此练习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上体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线上的良好习惯。

2. 分腿立两腿在小八字立的基础上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肘微向前扣。此练习主要训练臀、腹及上体的正确感觉,夹臀与收腹协同紧张。

3. 单腿立在正确的立姿的基础上,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上抬绷脚尖,贴与支撑腿,双手叉腰,上体微微向侧转。

三、教师讲解示范,逐个改正动作。

要求:在立正的基础上,双腿夹紧,收腹,挺胸立腰,立背紧臀,双肩后张下沉,下颌略回收,头向上顶,脚跟、腿、臀、肩胛骨和头紧靠墙。

舞蹈教案6

芭蕾基本动作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少儿舞蹈特点。简单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名族特点。

二、教学重点:

能热情的表演少儿舞蹈—-芭蕾的一些动作组合以及藏族舞《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前半部分,让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表演,把自己会的展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

芭蕾舞中的脚位、手位、脚尖的运用,藏族舞中的颤膝、拉直臂及舞蹈中常要注意德节奏把握等。

四、教学方法:任务探究法;榜样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由我先给大家表演芭蕾舞基本动作套路及一支完整的藏族舞,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配上音乐)

2向达家介绍他们将要学习的舞蹈部,开始示范并训练他们的脚位、手位等。3教他们芭蕾中的基本动作组合,并让他们熟悉音乐和节拍。

4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表演,让他们观看视频,自行纠正自己的动作。5把这个藏族舞中一些基本动作先教给大家,全班一起打节奏练习。分解动作学习之后舞蹈组合的学习。

6和音乐一起练习、分组表演。

7总结评价,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一些小奖励。备注备注备注备注:如时间允许,我讲给他们介绍一些其他舞种知识并看一些舞蹈视频(如蒙古族舞、现代舞、当代舞

舞蹈教案7

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教学内容

1、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2、傣族舞组合:《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舞蹈表演的能力。3、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

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特点与舞蹈韵律感。

2、正确、熟练地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完成组合学习。

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民族舞组合

1、新疆舞组合

(三)、新授

1、导入

2、播放傣族人民生活的画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断,介绍傣族风土人情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人们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想在轻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为酷爱和平与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大都市的人们为之而倾倒!

3、介绍傣族舞蹈的特点

傣族的民间舞蹈优美、朴实、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特有的舞姿造型是“三道弯”,因此傣族的舞蹈,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美。

4、学习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a、冠形

b、掌形

c、曲掌

(二)基本手位

a、顺展翅

b、高展翅

c、双抱翅

d、平展翅

e、双合翅

f、内屈

g、翻腕

h、外掏

(三)基本脚位

a、平步

b、点丁步

5、组合学习

a、教师师范

b、分步讲解动作要领

c、指导学生练习

d、跟音乐表演

(四)、创编练习

1、导入:

师:通过组合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一定深刻了不少,现在呢,再交给大家一项任务:四个人一组,在不改变傣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

以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每一组编一段5个8拍的舞蹈动作,希望大家

多多动动脑筋,不要单纯局限于老师刚才教的这些,你们可以大胆的创编,

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电视里、或者是碟片里看过的一些傣族舞,吸收一些优美

的动作为自己所用。现在是你们才艺表现的最好机会,看看哪几组表现的最好!好!赶快行动!

2、学生们开始创编,播放傣族音乐烘托气氛。

3、创编完毕,分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我也很高兴,同学们,天色已晚,民族园的篝火晚会已经开始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师放音乐,师生自由表演各民族舞蹈。

舞蹈教案7

勾绷脚练习

1、训练目的:训练对勾绷脚和脚腕开与关的控制能力,以及后背的挺拔与直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单、双脚勾绷:勾脚脚尖最大限度的勾起,脚跟往远蹬,脚与腿部形成勾曲式造型, 绷脚脚腕伸展,脚背向上拱,脚尖向下压,与腿部形成一个流线形造型。双开脚:勾脚,脚尖带动外旋,大腿内侧肌肉夹紧

双关脚:由双开脚位脚尖并拢转回至正步位

平脚吸腿:平脚吸于小腿,后背保持直立。

读书舞姿:五指并拢放于脸前,大臂架平小臂呈90度折角,指尖向上

睡觉舞姿:双对脚盘坐,左手放于左膝上,右肘防于右膝,右手握拳防于太阳穴,低头做睡觉状。

翻书舞姿:右手手心向上于体旁,由下至上划立圆,眼随手动左手保持读书舞姿。

3、节奏:

准备位置:身向1点,对脚盘坐,睡觉舞姿准备

准备音乐

⑴— 1—8 随意读书动作

⑵— 1—4 随意读书动作

5—8 绷脚双腿伸直,上身直立,双手旁点地

第一段:

⑴— 1—2 双脚勾脚

3—4 双脚绷脚

5 右勾脚同时右倾头

6 还原

7—8 重复⑴5—6反面动作

⑵— 1—2 平脚吸右腿同时右手读书舞姿

3—4 右腿伸直绷脚,右手旁点地

5—8 重复⑵1—4反面动作

⑶— 1—2 双勾脚

3—4 双开脚

5—6 双关脚

7—8 双绷脚

⑷— 1—2 右腿绷脚打开至2点方向,右手读书舞姿

3—4 右手落至体前

5—8 重复⑷1—4反面动作

第二段:

⑸— 1—4 双脚勾绷一次

5 右勾脚同时右倾头

6 右绷脚同时头还原

7—8 重复⑸5—6反面动作

⑹— 1—2 平脚吸右腿,右手2点读书舞姿

3—4 右腿伸直绷脚至2点,右手落于体前

5—8 重复⑹1—4反面动作

⑺— 1—2 双脚勾脚,身体前俯,双手扶地,指尖相对,右转头 3—4 双脚绷脚,上身回正

5—8 重复⑺1—4反面动作

⑻— 1—2 收右小腿至盘腿,右手读书舞姿

3—4 右手扶右脚

5—8 重复⑻1—4反面动作

结束音乐:

⑼— 1—8 双手读书舞姿,右起转头一圈

⑽— 1—6 翻书舞姿

7 睡觉舞姿

4、提示:

a、动作一拍到位,与欢快的音乐相配合。

b、通过舞姿动作体现出小小读书郎的读书状态。

c、通过歌曲三字经唤起孩子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舞蹈教案8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学内容: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是什么音乐情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适合你做什么动作?

2.复听乐曲,用手指点划课本上的图形谱,再次体验。

3.再次复听,请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动作。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增强感受、并熟悉旋律。在反复聆听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拍节拍、打节奏跟着音乐体验、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情绪。

2、教师的范唱可将速度稍放慢一些,让学生听清歌词。提示学生:歌中都唱出了什么?小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小声填唱歌词。

3.歌中的附点音符要通过跟唱、模唱歌曲顺带学习,教师准确范唱,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表演动作,每组可编一段歌词,用接龙的方式演唱,并表演动作。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三、集体舞

基本队形根据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横排,注意间隔距离适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

横步: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侧跟点地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

蹱趾跳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1小节: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左脚收回,脚尖在右脚跟后点地,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双脚立正。同时,左脚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第2小节:右脚做相反的动作,右脚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

第1、2小节:左脚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拍两下,第八拍脚不动,拉起手。

第3、4小节:右脚起,动作同第1、2小节,方向相反。

第5小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侧跟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脚做相反动作。

第6、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拍两下手。

第二段:

动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为跺脚。

第三段:弱起小节全体向左转体90度(横排队形变成竖排队形)。

第1、2小节:左脚起,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学左肩两下。第八拍全体左后转体180度。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只是第八拍向左转体90度,全体又变成横

排队形。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第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全体学生向双侧平伸,拍左、右两边同学的肩膀(见图)。

第四段:弱起小节,横排单数学生向左转体90度,双数学生向右转体90度,二人相对。

第1、2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左臂,先出左脚成逆时针方向走五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3、4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右臂,出右脚成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握两下手。

注意: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

四、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