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患儿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反颌的矫治【摘要】目的探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前牙反颌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用14例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反颌儿童,年龄范围8~12岁,应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每侧500~800克力,每天连续佩戴前牵器12~16 h。
结果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
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SNA角度增加2.40°(P<0.01),ANB变正值,上前牙唇倾度U1-SN向增加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
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大多数生长发育期儿童,由于上颌发育不足形成的牙性Ⅲ类错合畸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关键词】前方牵引器;替牙期;反颌替牙期反颌是在儿童中常见的错颌畸形,以往病因常常归于下颌骨的发育过度,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替牙期反颌常因为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由于前牙反颌很容易在乳牙期和替牙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早期即可得到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常常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治疗年龄、反颌病因、患者配合程度等。
近年来,我们对14例替牙期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前牙反颌的患者采用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治疗后的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4例替牙期前牙反颌患者,年龄在8~12岁,男6例,女8例,临床有前牙反颌,上颌骨发育不足,轻度凹面型,处于生长发育期,采用后牙平面式颌垫配合前方牵引器,颌垫用于解除反颌,前方牵引器用与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
1.2 操作方法颌垫配合前方牵引器,牵引力大小每侧500 g~1000 g。
要求患者延长戴用时间,每天至少12 h。
戴用时间越长,颌骨变化越大,矫形效果越好。
2 结果14例患者经6~9个月时间反颌前牙均矫正到正常位置,上颌骨均向前移位,下颌骨向后、下旋转,A 点、ANS 点明显前移,B 点、Pg 点后下移位,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增大。
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的治疗过程中,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我是一名这样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我深深感受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在接受颌间牵引复位治疗后,由于牵引器的存在,口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牙齿和牙龈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需要每天进行细致的口腔护理。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中的体会和经验:
1. 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由于口腔受到了限制,牙齿和牙龈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我购买了一支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每天早晚用温水进行轻柔的刷牙,切忌用力过猛。
2. 漱口消毒:为避免口腔细菌繁殖,我每天早晚使用口腔消毒液漱口。
漱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秒至1分钟即可。
3. 饮食注意:在牵引器的影响下,我需要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冷、太甜或太酸的食物,以避免对口腔造成刺激和损伤。
我也需要避免过度咀嚼,以免影响牵引器的作用。
4. 定期复诊:在治疗过程中,我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诊,以确保牵引器的作用效果和口腔的健康状况。
医生也会根据我的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治疗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腔护理,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口腔健康。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进行此类治疗的患者有所帮助。
- 1 -。
浅谈前方牵引矫治常见几个问题谭光轩前方牵引主要适用于骨性III类错合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
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我是这样理解的—前方牵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上颌前牙区颌骨的发育,牙弓前移。
限制下颌骨过渡前伸使下颌向下,向后顺时针方向旋转。
还可以理解为改善上下颌骨的不良发育达到解除反合的目的。
不要理解为是在牙齿上面做文章,此方法是通过外力的作用改建颌骨的发育方向完成我们矫治的目的。
我简单说下我们在临床中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是力量的大小把握其矫治效果不佳,多半是力量不够牵引效果不明显,矫治时间过长。
那么我们一般的最佳矫治力应该控制在单侧400-500g。
这要说明的是我们经常用的3/8 5/16 1/4的橡皮圈是达不到这个力值效果的。
市场上也很少买到合适的橡皮圈,通过临床的试验我们可以用输液止血带自己剪取合适宽度的橡皮圈做牵引。
二是患者佩戴的时间很多网友问我到底是多长时间,这里我做个详细的介绍;牵引时间我们一定要控制在8-10h/天[也有书上报道10-12h]。
一般要连续牵引8-10h所以不建议白天佩戴!因为白天小孩活动量比较大佩戴不方便而且不安全。
所以要求晚上佩戴而不是建议晚上佩戴这点要记清楚!橡皮圈的更换时间我个人的要求和经验是16-20h两侧同时更换一次,因为同时更换可以保证两侧力度大小一直,自作的橡皮圈其记忆力通过我的观察和试验24h才逐渐衰退所以不建议每天去换。
三就是我们牵引的角度牵引角度是有要求的。
不是挂上去就可以了,也不能水平方向,更不可以唇向,正确的牵引方向是向下与颌平面呈20-30度角,这点很总要哟。
唇向或水平位牵引可以导致开合或者无法解除反合以及矫治后前牙复合浅。
我们其目的是要下颌向下,向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要控制好向下与颌平面呈20-30度角!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简单谈了下我们常见的几个问题,其实前方牵引的病例诊断,资料信息采集,设计,牵引装置的制作,,,,很多话题值得交流,以后有机会一起分享。
前方牵引矫治前牙骨性反(牙合)的体会
尚代文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09(6)17
【摘要】@@ 骨性前牙反(牙合)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往往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和下颌骨发育过度造成的,表现为面中1/3凹陷,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骨性反(牙合)的治疗比较复杂,很多学者提出应积极进行早期生长改型治疗.抑制下颌骨的过度发育一般没有很好的方法,对于伴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上颌骨的前方牵引治疗[1-2].笔者利用口外前方牵引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通过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探讨其对硬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总页数】2页(P1500-1501)
【作者】尚代文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五官科,409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面具前方牵引矫治器在儿童骨性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作用 [J], 欧阳志强;李志华;伍军;吴建勇
2.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前牙反(牙合)6例 [J], 张书豪;李公勇
3.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18例 [J], 王德飞
4.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与活动矫治器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 [J], 傅晓峰;叶莲妹;陈凤山
5.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分析 [J], 李靖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的几点体会【摘要】目的:纠正前牙反牙合,去除不利于上颌骨发育的因素,刺激上颌骨生长,从而达到在上颌骨发育高峰期改变其抑制因素,解除前牙反牙合,改善颜面部畸形外貌。
方法:反牙合患者50例,其中乳牙期21例、替牙期29例。
其中使用口外颜兜装置8例、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14例、上颌扩弓矫治器7例、口外前方牵引装置(面具式)21例。
结果:除外1例前牙反覆盖Ⅲ°变为Ⅰ°,其余病例前牙反牙合解除,前牙反覆盖解除,上牙弓前后径、左右径均得到扩大,面形改善,全部恢复正常侧面容貌。
结论: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的应用均可达到理想地解决乳牙期、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目的。
【关键词】乳牙期;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症状,如果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妨碍颜面部面前后向的正常发育。
依程度不同,可单纯表现为前牙反牙合而后牙关系正常及颜面宽度无明显异常,严重者除了表现前牙反牙合外,还可合并后牙近中错牙合,甚至颜面可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或两者兼之的凹形侧面形[1]。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口腔正畸门诊儿童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5~13岁,平均10.2岁。
其中乳牙期仅前牙反牙合、后牙咬合关系尚可10例,采用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8例,余2例采用上颌扩弓矫治器;替牙期前牙浅覆牙合、后牙近中咬合、上下颌骨失状向差值(ANB)<0.7°者5例,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前牙反覆盖后牙近中咬合29例(乳牙期11例、替牙期18例),其中6例采用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5例采用上颌扩弓矫治器,8例采用头帽颏兜装置,余10例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Ⅲ度、后牙完全近中、伴侧面形严重凹形6例,全部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
1.2 方法可摘式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器:牙合垫加上前牙区舌簧(0.5mm不锈钢丝弯制),固位装置箭头卡及隙卡[2]。
替牙期前牙反颌伴第一磨牙前移治疗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
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许多儿童因为摄入的营养不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而导致替牙期乳牙发育不完善、第一磨牙迁移,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的发育和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及时对儿童的牙齿进行矫正和治疗,以防止此问题的再度恶化。
笔者所在医院现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固定型矫正器和前方牵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纠正了前牙反颌和磨牙迁移。
标签:替牙;前牙反牙;磨牙前移前牙反颌是儿童病史中最常见的错拾畸形病,一般表现为前牙反骀,患者面部不会有太大的异常[1];但严重的患者则不同,他们的后牙和面中都发育不足,下颌会出现畸形[2]。
前牙反颌可在儿童发育成长的乳牙期、恒牙期、替牙期出现,主要是指患者的下切牙部位的生长不规范,当生长到上切牙的唇侧时会导致程度各异的反覆盖与反覆骀现象,形成这种病状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如骨源性、功能性和牙源性。
由于姿势不良、患者营养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前牙反颌和磨牙前移属于功能型,又被称作假性下颌前突。
牙源型一般多是因为局部障碍而引起的,但它的反覆盖相对较小,上下颌骨关系正常,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患者脸部表面畸形。
如果患者的前牙反颌病症表现为骨源型,那么这个病症则是由疾病、遗传带来的。
骨源型前牙反颌,第一磨牙前移,同时上颌与下颌发育不正常,与牙源型相反,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
这种病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牙颌颅面的正常发育和成长,若不及时矫治,会发展成严重的骨性畸形,导致矫正和治疗的难度加深。
选取2008-2012年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完善的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过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第一磨牙前移的病例80例,男54例,女26例,最小7岁,最大14岁,平均10.8岁。
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检测分析,患者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均有或多或少的发育不足,但均无对牙齿进行矫正治疗病史。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采取前方牵引矫治的疗效。
方法: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60例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采取前方牵引矫治,统计分析患儿治疗前后头颅定位相关测量结果。
结果:患者治疗后SNA,ANB,MP-FH,Y轴角、U1-SN角、U1-NA角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变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采取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显著。
标签: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骨性前牙反牙合是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中较为常发的类型。
骨性前牙反牙合患儿常出现前牙反牙合、后牙近中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凹形侧面等癥状,影响患儿牙齿正常生长,并加重患儿骨性不调,影响替牙期患儿替牙效果,也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面部美观。
及时矫正患儿前牙反牙合状况,保证牙颌面正常发育是当前临床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主要方式。
牵引矫治是当前临床矫正治疗的常用方式,为进一步明确牵引矫治的疗效,本院对60例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患儿采取了前方牵引矫治,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就矫治过程行回顾性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60例患儿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实施影像学检查、口腔检查等确诊为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患儿;呈现为不同程度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状况患儿;上齿槽座点一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角(ANB)<0°患儿;Ⅲ类关系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凹形侧面状况患儿;经医院伦理协会同意,患儿家长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口腔疾病患儿;存在严重脏器合并症患儿;前牙对刃关系患儿。
患儿男32例,女28例;患儿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83岁(s=2.25);前牙反覆盖2~6mm,平均覆盖4.25mm(s=1.32)。
1.2方法对所有患儿均采取前方牵引矫治。
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矫正骨折、脱位以及其他骨骼问题。
牵引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下面是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1.保持患者舒适:牵引术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特定的姿势,因此要确保患者舒适。
可以使用柔软的枕头和床垫,让患者的身体得到支撑和缓解压力。
2.注意皮肤护理:由于长时间的牵引会对皮肤造成压力,容易导致压疮的产生。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是暴露在牵引装置下的部位。
如果发现红肿、破损或溃疡,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性:牵引装置的稳定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牵引装置的固定情况,确保其正确牵引并不会松脱。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
4.定期更换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和不适。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患者的姿势,以减轻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在更换姿势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牵引装置造成不良影响。
5.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长时间的牵引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容易导致肺部功能减退。
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深呼吸、咳嗽等,以维持肺部功能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6.提供心理支持:牵引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鼓励、安慰和倾听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7.注意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并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如果患者有特殊的膳食要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进行调整。
8.定期进行康复评估:牵引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逐步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进展,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9.遵循医嘱和注意事项:牵引术后的护理还需要遵循医嘱和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并遵守医生的治疗建议。
颌间牵引的口腔护理健康指导及注意事项健康指导1.术前健康指导(1)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由于牵引时,病人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口腔自洁功能差,难以清除食物残渣或细菌,容易造成感染。
因此,向病人解释颌间牵引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口腔护理对创口的愈合意义重大。
(2)心理指导:行颌间牵引的病人由于进食、语言、容貌受影响,往往存在紧张、焦虑情绪,且牵引时伤口疼痛或颗下颌关节疼痛增加恐惧情绪。
要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做耐心解释,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3)配合指导:指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勿用口呼吸,以避免误吸冲洗液。
注入漱口液后指导病人充分含漱,然后嘱病人低头将漱口液吐出或用负压吸出。
告知操作过程如不适可举手示意,勿随意讲话及转动头部,以防损伤口腔及面部软组织。
2.术后健康指导(1)自我清洁:每次餐后和睡前均用口炎康和1%过氧化氢液漱口液交替含激,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2)注意保持结扎丝在口腔处于舒适位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损伤口腔黏膜。
(3)行颌间牵引早期,由医护人员协助清洗口腔;后期可指导病人漱口或用小牙刷自行清洗,以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进行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要一直持续到固定物及奉引物拆除为止。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医嘱儿童避免使用四环素软膏涂口角,可使用金霉素眼膏外涂。
2.避免用力牵拉口角,以防口角创口裂开,影响愈合。
3.冲洗注射器针头为钝的弯针头,禁用尖锐的针头冲洗,以防刺伤黏膜。
4.冲洗力度不可过猛,以免引起误吸,并固定冲洗针头,防脱落。
使用负压辅助吸引时,负压大小合适,动作应轻柔,勿吸缝合线头,以防伤口裂开。
5.冲洗顺序由上至下,由远中至近中冲洗颊部、龈沟、牙间隙及结扎物。
6.根据病人合作程度选择冲洗方法可让配合好的病人含漱冲洗液后吐于弯盘内或用吸引器吸出,对于无法配合的病人,可采取边冲洗边吸引的方法。
7.可用探针将不易清除的食物残渣轻轻取出,然后用甑取漱口水的棉签,或用镊子夹取0.2%氯己定棉球清洗口腔。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螺旋快速扩弓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32例疗效分析儿童替牙期反牙合是错牙合畸形的一种,如果在儿童生长发育期发现却未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面部形态、口腔功能、发音甚至心理健康,因此,对于该类错牙合畸形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上颌前方牵引器;螺旋快速扩弓器;替牙期反牙合【中圖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50-01儿童在替牙期反牙合畸形中,约60%患者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
上颌前方牵引可以使上颌骨产生一定量的向前移动以及相对于上颌骨的上颌牙的前方移动,因此使用前方牵引器被公认为是治疗儿童在替牙期反牙合畸形的常用方法[1]。
特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32例儿童在替牙期反牙合矫治情况作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32例儿童在替牙期反牙合患儿在我科进行矫治的。
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7-10岁,平均年龄为:9.5岁。
患儿均为前牙反牙合,乳尖牙或尖牙为Ⅲ类错牙合,后牙中性或偏中性关系,部分患儿后牙轻度反牙合。
上颌骨明显发育不足,侧面观呈凹面型,面中1/3发育不足,未接受过任何正畸治疗。
2 矫治技术与方法1)、口外力-来源于前额及颏部—通过上颌牙列的矫治装置作用于上颌骨,牵引上颌骨向前下,刺激上颌骨向前向下生长,同时反作用力作用于颏部,抑制下颌骨的生长,从而调节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口内快速扩弓装置一方面可以改善上颌骨宽度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扩张上颌骨骨缝,刺激上颌骨的发育,使前方牵引疗效更好。
2)、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螺旋快速扩弓器矫治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可调式前方牵引器联合标准型螺旋快速扩弓器进行治疗。
可调式前方牵引器是有杭州新亚有限公司生产的。
标准型螺旋快速扩弓器有山东致美有限公司生产的,弹性橡皮圈有ORMCO美国公司生产的。
将标准型螺旋快速扩弓器带入患儿上颌后每天扩弓2次,每次旋转弹簧90°,对于后牙反牙合的病例扩弓至后牙建立正常覆盖,扩弓后2周行前方牵引治疗,对于后牙无反牙合的病例扩弓1周后即行前方牵引。
上颌前方牵引器的临床作用及远期疗效刘艳红【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1页(P4)【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器;远期疗效;上颌骨后缩【作者】刘艳红【作者单位】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5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骨性安氏Ⅲ类错颌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颌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颌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故早期进行矫形治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上颌骨后缩是安氏Ⅲ类错颌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前方牵引在安氏Ⅲ类错颌矫治中应用逐渐增多。
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上颌前方牵引的主要临床作用1.1 上颌前方牵引对骨性安氏Ⅲ类错颌的主要影响1.1.1 颌骨与牙齿硬组织的改变: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角增大,ANS 点向前下方移位较自然生长加快。
S-A、Pt-A、PNS-A 显著增大,Pt、PNS前移,且 PNS-A>Pt-A>S-A,上颌骨前移同时其前后径增大。
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
下颌骨Pg、Me明显后移,Wits值显著增大,SN-MP增大。
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磨牙近中移位,覆盖和磨牙矢状关系改善。
1.1.2 软组织侧貌改变及预测:前方牵引后软组织侧貌变直,唇肌状态及位置得到改善。
上下颌骨骨性改变与软组织侧貌矢状关系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
多从回归分析反应对上颌骨变量有低预测价值,有助于确定矫治计划。
1.1.3 上颌前方牵引对上气道的影响:前方牵引能增加上气道的空间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且上气道与SNB、SN-MP改变无显著关系,下颌骨向前生长受抑制对上气道无负面影响。
前方牵引改善上气道的机制可能有:口腔体积增加;前方牵引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使舌位置向前,PNS前移,进而使软腭的位置向前;前方牵引重建颌平面,增宽舌的空间,产生足够的气道空间;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影响舌位置。
前方牵引矫治Ⅲ类错(牙合)21例护理体会
母红;李棋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8(32)9
【摘要】@@ 对于骨性Ⅲ类错(牙合),大多数医生均采用前方牵引进行双期矫治[1].我院利用面罩前牵引器矫形治疗以解除反黯,然后再用固定矫治技术作后期调整,双期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往往缺乏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为使治疗顺利进行,达到理想效果,作者对此类错(牙合)的椅旁操作及护理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总页数】1页(P857)
【作者】母红;李棋
【作者单位】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550003;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55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8
【相关文献】
1.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矫治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廖珊珊
2.上颌(牙合)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16例 [J], 胥瑛
3.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护理体会 [J], 王珊;王伟;陈雨
4.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 [J], 寇瑾;李峰山;柴宝义
5.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与单独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刘元恩; 龙萍; 李虎啸; 严杨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替牙期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替牙期使用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的患儿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位置后缩的前牙反合患儿,总结护理工作的重点和护理的体会。
结果经6~12个月治疗和护理,68例患儿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患儿和家属的肯定。
结论在正畸治疗中需要医生精湛的技艺,患儿积极的配合和护理的人性化,做好正畸护理工作有利于矫治治疗的顺利完成,还可以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关键词口腔正畸;前方牵引矫治;护理体会
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大部分错合畸形是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1]。
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是一种活动矫治器用于治疗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位置后缩的前牙反合[2]。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容貌有更多的要求,对口腔及面型的美观也越来越重视,用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对前牙反合的患儿进行正畸治疗,不仅纠正患儿的错合畸形,还改善患儿的面部美观,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
由于佩戴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需要患儿的长期配合,所以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本文对70例使用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的患儿的护理体会的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位置后缩的前牙反合,需要行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的患儿。
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9岁。
1. 2 治疗方法口内活动式矫治器,并配合给予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心理护理由于接受治疗的患儿年龄较小,就诊时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亲切,面带微笑的接待患儿,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抚患儿。
用口头、书面材料或电视多媒体的方法向患儿和家属普及口腔正畸的基本知识,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检查和治疗流程,使患儿及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
患儿在治疗初期会出现异物感、口齿不清、疼痛等不适症状,所以应在佩戴活动矫治器前告知患儿。
出现一些不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程度较轻,适应一段时间后症状会减轻。
可以带患儿参观一些佩戴活动矫治器的病例,或让其他的患儿介绍经验,提高患儿对下一步治疗的信心。
由于口外前方牵引装置要佩戴6~12个月,患儿会担忧活动矫治器会影响外貌。
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灵比较脆弱[3],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告知患儿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越来越多,并且可以在课余时间佩戴,消除患儿的顾虑。
1. 3. 2 正畸前的护理摄片:安排患儿到医院放射科拍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告知拍摄X片的重要性。
制取模型:在制取模型的过程中协助医生调好印膜材料,教会患儿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配合医生的操作,取膜后协助患儿漱口并擦净残留的印膜材料。
拍照:协助医生拍摄患儿的口内照片和面型照片。
告知患儿拍摄照片是为了能更直观的看到治疗前后的不同,能留下完整的病例资料。
1. 3. 3 佩戴矫治器的护理在佩戴的过程中应关心患儿的感受给予心理支持,教会初戴矫治器的患儿自行摘戴矫治器。
根据医师诊疗要求做好护理配合。
1. 3. 4 佩戴矫治器后的护理与患儿预约好下次来复诊的时间,并留下联系的方式。
引导患儿添加医生的公众微信账号,了解正畸知识或与主治医生联系。
1. 3. 5 健康宣教初戴矫治器后的2~3 d发音不清,但可逐渐适应。
初戴矫治器或每次复诊医生调整力度后会出现1~2 d的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逐渐缓解无需太过焦虑。
③剧烈运动时不能戴矫治器,进食时也应将矫治器摘下,放在专用的容器里,以免将矫治器压变形或丢失。
患儿有时顾及形象不敢在学校佩戴,放学后应马上佩戴,佩戴时间应>14 h/d。
④佩戴矫治器期间不可用舌头添玩矫治器,以免损伤牙齿及矫治器。
⑤出现疼痛并且不能逐渐缓解或感觉矫治器压迫到口腔黏膜时应及时复诊。
⑥遵照医生的医嘱戴用矫治器,复诊时必须将矫治器带上,以便医生对矫治器进行调整。
⑦避免将矫治器接近热源或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消毒。
⑧注意口腔卫生,由于长时间佩戴矫治器所以口腔卫生尤为重要。
除了常规的晨起和睡前刷牙外,每日三餐后也要刷牙,把矫治器也刷干净后再戴入口中。
刷牙时间为3~5 min/次,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减少零食的摄入,避免出现牙齿的龋坏和牙周病,如出现龋坏和牙周病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有可能会使治疗的疗程延长。
2 结果
经6~12个月的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的治疗和护理,68例患儿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患儿和家属的肯定。
2例患儿因无法配合佩戴矫治器,中途放弃治疗。
3 小结
正畸治疗疗程较长,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在整个治疗中需要患儿的配合。
针对正畸治疗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正畸专业知识,还要能根据不同的患儿做好人性化的护理。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使患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患儿和家属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包丽梅.口腔正畸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52-153.
[2] 傅民魁.口腔正畸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8.
[3] 范爱洁,候宪华,包金娥.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