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26•【字号】滁政办秘〔2018〕52号•【施行日期】2018.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滁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4月26日滁州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合2018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情况和气象部门预测,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和历史数据,预测今年全市地质灾害总的趋势为: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成,局部暴雨可能造成区域性洪涝或内涝。
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较常年偏早,梅雨期偏短。
梅雨量较常年偏少,梅雨强度偏弱。
影响滁州的台风2个,可能出现在8-9月。
强降雨期间易引发高陡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尤其是引发基坑边坡崩塌灾害、采空区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段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活动规律及诱发因素的分析,全市共确定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80处。
(一)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
京沪铁路滁州-凤阳段,定远县、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等地公路沿线,多处有地堑式、路堤式路基,边坡较陡路段,强降雨易引发岩土崩塌、滑坡灾害。
琅琊区龙池社区龙池花园小区西侧陡坡未进行治理,存在崩塌隐患。
琅琊区古道社区梨园巷废弃露天采场,采场坡高7-16米。
边坡坡角65-90度,高陡边坡存在崩塌的危险,采场陡坡下建房居住的5户12人和坡上2户6人受到崩塌灾害威胁。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大同市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领导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4•【字号】同政办发[2011]113号•【施行日期】201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大同市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领导组的通知(同政办发[2011]11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委、局、办: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共事业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意见》,科学指导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规范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根据同政发〔2011〕127号文件精神,我市决定成立大同市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领导组。
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郝月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务副组长:张明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副组长:刘法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成员:张兵年市发改委副调研员郭培新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建市农委副主任王尚学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梁翼龙南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田永明新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少杰左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红斌大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吉阳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继武天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姚文章浑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方旭灵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崇虎广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王尚学(兼),办公室设两个小组,即综合管理组和质量安全组。
综合管理组组长由马萍(市公路管理处处长)担任,质量安全组组长由张涛(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担任。
特此通知二O一一年八月四日。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6.15•【字号】朔政办发〔2018〕30号•【施行日期】2018.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朔政办发〔2018〕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15日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概况朔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山西省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
已发现矿种29种,其中煤炭、高岭岩等为我市的优势矿种。
现辖两区四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7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591个行政村、1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7.6万人,国土总面积10625.4平方公里,总地势轮廓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境内地形受桑干河和苍头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山地、丘陵和盆地,地形起伏,冲沟发育。
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4°C,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
我市自然地质环境脆弱,矿业开发活动频繁,加之铁路、公路、城镇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加重了地质环境的破坏,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目前,我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23处,小型172处。
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2018年度气象、地震趋势预测及重点防范期(一)气象总趋势。
(1)1分月预报。
3月,全市降水量在8~13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南部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4月,全市降水量在17~22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5月,全市降水量在25~3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6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50~55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7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90~1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8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90~1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9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45~5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10月,预计降水量在21~25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1℃;11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5~7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南部偏低0~1℃,其余偏高0~1℃以上。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政办发〔2018〕16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办理流程,在《大同市廉租住房配租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同政办发〔2013〕113号)、《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意见》(同政办发〔2014〕71号)、《大同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实施细则》(同政办发〔2014〕148号)、《大同市扩大公租房服务对象、推进租购并举、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施细则》(同政办发〔2017〕24号)等文件规定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保障范围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包括以下四类对象:(一)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三)新就业无房职工(四)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60%或者无住房的城镇家庭。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至100%之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60%或者无住房的城镇家庭。
新就业无房职工,是指学校毕业或者部队复退不满5年,具有就业地户籍且无住房的从业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就业地城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1年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无就业地户籍的从业人员。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分析及防治马玲玲【摘要】阐述了大同市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分布特征、成因及其造成的危害,为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同类型地质灾害工程的治理积累了经验.【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3(039)034【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地裂缝;地质灾害;成因;危害;防治【作者】马玲玲【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0 引言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它的发育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并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或趋势,因此绝不可忽视。
近年来,大同市高楼林立,居民生活在供水、供热及供气等配套设施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
随之而来的地裂缝灾害日趋严重,成为大同市内的主要地质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3 849万元,可见地裂缝灾害已严重影响大同市区及周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也构成了威胁。
1 地裂缝分析1)地裂缝发育现状。
大同市地裂缝最早发现于1983年,当时长不足5 km,其后日益加剧,至1990年形成长10.5 km的地裂缝带,1994年发展到24 km,截止到2008年已发展到11条,总长度达33.4 km的地裂缝带,其规模有巨型、大型、中型,以大型为主,其中中型地裂缝2条,占18%,大型地裂缝8条,占73%,巨型地裂缝1条,占9%。
规模最大的为南郊凿井队地裂缝(f3),总长度达5.5 km,最短为柴油机厂地裂缝(f11),长度0.8 km。
除上述11条地裂缝以外,大同机车厂生产车间亦出现了地裂缝,其地裂缝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人防工程进水黄土湿陷形成的,此次暂不列入讨论范围。
2)地裂缝特征。
大同市区11条地裂缝分布及其主要特征详见表1。
表1 大同地裂缝主要特征统计表代号地裂缝名称活动量平均值/mm 规模地裂缝产状走向范围/(°)走向优势方位/(°)倾向倾角/(°)长度km出现时间/年沉降量拉张量扭动量扭动方式划分f1 大同机车厂地裂缝 52~65 57 SE 60~70 5.5 198358 25 6左旋巨型f2 新添堡地裂缝带 51~55 53 SE 83 3.4 1992 26 11 2左旋大型f3 南郊凿井队地裂缝带 30~44 39 SE 80 5.0 1984 35 21 4左旋大型f4 文化里地裂缝带 26~42 35 NW 82~85 3.6 1990 47 24 3右旋大型f5 322医院地裂缝带 30~40 34 SE 85 3.7 1989 50 36 7右旋大型f6 机电公司地裂缝 36~48 36 NW 78~82 0.9 1989 40 14 3右旋中型f7 铁路分局地裂缝 40~80 70 SE 71~85 3.9 1983 60 39 12左旋大型f8 振华街地裂缝 50~60 55 SE 75 1.4 1989 10左旋大型f9 安益街地裂缝 60~75 70 SE 80 2.1 1995 25左旋大型f10 周家店地裂缝 45~65 55 SE 78 3.1 1997 10左旋大型f11 大同柴油机厂地裂缝65~70 65 SE 80 0.8 1995 15左旋中型地裂缝特征概述:a.从平面展布上看,地裂缝是由主裂缝及其伴生的次级裂缝组成的地裂缝带。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同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正文:----------------------------------------------------------------------------------------------------------------------------------------------------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大同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0月30日大同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根据《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148号),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市委市政府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蹚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的要求,制定以下政策。
一、激发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对规上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增速大于10%的企业中全市排名前十位的,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奖励。
对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及以上的最高奖励50万元,1亿元(含)至2亿元的最高奖励30万元,低于1亿元的最高奖励20万元。
2、对当年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全市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奖励。
对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的最高奖励50万元,4-6位的最高奖励30万元,7-10位的最高奖励20万元。
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3、对承担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单位,项目合同实施进展绩效正常和良好状态的,按项目上年实际国家、省拨经费的1%-3%奖励研发团队,每个项目最高奖励30万元。
4、对获得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按国家、省奖励额1:1配套奖励(同一获奖项目按最高奖励配套)。
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大奖励。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来源:山西日报日期:2014-06-1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是农村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加快解决地质灾害对部分村庄的威胁,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统筹,与产业开发相统筹,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统筹,与环境整治、生态恢复相统筹,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统筹,通过加快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实现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村宜居宜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规划先行。
要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相统筹,从地质灾害威胁重、危险性大的村庄入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治理搬迁工作。
要把近期任务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科学规划,把各项目标任务布局到具体建设内容当中,植根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
要注重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到“符合规律不折腾”,避免“翻烧饼”走弯路。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差异。
地质灾害村庄治理搬迁工作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村需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区位、产业差异等特点,把统一要求和尊重差异结合起来分类实施,方便农业生产活动,原则上能在本村搬迁的不出村,能并入中心村的不建新村,能进新村和小城镇的不进城市,有计划向乡镇和宜居示范村集中,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
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
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和搬迁试点工作。
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思路确定试点,总结成功经验。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下年度全面展开搬迁工作。
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把阶段性任务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解决治理搬迁过程中暴露出的新困难、新课题,持续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建设拥军路周边道路征地、房屋
征收的通告
【法规类别】土地征用与有偿使用
【发布部门】大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11.08
【实施日期】2017.1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建设拥军路周边道路征地、房屋征收的通告
为改善拥军路周边道路交通,市政府决定2018年建设拥军路周边道路,现将征地房屋征收相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土地房屋征收范围(7项)
1.平城街西跨桥,道路东起魏都大道,西至武州西一路,规划红线24-50米,全长1.7公里。
2.北环路,道路南起云冈路,北至西苑路,规划红线50米,全长
3.1公里。
3.武州路,道路南起平城西跨桥北,北至西苑路,规划红线30米,全长930米。
4.武州西一路,道路西起北环路,东至五州帝景配套二路,规划红线30米,全长530米。
5.武州西三路,道路西起北环路,东至武州西一路,规划红线50米,全长570米。
6.新华街,道路南起魏都大道,北至武州路(拥军北路),规划红线40米,全长1.35公里。
7.马军营村规。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01•【字号】宜府办发﹝2018﹞37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8﹞3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经开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1日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构建权责分明、体系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增强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7〕85号)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查灾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强的地质安全保障。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09•【字号】濮政办〔2020〕28号•【施行日期】2020.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濮阳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6月9日濮阳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一届第六十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地质构造与地质环境情况(一)地质构造特征。
濮阳市总体处于东濮凹陷和内黄凸起之间的过渡地带,所处地质单元西邻汤阴凹陷,北接临清凹陷,南为陷伏构造,以断裂为主。
按切割的深度和规模分为深大断裂(长垣断裂、聊兰断裂、黄河断裂)和局部断裂(五星断裂、胡状断裂、柳屯断裂)。
(二)主要地质灾害情况。
濮阳市地处豫北平原,地质灾害发育不明显,主要灾害有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二、2020年我市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重点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预防的灾种主要是: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重点加强下列区域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一)濮阳县胡状镇大柳寨—冯寨—中国集一带隐患区。
该区属地裂缝发育区。
1996年,因地面沉降不均衡引发地裂,地裂缝自西向东从村中穿过,对村民房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绝大部分受损房屋已翻新或修缮。
经调查,仍有少量受损房屋墙体留有1—3.5厘米裂缝,与往年对比,未出现恶化趋势,在强降水或连续降水等极端天气下应加强对该区域的观测。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13•【字号】毕府办函〔2018〕52号•【施行日期】2018.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有关单位:现将《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3日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级管理职责规定》(毕府办通〔2013〕111号)、《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毕府办通〔2015〕24号)及《毕节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毕府办通〔2016〕59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全面做好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隐患特点。
毕节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及范围。
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1269处,共涉及27310户127905人及部分学校、公路、铁路、村委会、村卫生室和施工建设等场所临时活动人员,潜在经济损失约42亿元。
(三)类型分类及隐患点主要分布。
近年来,受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发展、采煤采矿及市政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全市地质灾害频发突发,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按照诱发因素分类:人为因素诱发或加剧的隐患248处,占总隐患的19.54%,自然因素诱发或加剧的隐患1021处,占总隐患的80.46%。
按隐患规模分类:特大型9处,占总隐患的0.71%,主要分布在金沙、织金和纳雍等县;大型27处,占总隐患的2.18%,主要分布在大方、织金、纳雍和赫章等县;中型366处,占总隐患的28.84%,全市均有分布;小型867处,占总隐患的68.32%,全市均有分布。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06•【字号】同政办发[2009]160号•【施行日期】2009.08.06•【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同政办发[2009]16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局、办: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有效防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总结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启动视频会议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本县(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
望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按《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全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长:郜向华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张德新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杨立宪市水务局局长成员:高岩山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建新市水务局纪检组长吴来仁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中心主任李所仁南郊区副区长岑秉昌新荣区副区长徐悦左云县副县长王雪萍大同县副县长尉连生阳高县副县长王普生天镇县副县长王维平浑源县副县长索根生灵丘县副县长李润军广灵县副县长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起动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开展试点县(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监督检查组(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主任:高岩山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副主任:吴来仁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中心主任宋卫东市水务局信息中心主任王雁宽市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职责:负责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事务,做好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的舆论宣传,建立简报制度,通报情况,报导重大事件,介绍先进做法和经验,督促后进,定期向省水利厅报送简报素材,针对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拟定解决方案报领导小组研究。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汕府办函[2018]43号【发布部门】汕头市政府【发布日期】2018.04.11【实施日期】2018.04.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汕府办函〔2018〕4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汕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11日汕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好城市风险点危险源防范工作,构建和谐幸福汕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粤发〔2012〕2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16〕126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成灾规律,以及汕头市2018年气候预测成果,编制汕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18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
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市丘陵地段,除台风强降水诱发因素外,也与人为工程(如削坡建房、修路、采矿、大量抽取地下水等)有关。
今年,我市重点防范的地段有:(一)重点防范的区县、镇(街道):金平区鮀江街道,濠江区礐石街道,澄海区溪南镇、莱芜岛,潮阳区谷饶镇、金灶镇,潮南区两英镇、雷岭镇、红场镇,南澳县云澳镇、深澳镇。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邹城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正文:----------------------------------------------------------------------------------------------------------------------------------------------------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邹城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邹城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24日邹城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济宁市2013—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邹城市2011—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我市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采煤塌陷危害、矿渣堆积危害、山石开采危害及人为活动等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采煤塌陷危害。
我市境内共有6对煤矿,藏煤面积约351平方公里,涉及4个镇、100余个村。
由于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全市每年新增塌陷土地2500~3000亩。
塌陷地深度1.5~7米,形成大小不等的积水洼地,水深一般2~3米,最深处达5~6米,塌陷造成地面房屋斑裂、倒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二)矿渣堆积危害。
主要为煤矸石大量堆积,不仅侵占土地,而且因风化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在汛期,还会因洪水等产生滑坡、崩塌、渣石流等灾害。
(三)山石开采危害。
我市大束镇、看庄镇、峄山镇、石墙镇、郭里镇、张庄镇、香城镇、城前镇是石灰岩、花岗岩、河沙、地砂等资源集中开采区,因集约化开采程度低,开采工艺设备落后,且部分开采区山高坡陡,风化强烈,开采造成的碎石、泥沙在雨季极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神木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03•【字号】•【施行日期】2018.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神木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各工业园区管委会,职业技术学院,大柳塔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神木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3日神木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等法规和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及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概况神木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同时又处于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根据2018年群测群防数据动态更新结果,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7处,除锦界、大保当、尔林兔三镇地质灾害不发育外,其他17个镇(办)均有地质灾害点。
按灾害类型划分,崩塌159处、滑坡41处、地面塌陷27处;按险情划分,中型的有17处、小型的有210处;共潜在威胁1148户4193人、7153间房、2982亩耕地、54.36km公路。
2017年我市治理高危地质灾害13处,治理突发性地质灾害40余处,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70次,参加演练人员2800人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3000多人次。
二、2018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据气象预测,2018年全市总降水量偏多2-3成,主要偏多在5、6、7、9月份。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同政办发[2018]117号
【发布部门】大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7.06
【实施日期】2018.07.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同政办发〔2018〕117号)
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局、办:
根据省国土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8〕60号文件)要求,经研究,现将《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6日
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农民安居工程“一启动三加快”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农居发〔2014〕4号),省国土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8〕60号文件)文件要求、及全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芮城现场会会议精神,为了扎实有序、快速推进我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结合各有关县区搬迁申报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战略决策,坚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统筹,与产业开发相统筹,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统筹,与环境整治、生态恢复相统筹,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统筹,通过治理搬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实现受自然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快速推进。
坚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相统筹,与县区政府完成年度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目标任务相结合,根据相关县区政府申报,统筹考虑确定大同市2018-2020年农村地质灾害搬迁户。
在认真总结全市2014-2017年度搬迁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018-2020年搬迁工作。
把阶段性任务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解决治理搬迁过程中暴露出的新困难、新课题,持续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正,自愿搬迁。
坚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的原则,充分听取搬迁群众的意见,了解和照顾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尊重群众意愿,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