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研究--E1A06和FIRST
- 格式:pptx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44
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赵永峰;王仙【摘要】以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药物,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及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
Cereblon( CRBN),最初发现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智力发育迟缓相关,近年研究已经证明其不仅为沙利度胺致畸作用的靶点,还与免疫调节药物抗骨髓瘤作用的临床反应率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目前认为,CRBN可能是通过形成DDB1-CUL4-ROC1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介导抗骨髓瘤活性。
还需要更多有关CRBN分子机制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以促进免疫调节药物耐药机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有效、低毒性的药物出现,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The immunomodulatory drugs,including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pomalidomide,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Cereblon ( CRBN) was firs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mental retardation. There were studies which discovered that it not only was the teratogenic target of the immunomodulatory drugs,but also wa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these drugs in multiple myeloma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time. It is presumed that CRBN probably mediates anti-myeloma activity by binding to DDB1-CUL4-ROC1 and forming an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Many studies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ssociativity of CRBN are needed to pave the way to an developed understanding of drug resistance of immunomodulatory drugs and the appearance of moreeffective,hypotoxic drugs,thereby adv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6(019)004【总页数】4页(P523-526)【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调节药物;Cereblon【作者】赵永峰;王仙【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荆州434000;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通信作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以贫血、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溶骨性骨破坏等为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恶心是以反胃和(或)急需呕吐为特征的状态。
呕吐是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
根据临床上常用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标准,恶心分为1级(食欲下降,不伴进食习惯改变)、2级(经口摄食减少不伴有明显体重下降,脱水或营养不良)和3级(经口摄入能量和水分不足,需要鼻饲、全肠外营养或住院治疗)。
呕吐分为1级(不需要进行干预)、2级(门诊静脉补液,需要医学干预)、3级(需要鼻饲、全肠外营养或住院治疗)、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和5级(死亡)。
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70%以上的抗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等病症,影响患者抗肿瘤治疗的正常开展。
随着抗肿瘤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制定适时、科学、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有利于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因此,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遵循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中国临床诊疗实践,共同制定了《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从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评估、处理、常用止吐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一、指南形成方法(略)二、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评估(一)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分类1.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按照发生时间,通常将CINV 分为急性、延迟性、爆发性、难治性、预期性5种类型。
急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及呕吐。
延迟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24 h之后发生的恶心及呕吐。
用药后48~72 h达到最强,可以持续6~7 d。
- 162 -问题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04-107.[39]侯琳,王奎.穴位贴敷和中药足浴对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1,7(5):128-130.[40]李九红.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症状困扰的效果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41]李树龙,钟欣,安凌春,等.TIP 技术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9):109-114.[42]苟永鹏,张筱微,孙少卫,等.失眠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5):483-491.(收稿日期:2023-10-20)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山东 滨州 256603通信作者:于文征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初文慧① 高娜① 刘增艳① 曹曰针① 孙大伟① 于文征① 【摘要】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它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观察、放疗和全身治疗。
但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在找到治疗指征之前观察仍然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早期FL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放疗,晚期或复发/难治性FL 患者可以选择免疫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对FL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本文对FL 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免疫化疗 靶向免疫治疗 Therapeutic Progress of Follicular Lymphoma/CHU Wenhui, GAO Na, LIU Zengyan, CAO Yuezhen, SUN Dawei, YU Wenzh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3): 162-167 [Abstract] Follicular lymphoma (FL) is the most common inert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It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erse, including observation, radiotherapy and systemic treatment. However, for most patients, observation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method before finding the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FL is radiotherapy, while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or relapsed/refractory FL can choose immunochemotherapy, targeted immunotherapy, etc.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FL, new drug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re emerging in an endless strea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rapeutic progress of FL. [Key words] Follicular lymphoma Immunochemotherapy Targeted immun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inzhou 25660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3.037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所有NHL 病例的20%,仅次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2]。
沙利度胺治疗MM效果复杂文献标题:The clinical impact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del(17p) in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rthalidomide-based therapy.文献来源: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1 Oct;50(10):765-74.期刊影响因子:3.86PMID:21961181最初认为本品可能通过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治疗作用,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品对MM细胞有多方面的作用:1、经自由基介导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改变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影响肿瘤生存和生长;3、抑制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4、提高CD8+细胞水平,促进白介素-2(IL-2)和g干扰素(IFN-g)分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最近英国的一项分析结果发现,在17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接受包含沙利度胺诱导疗法治疗的相比于不接受的患者应答率有所改善。
应答率的改善同时伴随着患者总体生存期的改善,但这些改善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将沙利度胺纳为维持治疗方案一部分的17号染色体缺失患者相比于没有接受沙利度胺维持疗法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
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人员认为,针对17号染色体缺失(缩略为“del(17p)”)患者需制定替代治疗策略。
染色体异常,是由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嵌入、重复或者交换导致的,会导致患者对特定的疗法应答更小。
特别是已经证明来那度胺(lenalidomide)与地塞米松(Decadron)联合治疗可导致del(17p)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时间降低和总体生存期降低。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淀粉样变性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因此临床表现多样化。
AL型淀粉样变性常见的表现包括心脏受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
2.实验室检查:1)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印迹电泳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确定其类型和浓度;2)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切片经过刚果红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情况和组织结构损伤情况;3)心脏超声、肾脏超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辅助检查。
3.诊断标准: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标准包括: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或游离轻链;组织病理学证实淀粉样蛋白沉积;至少一个器官或组织受累表现为功能异常或病理学改变。
同时,排除其他引起相似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的疾病。
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治疗原则AL型淀粉样变性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克隆细胞增殖,减少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沉积,维持和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对于不同器官受累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心脏受累患者应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肾脏受累患者应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随访和预后评估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疾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心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
预后较差的患者应加强对症治疗,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㊀㊀[关键词]㊀多发性骨髓瘤;㊀浆细胞白血病;㊀造血干细胞移植;㊀硼替佐米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3 3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06-04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171 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2019年2月因 持续胸背痛伴发热 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 5ˑ109/L,浆细胞14%,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150ˑ109/L㊂生化:白蛋白31g/L,球蛋白77g/L,肌酐143μmol/L,钙离子2 69mmol/L,磷1 68mmol/L,乳酸脱氢酶216U/L㊂24h尿蛋白0 534g/24h㊂β2微球蛋白(血)6 21mg/L㊂血:κ轻链22 70g/L,λ轻链0 08g/L,κ/λ283 75㊂尿:κ轻链255 00mg/L,λ轻链<3 81mg/L㊂免疫固定电泳:IgG⁃κ型M蛋白阳性,M蛋白53 1%㊂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G63 70g/L,补体C30 694g/L,补体C40 044g/L㊂骨穿(2019年2月25日):浆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原幼浆(88%)及双核㊁多核浆,考虑多发性骨髓瘤㊂染色体:46,XX,inc[3]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heavychain,IGH)易位(阳性率50%)㊂CCND1/IGH易位探针未见融合信号,可见CCND1位点拷贝数增加㊂IGH/FGFR3易位探针未见融合信号,可见FGFR3位点拷贝数增加㊂IGH/MAF㊁IGH/MAFB㊁IGH/CCND3均未见信号异常㊂见图1㊂脊柱MRI:颈胸腰骶椎㊁髂骨㊁肩胛骨㊁肱骨㊁肋骨信号异常,结合病史,考虑可能为骨髓瘤所致㊂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左下肺实变,双肺散在少许炎症㊂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1],本例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IgG⁃κ轻链型,DS分期Ⅲ期A,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期,肺部感染㊂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地塞米松减瘤,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后未再发热,但出现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加重㊂监测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至205μmol/L,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升至10099pg/ml㊂拟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复查肺部CT,显示炎性病灶较前增多,予加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并于2019年3月7日开始予BT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1 97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㊂化疗期间出现尿少,双下肢水肿加重,肌酐升至294μmol/L,BNP进行性升至18542pg/ml,考虑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予加强利尿等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遂转入重症病房治疗㊂2019年3月10日至2019年3月11日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并予替考拉宁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㊁卡泊芬净抗感染等治疗后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较前好转,但外周血浆细胞升至41%,诊断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sPCL),予地塞米松5mg减瘤㊂期间出现反复发热,肛周拭子提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㊂待患者症状稍缓解后于2019年4月6日开始第2周期BTD方案(硼替佐米1 97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化疗㊂期间出现发热,考虑粒细胞缺乏伴感染,予美罗培南㊁替加环素㊁替考拉宁㊁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出院㊂后于2019年5月1日㊁2019年5月25日㊁2019年6月18日㊁2019年7月15日行第3㊁4㊁5㊁6周期BTD方案(硼替佐米1 86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㊂第6次BTD诱导治疗结束后,完善骨髓和外周血克隆性浆细胞数目,以及血㊁尿M蛋白㊁受累游离轻链等可测量指标,疗效评价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goodpartialresponse,VGPR)㊂患者于2019年8月28日和8月29日行两次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㊂2019年10月6日予马法兰移植前预处理㊂2019年10月8日输注采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100ml,输入采集单核细胞2 325ˑ108/L㊁CD34+16 45ˑ106/L,回输后出现骨髓抑制状态并感染,予升白㊁升血小板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㊂于2020年10月29日至2021年3月24日多次行BD方案(硼替佐米1mgd1㊁d8㊁d15㊁d22+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8㊁d9㊁d15㊁d16㊁d22㊁d23)巩固维持治疗,期间复查免疫固定电泳转为阴性,游离轻链正常,骨髓中无浆细胞,评估疗效为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㊂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继续予BD方案维持治疗㊂2022年1月26日复查骨穿浆细胞2 5%,较前有所增高,免疫固定电泳阴性,遂行2个周期的VRD方案化疗㊂第1周期VR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8㊁d15㊁d22+来那度胺25mgd1⁃2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8㊁d9㊁d15㊁d16㊁d22㊁d23)㊂第2周期VR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来那度胺25mgd1⁃21),期间出现右上腹痛,查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升高㊂遂暂停使用来那度胺,加强保肝降酶处理,患者疼痛缓解,复查转氨酶降至正常㊂2022年3月24日开始继续予B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维持治疗㊂后改为口服ID方案(伊沙佐米4mgd1㊁d8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遂每月规律门诊复诊取药,回家口服维持化疗,末次就诊时间2022年10月12日,疗效仍为CR㊂诊断:MM(IgG⁃κ轻链型,DS分期Ⅲ期B,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期);sPCL㊂图1㊀患者FISH检测所见2㊀讨论2 1㊀浆细胞白血病(plasmacellleukemia,PCL)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侵袭性浆细胞异型疾病,预后较差,目前诊断标准要求外周血循环浆细胞超过20%和(或)绝对浆细胞数>2ˑ109/L[1]㊂PCL有2种类型,即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pPCL)和sPCL[2]㊂sPCL多继发于MM,是MM的一种终末期表现,治疗类似MM,但疗效不佳㊂有研究发现,ITGA6表达下调会促进MM向PCL进展,然而MM进展为sPCL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3]㊂2 2㊀sPCL大多继发于MM,其临床特征类似MM,包括感染㊁外周血浆细胞增多症㊁髓外疾病㊁高钙血症和肾功能衰竭等[4]㊂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与MM患者相比,PCL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特征,包括更高的乳酸脱氢酶㊁β2微球蛋白和肌酐水平[5]㊂本例患者确诊MM及肺部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肌酐进行性升高,由143μmol/L升至205μmol/L,再到294μmol/L,提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进展为sPCL的可能,故应避免肾损伤药物的应用㊂早期积极完善肾功能等检测,以尽早明确诊断,有必要对乳酸脱氢酶㊁β2微球蛋白进行监测㊂患者初治时肿瘤负荷较重,为预防化疗导致的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lysissyn⁃drome,TLS)的发生,化疗期间监测了血清钠㊁钾㊁钙㊁磷㊁乳酸脱氢酶㊁尿酸㊁肌酐㊁尿素氮水平及肝肾功能等,预先进行适当补液,并予呋塞米确保尿量㊂但患者因肌酐及BNP进行性升高,后行CRRT联合抗生素治疗,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较前好转㊂浆细胞疾病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代替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因而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发生往往伴随病死率的增加[6]㊂本例患者确诊时伴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肛周拭子检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这也提示了临床中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尽量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产生㊂血小板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血小板严重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㊂本例患者在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stemcelltransplant,ASCT)后血小板持续低于125ˑ109/L,最低至9ˑ109/L,升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使血小板维持在60ˑ109/L 90ˑ109/L㊂有研究表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及细胞内活性氧异常相关[7]㊂一项101例sPCL的多中心研究确定了血小板计数<100ˑ109/L是更差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独立生物学预测因子[8]㊂其中大部分(79%)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0ˑ109/L,接受ASCT的患者仅占55%㊂因此,本例患者血小板持续减低可能不仅是行ASCT后引起,还与PCL等不良因素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㊂2 3㊀本例患者遗传学检测提示IGH易位(阳性率55%)㊂目前对于MM未明确重排位点的IGH重排阳性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不多㊂有研究显示,IGH重排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㊁OS的重要但非独立影响因素[9]㊂IGH重排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学者们观点不同,需要更大临床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㊂本例患者由确诊MM进展至sPCL不到1个月,可能与其存在IGH易位有关㊂但进展至sPCL后未再次行遗传学检测,难以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新的基因突变影响疾病的进展㊂2 4㊀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㊁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drugs,IMiDs)等药物的应用,及A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很大程度改善了PCL患者的预后[10]㊂研究表明,接受ASCT比接受allo⁃HSCT治疗的PCL患者有更好的PFS和OS[11]㊂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分析14例pPCL患者和42例sPCL患者的相关数据,指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降低早期病死率,显著改善pPCL和sPCL患者的OS[12]㊂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MM和pPCL,‘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1“[13]推荐首选BCD(硼替佐米㊁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㊂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新发MM患者,BTD方案明显优于BCD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骨髓瘤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14]㊂本例患者诊断MM后,合并肾功能不全㊁心力衰竭㊁严重感染,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且肿瘤负荷重,需要尽快接受化疗,因此没有选择BCD方案,而选择了更合适该患者的BTD方案㊂第1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且患者较能耐受㊂因此,在后续诱导治疗中继续BTD方案治疗㊂一项纳入101例sPCL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提示,sPCL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但实施包含硼替佐米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和ASCT可使sPCL患者受益[8]㊂本例患者接受BTD方案治疗,评估VGPR后行ASCT治疗,序贯以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的维持治疗方案,治疗有效㊂2 5㊀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治疗意愿较积极,采用BTD化疗方案,继而行ASCT后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㊂在BD方案维持治疗期间,于2022年1月26日复查骨穿提示浆细胞有所增多,免疫固定电泳阴性㊂有研究表明,使用来那度胺㊁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VRD方案)治疗sPCL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44%),其中1例在sPCL确诊后12个月维持无进展状态[15]㊂故本例患者予2次VRD方案化疗,复查骨穿结果未再见浆细胞,故继续予BD方案维持治疗,后改为口服ID方案,目前仍在随访中㊂2 6㊀由确诊MM快速进展至sPCL不足1个月的病例国内外较少见,多提示病情变化,预后不良㊂本例患者在病程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肾功能不全等,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明显好转,在兼顾疗效及患者身体耐受情况下,6个周期的BTD诱导疗效显著,继而行ASCT,再以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维持治疗,预后良好,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借鉴意义㊂参考文献[1]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480-487.[2]Fern ndezdeLarreaC,KyleR,RosiñolL,etal.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consensusdefinitionbytheInternationalMyelomaWorkingGroupaccordingtoperipheralbloodplasmacellpercentage[J].BloodCancerJ,2021,11(12):192.[3]SongS,ZhangJ,SuQ,etal.DownregulationofITGA6conferstotheinvasionofmultiplemyelomaandpromotesprogressiontoplasmacellleukaemia[J].BrJCancer,2021,124(11):1843-1853.[4]GowinK,SkergetS,KeatsJJ,etal.Plasmacellleukemia:areviewofthemolecularclassification,diagnosis,andevidenced⁃basedtreat⁃ment[J].LeukRes,2021,111:106687.[5]GanzelC,RouvioO,AviviI,etal.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intheeraofnovelagentsformyeloma 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tcome[J].LeukRes,2018,68:9-14.[6]陈星星,仓顺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1936-1939.[7]赵㊀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相关机制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7.[8]JurczyszynA,CastilloJJ,AviviI,etal.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studyof101patients[J].LeukLym⁃phoma,2019,60(1):118-123.[9]郭孟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临床分析[D].河南:新乡医学院,2020.[10]TuazonSA,HolmbergLA,NadeemO,etal.Aclinicalperspectiveonplasmacellleukemia;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J].BloodCancerJ,2021,11(2):23.[11]GundesenMT,LundT,MoellerHEH,etal.Plasmacellleukemia:definition,presentation,andtreatment[J].CurrOncolRep,2019,21(1):8.[12]WangH,ZhouH,ZhangZ,etal.Bortezomib⁃basedregimensimprovetheoutcomeofpatientswithprimaryor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TurkJHaematol,2020,37(2):91-97.[1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62-164,181-182.[14]杨晗春.BTD与BCD方案治疗新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10):1062-1066.[15]Jimenez⁃ZepedaVH,ReeceDE,TrudelS,etal.Lenalidomide(Rev⁃limid),bortezomib(Velcade)anddexamethasoneforthetreatmentof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J].LeukLymphoma,2015,56(1):232-235.[收稿日期㊀2022-11-30][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林志凤,王志红,陈为民,等.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5):506-509.㊀㊀[关键词]㊀淋巴上皮癌;㊀鼻泪管;㊀泪囊;㊀未分化癌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9 7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09-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181 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因 发现右侧眼睑肿块5月余 于2016年7月在外院就诊㊂患者于201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近鼻梁处疼痛㊁瘙痒,右眼溢泪,右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伴右眼异物感㊁右侧鼻腔阻塞㊁右侧面部麻木感㊂专科查体:右侧眼睑近鼻梁处肿胀明显,可触及肿块,轻度触痛,皮温正常㊂肿块大小约2 0cmˑ2 0cm,质硬,边界不清,不可推动,肿块表面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少许分泌物㊂眼部无特殊分泌物㊂行右侧头颅磁共振扫描提示病灶以右侧鼻泪管为中心,病灶形态不规则㊁边界不清,向内累及右侧眼眶内壁㊁下壁,向内下自泪囊区通过鼻泪管延伸至右鼻腔,向前下延伸至右颌面部皮下,最大截面2 5cmˑ2 3cm,累及上下径约4 5cm,增强扫描显示上述病灶呈较明显强化㊂2016年7月行侧鼻切开术切除右眼睑部分肿瘤,切除范围为泪囊㊁泪小管及右侧颌面部病变组织㊂术后病理活检示:右泪囊区淋巴上皮癌(见图1)㊂免疫组化染色:PCK(+),P63(+),CK5/6(+),SMMHC(-),Ki67(LI:40%),CK7(-),CD3(-),CD20(-),CD21(-)㊂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结果显示:EBER(-)㊂术后患者溢泪㊁疼痛㊁右眼异物感㊁鼻腔阻塞等症状较前改善,术后未行放化疗,间隔半年规律复查㊂2018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复查头颅磁共振增强提示右侧眼眶内侧及颜面部肿瘤性病变,周围侵及骨质破坏㊂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