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 格式:doc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6
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有哪些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涵盖了铜、铝、铅、锌、镍等多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等环节。
由于其生产过程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高温高压环境、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等,安全生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
一、复杂的工艺流程带来的风险有色金属的生产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矿石开采、选矿、冶炼、精炼以及加工等。
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和潜在风险。
在矿石开采阶段,地下开采可能面临顶板坍塌、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风险;露天开采则容易出现边坡滑坡、爆破事故等。
选矿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设备的运转也存在机械伤害的可能。
冶炼环节往往涉及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如电解铝生产中的电解槽可能发生漏槽、爆炸;铜冶炼中的转炉可能出现喷溅等危险情况。
精炼阶段对产品纯度要求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加工过程中,如轧制、挤压等工艺,如果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管理有色金属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液氨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毒性、易燃易爆性等特点,如果储存、运输、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泄漏、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
例如,硫酸泄漏不仅会腐蚀设备和设施,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液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可能会迅速气化形成有毒的氨气云,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此外,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难点,包括准确识别化学品的危险性、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及确保防护设备的齐全和有效等。
三、高温高压作业环境许多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这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冶炼炉、熔炉等设备中,温度通常高达上千摄氏度,压力也较高。
如果设备的隔热、保温和抗压性能不足,或者操作人员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就可能发生烫伤、爆炸等事故。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供一些管理建议。
一、有色金属生产中的常见安全风险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品风险:有色金属生产常涉及大量化学品的使用,这些化学品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危害,如有毒气体的泄漏、化学品的溅入皮肤等。
2. 机械设备风险:有色金属生产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如石磨、破碎机等,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3. 气体爆炸风险:有色金属生产常涉及气体的使用和储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4. 火灾风险:金属粉尘在一定条件下易于引发火灾,因此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源。
二、为了有效管理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并确保员工遵守。
这些规章制度应包括化学品使用与储存的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火源控制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 提供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向员工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安全设施的建设: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标识、通风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和维护:企业应定期对机械设备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符合安全要求。
5. 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应对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加强通风等。
三、案例分析:某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现以某有色金属企业为例,介绍其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该企业通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并建立安全执法小组,确保员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此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3.29•【文号】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现将《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联系(联系人及电话:李征,************,电子邮箱:*******************.cn)。
安全监管总局2016年3月29日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工贸行业领域宽、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安全基础薄弱。
近年来,工贸行业企业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成为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根源。
易燃易爆粉尘、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液氨等引发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为提高工贸行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16年至2020年在工贸行业,主要是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6个行业企业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抓基础建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责任和措施逐级落实到企业岗位,抓实抓细,促进企业提升企业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湿法炼锌浸出工序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黄铜和使用黄铜的国家,同时我国炼锌也历史悠久,是最早产锌的国家之一。
早在唐朝以前就炼出了锌,生产锌的方法由我国传到欧洲。
湿法炼锌开始研究较早,但正式应用于工业生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的事。
此后湿法炼锌不断发展、进步,产量不断增加。
本文深入分析湿法炼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以探究作业风险和应对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关键词:湿法冶炼浸出工序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引言:浸出过程是湿法炼锌工艺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浸出工序岗位操作安全是确保整个湿法炼锌平稳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对浸出工序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通过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确保岗位作业安全顺利。
浸出工序是以稀硫酸溶液做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和水解除杂的两个过程。
浸出流程:热焙砂经过管道进入料仓,从料仓自由落体至皮带通过螺旋周转进入浆化槽,浆化槽内加入废电解液通过搅拌和连续浸出保证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合格的溶剂进入浓密机进行浓缩沉淀,合格的上清液通过泵输送到净化工序,底液再进行酸浸。
通过流程,我们可以看到焙砂的整个“漂流记”,途中遇到管道、料仓、皮带、螺旋、反应槽、搅拌器、废电解液、溜槽、浓密机、泵......由此我们开始此次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高温焙砂矿通过高压风送到料仓,在这个过程高压风对管道壁和料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时间久了将造成管道壁、料仓老化破损,大量高温、高压焙砂泄露会引发灼烫、粉尘伤害和高压风伤害。
焙砂从料仓自由落体到皮带之前会遇到星型给料器,星型给料器通过转动片间断送料,防止焙砂凝固;但若星型给料器停止转动,会造成焙砂下落不均匀,产生翻料,大量粉尘对岗位人员产生巨大伤害。
皮带运转的危险出现在皮带接头及皮带进入到皮带轮的部位,同时皮带传动还会因摩擦而生热。
采取的防护措施必须能保证足够的通风,否则会使驱动过热而失效。
试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是指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勘探和开发的过程。
在进行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机械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风险、职业病危害等。
针对这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障勘查工作人员的安全。
接下来,将从机械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风险、职业病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机械安全隐患是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勘查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有钻机、掘进机、起重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不合理使用、缺乏维护保养、老化损坏等,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预防机械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定期换新或修理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2. 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控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和维护设备。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设备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3.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警示灯等,防止人员接触到危险区域。
地质灾害风险是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常常面临的风险之一。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崩塌、地震等,对勘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地质调查和评价,了解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分布和特点。
在勘查前对可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加强对勘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严禁私自进入危险区域,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
3.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勘查人员的安全。
职业病危害也是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之一。
勘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粉尘、毒气、噪音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预防职业病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标准和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佩戴口罩、戴防护耳塞、做好防尘处理等。
1 引言铝厂是以生产铝、镁、硅、钛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该厂采用熔盐电解法工艺生产铝。
生产铝的原材料为氧化铝和氟化盐,其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
原料在电解槽内,在强大的直流电,945C ~955C温度作用下熔融并进行还原反应,阳极生成二氧化碳,阴极得到液态铝。
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受到毒物危害、粉尘危害、高温辐射伤害、机械设备、触电伤害、雷电伤害及火灾爆炸危险等。
2 主要生产设备电解车间主要设备有电解槽、双梁桥式天车、高压离心风机、液气分离器、除尘器;炭素车间主要有反击式破碎机、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电动机;烟气净化车间主要有主排烟机、罗茨风机、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冷却塔、离心式通风机等。
3 主要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辨识预焙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和管理。
3.1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3.1.1 粉尘危害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
氧化铝粉尘主要存在于电解厂房内、氧化铝贮运系统;煅烧工段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煅后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以及磨粉系统有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筛分等过程均有粉尘产生。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 空气,如果粉尘量大,伴随呼吸进入肺部,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矽肺。
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等岗位工人受粉尘危害较大。
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 ;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 mg/m3。
3.1.2 毒物危害作业工人接触到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
毒物主要存在电解槽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1号)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已经2017年12月1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的安全生产(含职业健康,下同)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机械铸造企业中金属冶炼活动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冶金企业,是指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有色金属企业,是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金属冶炼,是指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从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体量)的高温熔融金属及熔渣(以下统称高温熔融金属)的生产活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具体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企业所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企业承担管理责任。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第六条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金属铝冶炼工艺重大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属铝冶炼工业的不断进步,并使我国金属铝冶炼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然而,金属铝冶炼过程的危险系数较高,而且金属铝冶炼过程中严重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金属铝冶炼工艺重大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金属铝冶炼工艺;危害因素;预控措施由于金属铝冶炼属于工业企业中的高危行业,在生产运营和人员操作等方面均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生产运营组织等都伴随安全风险的存在,如果风险控制不到位可能会带来人员安全的威胁,会导致生产系统的破坏甚至停产,因此,对造成主要危险因素的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是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必然选择。
本文首先介绍了铝的相关概述,阐述了金属铝冶炼工艺设计的特点,并详细探讨了金属铝冶炼中的重大危险因素及其预控措施。
一、铝的概述铝是一种轻金属,化学符号为Al,原子序数:13。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蕴藏量在金属中居第二位。
在金属品种中,仅次于钢铁,为第二大类金属。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
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
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能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
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
此外,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常用到的一种金属,其重量轻和耐腐蚀,是其性能的两大突出特点。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
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
另外,铝有较好的延展性。
粮食加工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指导手册
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前言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加工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能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水平,有效预防、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本手册。
该手册结合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安全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国家、行业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吸取相关事故教训,运用对照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粮食加工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深圳市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也可作为各区(街道)监管部门重点执法检查时参考。
1.制度
- 1 -
2.库存及运输机械
- 2 -
- 3 -
- 4 -
- 5 -
3.筛选、去壳
- 6 -
4.磨碾
- 7 -
5.烘烤、油炸(食品加工)
- 8 -
6.包装
- 9 -
7.公共部分
- 10 -
- 11 -
- 12 -
) - 13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