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语言的基本要求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一些基本要求,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以下是语言的基本要求:
1、清晰明确:语言应该清晰地表达思想和意图,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
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确保信息的明确传递。
2、规范准确:语言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拼写和标点规则,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正确的语言使用可以帮助避免误解和歧义。
3、适配受众:语言应根据受众的背景、知识水平和文化差异进行调整。
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气和语法结构,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并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4、连贯连续: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连贯性,以使听者或读者能够理解信息的组织和关联。
使用过渡词语和逻辑连接词来建立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联系。
5、灵活变通:语言应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和目的。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体,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6、符合道德规范:语言应遵守道德和社会规范,避免使用冒犯、欺骗或伤害他人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情感,用语言传递友善和尊重的态度。
总而言之,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晰明确、规范准确、适配受众、连贯连续、灵活变通和符合道德规范。
通过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有效性。
语言的四个基本要素
语言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音素、词汇、语法和语义。
1. 音素:音素是语言中的最小音位单位,它是构成词语和语句的基本音素。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素系统。
例如,英语的音素包括元音和辅音,而汉语的音素包括声母和韵母。
2. 词汇: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音节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各种词类。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系统。
3. 语法:语法是语言中用来构造句子的规则。
它规定了词汇如何组合成短语和句子。
语法包括句法、词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规则。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4. 语义:语义是语言中词汇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它研究语言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义研究词义、句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义系统。
语言的几个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
这些要素是语言的基础,构成了语言的基本结构。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意义。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和音调等基本单位,其中音素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而音调则是指声音的高低变化。
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所有单词和词组的总和,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的意义通常是通过词语所指的事物或概念来表达的。
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因此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体系,它规定了词语如何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词法是指词语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句法是指句子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通过语法的运用,人们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概念,使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准确。
语义: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内容,包括词语所指的概念、意义和含义等。
语义不仅指语言本身的意义,还包括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在语言交流中,准确理解语义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是语言的四个基本
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完整体系。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和语言有关的词语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jué]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
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
对答如流[duìdárúliú]答话像流水一样顺畅。
形容人思维敏捷,口才好。
花言巧语[huāyán qiǎo yǔ]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伪而动听的话。
[近]甜言蜜语。
伶牙俐齿[líng yálìchǐ]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能说会道,善于应付。
也作“俐齿伶牙”。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gāi]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
豪言壮语[háo yán zhuàng yǔ]豪放而充满英雄气概的语言。
夸夸其谈[kuākuāqítán]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地乱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
[近]高谈阔论。
娓娓动听[wěi wěi dòng tīng]娓娓:说话连续不断而又毫无倦意的样子。
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
也作“娓娓可听”。
绘声绘色[huìshēng huìsè]形容叙述或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也说绘声绘影、绘影绘声。
[近]有声有色。
[反]平铺直叙。
喋喋不休[diédiébùxiū]喋喋:说话多的样子。
休:停止。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勃勃而有风趣。
千言万语[qiān yán wàn yǔ]指许许多多的话。
妙语连珠[miào yǔlián zhū]连珠:连接成串的珠子,比喻连续不断的声音。
指深刻动听的或富有意味的话语像连接成串的珠子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地涌出。
多赞美人讲话精彩,妙语很多。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不慌不忙地谈着。
语言的五个特征
1.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
2. 语言具有语法结构:语言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包括词汇、语法、语音、语义等方面的规则和规律,这些规则和规律构成了语言的基本框架。
3. 语言具有历史性: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4. 语言具有区别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使得不同的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5. 语言具有变异性:即使在同一个语言社区中,语言也会因为社会、文化、地理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变化。
- 1 -。
关于语言的好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语言的优美句子:
1.语言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
2.语言的美妙在于它能够表达人类最深邃的情感和最复杂的思考,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传递知识、分享经验、建立联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5.语言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语言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6.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点燃人们的灵感,也可以抚慰人们的伤痛。
7.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宝库,它们的消失意味着人类文化的损失。
8.学习语言不仅是掌握沟通技巧,更是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9.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学习外语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0.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语言都是人们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重要桥梁。
什么是语言,我们如何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人类唯一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意义,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语言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以下从语言的功能、结构和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和表达,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文化传承和社会建构等方面的活动。
语言在交际和表达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交流:语言可以传达人类的基本需求和信息,包括饮食、睡眠、繁殖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2.思想交流:语言可以表达人类的思想、想象和创造力,具有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3.文化传承: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传承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4.社会建构:语言可以构建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交际和合作,建立社会群体和组织结构。
二、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组成,包括语音单位、语音音位、音节和音调等方面的内容。
语法是指语言的句法组织和规则,包括语法关系、句子结构和语法范畴等方面的内容。
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和符号系统,包括词汇、句义和语篇等方面的内容。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语言的基本结构,是语言实现交际和表达功能的基础。
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的意义是语言本质的重要方面,是反映人类认知和文化的重要标志。
1.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语言是对世界的描述和认知,通过语言可以建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人们通过语言来描述和认知世界。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的。
语言可以影响思维,不同的语言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递信息和
思想的媒介。
语言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沟通交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可以传
递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信息和思想,促进人类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
没
有语言,人们很难有效地传递信息和思想,社会生活将变得极度缓慢、无序、低效。
2. 人类文化的传承: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
的历史、故事和传统。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学
习一种语言,也可以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因此,语言也
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3. 个人认知发展: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语言背后蕴
含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学习语言不仅是单纯地掌握一种交流工具,
更是培养和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促进个体在认知上的发展和提高。
4. 国际交流和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合
作的必备工具。
掌握多种语言,可以更好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和交流。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
仅是交流和合作的工具,更是文化历史和认知的载体。
掌握不同的语
言,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名词解释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人类用来进行交流和意义表达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产品,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分享自己的思想、感觉和经验。
语言使用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组织单词和句子,通常包括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言语是语言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实际的口头交流过程。
它通过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来传达信息,包括语调、语速、发音等方面。
言语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情境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交流的,是一种情境依赖和交互性的活动。
语言和言语有以下几个区别:
1. 抽象性和具体性: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通过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表达思想和概念;而言语更具体,是利用具体的声音或文字来进行交流的。
2. 形式和实践:语言是对交流的规范化描述,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构;而言语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是语言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形式。
3. 参与程度:语言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和文化中的符号系统,是人类共同的沟通工具;而言语是个体和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实际交流行为。
4. 表达方式:语言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表达;而言语通常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的,包括口头陈述、对话等。
5. 多样性:语言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文化有不同的语言;而言语也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各种因素如方言、口音、语气等会影响言语的表达方式。
总之,语言是人类用来进行交流和意义表达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语言在具体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形式。
两者密切相关,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人类交流的基础。
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种。
五种表达:
1.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2.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3.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4.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5.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语言的表达方式: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
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媒介,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
语言可以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见,从而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增进人类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语言可以传递文化信息。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可以传达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习俗、信仰和历史。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从而增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
同时,语言也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语言可以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语言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可以促进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语言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语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传递信息、交流观点、争取权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语言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
会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语言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媒介,更是文化的载体、个人思维的工具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语言,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并将语言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19世纪初,语言学开始将语言和言语确定为两个彼此分歧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之阿布丰王创作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形态).以辞汇为建筑构建资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辞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资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具.使用者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些,或读,这些说、听、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从概念我们即可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一经发生,就有着较年夜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标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因为个他人的言语(由于缺乏统一性)不单以偏离语言的标准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多人习惯等分歧).而且,同一个人的言语在分歧场所,分歧需要之下会暗示出的言语方式和风格的分歧,因此,言语分歧于语言就在于是主观的心理过程.语言与言语的分歧,还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区别:语言即“话”,言语即“说”.可是,这种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从19世纪初由德国的语言学开始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比力主要这样的区分,在西方心理学,则年夜部份统称为语言,不再做这种区分了.我国心理学家们的观点纷歧.语言确实包括言语,而言语是语言的一部份,比力恰当.语言特点语言的特性有:缔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就年夜脑来说,语言分“脑语”和“嘴语”,脑语就是我们时时在年夜脑里发生称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维”的工具,脑语被嘴表达出来就叫“嘴语”.脑语和嘴语其实不是一个工具,第一、脑语和嘴语在表达时失真;第二、嘴语不是脑语的唯一表达方式,因为脑语还可以通过肌肉群来表达: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份.语言yǔyán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植物的实质特征言语yányǔ是说话者利用声带及各种发声器官发出语音,以转达意义使听话者了解的沟通历程.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脑语”和“嘴语”,就可以用语言与言语来替换的,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言语,是用嘴说出来的.而语言不单是用嘴说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静态的现象(话语).具体地说: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笼统符号系统,它对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缔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自己,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位置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2.语言是笼统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笼统,它排除一切个体不同,它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年夜量的言语素材进行笼统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元和规则.如前所说,人们对语言的认识通常是从语言的具体现象开始的,人们所说的话都是具体的,或通过听觉或通过视觉,言语经常带有具体的特点.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说话会完全一样,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共同的语言规则而到达交流.言语就是说话,是一种行为举措及其结果,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要说几多话,要写几多工具,这是无法计算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可是,就某一语言而言,所能资以分辨的语音是有限的,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是有限的,组词造句的规则也是有限的.在无限的句子中包括着有限的工具:分歧的句子中所包括的词是有限的,每一个词像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卸下来,装上去,反复使用,因而同一个词可以和分歧的词组合,构成分歧的句子;而组织这些资料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这就告诉人们,我们人类每天面对的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说话和说出来的话,就是言语;一定的社会集团从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言语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些笼统的、有限的系统,就是语言.所以,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元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元都是依照一定例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辞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变得更长.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来,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静态的在人们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就人们运用的语言而言,语言的规则都是现存的,约定的,不允许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这是言语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人类就无法交际,无法组织社会.因而语言在一按时期内处于静止状态.固然,随着社会的变动,语言的发展,语言也会呈现适应性变动.所以,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而言语就分歧了.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有研究标明,言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充任信息传递的代码.说话人通过语言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来接收信息,其间经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几个连续衔接的过程.(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语言和言语不单有区别,更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和言语是静态和静态的联系,概括和具体的联系,系统和形式(现象)的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像“人”和“张三、李四”的关系.“人”是对“张三、李四”的笼统,我们说“人”有头、身躯、四肢,还有年夜脑、心脏,“人”能思考、有缔造力等等,这些都是对“张三、李四”的特点的笼统.我们能看到的只能是“张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人,谁也看不到笼统的“人”.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听到的只能是人们嘴里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看到的也只能是书面上写着的一句一句的话.口头上说的话和书面上写的话都是“言语”.“语言”存在于“言语”中,它自己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人们听到和看到的只是它的暗示形式“言语”.这就是说: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源于言语,语言的生命在于广年夜社会成员的运用,不被运用的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因此,语言就存在于你、我、他、我们年夜家的话语中.因为语言的暗示形式是言语,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才华认识语言和学会语言.无论是研究语言,还是学习和讲授语言,都必需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言语依赖于语言.言语要被人所理解,并发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需有语言,有全社会共同的语言作基础,告竣语言的共识,才华进行交际.语言作用于言语,在实际的交际中,暗示得很明显.每个人说话可以是千差万另外,可是每个人都必需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人们就无法交际.语言对言语有着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助于明确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还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因为它说明了任何科学法式所必需的笼统过程”.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完全合理的和完全需要的,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语言的含义: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正常成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辞汇系统、语法系统.语言具有下列基本特征:第一、语言的能产性(缔造性);第二、语言结构性;第三、语言的意义性;第四、语言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第五、语言的指代性(弥补)言语:是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言语的过程和产物.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界说分歧语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正常成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辞汇系统、语法系统.言语:是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言语的过程和产物.2、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有一规则性;同时,语言的语音系统、辞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是从全体社会成中央气象台言语交际中抽像概括出来的,一经发生就有较年夜的稳定性,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不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语风格,而且同一个人在分歧的场所其言语的表达方式也分歧;同时,言语随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生而发生.3、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言语是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的交际的活动.4、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期成果,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期成果的研究对象.联系: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言语不成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稍年夜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需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华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一旦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终究要从社会上消失失落.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暗示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辞汇建筑资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管认识功效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语言是人类的缔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植物也能够发作声音来暗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可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动.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依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依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动的形式来暗示变动无穷的意义.普通心理学中的界说: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级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书定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简单说来呢,言语是把语言符号依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1,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工具,也叫言语作品.2,言语(音元义)----北京的口语,即说话、打个招呼的意思.3.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与区别:人们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方面:(1)张口说话的举措,即“说话”的举措、行为,我们称之为言语举措和言语行为.(2)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说话所使用的词语、规则”.(3)“说话”的结果,即所说的话语.其中,(1)(3)就是言语,(2)就是语言.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笼统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成分离的.。
语言的定义与分类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思想、感情、需求和意图。
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日常交流,还可以传承文化、记录历史、推动科学发展等。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人类的交流工具,它可以通过声音、文字、手势等形式传达思想和情感。
语言具有符号性、传递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符号性指的是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与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约定俗成的关系;传递性意味着语言可以传递信息和思想;社会性是指语言是社会群体内交流的一种规范;而创造性则是指人们可以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新的概念和构建新的语义。
二、语言的分类语言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 语源分类从语言的源头上看,语言可以分为原始语言和派生语言。
原始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初期语言,源于远古时期,如现已消亡的古埃及语、古巴比伦语等;派生语言则是在原始语言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如汉语、英语等现代语言。
2. 文法分类根据语言的文法结构,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综合语和聚合语。
孤立语在句子结构中不需要使用以确定词语的关系,而是通过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综合语常用词缀来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聚合语则是将多个词语合并形成一个词或词组。
3. 语系分类根据语言之间的联系,语言可以分为同源语言和异源语言。
同源语言指的是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调等特征,如英语、德语等;异源语言则是指与其他语言关联度不大的独立语言,如中文、日语等。
4. 使用范围分类根据使用范围,语言可以分为官方语言、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
官方语言是国家或地区官方承认的通用语言,如中文、英语等;地方语言主要在特定的地区或社群中使用,如四川话、粤语等;民族语言则是某个民族或部落内部使用的语言。
5. 形态分类语言可以分为综合语和孤立语。
综合语在词缀上有丰富的变化形式,通过这种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和语法关系;孤立语则是指词语的形态和语法关系几乎没有变化。
语言的概念解释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考及记录信息的工具,它是具有符号性和交际功能的规则系统。
语言作为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也是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的集合。
言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际场合中。
在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音素,音素是语音的基本单元,是言语发音时最小的声音单位,用来区分词汇中的音位。
而语素则是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
它是能够单独运用、具有独立的意思并与其他语素结合构成单词或词组的单位。
语言中的词汇则是由语素组合而成,而句子则是由词汇组成的。
同时,语言中也存在着语法和语用学的规则,它们是语言运用的规范和约束,能够使我们在交流中达到准确、有效和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的目的。
虽然人类使用的语言种类繁多,但是所有语言都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首先,语言都是符号系统,具有符号与所指物之间的关联。
其次,语言都是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能够传达信息和产生交际效应。
还有,语言都具有结构和规则性,包括发音、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约束着语言的运用。
另外,语言的习得能力也是人类所共有的能力,这一能力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掌握语言系统并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工具,也是社会沟通和协作的基础。
通过语言,人类不仅能够传递经验、知识和文化,也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创造和发展。
总之,语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知识和思想的承载者,也是人们之间交流、沟通和协作的基本方式。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了解和掌握语言的规则、特点和运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沟通、表述和记录思想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自然的产物,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则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探讨。
一、语言类型的分类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用途、来源、表达方式等不同特征来对语言进行分类。
1.按照用途分类:我们可以将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包括方言、普通话、英语等等,书面语言包括汉字、拉丁字母等等。
2.按照来源分类:我们可以将语言分为天然语言和人造语言。
天然语言是指由人类自然产生的、流传下来的语言,人造语言则是人工发明的语言,如埃斯佩拉诺等。
3.按照表达方式分类:我们可以将语言分为声音语言和手语。
声音语言常见的有普通话、英语、日语等等,手语包括华语手语、美国手语等等。
二、语言发展的历程语言的来源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从最初的呼喊到现代化的语言,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通过文化、地理和环境来解释。
1.人类最早的语言依靠图像、声音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以此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情绪。
2.当人类开始使用工具时,对经验和知识的分享开始出现了更高的需求。
人类开始形成虚构的形象、抽象艺术、信仰系统和故事等等,这些形式提高了沟通效率。
此时,语言的表达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一种小社区到全球社区的社交层面。
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并存和交流加速了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文明发展带来了语言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语言逐渐消失,也有许多新的语言出现,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涌现、不断变化的过程。
三、简单了解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吸收来自周围环境的音频和肢体语言,并将其转化为语言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并根据其他人在特定场合使用的语言来发起和参加对话。
1.孩子的语言习得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听的阶段和说的阶段。
听的阶段时期开始于出生并持续到孩子开始说话时。
说的阶段是从孩子说出第一个单词开始,并持续到第一次使用简单句子时。
理解语言的18种方法1. 通过阅读:阅读是研究语言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书籍、文章、报纸、杂志等各种文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语言用法,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2. 通过听力:通过听力训练,可以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说话。
可以通过听新闻、音乐、对话等不同场景的音频素材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3. 通过口语练:口语练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与他人交流、参加语言培训班、模拟对话等方式,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通过写作:写作是锻炼理解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对语言规则和语法结构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5. 通过翻译:翻译是理解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6. 通过语境:理解语言需要考虑语境的影响。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具体场景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用法。
7. 通过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俗,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8. 通过比较: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语言的特点和用法。
9. 通过词根和词缀:研究语言的词根和词缀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词汇。
通过了解词根和词缀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词汇结构。
10. 通过语法规则:研究语言的语法规则是理解语言的基础。
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11. 通过词义辨析:研究不同词语的多个意义和用法有助于理解语言。
通过辨析不同词义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含义。
12. 通过语调和语气:语言的语调和语气可以影响语言的含义。
通过研究语言的语调和语气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他人的话语。
13. 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语言的理解不仅仅依赖于文字和声音,还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解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思。
14. 通过练和实践:理解语言需要不断的练和实践。
语言的五个特征
语言的五个特征如下:
1、简单性英语是世界最简单的语言是国际公理。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法上,简单有规则,没有什么随意性;
二是词法上,构词简单、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可以和不同的介词组合不同的含义;
三是口语语感轻松自然、朗朗上口。
2、歌唱性英语的歌唱性主要表现在口语表达上,语感细腻柔和、圆润饱满、连贯流畅、朗朗上口,易说易唱;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3、标准性英语的标准性主要表现在口语发声方法上。
一是它的歌唱性决定了它的发声方法是有技巧有标准的,不可能是随意性的。
所以英语语言没有方言只有地方口音。
二是英语的元音众多复杂,没有标准的发声方法就很难把它们既发准确又区别开来。
4、逻辑性任何语言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思维形式的塑造和定型。
英语语言是逻辑思维的产物。
人类语言发展的规律是先有口语后有文字。
5、不可盲目模仿性是指学习者不可用母语发声习惯去模仿英语的标准语音、语调和语气语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根据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特征的共同之处与起源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语系。
每个语系包括有数量不等的语种。
这些语系与语种在地域上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很多文化特征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
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
然而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彼此间直接交谈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同一种语言,还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别程度也不相同。
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别极大,好像是另一种语言,北京人听不懂广东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之间都会有特殊的词汇来表达其独特的感情,使另一阶层或不同年龄的人难以理解。
如美国的黑人,他们虽然也使用英语,但是有自己的特点,甚至被称为黑人英语。
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掌握某种语言后,虽然也可以学会另一种或几种其他语言或方言,可是原语言或方言的口音很难完全改变,总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原来所操语言的口音。
熟悉语言的人往往就能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区分出说话人的家乡所在地及其身分和职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语言是在自己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各种语言所在的环境必然会在语言上打上烙印。
另外,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只有摆在时空的环境里才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其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
特性语言的特性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结构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
用途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
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特征符号性和系统性首先,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符号的本质是社会的。
任意性和线条性所谓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一种任意的连接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论证的,即使有的可以论证,但是在普遍意义上来讲,还是不可论证的关系。
所谓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的能指是依托声音来完成的,不变性和可变性语言是一个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个要素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变动性,稳定性是语言系统的已存在的前提,也是语言自身被大规模研习使用的必备条件,而变动性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系统,语言内部的不断衍生、发展的规律所致,而且也是语言的传承性的表现。
传承性和交际性语音知觉1、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与音色。
2、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分元音和辅音。
研究音位的区别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
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有:语音类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句法、语义的作用。
3、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单词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规则、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字词的使用频率、语音的作用、语境的作用、语义的作用。
4、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句子的类型、词序、语境、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5、影响话语理解的因素:推理、语境、图示作用。
劳动创造说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
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
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
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
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语言产生1、语言的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他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
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有:音素、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语言产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如: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语言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劳动创造说。
摹声说;社会契约说;手势说;感叹说1·1 语言和说话1·1·1 一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但说话不等于语言。
“用汉语说”“用英语说”这些说法已隐含语言与说话的区别和联系。
这里的“汉语”“英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而“说”就是说话。
语言是用来“说”的,一个生理上没有毛病的人每天都要说话,不是用汉语说,就是用英语或其他语言说。
会用一种语言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1·1·2 语言是用来说的,但说话与语言却不是一回事儿。
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身不等于语言。
但是,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孤岛上,没有说话的需要,他就会失去语言能力。
抗战时期,山东的青年农民刘连仁被日军抓到日本当劳工,后逃入北海道的山林中穴居,没有说话的需要,因而他的语言能力也就日渐衰退而不会说话。
在他穴居的第13年,他看见一条船,想喊一声“船”求救,但舌头不听使唤,转动不灵,喊不出“船”的音来。
他意识到失去语言能力的危险,将来遇救,也无法说明自己的来历。
于是,他张嘴训练舌头的弹性,以顽强的毅力学说话,最后才慢慢地说出:“我叫刘连仁,我是中国人,山东高密县人。
我是民国三十三年抓来的劳工……”刘连仁为什么在失去语言能力之后又能说出几句简单的话来?因为他原来会说话,失去语言能力之后还记得像我、人、中国、高密县、叫、是、劳工……这样一些字眼儿,还记得“我叫刘连仁”中的“我”得放在“叫”的前面,不能说成“刘连仁叫我”,等等。
就是说,他还记得一些把字组织起来造句的规则。
这件事告诉我们语言与说话的联系与区别:语言好像是一种工具,需要人去用,不用就会“生锈”、就会“退化”,而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没有这种需要,人们就会丧失说话的语言能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这种语言没有人说了,它就会消亡。
我国历史上某些民族的语言,如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等,由于说这些语言的人后来融入汉语社团,改说汉语,它们的语言也就因为没有人说而消亡了;满族入关以后也逐渐改说汉语,现在能说满与的人已经不多,也接近于消亡。
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1·1·3 语言与说话的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语言存在于说话和说出来的“话”中,而说话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便乱说。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进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网,在脑袋上渐渐套上一个语言“紧箍咒”,说错了,不符合规则,社会上众多的“唐僧”就会“念念有词”,迫使你改正。
语言就是隐含于每一个人脑袋中像“紧箍咒”那样的规则,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语言学就是将这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规则揭示出来的科学,使“意会”转向“言传”。
鉴于此,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
语言的定义人们最常见的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个定义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自然不错,但没有涉及语言本身的构造和性质,因而也难以说明它何以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原因。
我们根据对语言性质的认识,将它定义为人类认知现实的编码体系,或者简单地说,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
为什么?第一,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第二,人类用语言进行交际,实质是人们交流对现实的认识,协调彼此在征服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行为,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效。
这是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这里所说的现实、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语言这三方面的关系,大致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说明:现实——语言·思维——现实公式两端的两个“现实”不是一个东西。
第一个“现实”是纯客观的存在,或者说,在语言起源以前就存在,它的性质和规律是通过无穷无尽的表面偶然性表现出来的;第二个“现实”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已能从无穷无尽的表面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
“语言·思维”是联系两个“现实”的桥梁,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对现实的编码和认知。
1·2·2 语言对第一个“现实”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编码,就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音与某一类现实现象结合起来,“编”成语言的“码”,使之成为这类现实现象的符号。
比方说“人”这一类现实现象,它的特点是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汉语用rén这个音去表达,于是人们一听到rén就知道它的意义是指“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因而这种音义结合的“码”就成为“人”这一类现实现象的符号。
汉语中如天、地、山、水、狗、马、车、跑、跳、叫、桌子、苹果……都是这一类的“码”,是某种现实现象的符号,用以指称现实中的具体现象。
这些“码”如何“编”成话语,进行交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归根结蒂,实质上都是现实规则的反映,例如猫、狗等有生命的事物能够跑、跳、叫……,因而可以组成“猫叫(了)”“狗跳(了)”这样的简单句,而天、地、桌子、苹果等无生命的事物就不能与跑、跳、叫这一类表行为动作的“码”组合,“叫天天不应”似乎“天”可以与“叫”组合,其实这里“叫”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