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之初级汉语语言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55.10 KB
- 文档页数:5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实现教学目标。
以下是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的1500字回答,涵盖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初级口语课教学,学生应能够基本理解和使用基本的汉语口语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够理解并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问题。
2. 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四个方面。
语音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词汇方面,学生应学习并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语法方面,学生应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口语表达方面,学生应通过对话和练习,掌握基本的口语表达技巧。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语音部分:声母(辅音):b、p、m、f、d、t、n、l、g、k、h、j、q等;韵母:a、o、e、i、u、v、ai、ei、ou等;声调:第一声(调值55)、第二声(调值35)、第三声(调值214)和第四声(调值51)。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发音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
2. 词汇部分: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你好”、“谢谢”、“再见”、“我是一名学生”等。
同时,也要注意词语的用法和语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3. 语法部分:重点讲解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如词序、虚词和时态等。
可以通过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式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制作对话卡片、编写短故事或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并使用汉语口语。
2. 交际式教学:鼓励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从简单的日常对话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外汉语初级水平教案模板第1篇:对外汉语初级教案第四课《买东西》一、教学目标:1.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第四课时的基础语音知识和拼写规则;学生能够准确读出买东西的生字词,知道词义,能够造句。
2.文化:了解中国数字的禁忌。
3.语言: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培养基本购物表达能力。
4.技巧:生词归类,场景模拟,互动练习。
二、教学对象: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
已经学完汉语拼音,词汇量很小,所掌握的词语尚不足50个。
一对一教学。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60分钟四、教学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实用教材》中国认证中心2012 修订4版道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卡片五、教学步骤(过程描述)1.导入(导课):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中午吃了什么?喜欢喝什么?来中国是否习惯,刚过去的五一做了什么,买了什么,引出购物的主题,买东西,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2.重点(难点)重点句型:你买什么?多少钱?数字认知和数量搭配。
数字部分,要准确地发音,可以用分类法。
给学生做反应测试。
老师念字,学生举卡片示意,快速练习,或者和数字有关的实景提问,如人民币读数,听写电话号码等。
数量搭配:举例说明。
一瓶啤酒,一本笔记本。
3.生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瓶,本,啤酒,笔记本,多少,钱,快,毛。
4.课文 TEXT 1 在商店加拓展部分商场模拟:seller;A: girl;B:boy S:你们好!你们买什么? A:我买一本笔记本。
你呢?B:我渴了,我买一瓶啤酒。
一共多少钱?S:六块两毛。
谢谢,再见!A&B:再见!5.语法数量搭配。
6.课堂活动:场景模拟,复习已经学习的字词:您,你们,呢?渴,同时造句完成基本购物流程,加深记忆。
课文互动问答练习。
生词跟读,纠音。
7.扩展:数量搭配中一的变调;钱的概念,元(块),角(毛),二和两的区别。
六、评估课堂练习:角色互换对话,针对课文提问A,B(他,她)各自买了什么,一共多少钱。
作业:写一段简单的购物对话。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汉语初级班的学生特点和需求。
2.确定对外汉语初级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设计适合对外汉语初级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4.制定评估对外汉语初级班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
二、教学内容:1.语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和注意事项。
2.词汇:基本词汇和常见短语。
3.语法:基本句型和常用语法规则。
5.听力:基本听力技巧和常见场景对话。
6.口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对话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活动:1.语音练习:教师演示音标的发音,学生跟读。
2.词汇学习:教师呈现词汇和短语的图像、拼音和汉字,并进行词义解释。
3.语法练习:教师呈现基本句型和语法规则,学生进行语法填空和改错练习。
4.阅读训练:教师呈现简单的篇章和文章,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
5.听力练习:教师播放常见场景对话录音,学生听取并回答相关问题。
6.口语对话:教师设定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练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介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点,学生进行听课和记录。
2.演示法:教师演示语音、词汇和句型的正确发音和使用方法,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组织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练习和巩固。
4.创设情境学习: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和应用。
5.情感体验法:教师通过故事、歌曲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估方式:1.作业:教师布置书面练习题和阅读理解题进行学生作业。
2.考试:教师组织听力、阅读和口语的考试,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口语对话或剧本表演的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师课堂教学PPT。
2.课本、习题册和参考资料。
3.多媒体设备和录音设备。
4.练习和活动策划表。
七、教学时间安排:1.语音:3课时。
2.词汇:4课时。
3.语法:3课时。
5.听力:3课时。
6.口语:3课时。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对外汉语初级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2.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要求?3.教学活动是否多样化,是否包含了教师讲授、演示、练习、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等形式?4.评估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5.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支持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活动?6.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每个学习内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练习?7.教学反思是否反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否有改进和提高的措施和建议?。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
1、掌握和使用25个[常用汉语言量],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
2、掌握和使用[语音],提高对汉语的认知及理解能力。
3、掌握和使用[词汇],正确表达汉语中涉及的各种意义。
4、掌握和使用[基本句型],能够正确的使用汉语表达一定的句子。
概要:
(一)语音
1、基本发音规律和认读。
2、字母、音标和元音、辅音等发音相关知识。
(二)词汇
1、具体汉语词汇。
2、基本词汇表达的语义。
(三)基本句型
1、日常交际句型,如自我介绍、问候、询问、回答、感谢、邀请等。
2、问句的回答句型。
3、基本疑问句的构成及回答。
教学过程:
(一)语音
1、教师用操练方法讲解中文发音规律,操练讲解23个元音及辅音及
变音规律等。
2、学生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发出正确的音,并进行听写练习,改正发
音错误。
(二)词汇
1、教师采用课本微课的形式介绍课文,整理出词汇表,包括体育词汇、食品词汇、家居物品词汇等,增进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
2、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出词汇,掌握词汇的正确语义和用法,完成
词汇练习。
(三)基本句型
1、教师准备一些实用的句型,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小组练习交谈。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第一章:课程介绍与学生评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培养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1.2 课程内容基础汉语语法和词汇。
日常会话和实用表达。
简单的中文阅读材料和文化介绍。
1.3 学生评估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包括拼音、词汇、语法和简单的听力和口语表达。
收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期望和学习风格。
第二章:汉语拼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和声韵调。
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汉语拼音。
2.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拼音表和练习。
拼音在日常会话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讲解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和声韵调。
练习拼读和书写汉语拼音。
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运用拼音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三章:基本词汇与日常会话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交流。
3.2 教学内容常用的汉语词汇和短语。
基本的日常会话和实用表达。
简单的中文语法结构。
3.3 教学活动教授和练习基本的汉语词汇和短语。
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练习日常会话。
听力练习和口语表达练习。
第四章:阅读与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让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汉语句子。
4.2 教学内容简单的中文阅读材料,包括故事、文章等。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
简单的汉语句子结构和语法。
阅读中文材料,进行词汇和理解练习。
汉字书写练习和汉语句子书写练习。
编写小故事或日记,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中国文化简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5.2 教学内容中国的重要节日和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书法、京剧等。
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概况。
5.3 教学活动介绍中国的节日和习俗,进行相关活动或庆祝。
观察和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参观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介绍。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的前部分,后续章节将继续深入讲解更多的汉语知识和技能,以及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案初级近年来,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全球范围内对汉语教学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重要,真正的优秀教案对于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下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案初级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教案中必须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能力。
例如,对于初级汉语教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拼音、汉字和基础语法。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对话和交际用语,能够在日常场景中运用。
3. 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听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手段。
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遵循课程设计的原则,确保所选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
例如,在初级汉语教学中,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方式,如:比喻、绘画、音乐等,在保持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评估的合理性教学评估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教案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学评估方案,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应本着友好、公正、准确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四、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其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性化需求,建立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秀教案初级是保障汉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编写一份好的教案既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也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搭配和教师的发挥。
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秀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拼读词语。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3. 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自我介绍、询问和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拼音和声调教学重点: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发音和拼读词语。
2. 第二课:基本笔画和汉字书写教学重点: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3. 第三课:简单的日常用语教学重点:学习一些常用的日常用语,如问候、介绍、道别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第四课:家庭成员和职业教学重点: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和职业名称,能够用汉语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职业。
5. 第五课:中国的节日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并能够用汉语介绍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交际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汉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1. 口语测试:定期进行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书写测试:定期进行书写测试,评估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初级上册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3. 辅助材料:汉语拼音挂图、汉字书写练习本、语音磁带等六、教学计划:1. 每周安排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90分钟。
2. 每个教学单元包含4个课时,每个课时时长为45分钟。
3. 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中期测试,评估学生半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对外汉语教师初级汉语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对外汉语教师初级汉语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对外汉语教师初级教学可以说很难,因为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你要为学生构建他的汉语体系,他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怎么使他产生兴趣,语法讲解的顺序,内容上的选择,选用什么教材,总之屁事一大堆。
但是也可以说初级很好教,因为初级教学是一个被人们研究透了的系统教学,因为这是很多机构吃饭的工具,一般来说只要简单的培训初级差不多都没有问题。
总得来说初级教学是个模式化的东西,就像麦当劳做汉堡一样,不用真的懂会做菜,但是做出来的味道还是不错。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师初级汉语教学内容都有哪些的知识,欢迎阅读。
按内容分:1. 做客,学习怎么打招呼,礼貌用语,请的用法,和用这那对食物提问。
2. 数字,量词,有字句,电话号码3. 认识朋友,自我介绍,家庭成员,名字,国别,职业,电话4. 打车,方位名词5. 今天明天昨天,一些地点名称6. 干什么,一些常见动词7. 时间表示方法,日记我的一天8. 星期,日期9. 钱,购物,市场,超市,水果,蔬菜,生活常用品,商场,衣服裤子鞋10. 去餐饮业,饭馆,咖啡厅,酒吧11. 打电话订约会,打电话取消约会,打电话订位子,打电话送水,说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12. 介绍自己的房间,前后左右13. 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时间段表示方法14. 谈论天气按语法分:1. 做客,学习怎么打招呼,礼貌用语,请的用法,和用这那对食物提问。
——主谓宾结构,形容词谓语句,“吗”的用法,正反疑问句,什么的用法,简单程度副词2. 数字,量词,有字句,电话号码——数量词用法,数字的念法,有字句3. 认识朋友,自我介绍,家庭成员,名字,国别,职业,电话——“的”的用法4. 打车,方位名词——“哪”5. 今天明天昨天,一些地点名词——事态,将来过去进行时,时间名词的位置6. 干什么,一些常见动词7. 时间表示方法,日记我的一天8. 星期,日期9. 钱,购物,市场,超市,水果,蔬菜,生活常用品,商场,衣服裤子鞋——动词重叠,“能”“可以”祈使句10. 去餐饮业,饭馆,咖啡厅,酒吧11. 打电话订约会,打电话取消约会,打电话订位子,打电话送水,说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初级汉语语言项目(400学时)一.第一阶段(1)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
/ 我很忙。
(2)“是”字句(一):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
(3)“是”字句(二):这本书是我的。
/ 这本书是新的。
(4)“有”字句:我有汉语书,没有英语书。
(5)形容词谓语句:我很忙,他不忙。
(6)动词谓语句:我学习汉语,不学习英语。
(7)名词谓语句:我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
/ 现在八点十分,不是九点十分。
(8)主谓谓语句:我身体很好。
/ 他学习很努力。
(9)双宾语动词谓语句:老师教我们汉语。
/ 我问老师一个问题。
(10)用“吗”的疑问句:你是学生吗?/ 你忙吗?(1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不能用“吗”):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12)正反疑问句:1。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1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14)用“几”和“多少”的疑问句:你有几本书?/ 这本书多少钱?(15)用“------,好吗?”提问:我们去商店,好吗?(16)定语:1.的+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王老师的书。
(领属关系)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 他是汉语老师。
(说明性质)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亲属或单位)3.数量词、指示代词作定语:他有一个中国朋友。
/ 这本词典很好。
/ (17)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我们努力(地)学习汉语。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他一起去商店。
/(18)表示存在的“在”、“有”、“是”:1.人/ 事物+在+处所:他在学校。
/ 我的本子在老师那儿。
2.处所+有+人/ 事物:教室里有三个人。
/ 教室前边有一个图书馆。
3.处所+是+人/ 事物:教室里是留学生。
/ 教室前边是一个图书馆(19)程度补语:动词+得/ 不+ 形容词1.动词后没有宾语:他学汉语,他学得很好。
你学得好不好?2.动词后有宾语的三种形式:他学汉语学得很好。
(重复动词)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20)称数法:1。
十进法2。
钱的计算(21)年、月、日、星期、时的顺序(22)能愿动词:想、要;会、能、可以;应该、必须(23)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边、面)(24)量词:个、本、张、把、件、节、口、篇、位、些、公里;元(块)、角(毛)、分;点(钟)、刻、分(25)连词:和、跟、或者、还是---- // 介词:在、从、跟、给、往、向、对二.第二阶段(1)动态助词“了”:动词+了(表示动作完成):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
(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
(将来:动作1完成后将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2)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3)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形容词/ 句子+了(表示变化):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4)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1.要下雨了。
/ 新年快到了。
/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
(“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5)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1.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现在不学了。
// 我已经写了回信了。
(6)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
(动作的持续)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
(状态的持续)(7)动态助词“过”:动词+过(表示过去的经历):我去过日本,没有去过美国。
/ 你去过北京没有?(正反问)(8)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呢、在---呢、正(在)---呢、---着---呢”:他在看书(呢)。
/ 他正看书呢。
/ 他看书呢。
/ 外边(在/正)下着雨(呢)。
(9)连动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昨天他去书店买了一本书。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10)兼语句: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请、让、叫”等:A请/ 让/ 叫B + 动词我请他来。
/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动词:懂、见、完、到、开、上、给、在、成(11)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对、错、好、清楚------1.这篇课文我看懂了,那篇课文我没看懂。
(动词)2.这个字我写对了,那个字我没写对。
(形容词)(12)简单趋向补语:由一个趋向动词充当: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1.宾语是处所词语:动词+处所词语+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 刚才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有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来/ 去+事物词语。
昨天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 表示将来或要求:动词+事物词语+来/ 去。
明天去他家,我会带礼物去。
// 客人已经来了,你快倒茶来!(13)复合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1.处所宾语应该在“来/去”前:他走回家去了。
2.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一般有两种形式: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 他拿出(了)一本书来。
3.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书来(了)。
4.表示将来或要求:明天他会买回(一斤)米来。
// 你拿出书来!(14)可能补语(表示能力或可能):动词+得/不+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1.这本书我看得懂// 这个字我看不清楚// 这个包放得下10本书吗?2.他们明天回得来,我们明天回不来。
你病了,不能出去。
(禁止)// 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出来。
比较<外边在下大雨,我没有伞,出不去。
// 我知道,但是说不出来。
(15)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动作持续多长时间):1.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 我等了他十分钟。
4.副词或能愿动词在重复的动词前:我学汉语只(要)学一年。
(16)动量补语:动词+动量词“次、遍、下---”:1.动词+动量词+事物宾语:我看了一次电影。
/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人称代词宾语+动量词: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1.A比B+形容词:我比他高。
/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还+形容词/ 心理、认知类动词(喜欢、觉得、认识---):我很高,他比我更/ 还高。
我喜欢锻炼,他比我更/ 还喜欢锻炼。
3.A比B+形容词+数量// 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我比他高五公分//一点/一些//得多/多了。
4.A比B早/ 晚// 多/ 少+动词+数量: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A比B+动词+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我比他来得早(一点/一些//得多/多了)。
我来得比他早(一点/一些//得多/多了)。
(18)用“A跟B(不)一样+(形容词)”表示比较:我跟他(不)一样高。
(19)用“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表示比较:他有我这么高。
/ 我没有他(那么)高。
(20)“把”字句:1.形式:主语+把+宾语(受事)+动词+其他成分2.语义(致使):说明移动、变化、产生的结果例: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3.动词+“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宾语”等,不能用可能补语。
我把门关了。
/ 我把作业做完了。
/ 你把箱子拿上来。
/ 你把这本书给他。
4.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双方都知道的:你把这本书(*一本书)给他。
5.能愿动词/ 否定词/ 时间副词在“把”的前边:我要(没)(已经)把这本书给他。
6.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在、到、给、成、作”,一般要用“把”字句:我把汽车停在学校门口。
/ 我把汽车停到学校门口。
/ 我把书还给老师。
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 王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21)被动句:1.“被”字句:主语(受事)+被/ 让/ 叫+宾语(施事)+动词+其他成分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有时施事可以不出现)我的词典被人借走了。
(有时用“人”,表示不易或无法说明的施事者)2.意义上的被动句(无标志):信写好了。
// 练习做完了。
(22)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23)结构助词“的”(二)作定语:动词/ 动词词组/ 主谓词组+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 看电影的人很多。
/ 这是我们学习的教室。
(24)结构助词“地”:1.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地”:他高兴地说:“小王要来北京了。
”2.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不用“地”:你快走!3.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25)“是---的”(一):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他是昨天来的。
/ 他是从北京来的。
/ 他是坐飞机来的。
(26)动词重叠:1.形式:单音节:AA 双音节:ABAB2.语义:短时、尝试、反复、轻松3.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一”: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4.已经发生,单/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5.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一)研究。
6.表示“正在”的意思,动词不能重叠: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27)形容词重叠:1.单音节:AA // 双音节:ABAB2.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后边常用“地”:你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
3.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地”可有可无:你慢慢(地)说。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干干净净)。
5.单/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一双大大的眼睛/ 一本干干净净的书/ 他的脸红红的/他们都高高兴兴的。
(28)名词重叠:我年年都来中国。
// 家家都有电视机。
(29)量词重叠:个个学生都很努力。
// 他次次都骑自行车来。
(30)数量词重叠:1.ABAB(表示方式):老师把生词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
2.一BB(表示很多):一辆辆汽车开过去。
(31)指示代词“每”:1.常用“每---都---”的说法:我每天都锻炼。
2.“每”+量词+名词(人、家、年、月、日、天等除外):每个学校/ 每张纸(32)序数:第一/ 第二次/ 第十课/ 第六教学大楼(33)概数:1.相邻的数目:我有三、四本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