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重点整理版

妇产科重点整理版

妇产科重点整理版
妇产科重点整理版

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1.决定分娩的四个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

⑴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其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⑵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两部分⑶胎儿的大小,胎位以及有无先天畸形都能影响胎儿的顺利娩出

2.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可分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和胎肩及胎儿娩出。1、衔接:胎儿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以胎头最小的枕下前囟径取代较长的枕额径,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5、仰伸:完成内旋转后,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利娩出。

3.先兆临产: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和见红

4.临产的诊断:临产开始的标志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到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路下降

5.总产程及产程分期:【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初产妇1-2小时,经产妇不应超过1小时【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开始到胎盘胎膜娩出,不超过30钟

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不足1000克而终止妊娠者

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

晚期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1.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异常,强烈应激与不良习惯),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异常

2.临产类型

①.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②.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基本相符或略小。

③.不全流产:妊娠产物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内,阴道持续流血不止,导致大量流血,甚至发生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宫颈口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续性流血,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④完全流产:妊娠产物已完全排出,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腹痛随之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流产特殊情况:

①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尚未自然排出者。妊娠后宫体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胎动消失。一旦确诊及时促使胎儿和胎盘排出。

②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预防为主;查明原因;保胎应超过发生流产的月份。

③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或非法堕胎,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

3.各型流产的鉴别诊断

4.见表格

5.处理:先兆流产:卧床休息,禁性生活,必要时给予胎儿危害小的镇静剂;难免流产:一旦确诊,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以防出血性休克和感染。不全流产:尽快行刮宫术,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

完全流产:若无感染,一般不做特殊处理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算起

早期妊娠: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

中期妊娠:14到27周称为中期妊娠

晚期妊娠:28周及其以后称为晚期妊娠

1.早期妊娠的诊断

症状和体征:停经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但不是特有的症状

早孕反应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乏力,头晕,嗜睡,食欲减退,喜食酸物,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

尿频前倾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乳房变化乳房胀痛,逐渐增大,乳头增大,乳晕着色加深

妇科检查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机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青紫色,停经6-8周时,双合诊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中晚期妊娠胎动3-5次/h。

辅助检查:B超,超声多普勒,宫颈粘液检查,基础体温

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体征与检查

①子宫增大

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②胎动

③胎体

④胎心音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和胎儿心电图

3.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

1. 【高危因素】初产妇,孕妇年龄过小或大于35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 【基本病理生理】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

3. 【分类与临床表现】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和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2)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

μmol/l,血小板<100×109/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出现蛋白尿≧0.3g24/h;高

血压孕妇20周后突然蛋白尿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5)妊娠合并慢

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舒张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4.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

①病史:患者有本病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

②高血压间隔4小时或4小时以上的两次测量舒张压≥90毫米汞柱

③蛋白尿

④水肿水肿特点是自踝部逐渐向上的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①血液检查

②肝肾功能检查

③尿液检查

④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

⑤其他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

5. 【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能够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中止妊娠。

(一)、妊娠期高血压:①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

②镇静

③密切监护母儿状态

④间断吸氧

⑤饮食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

(二)、子痫前期的治疗:原则: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和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

(2)镇静:药物:地西泮

(3)解痉:首选药物:硫酸镁。

作用机制:①镁离子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信号传

递,使骨骼肌松弛②镁离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缓解血管痉挛状态③阻断钙离子内流,解除血管痉挛④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用药指征:1、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2、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发展为子痫;3、子痫前期临产前用药预防抽搐。

注意事项:硫酸镁治疗时需要备钙剂,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

(4)降压:肼屈嗪,硝苯地平

(5)扩容:仅用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

(6)利尿:呋塞米,甘露醇等

(7)适时终止妊娠:治疗妊高症最有效的手段,应在积极药物综合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指征】①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仍无明显好转者②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③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④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⑤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三).子痫的处理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最严重阶段,致母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子痫处理原则】控制抽搐,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

㈠异位妊娠:

1.【定义】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2.【分类】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输卵管妊娠

3.【病因】输卵管的炎症(输卵管妊娠的主要病因),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

4.【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是停经后的腹痛和阴道流血

①停经②腹痛(主要症状)③阴道流血④昏厥与休克⑤腹部包块

体征①一般检查: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呈贫血貌,通常体温正常,休克时体温低,腹腔内血液吸收时体温高,但不超过38度②腹部检查: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患侧为著,出血较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些下腹可触及包块,随积血并沉积可不断增大变硬③盆腔检查:阴道内常有来自宫腔的少许血液。仔细检查可触及胀大的输卵管及轻度的压痛。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将宫颈轻轻上抬或向左右摆动时引起剧烈疼痛,称为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此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

5.【诊断】①血β-HCG测定②超声诊断③阴道后穹隆穿刺④腹腔镜检查⑤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6.【异位妊娠治疗】包括期待疗法,药物疗法,手术治疗

⑴期待疗法:适用于:①疼痛轻微,出血少;②随诊可靠;③无输卵管妊破裂证据;④血β-hCG<1000U/L且继续下降;⑤包块直径<3cm或未探及;⑥无腹腔内出血。

⑵药物治疗1)化学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

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②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包块直径≤4cm④血β-hCG<2000mIU/ml⑤无明显内出血。全用常用药为甲氨喋林

2)中药治疗:本病属于血瘀少腹、不通则痛的实证,故以话血化瘀、消症为治则。

⑶手术治疗适用于: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征象者;②诊断不明确者;③异位妊娠有进展者;④随诊不可靠者;⑤期待疗法或药物疗法禁忌证者。

1)保守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2)根治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3)腹腔镜手术:适合于未破裂或流产者

㈡宫颈妊娠

1.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者称为宫颈妊娠,极罕见

2..主要症状是无痛性的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

3.诊断标准:①膨大的宫颈上方为正常大小的子宫

②.妊娠产物完全在宫颈管内

③分段刮宫,宫腔内未见任何妊娠产物

㈠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1.【临床表现】妊娠晚期突然下腹痛与阴道出血

2.【并发症】:1.DIC;2.产后出血;

3.急性肾功能衰竭;

4.羊水栓塞。

3【处理】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处理并发症

㈡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

1.【分类及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体征:患者一般情况与出血量有关,大量出血呈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部检查:子宫软,无压痛,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

(1)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初次出血时间早;

(2)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到达宫颈内口,未覆盖宫颈内口。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少;

(3)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初次出血时间、出血量、反复此时介于两者之间。

2.【处理】

处理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异常分娩

1.【定义】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分娩过程受阻,称为异常分娩

2.异常分娩出现包括: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

3.产力以子宫收缩力为主

㈠子宫收缩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⑴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临床表现: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宫腔压力》50毫米汞柱

⑵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①强直性子宫收缩:产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胎位触不清,胎心听不清

处理:应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 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1. 【病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2. 【临床表现】

①阴道多量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裂伤;色暗红,应考虑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阴道持续流血且血液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伴阴道疼痛且阴道流血不止,应考虑隐匿性软产道裂伤

②休克症状出现烦躁,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减小等

3.【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导尿排空膀胱后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均匀节律按摩子宫,至宫缩恢复正常②应用宫缩素: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前列腺素类药物③宫腔砂条填塞法④经上述处理无效出血不止者,结扎盆腔血管⑤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⑥切除子宫。(2)胎盘因素:疑有胎盘滞留立即做阴道及宫腔检查,胎盘已剥离则应立即取出。胎盘粘连则剥离后取出。胎盘植入以手术切除子宫为宜。胎盘胎膜残留行嵌刮和刮宫术。

(3)软产道损伤:彻底止血,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存在血肿时先切开血肿引流,必要时制管引流。

(4)凝血功能障碍:排除其他因素后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并发DIC 时按DIC 处理。

(5)出血性休克处理:①正确估计出血量,判断休克程度②针对出血原因止血,积极抢救休克③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纠正低血压④给氧,纠正酸中毒,应用升压药,改善心、肾功能⑤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

宫颈炎

1.宫颈炎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粘膜炎症

2.【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

3.【临床表现】大部分无症状;有症状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粘液脓性;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尿频,尿急,尿痛;宫颈充血,水肿

盆腔炎性疾病

【定义】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患者体征差异较大,严重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盆腔检查时,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摇举痛明显

【治疗】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

1.好发部位:转化区也称移行带,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

2.【鳞状上皮化生】暴露于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殖,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被复层扁平上皮所替代

3.【分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

I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三分之一层细胞核增大,核染色加深,核分裂象少,细胞极性正常

II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分裂象较多,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极性尚存

III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染色加深,核分裂象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性

【宫颈癌】

1.【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至35岁,浸润癌为50至55岁

2.【发病因素】

①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与宫颈癌好发密切相关

②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③其他如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

3【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性转移较少见

4【临床表现】

症状:①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②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有腥臭味

③晚期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等;癌肿压迫或累积输尿管,造成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5.【诊断】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②宫颈碘检查

③阴道镜检查

④宫颈和宫颈管或组织检查

子宫肌瘤-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1.【分类】⑴按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⑵.按肌瘤与子宫肌壁关系:肌壁间肌瘤(最常见)、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多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2.【肌瘤变性】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

①.玻璃样变:最常见

②.囊性变: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而来,肌细胞坏死液化。此时难以与卵巢囊肿相鉴别。

③.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坏死。患者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剖面暗红色。

④.肉瘤样变:肌瘤恶变为肉瘤恶变率低,多见于年龄较大妇女。肌瘤短期内迅速长大或伴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及绝境后妇女肌瘤增大者应考虑此种可能。恶变后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⑤.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境后妇女。X 线可见钙化阴影。

3.【临床表现】

症状:多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①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长期可继发贫血,楚翔乏力、心悸等②下腹包块巨大的粘膜下肌瘤可脱出阴道外③白带增多④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子宫后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⑤常见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经期加重。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体征: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单个实质球星状肿块与子宫有蒂相连。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者子宫均匀增大,脱出宫颈外口者,窥器检查即可看到子宫颈口有肿物,表面光滑粉红色,别院清楚。伴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4.【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⑴随访观察: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的妇女。每3-6个月随访一次。

⑵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GnRH-a) 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

⑶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①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②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③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④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⑤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1.【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是主要的转移途径;淋巴转移也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比较少见

2.【并发症】

①蒂扭转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好发于癌蒂较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典型症状是改变体位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②破裂③感染④恶变

3.【诊断】①影像学检查:B超,腹部X线,CT,MRI等;

②肿瘤标记物:血清CA125,血清AFP,HCG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 是一组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

㈠葡萄胎

1.【葡萄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称为葡萄胎。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

2. 【发病相关因素】

地域差异;营养状况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之一;细胞遗传因素;

3.【临床表现】(1)完全性葡萄胎:

①停经后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症状

②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发有血清HCG的异常升高

③妊娠呕吐

④子痫前期症状可在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

⑤卵巢黄素化囊肿

⑥腹痛

⑦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

(2)部分性葡萄胎:子宫体积与停经月份相符或小于停经月份,一般无腹痛,早孕反应也不重,一般无黄素化囊肿。

4.【诊断】组织学诊断是葡萄胎的确诊方法

①症状②体征③辅助检查超声检查④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葡萄胎时,滋养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的HCG ⑤流式细胞测定:确定二倍体或三倍体⑥其他:胸部X线摄片、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肝、肾功能等

5. 【治疗】①清宫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首选吸刮术

②卵巢黄素化囊肿:囊肿在葡萄胎清宫后会自行消退,一般不作处理

③预防性化疗:不作常规推荐,不能替代随访适用于有高危因素且随访困难者

④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㈡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

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

1,【临床表现】

⑴无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假孕症状⑵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大多为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阴道,盆腔,肝和脑。各转移部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

2.【诊断】①血-βhCG测定血-βhCG水平是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的诊断依据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任何一项且排除妊娠物残留或妊娠,即可诊断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①血-βhCG测定四次呈平台状态,并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即1、7、14、21日;②血-βhCG 测定三次升高,并至少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即1、7、14日;③血-βhCG水平持续异常达6个月或更长。

②影像学检查如B超,CT,腹部X片,MRI等

3.【治疗】治疗原则是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分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性月经失调

【好发年龄】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㈠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2.【诊断】病史;症状;体征;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宫腔镜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单相行提示无排卵;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3.【治疗】①一般治疗

②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止血(联合用药;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序贯法;雌孕激素联合法;后半周期疗法);促排卵

③手术治疗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㈡排卵性月经失调

⑴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

【治疗】促进卵泡的发育;促进月经中期LH高峰的形成;黄体功能刺激疗法;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⑵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

【治疗】孕激素

㈢闭经

【闭经】为常见的妇科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

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1.继发性闭经

病因复杂,以下丘脑性最常见,还有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

⑴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以功能性原因为主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症

1.【临床表现】PCOS多起源于青春期,常见临床表现为:

①月经失调为最主要的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货闭经

②不孕

③多毛,痤疮

④肥胖

⑤黑棘皮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

1.好发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常见

2.病因:目前主要学说

①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②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③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④诱导学说

⑤遗传学说

⑥免疫调节学说

【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异位内膜侵犯卵巢皮质并在其内生长,反复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型的典型病变,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大小不一,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3.临床表现

①下腹痛和痛经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内异症的典型症状

②不孕

③月经异常

④性交不适

4.治疗

治疗根本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不孕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

1.女性不孕因素

①排卵障碍排卵功能紊乱导致不排卵,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卵巢病变;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②输卵管因素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

③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子宫内膜变,宫腔粘连等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④宫颈因素影响精子通过

2.男性不育因素

①精液异常无精,少精,弱精,精子发育停滞等

②性功能异常

③免疫因素精子,精浆在体内产生抗体,使精子凝结不能穿过宫颈

【辅助生殖技术】

AI 人工授精是将精子通过非性交方式放入女性生殖道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技术,包括使用丈夫精液人工授精和用供精者精液人工授精

IVF-ET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从妇女卵巢内取出卵子,在体外与精子受精并培养一阶段,再将发育到一定时期的胚胎移植到宫腔内,使其着床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通常被称为“试管婴儿”

ICSI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将精子直接注射到卵细胞浆内,获得正常卵子受精和卵裂过程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妇产科考试题及答案

妇产科考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10分) 1、子宫复旧: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后的子宫,在产褥期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中称为子宫复旧。 2、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3、妊高征:发生在妊娠20周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妊娠结束后迅即恢复正常的疾病。 4、早产: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196-258日)分娩者 5、产后出血:胎儿出后24小时内限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0分) 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输卵管及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 2、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约1cm,其下端与宫颈管内腔相连。子宫峡部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于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有4对,即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宫骶韧带。圆韧带和(宫骶韧带)能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4、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主要有:位于阴道前面的尿道,位于子宫前面的膀胱,位于宫颈旁的输尿管和位于阴道及子宫后面的直肠。(阑尾)下端有时与右侧输卵管与卵巢贴近。 5、(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一种外在标志,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6、卵巢合成与分泌3种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7、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8、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处着床。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及宫颈妊娠等。 9、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

妇产科学重点

妇产科学思考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3.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4.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于宫腔内仍未自然排出者。 5.异位妊娠:(宫外孕)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6.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 7.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8.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未娩出前,部分或完全从子宫壁剥离。 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妊娠20周以后,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围生期:指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前1周。 10.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11.病理性缩复环:在先兆子宫破裂时,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凹陷。12.宫颈糜烂:宫颈阴道部颗粒状红色区,炎症刺激时,正常的柱状上皮代替了正常的鳞状上皮。 13.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4.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左右,大至10~20cm,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 15.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16.原发性闭经:年满16岁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 17.继发性闭经: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 18.原发性不孕:婚后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 19.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 20.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 二、思考题 1、女性骨盆的特点及标志与临床意义? 特点: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

妇产科学笔记+名词解释

中南大学妇产科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选 【名词解释】 1、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科学。 2、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3、子宫峡部:指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 4、子宫附件:输卵管和卵巢合称子宫附件。 5、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6、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7、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8、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9、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10、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11、生理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下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12、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13、胎头着冠: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14、初乳:指产后7日内所分泌的乳汁,含β-胡萝卜素及较多蛋白质,如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极易消化。 15、产褥感染: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16、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1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派出者。 18、习惯性流产: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19、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20、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足周间分娩者。 21、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急母儿生命。 22、ICP: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3、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 24、MAP:即平均动脉压,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方法之一,计算公式为MAP=(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导致孕妇昏迷或死亡。 25、翻身实验:孕妇左侧卧位测血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20mmHg,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26、A-S反应:Arias-Stell反应,宫外孕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分泌的反应,镜检见内膜腺体上皮细胞增生、增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排列成团突入腺腔,细胞极性消失,细胞核肥大、深染,胞浆有空泡。27、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若长期反复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极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陈旧性宫外孕。

最新妇产科重点知识总结大汇总【给力版】

1、分娩: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周≤妊娠〈3周;足月产:37周≤妊娠〈42周;过期产:妊娠≥42周 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4、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腹作用。 5、骨盆平面分为: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6、软产道分为: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7、临产前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8、生理缩复环: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隆状突起。 9、双顶径:是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约9.3cm。 10、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11、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2、枕左前胎产式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 13、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矢状缝坐落在盆骨入口斜径。俯屈时,借肛提肌阻力用杠杆原理形成,此时,枕额径已变成枕囟前下径。 14、先兆流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15、假临产的特点: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时间不规律,强度不增加;2)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6.临产的诊断标准: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2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3宫口扩张;4胎先露下降. 17、总产程世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过程。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第二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1-2h,经产小于1h。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过程,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8、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前羊水100ml) 19、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世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需4h。活跃期又分为加速器,最大加速器,减速器。 2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21、胎头拔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的过程。 胎头着冠是指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的过程。 22、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内容及意义 appar score是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决定抢救方法,并预测预后。评分内容: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每项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总分7分以上,只要进行一般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23、胎盘剥离的征象包括;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上; 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量; 4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24、若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应排空膀胱后,再轻轻按压子

妇科护理学综合测试题(一)整理

妇科护理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题1分,共30分) 1.异位妊娠病人就诊的主要症状是( C ) A.停经 B.晕厥 C.腹痛 D.阴道流血 E.有便意感 2.对妇科化疗病人的护理措施中,下列正确的是( D ) A.化疗病室定期消毒,室温在24℃左右 B.化疗病人住院后常规探视 C.化疗前测体重,以后每日测量一次,以便调整用药剂量 D.常温下药物配制到使用,不超过1 小时 E.静脉注射若药物漏出,用温水热敷 3.关于骨盆的描述,错误的是( E ) A.入口平面前后径是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 B.入口平面斜径是指一侧骶髂关节上缘至对侧髂耻隆起的距离 C.中骨盆平面横径是指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D.出口平面横径是指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 E.后矢径是指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距离 4.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D ) A.使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 B.使宫颈粘液变稠 C.使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减少 D.提高子宫肌肉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E.使排卵后基础体温呈升高0.3~0.5 5.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30~40 岁妇女,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可靠的方法是( C ) A.诊断性刮宫 B.B 超 C.腹腔镜检查 D.妇科检查 E.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6.在妇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C ) A.术后1~2 天体温可升高,可达到39℃ B.妇科阴部手术后48 小时取出阴道内纱布块 C.会阴Ⅲ°裂伤修补术后5 天内进少渣半流饮食 D.一般手术后12 小时可拔除尿管 E.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7~8 天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仅供参考!!!!!)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

妇产科简答题整理知识讲解

妇产科简答题整理

妇产科简答题 1、骨盆外测量哪几条径线及正常值各多少? 骨盆外测通常测量髂棘间径(两髂前上棘外缘距离,正常值23-26cm) 骼嵴间径(两髂嵴外缘最宽距离,正常值25-28cm) 骶耻外径(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正常值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侧缘距离,正常值8.5-9.5cm)。 2、何谓生理缩复环? 答: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就是生理缩复环。 3、试述临产开始的诊断标准。 答: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4、胎盘剥离有哪些征象? 胎盘剥离征象有: ①宫体变硬呈球形,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子宫体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管长;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5、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依据有哪些几项体征?得分如何计算? 答:阿普加评分是以新生儿的出生后1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和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正常为2分,满分为10分,属正常新生儿。1简述雌激素对子宫的生理作用。(4分) ①促进子宫发育。 ②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收缩力。 ③使子宫内膜增生。 ④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增多,质稀薄,黏液涂片检查,可见羊齿状结晶。 2写出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程序。(5分) ①清理呼吸道。②建立呼吸。③维持正常循环。④药物治疗。⑤评价与监护。3说出协助臀先露者纠正胎位的时间和方法。(4分) ①妊娠30周后仍为臀先露者,应协助矫正胎位。 ②方法:1)胸膝卧位。 2)激光照射或艾灸至阴穴。 3)外倒转术 4简述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肿瘤特点、典型症状及处理原则。(3分) ①好发于瘤蒂长、活动度大、中等大小、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 ②典型症状为突然出现的一侧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③一经确诊,立即手术切除 5如何划分产程?(3分)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阴道穹窿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腹腔最低部分)贴接——>>陷凹有积液时经经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或引流 2.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峡部、组织学内口、宫颈阴道上部、宫颈阴道部 宫颈外口柱、鳞上皮交界,好发宫颈癌 3.子宫分层:浆膜层 肌层——内环外纵,中含血管,收缩止血 粘膜层=功能层(周期性脱落)+基底层 4.子宫韧带:阔韧带(中央) 圆韧带、宫骶韧带(前屈) 主韧带(宫颈)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受精)、伞部 6.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生殖器官周围静脉丛 7.内生殖器官主要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支配——>>截瘫产妇顺利分娩 8.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9.假(大)骨盆、真(小)骨盆 10.真骨盆标记:骶骨岬、坐骨棘、耻骨弓 11.生殖系统的临近器官 (1)尿道:阴道前,耻骨联合后 (2)膀胱:子宫与耻骨联合之间 (3)输尿管:穿于阔韧带,与子宫动脉交叉 (4)直肠:前为子宫和阴道 (5)阑尾:①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向外上方移位;②患阑尾炎时可累及子宫附件 12.妇女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13.月经的临床表现:①11-18岁;②21-35天(28天);③30-50ml(超80过多) 14.垂体分泌:①促卵泡素(FSH);②促黄体生成素(LH) 16.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1)促卵泡素(FSH):排卵前24H低峰式分泌,持续24H左右持续下降 (2)促黄体生成素(LH):排卵前24H陡峰式分泌,持续24H骤降 (3)雌激素(E):两个高峰(①排卵前;②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 (4)孕激素(P):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达到高峰 17.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D5-14,卵巢卵泡期): (2)分泌期(D15-28),卵巢黄体期:(3)月经期(D1-4) 18.子宫颈的变化 (1)随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变稀薄透明、利于精子通行 (2)涂片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月经周期D6-7出现,排卵前最典型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妇产科问答题重点总结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临产?总产程分为几个阶段? 答:有规律且逐渐强的子宫收缩,同时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及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称为临产。总产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产程: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全; 第二产程:从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 2.何为先兆流产?其处理原则是? 答:先兆流产:变现为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量比月经量少,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腰痛、腰坠。 处理: 1)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减少刺激 3)必要时给予胎儿危害小的镇静剂 4)对于黄体功能不足的孕妇,按医嘱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以利于保胎 5)注意及时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避免盲目保胎 3.糖尿病对孕产妇影响? 答: 1)易发生妊高症 2)孕产妇易发生感染,常见泌尿系统感阴道炎、外阴炎,产时及产后感染 3)易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4)易发生羊水过多,使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上升 5)手术产率增加 4.功血病人运用性激素治疗的护理措施? 答:正确合理使用性激素 1)按时按量服用性激素,保持药物在血中的稳定浓度,不随意停服或漏服 2)药物减量必须按医嘱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日减量1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 量的1/3,直至维持量 3)维持量服用时间,通常按停药后发出撤退性出血的时间与病人上一次行经时间相应考虑 4)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 5.简述胎盘的功能 答: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给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激素功能 6.简述新生儿Apgar评分的依据及评分的意义 答:新生儿Apgar评分是在出生后1分钟、5分钟以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为10分;评分8-10分:正常新生儿;4-7分轻度窒息,又称青紫窒息。 1分钟评分反应在宫内情况,而5分钟及以后评分反应复苏效果,与预后关系密切 0-3分属重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

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 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 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 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 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 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7.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 8.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9.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1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二、简答题 1.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农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2.临产标志 ①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②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 ③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三个产程划分 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临产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 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4.胎盘剥离征象 ①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5.硫酸镁注意事项 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 ②呼吸不少于16次/分 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 ④应随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及时予以解毒。 6.宫缩乏力对母儿影响 ⑴对产妇的影响①体力损耗②产伤③产后出血④产后感染 ⑵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7.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妇科常见考点总结

妇产科常见考点总结 1. 妊高症降压首选:肼屈嗪 2. 前置胎盘最特征的临床表现: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禁止 肛门指检) 3. 胎头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对角径 4. 预防和控制子痫的首选药物是:硫酸镁 5. 胎盘早剥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伴有腹痛的子宫出血 6.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风湿性心脏病 7.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型首选:缩宫素静滴(高张型首 选哌替啶) 8.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选在第一产程中注射:哌替啶 9. 胎盘与宫壁界限不清首先考虑:胎盘植入 10. 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局部特征:宫颈糜烂 11. 宫颈癌最早症状:接触性出血 12. 筛选宫颈癌最有效方法: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3. 子宫肌瘤继发贫血最常见于:粘膜下子宫肌瘤(最易发生 阴道多量出血及肌瘤坏死)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是:腹腔镜检查 15. 最常见的功血:无排卵型功血 16. 固定宫颈位置最重要的韧带是:主韧带 17. HCG于妊娠时间分泌达高峰的时间是:8~10周 18. 习惯性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颈内口松弛 19. 胎盘早剥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IC 20. 死亡率居妇科癌症首位的是:卵巢肿瘤 21. 蒂扭转最易发生于:浆膜下子宫肌瘤 22. 侵润性葡萄胎转移转移灶最长转移到:肺 23. 确诊前置胎盘首选:B超检查可见胎盘覆盖宫颈内口 24. 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最常见的途径为:子宫颈管粘膜的静脉 25. 粘膜下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26. 卵巢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累及邻近器官及腹 腔种植 27. 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肺、阴道、脑、肝 28. 功能性月经失调促进排卵的最好方法是:氯米芬治疗 29. 最简单而可靠的子宫性闭经诊断方法是:雌孕激素序贯试 验 30. 肌瘤变性中,最常见的是玻璃样变 31. 恶性程度最高的子宫内膜癌是:鳞腺癌 32. 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宫颈移行带 33. 早孕反应:妇女停经后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食 欲缺乏喜食酸物恶心晨起呕吐等 34.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 阴道排除称恶露(血性、浆液、白色) 35. 子痫前期处理:治疗原则为休息解痉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适时终止妊娠。(解痉:硫酸镁镇静:地西泮降压:肼苯哒嗪扩容:血清蛋白、全血利尿:甘露醇)36. 子痫处理原则:控制抽搐纠正缺氧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 制后终止妊娠 37.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者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处理原则:抑宫缩止出血纠贫血防感染) 38.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正常位置的胎盘在 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39. 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及酸中毒而危及其健康和 生命的病理现象 40. 产褥感染:分娩时或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 部或全身感染 41. 子宫肌瘤分类: 1肌壁间肌瘤 2浆膜下肌瘤 3黏膜下肌瘤

妇产科简答题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妇产科简答题 1、试述输尿管的行程。 答:自肾盂起始后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行(腰段);在骶髂关节处跨越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腔(盆段);并继续在腹膜后沿髂内动脉下行,达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行,在宫颈部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底,在膀胱肌壁内斜行1、5-2、0cm(壁内段)开口于膀胱三角底的外侧角。 2、试述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答: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其他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粘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方面。 3、以月经周期28日为例,试述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的分期及时间。答:①增生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②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 ③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④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 ⑤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⑥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 ⑦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4、试述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答: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抑制GnRH的分泌,减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在卵泡期,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加强,垂体释放FSH受到抑制,循环中FSH水平下降。而大剂量雌激素既产生正反馈又可产生负反馈作用。排卵前,卵泡发育成熟,大量分泌雌激素,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LH、FSH大量释放,形成排卵前LH,FSH峰。排卵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两者联合作用,FSH和LH的合成和分泌又受到抑制。 5、试述胎盘功能检查有哪些? 答:①测定孕妇尿中E 值;②测定孕妇血清游离E 值;③测定孕妇血清胎盘泌乳素值;④测定孕妇血清耐热碱性磷酸酶值;⑤测定孕妇血清催产素值;⑥催产素激惹试验;⑦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6、试述胎儿先天畸形及遗传学疾病的宫内诊断有哪些? 答:①妊娠早期取绒毛或妊娠中期(16-20周)抽取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改变。②B超检查无脑儿、脊柱裂及脑积水等畸形胎儿。测定羊水中甲胎蛋白(AFP),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畸形。 7、简述分娩机制的定义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答:?定义: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经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LOA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8、试述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答: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

妇产科住院医师的自我总结

妇产科住院医师的自我总结 给大家来分享这一篇关于妇产科住院医师的自我总结范文: 自年月踏上工作岗位,转眼间,我已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走过了四年,如今我是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过去的四年中,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在生育宝宝过程中,或多或少耽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时间,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锻炼机会。现在,我已结束了这一特殊时期,再次斗志昂扬的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为了弥补两年来落下的功课,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学科,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为我们提供了通过网络和电子书刊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的学习平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可以及时为自己充电。 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读书笔记,既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自己工作学习的经验总结,积累大量的知识瑰宝。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参加院科组织的学术讲座和疑难病历讨论,经常复习所学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拓展了知识面。 在我院争创三级医院的进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位纯西医的本科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必须从现在起投入到中医的学习中去,只有掌握了中医的辨病辨质,结合于西医的诊疗方法,才能成为一名今后被病人接受的中医院医生。所以一是自我学习,二是抓住“西学中”研究生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在临床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妇科门诊,每天的就诊人数都非常之多,我主动放弃每天一小时哺乳时间,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顺利完成了五个月的妇科门诊工作。在人流室和治疗室,同

妇产科学重点整理终极版

名解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病理性缩复环:因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变薄,而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两者间形成明显的环状凹陷,此凹陷逐渐上升达到脐部以上,压痛明显,称为此 晚期产后出血:部分产妇分娩24小时之后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此,多发生于产后1~2周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总量为250~500ml)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的生命。 原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凡妇女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见于子宫发育不全或缺如等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原发性垂体促性腺功能低下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少数应除外下生殖道闭锁引起的假性闭经。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不孕症: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受孕,称为不孕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是指部分受术者在术中或手术刚结束时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大汗淋漓,甚至出现昏厥和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也称人工流产综合征 功能性子宫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为21~35日,经期持续2~8日平均失血量为20~60ml,凡是不符合上述条件,皆为异常子宫出血 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体温≥38℃(产褥病率常见的原因是产褥感染)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娩出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葡萄胎:是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似葡萄而得名,也称水泡状抬块。 胎头着冠: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候胎头也不回缩。 产程异常8个概念 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大开始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约为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为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从宫口开大3厘米开始至宫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需要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扩张停止超过4小时称为活跃期停滞 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第二产程停滞:在第二产程中,抬头不再下降达1小时者 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每小时<1cm;经产妇每小时<2cm称为此 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抬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为抬头下降停滞 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 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此。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w 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纵、横、斜)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枕、臀、肩) 胎方位:胎儿先露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是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一周 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妊娠12周以前早期流产 妊娠12周不足28周晚期流产 简答题 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临床表现 1停经后阴道流血:最常见的症状 2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大于停经月份 3妊娠呕吐:较正常妊娠早,持续时间长、程度重(HCG增高有关) 4子娴前期征象(但是这种病人不会发生子娴) 5卵巢黄素化囊肿 6腹痛 7甲状腺功能亢进 8自觉无胎动 部分性葡萄胎:除阴道流血外,病人常没有完全性葡萄胎的典型症状。 处理原则:清宫术预防性化疗子宫切除术葡萄胎一经诊断应及时清除子宫腔内容物。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超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首选) ((动态)落雪状/飞絮状、(静态)蜂窝状)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数值越高,恶化几率越大) 常见护理诊断 1焦虑 2自我认同紊乱 3有感染的危险 4组织灌注量不足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详细评估病人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疏离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腹痛和流血情况,流血过多时候,注意观察有无休克征象,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一旦有水泡组织流出,立即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