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用敷料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8
医用无菌液体敷料的作用原理医用无菌液体敷料的作用原理1. 引言医用无菌液体敷料是一种新型的敷料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以其独特的作用原理和优势,取代了传统的纱布敷料,成为伤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液体敷料的定义液体敷料是一种由聚合物、有机溶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无菌液体,形式如同胶水。
在涂抹在伤口表面后,会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
3. 作用原理液体敷料通过以下几个作用原理发挥其效果:创建湿润环境液体敷料在涂抹在伤口表面后,会迅速干燥并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具有半透明的特性,能够将水分封存在伤口上方,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
这种湿润环境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
防止感染液体敷料的薄膜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
这一点在传统纱布敷料中很难实现,因为纱布敷料中的纤维较大,微生物可以通过间隙进入伤口。
而液体敷料的薄膜形态,避免了微生物侵入的机会,从而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促进伤口愈合液体敷料中的聚合物成分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这是因为敷料中的聚合物可以与伤口中的细胞相互作用,刺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伤口的愈合。
此外,液体敷料还可以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外界刺激,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舒缓疼痛液体敷料的薄膜能够有效地减轻伤口的疼痛感。
这是因为薄膜在涂抹后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于第二层皮肤的保护层,减少伤口与外界刺激物的接触,从而减轻疼痛感。
4. 优势和应用液体敷料相对于传统纱布敷料具有以下优势:•无菌性:液体敷料本身是通过无菌技术生产的,能够提供更高的无菌环境。
•透明性:液体敷料是透明的,可以实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无需频繁更换敷料。
•灵活性:液体敷料可以适应各种形状和位置的伤口,能够提供更好的贴合性。
•屏障性:液体敷料能够有效阻隔外界细菌和微生物,减少感染风险。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和优势,医用无菌液体敷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创伤和手术伤口管理中。
5. 结论医用无菌液体敷料通过创造湿润环境、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舒缓疼痛等作用原理,实现了对伤口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新型敷料的特性及选择应用新型敷料是指相对传统敷料而言,具有更先进、更优异技术及特性的一种敷料材料。
下面将从新型敷料的特性和选择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新型敷料的特性1. 可透气性:新型敷料通常采用多孔材料制成,能够使伤口透气,有助于伤口康复。
透气性能的提高可以减少湿疹、皮疹等副作用的发生。
2. 吸附性:新型敷料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迅速吸收伤口渗出液,并保持敷料表面的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3. 柔韧性:新型敷料的柔韧性好,能够贴合伤口曲面,减少对伤口周边组织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
4. 透明度:新型敷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敷料随时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水性:新型敷料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能够防止伤口因水分侵入而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6. 防粘性:新型敷料具有一定的抗粘附能力,不会粘附在伤口表面或出现与伤口撕脱无关的疼痛感。
7. 抗菌性:一些新型敷料具有抗菌功能,能够通过释放抗菌物质抵御细菌感染。
二、选择应用新型敷料的因素1. 伤口类型:不同的伤口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敷料。
例如,慢性创面可以选择具有吸附能力的敷料,而手术创面可能需要具有防水性能的敷料。
2. 伤口位置:伤口的位置也是选择敷料的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身体活动较多的部位如手部或足部需要选择柔韧度较高的敷料,以保证伤口的舒适性和可活动性。
3. 患者需求:患者的需求也应被充分考虑。
例如,敷料的透明度可以让患者随时观察伤口恢复状况,而具有抗菌功能的敷料则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4. 医护人员操作需求:敷料的易用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例如,一些新型敷料具有自粘附性能,操作简单方便,对医护人员更加友好。
5. 成本效益:选择新型敷料时,需综合考虑敷料的价格、使用寿命以及治疗效果,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寻求成本效益的平衡点。
6. 医护人员经验:医护人员对新型敷料的了解程度和操作经验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培训和学习,以充分了解新型敷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新型医用敷料的兴起新型医用敷料是根据“湿润愈合理论”研制的,能保持创面湿润,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复愈合治理过程的理解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物(猪)实验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
1963年Hinman进行人体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20世纪70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下面为您盘点了6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薄膜类敷料薄膜类敷料主要由聚氨酯类材料和脱敏医用粘胶组成,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未水性材料,可吸收创面渗液,外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
此类敷料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从而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缺点为该类敷料吸水性能欠佳,吸收饱和后易致膜下渗液积聚,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只适用于相对清洁创面,不适于渗液多的创面。
临床研究表明,在气管切开护理及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应用该类敷料的疗效较好,不但能有效防止感染,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提高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水胶体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是由亲水胶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
主要适应于Ⅰ、Ⅱ期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各类浅表外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
水凝胶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是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其单体经特殊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索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临床报道指出: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黏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止创面感染,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水凝胶的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机制是在湿润环境中依靠创面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分解坏死物质。
泡沫类敷料新型的泡沫类敷料外层为疏水材料,内层为亲水材料。
新型医用敷料产品有哪些应用现状分析及研发设计分享首先,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新型医用敷料产品可供选择,如下所示:1.氢凝胶敷料:氢凝胶是一种具有吸附和保湿性能的透明凝胶。
它可以保持创面湿润,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并提供舒适的创面保护。
2.抗菌敷料:抗菌敷料含有抗菌剂,可有效地抑制创面感染的发生。
这些敷料可以根据伤口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来选择,以确保创面的卫生环境。
3.氧化银敷料:氧化银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
氧化银敷料可以杀灭创面上的细菌,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4.薄膜敷料:薄膜敷料是一种透明薄膜,可以密封伤口,并提供保湿和防水功能。
它可以监测创面的湿度,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5.水凝胶敷料:水凝胶敷料可以吸收大量的渗出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它还可以减轻疼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除了常见的新型医用敷料产品外,还有一些正在研发中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例如,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敷料,可以监测伤口的温度、湿度和pH值,并及时提供信息反馈。
还有一种具有自愈合功能的敷料,可以修复破损的部分,并保持敷料的完整性。
在开发和设计新型医用敷料产品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材料来制作敷料,如具有良好透气性和伸缩性的材料,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2.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以增强敷料的抗菌性能,以预防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
3.透明性:敷料应具有透明性,使医生可以通过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
4.吸收性能:敷料应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以吸收渗出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5.便于使用:设计敷料时需要考虑使用的便捷性,如易撕裂、易剥离和易于固定。
综上所述,新型医用敷料产品的应用现状丰富多样,未来的研发设计将更加注重材料选择、抗菌性能、透明性、吸收性能和便于使用等方面的优化,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并提供更好的创面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新型敷料种类、特点及适应症新型敷料是指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和材料改良,具有更好的功能和适应性的敷料产品。
新型敷料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在不同的适应症下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超吸水敷料:超吸水敷料是一种具有高吸水性能的敷料,可以迅速吸收和固定大量的分泌物,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
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可以减少伤口周围的渗液,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慢性创伤、手术创伤、溃疡等。
2. 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添加了抗菌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其特点是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感染风险较高的伤口、烧伤、术后创伤等。
3. 渗透敷料:渗透敷料是一种可以调节伤口水分蒸发和气体渗透的敷料,可以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特点是可以防止伤口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提供适宜的愈合环境。
适应症包括干燥性创伤、糖尿病足溃疡、接受放疗的伤口等。
4. 渗出液管理敷料:渗出液管理敷料是一种可以有效管理伤口渗出液的敷料,可以吸收和锁定渗出液,并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
其特点是可以减少渗出液的外溢,降低伤口周围的潮湿程度,促进伤口的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大面积创伤、烧伤、慢性溃疡等。
5. 透明敷料:透明敷料是一种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敷料,可以使医务人员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便于定期更换敷料。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粘附性,可以有效保护伤口,并方便观察。
适应症包括浅表创伤、手术创面、各种皮肤损伤等。
6. 凝胶敷料:凝胶敷料是一种含有凝胶成分的敷料,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柔软性,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修复。
适应症包括各种浅表创伤、烧伤、割伤等。
7. 防水敷料:防水敷料是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敷料,可以在伤口上形成防水隔离层,保持伤口的干燥。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可以避免伤口受到水的浸泡和感染。
适应症包括需要经常接触水的伤口、手术创面等。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创面修复作为外科领域的重要部分,其治疗方法与材料也在持续进步。
新型敷料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新型敷料不仅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更在材料选择、功能设计、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从新型敷料的分类、特点、临床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的比较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在创面修复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以及吸收渗液。
传统敷料在使用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如更换频繁、易粘连创面、吸收渗液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比之下,新型敷料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型敷料不仅具备传统敷料的基本功能,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科技元素,如生物活性物质、纳米技术等。
这些新型敷料能够更好地模拟皮肤的自然环境,为创面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自粘性: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自粘性,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创面,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
透气性:通过改进材料和设计,新型敷料在保持创面湿润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持透气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吸收能力: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强的渗液吸收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创面渗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生物活性:一些新型敷料还添加了生长因子、抗菌剂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的设计和功能还将不断完善,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为创面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新型高性能医用抗菌敷料的发展新型医用敷料的概念是什么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新型高性能医用抗菌敷料的发展,新型医用敷料的概念是什么 ...一、概述敷料,即使用于伤口外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皮肤起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受创体表适合的愈合环境。
为了提供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减少疤痕、并且增进使用者的舒适度,近年来新型医用敷料逐渐地取代仅能提供最简单的隔离保护作用的传统敷料。
新型医用敷料一般统称为高阶敷料,根据Frost Sullivan市调公司的分类来说,主要可分为4大类:湿润敷料(moist wound dressing)、抗菌敷料(antimicrobial dressing)、主动性敷料(active wound dressing)和负压治疗用敷料(negative pressurewound treatment)。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高阶敷料呢?20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发现伤口环境对伤口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2个重要的发现:Odland在1958年首先发现被保持完整的水泡的伤口比水泡破裂的伤口愈合的速度要快;Winter在1962年发表湿润愈合的概念,他以猪皮做实验,用高分子薄膜保护伤口,发现伤口在适度湿润的环境下其细胞再生能力及游移速度较快,其复原速度比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下快1倍以上。
Hinman及Maibach在1963年报道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这2个重要的发现标志着湿润环境合理论的诞生。
1970年Rovee等人的人体实验证实湿润伤口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较快,能加速伤口的愈合,于是湿润伤口愈合(moist woundhealing,MWH)观念开始被广泛接受。
除了一些新的医疗观念的建立之外,新型医用敷料也应该为患者节省护理费用。
因此,要考虑其中的经济因素,包括敷料本身的成本和价格、住院时间、护理时间、辅助材料的数量、伤口愈合的质量等。
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技术要求1. 简介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敷料材料,由贻贝壳制成,含有丰富的粘蛋白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用于各种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下面将介绍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的技术要求。
2. 原材料选择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的原材料主要为贻贝壳,所选取的贻贝壳应具有高纯度和质量稳定性,且应符合医用器械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制备工艺制备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的工艺应严格控制,包括原料的清洗、研磨、提取、精制等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4. 粘蛋白提取粘蛋白是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的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粘蛋白的工艺要求应科学合理,采用合适的提取剂和工艺参数,确保粘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
5. 生物相容性测试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应进行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测试,包括细胞和生物相容性。
6. 技术要求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在制备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医疗器械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包括GMP、ISOxxx等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和可追溯。
7. 应用前景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创面修复和愈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烧伤创面、慢性溃疡等领域。
8. 结语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用敷料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制备工艺和技术要求的严格执行,将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患者的创面修复和愈合带来更好的效果和体验。
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用敷料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其提取粘蛋白的工艺要求尤为重要,保证了产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粘蛋白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因此提取粘蛋白的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医用贻贝粘蛋白修复敷料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测试,体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医用敷料的原材料选择对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新型医用敷料葡聚糖,传统纱布类敷料VS新型医用敷料哪种更好? ...无论是术后伤口的护理还是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大面积烧伤及深部组织感染的伤口护理都是现如今临床上的关注点。
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医用敷料尤为重要。
传统纱布类敷料VS新型医用敷料易粘连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很容易清除而不造成伤口创伤,以利于新生组织生成止血能力不足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具有生物相容性,不引起任何过敏或免疫应答反应透气性能差有能力提供湿润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能够帮助排出伤口渗液和残骸清除,促进组织重建过程对葡聚糖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作为新型医用敷料的应用前景。
01葡聚糖是一种细胞壁多糖,以葡萄糖为单元,单元之间以糖苷键链接。
β-葡聚糖是D葡萄糖以β-1→4和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线性多糖02葡聚糖提取及制备工艺超滤膜法:使用科氏卷式超滤膜分离系统在进料流速70 L/min,压力为0.3-0.5 MPa,温度为35-55 ℃,料液浓缩10倍的范围内,对料液中的有效成分实现100%的截留,使用超滤膜法浓缩β-葡聚糖10倍后进入喷雾干燥工艺(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超滤膜对β-葡聚糖进行浓缩脱水是可行的)中空纤维液流场流分离技术:将蓝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 000)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备葡聚糖溶液。
然后安装好中空纤维液流场流分离装置,用泵通以乙醇液或甲醇液润湿纤维并赶走空气,最后将葡聚糖溶液放入该装置中(在不同的入口流速下,给予足够的液流交汇时间和外场强度,葡聚糖能得到很好的保留)03一、葡聚糖促进伤口愈合的相关生理功能促进创伤愈合作用、调节免疫、抗凝血二、葡聚糖的高分子优势1、水溶性好,吸收性好。
可以吸收大量的伤口渗液,使敷料更换的时间间隔较长,次数较少,减少护理时间,降低总体护理费用;同时能够有效保留伤口渗液,提供伤口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2、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敷料使用后变为医用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环保性3、抗原性小,会减少排异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的恢复4、葡聚糖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适合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以使葡聚糖跟其他高分子相结合进行优劣互补5、很高的安全性6、分子质量可控且分布窄三、葡聚糖与其他高分子、大分子结合作为医用敷料的相关研究1、葡聚糖与聚乙烯醇相结合:把微凝胶的快速响应性与大凝胶的高机械强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2、葡聚糖与透明质酸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克服自身单独的缺点,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创伤修复04应用组织工程材料方面:以葡聚糖水凝胶的形式进行药物输送与药物释放方面:葡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体内被葡萄糖苷酶降解,降解后的产物对身体无毒无害05通过对葡聚糖生理功能的研究,了解到葡聚糖具有作为医用敷料的医学基础。
医用液体敷料的正确用法医用液体敷料的正确用法概念引入医用液体敷料是一种新型的隐形敷料,通过将液体材料喷洒在伤口上形成一层薄膜,以保护伤口并促进愈合。
它与传统敷料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良好的可塑性、紧密贴合伤口等。
然而,正确使用医用液体敷料对于发挥其最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的正确用法。
深度探讨1. 了解医用液体敷料医用液体敷料是一种透明的、无菌的液体,可直接喷洒在伤口上形成一层薄膜,与皮肤紧密贴合。
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减轻疼痛,并加速伤口愈合。
与传统敷料相比,医用液体敷料在形态上更加灵活,可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伤口。
2. 选择适合的医用液体敷料在选择医用液体敷料时,应根据伤口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浅表性的划伤或擦伤,可以选择透明的医用液体敷料,以便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对于深度较大或需要更多保护的伤口,可以选择含有抗菌成分的医用液体敷料,以预防感染。
3. 清洁伤口在使用医用液体敷料之前,应首先将伤口进行净化和清洁。
可以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然后用纱布轻轻擦干伤口周围的水分,确保伤口干燥,以便更好地贴合液体敷料。
4. 喷洒液体敷料在清洁伤口后,可以将医用液体敷料均匀地喷洒在伤口上。
在喷洒时,应与伤口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喷洒液体敷料时,可以在伤口周围形成一层薄膜,以促进愈合和保护伤口。
广度探讨1. 医用液体敷料与传统敷料的比较医用液体敷料相较于传统敷料具有许多优势。
它的可塑性更强,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伤口,提供更好的密封效果。
医用液体敷料具有较高的透气性,有利于伤口的正常呼吸和愈合。
医用液体敷料可以形成一层薄膜,有效减轻伤口的疼痛,提供舒适的护理体验。
2. 医用液体敷料的注意事项尽管医用液体敷料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深度较大或较严重的伤口,建议咨询医生的建议并进行专业处理。
浅谈新型中医用敷料的类型与特征分析新型中医用敷料是指在传统中药敷料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发出来的具有独特功效的中药敷料。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理论的深入研究,新型中医用敷料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就新型中医用敷料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应用价值。
一、类型分析1. 中成药敷料中成药敷料是指由中药成分制成的贴敷敷料,具有发散寒湿、行血活络、镇痛消肿等功效。
常见的中成药敷料有活血止痛膏、逍遥散贴敷剂等,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二、特征分析1. 渗透性强新型中医用敷料具有渗透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渗透皮肤,深入患处,达到祛风散寒、活络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这种渗透性的特点,使其在治疗肌肉损伤、骨折愈合、风湿关节炎等方面表现出色。
2. 作用持久新型中医用敷料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释放药效,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
患者使用后可以减少频繁更换敷料的麻烦,提高治疗效果。
3. 使用方便新型中医用敷料使用方便,贴敷简便,不需要另外烹煮中药,不会烫伤患处。
患者可以自行使用,或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敷贴,降低了就医成本,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
4. 无明显副作用新型中医用敷料制作时经过科学配方和技术加工,药效成分得到了充分提取和加工,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患者可以安心使用。
5. 应用范围广泛新型中医用敷料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愈合、风湿关节炎、瘀血淤滞、软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其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新型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现状新型医用敷料在临床上的应用正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传统医用敷料主要用于伤口敷料保护和吸收排出伤口分泌物,而新型医用敷料则展现出更多的功能性和创新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提供更好的病理环境。
本文将介绍新型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现状。
一、生物活性敷料生物活性敷料是一种能够释放活性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的敷料。
目前,最常见的生物活性敷料是含有抗菌物质的敷料。
这些抗菌敷料可以有效地抑制伤口感染和降低感染率。
此外,还有一些敷料含有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损伤组织。
临床上,生物活性敷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创面感染、糖尿病足溃疡和压疮等患者的治疗。
二、生物材料敷料生物材料敷料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敷料。
这些敷料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渗透性,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常见的生物材料敷料包括透明敷料、胶原蛋白敷料和纤维素敷料等。
透明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保持创面湿润,并且能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胶原蛋白敷料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刺激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促进伤口愈合。
纤维素敷料则可以吸收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和干燥。
三、功能性敷料功能性敷料是一种能够调节伤口湿润度、温度和氧气供应的特殊敷料。
这些敷料通常具有透气性、透湿性和吸液能力。
透气性敷料可以使伤口呼吸,避免感染;透湿性敷料可以调节伤口湿润度,促进上皮再生和愈合;吸液能力敷料可以吸除创面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创面清洁和干燥。
此外,还有一些功能性敷料具有调节温度和氧气供应的能力,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愈合环境。
四、智能敷料智能敷料是一种具有感知、监测和反馈功能的敷料。
智能敷料可以通过感知器件采集伤口周围的生理信息,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同时可以监测敷料性能和伤口状态。
当敷料发生变化或伤口出现异常时,智能敷料可以发出警报或提供实时反馈。
临床上,智能敷料已经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创面,如创口手术、糖尿病足溃疡和皮肤烧伤等。
1.1 海藻酸盐敷料的介绍海藻酸盐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敷料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以及抗菌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海藻酸盐敷料在外科手术、创伤敷料、烧伤烫伤敷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对于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海藻酸盐敷料的特点和优势入手,介绍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以及海藻酸盐敷料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相关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海藻酸盐敷料的特点和优势2.1 吸湿透气性海藻酸盐敷料由天然海藻酸盐材料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够有效地吸收伤口渗出物,并保持伤口的干燥。
2.2 抗菌功能海藻酸盐敷料中含有抗菌成分,能够有效抑制伤口感染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海藻酸盐敷料具有柔软舒适的特点,对皮肤无刺激性,能够保护伤口周围的皮肤,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4 生物相容性海藻酸盐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类皮肤伤口。
2.5 可降解性海藻酸盐敷料具有可降解性,不会在体内留下异物,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要求。
三、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3.1 海藻酸盐敷料的原料选择海藻酸盐敷料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海藻酸盐材料,通常采用纳米级海藻酸盐粉末作为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吸湿性。
3.2 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工艺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合、成型、干燥等工序。
其中,混合工艺对于海藻酸盐敷料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3.3 海藻酸盐敷料的质量控制海藻酸盐敷料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测等环节。
四、海藻酸盐敷料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情况4.1 外科手术敷料海藻酸盐敷料在外科手术中可以有效吸收伤口渗出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4.2 创伤敷料海藻酸盐敷料可用于各类意外创伤的敷料,在保护伤口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抗菌功能,促进创伤愈合。
医用喷雾敷料成分
医用喷雾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敷料,它采用喷雾技术将药物喷洒在伤口表面,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医用喷雾敷料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用喷雾敷料的成分。
1. 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是医用喷雾敷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够有效地保护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聚乙烯醇还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够将药物牢固地粘附在伤口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地释放,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抗菌药物
医用喷雾敷料中常常添加抗菌药物,如红霉素、新霉素等,能够有效地杀灭伤口中的细菌,防止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3.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蛋白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医用喷雾敷料中常常添加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能够促进伤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伤口愈合。
4.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缔组织蛋白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医用喷雾敷料中常常添加胶原蛋白,能够促进伤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伤口愈合。
医用喷雾敷料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成分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医用喷雾敷料时,应该根据伤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浅谈新型中医用敷料的类型与特征分析新型中医用敷料是指用于中医治疗的一种特殊药材制成的贴敷物,能够通过贴敷在患处,发挥药物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新型中医用敷料在中医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新型中医用敷料的类型和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对中医用敷料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类型分析1. 中草药制成的敷料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药材来源,许多中草药具有敷敏、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特性,适合制成敷料使用。
比如桑叶、红花、艾叶等都是中医常用的敷料药材。
这些中草药制成的敷料,能够通过贴敷,达到温通经络、活血祛瘀的作用,对于一些疼痛、肿胀等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
2. 中成药制成的敷料中成药是在中药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制成的一种成品药物,可以直接使用。
在中医治疗中,许多中成药也可以制成敷料使用,比如逍遥散、活络丸等。
这些中成药制成的敷料,多数是通过将中成药粉末和药膜在一定的比例下配制而成,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对于一些风湿、关节疼痛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复方制成的敷料复方制成的敷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材配伍制成的敷料,通过复合药物的作用,发挥双方或多方药物的疗效。
这种敷料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比如通窍活络贴敷膏、逐瘀贴敷膏等,都是中医常用的复方制成的敷料,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治疗。
二、特征分析1. 作用方式独特新型中医用敷料是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其特征之一就是其作用方式独特。
它是通过将药物直接敷于患处,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药物疗效。
与口服、注射等方式相比,敷料的作用更加温和,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刺激。
2. 作用持久稳定新型中医用敷料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其作用持久稳定。
由于敷料是直接在患处使用,药物能够持续地渗透进入皮肤、肌肉、经络等组织,对病灶进行直接的治疗。
这样一来,药物的作用更加持久,能够长时间地维持疗效。
3. 便于使用和携带相比于一些口服药物,新型中医用敷料更加便于使用和携带。
浅谈新型中医用敷料的类型与特征分析一、中医用敷料的类型1.传统中草药敷料传统中草药敷料是指用中草药做成的敷料,应用于中医治疗上。
它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制品,具有药效稳定、便于存储、操作简便等特点。
传统中草药敷料主要分为单方敷料和复方敷料两种。
2.功能性中药敷料功能性中药敷料是根据疾病特点,结合现代科技,将相应的中药成分进行提取或纯化后加工而成的。
相对于传统中草药敷料,功能性中药敷料具有药效更强、用量更精确、使用更方便等特点。
3.生物制品敷料生物制品敷料是以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技术为基础,将病原体、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等生物制品制成的敷料。
相对于传统中草药敷料和功能性中药敷料,生物制品敷料具有更加高效的抗菌、消炎、止痛等作用。
4.物理疗法敷料物理疗法敷料是将热敷、冷敷、红外线敷、超声波敷、磁敷等物理疗法与中药植物等材料结合,使其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的敷料。
相对于传统中草药敷料和功能性中药敷料,物理疗法敷料更加具有局部效果、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特点。
1. 敷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透气性2. 敷料具有温和性和舒适性中医用敷料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药效,但其对皮肤的刺激度比较低,更加适合于刺激性皮肤等易受刺激的患者使用。
同时,敷料材料选择也要注重舒适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中医用敷料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容易掌握等特点,可以减轻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负担。
同时,敷料材料和制作工艺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结语:。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新型敷料是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愈合和治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材料技术的不断进展提高。
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型敷料市场上种类丰富。
几种主要的新型医用敷料包括: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抗菌敷料、复合敷料、水凝胶等等。
泡沫敷料泡沫敷料是一类经由高分子材料(PU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常覆盖一层多聚半透膜,有些还具有自粘性,主要成分为聚胺基甲酸乙酯、硅胶等。
代表产品如墨尼克公司的美皮康(图4-53)。
图4-53作用机制:吸收性泡棉层可吸收大量渗出液、减少浸润,提供一个湿润、温暖及密闭的伤口愈合环境。
适用丁中至大量渗液的伤口。
优点:①提供湿润、温暖及密闭的愈合环境,支持自溶性活创。
②吸收中至大量渗液,减少渗液及浸渍对伤口的影响。
③气体和水蒸汽可以通过,可用丁感染伤口。
④舒适,使用方便,顺应性好,容易撕除,不伤皮肤。
⑤隔热保温、缓冲外界冲力/压力,延长伤口敷料使用时间。
缺点:①不带粘边者需要外层敷料固定。
②不透明,不能直接观察伤口情况。
④不建议使用干性伤口、黑色坏死组织和焦痂的伤口(不能用在干性伤口的自溶性活创)。
⑤成本相对较高。
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主要成分是短甲基纤维素钠颗粒(CMC。
片状水胶体是CMC 与低过敏性医用粘胶,加上弹性体、增塑剂等共同构成敷料主体,其表面是一层具有半透性的多聚膜结构。
代表产品如优格公司的安普贴(图4-54)。
图4-54作用机制:含软化纤维原成分,可将纤维蛋白软化活除;含有亲水性粒子,可与水作用产生胶膜,提供湿润环境,减少疼痛,不会使新生组织受伤;可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使发挥自溶活创的作用。
适应丁表浅伤口、少量至中量渗液的伤口及取皮区等。
优点:①保温、保湿,创造低包环境和提供湿润愈合环境。
②软化黄色腐肉, 支持自溶性活创。
③吸收少量至中量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
④片状自粘,不需第二层敷料,阻止细菌的侵入及防水。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教师填写:得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学生填写:姓名张彩堂学号2110177专业纺织工程导师王洪课程名称任课教师课程学分上课时间20 11 至2012 学年第1 学期星期五递交时间年月日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新型医用敷料摘要文章首先叙述了医用敷料的功能和类型,然后重点介绍了聚氪酯泡沫和薄膜、水溶性高分子和橡胶的复台体、水凝腔体海藻酸纤维和织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及各类复合敷料等的几种典型的高科技医用敷料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关键词:医用敷料医用纺织品开发研究医用敷料是一类重要的医用纺织品。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伤口复愈的原理和伤口护理过程的理解,许多新型的材料已大规模地用在医用敷料的生产中。
新型的敷料结合了生物、生理、手术、护理、营养等各方面的先进知识,把病人对敷料的各种需求,诸如物理、生物、临床等问题结合到的产品设计中。
1、医用敷料的功能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屏障功能,起着防止水分及电解质等物质的流失,以及免疫、传感等功能,对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入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创伤、烧伤及皮肤溃烂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细菌感染、新陈代谢加剧、水分和蛋白质过度流失、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皮肤损伤后,通常需要采用皮肤的替代品医用敷料来保护伤口,防止创面感染和严重脱水,提供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1]。
2、医用敷料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用敷料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结构不同、功能全面的新型医用敷料。
这类敷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还能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本文依据医用敷料的材质,将其分成传统类敷料、天然类敷料、合成类敷料、药用性敷料和组织工程类敷料[2]。
2.1 传统类敷料目前传统敷料如医用脱脂棉纱布、棉垫和凡士林纱布等,是临床上皮肤创伤应用最广的敷料。
传统敷料具有网状编织结构,其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原料来源广泛、质地柔软,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防止创面渗液积聚,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至今仍在皮肤创伤中广泛应用。
但是传统敷料也有很明显的缺点,比如不能保持创面湿润,延迟创面愈合;创面肉芽组织容易长人敷料的网眼中,更换敷料时易与创面伤口粘连,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并引起疼痛;敷料渗透后屏障作用差,容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止血效果差。
2.2 天然类敷料天然类敷料主要是指敷料应用一些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甲壳质等高生物相容性材料。
天然类敷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增加创面组织的网状结构,增加胶原合成,增强伤口抗拉强度,透气性强,能够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创面伤口愈合。
其免疫原性很弱,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抗菌、止血、消炎、对渗出液吸收性好,以及促进组织再生和皮肤胶原纤维生长等优点。
2.3 药用类敷料药物敷料是用浸渍或涂敷方法将药物涂覆于敷料上,如软膏类敷料、消毒敷料,以及中药敷料。
这种敷料有保护创面、止痛、止血、消炎、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及上皮细胞生长,加速创面伤口愈合等功能。
磺胺嘧啶银敷料不仅具有银离子的广谱抗菌作用,又有磺胺嘧啶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菌和真菌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4 组织工程类敷料组织工程皮肤是近期因人工合成敷料不能完全满足伤口护理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依据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材料学及移植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利用高分子材料在体外构建三维多孔支架,为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和代谢环境,将由机体分离出的表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移入三维多孔支架中,然后体外培养,调节细胞的生长与排列,移植于需要修复重建的皮肤损伤处,最终三维多孔支架通过降解和吸收达到组织永久性替代的目的[2,3]。
3、新型医用敷料3.1 聚氨酯泡沫和薄膜聚氨酯有很好的弹性,在泡沫状态的结构中具有空洞而有很大的吸水性,可用作直接接触伤口的材料,或用来覆盖其他的敷料。
当与潮湿的伤口接触时.脓血等伤口渗出液被毛细孔吸收入泡沫之中,并由接触面向泡沫的内部和后背面转移,从而起到把脓血从伤口表面去除的作用。
当与比较干燥的伤口接触时,泡沫的结构可防止水分过分地从伤口上挥发.以保持一个潮湿的环境。
聚氨酯有亲水性和疏水性2种类型。
通过调节高分子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成分,各类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可以有很大的区别。
制造中通过调节结构中泡沫的数量进一步控制材料的性能。
聚氨酯薄膜是通过溶剂的挥发而形成的。
这类薄膜可使大量的水气和氧气透过,而阻止水分和细菌进入伤口,起到一种半透膜的作用。
这种薄膜特别适用于作为一种复合敷料外层的保护膜,或者直接用于像表皮化伤口那样的低渗出伤口。
它们有很强的透气性,每平方米24 h可以透出3 kg以上的水蒸汽。
柔软、舒适、结构透明,可使病人和医护人员方便地观察伤口的进展。
聚氨酯薄膜可用以封闭手术伤口或固定输尿导管等。
也可用来覆盖轻度的表皮摩伤、烧伤、或初期的溃疡伤口,起到保护伤口防止摩擦的作用。
由于这种材料质量轻、透气性好,可以和其它高吸湿的材料结合成复台敷料,起到保护膜的作用[4]。
3.2 水溶性高分子和橡胶的复合体1982年英国的ConvaTec公司把水溶性的高分子粉末和橡胶混在一起,制成一种吸水性和粘合性都较好的治伤敷料。
这类产品是湿法疗法的最早产品之一。
所用的水溶性高分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果胶、海藻酸钠、骨胶等。
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橡胶结构中。
当与脓血接触时,这些水溶性颗粒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使整个复合体变成一种水凝胶体,在伤口上形成一个潮湿的环境。
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粉末的橡胶可以被挤压在各种不同的薄膜或泡沫上。
适用于创伤面比较平坦的伤口。
吸湿后橡胶能保持一定的结构完整性,而成胶后的水溶性高分子则使敷料的去除比较方便。
3.3 水凝胶体水凝胶体是一种溶胀在水或生理液体中的高分子网络。
被用作药物的载体以及用在肌体组织的修复上。
作为医用敷料的水凝胶有薄膜状和无定型两种。
薄膜状的水凝胶主要由部分交链的亲水性高分子如聚丙烯胺和聚氧乙烯形成,具有完整的三维结构,内含约96%的水分,当被用在摩擦伤口、烧伤口和植皮伤口上时,可减缓病人的痛苦并能很容易从伤口上去除。
无定型的水凝胶是一种浆状的产品。
一般是以水溶性的高分子分散在水和防腐剂中形成的一种含水量极高的流体。
这类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给伤口提供水分。
它们适台于应用在干燥的伤口上,用以去除伤疤和坏死的肌体组织。
也适台用于洞穴型伤口,作为一种良好的充填物。
3.4 海藻酸纤维和织物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counallld8公司把海藻酸纤维作为一种医用辅料引入“湿法疗法”市场,应用于流血流脓较多的伤口处。
在跟脓血接触时,海藻酸钙纤维和人体中的钠离子能发生离子交换,使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逐渐转变成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从而使水分进入纤维内部形成一种水凝胶体,这给予了纱布极高的吸湿性及易去除等优良性能。
以后,英国公司又开发出海藻酸钙钠纤维,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钠离子,所以产品在未经离子交换之前已有比较高的吸湿性。
目前市场上的海藻酸纱布可分为两大类,即表面用敷料和伤口充填物。
表面用敷料一般由非织造布工艺制成;伤口充填物有2种形式,把非织造布切割成狭长的条子,也可在梳棉后把纤维加工成毛条再经切割包装而成[5]。
3.5 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英国的ConvaTec公司又生产了一种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成胶性医用敷料。
是由溶液纺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
加工过程中在纤维素的一OH 基团上引入了羧甲基钠,此反应的替代度则控制在保证纤维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不能使纤维溶解在水中。
这样所形成的针刺非织造布有很强的吸湿件,同时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6]。
3.6 复合型敷料不同的伤口和在同一个伤LJ的不同的阶段对敷料有不同的要求,任何一种材料都难以满足伤口复杂的需要。
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复合敷料可以较好地满足伤口复愈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复合敷科的种类繁多,一般的复合敷料利用海藻酸纤维、水溶性高分子和非织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以及聚氨酯泡沫和薄膜的保护性能,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形成既有吸湿性义有保护性能的材料。
这类产品一般性能优良,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治伤功能。
虽然各类新型医用敷料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
但在目前市场上,像棉纱布一样的传统的医用敷料仍然是主要的治伤材料[2]。
4、结束语伤口与治伤用材料给纺织行业提供了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良好的空间。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体育和旅游等活动使伤口的形成越来越频繁。
而人类的老年化又增加了各类慢性伤口形成的机会。
总体来说,社会对高性能的新型医用敷料的要求正在不断地增长。
随着人们对伤口和伤口复愈过程的不断了解,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医用敷料将会以更优良的性能去取代传统的治伤材料。
而这给纺织行业向高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和商业机会。
参考文献[1] 许伟石,乐嘉芬.烧伤创面修复.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29[2] 程玲,高勇等.医用敷料的分类及特点.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99-101[3] 邹玉萍,张春莲.曹成波生物敷料的现状及展望,2005(05)[4] 秦益民.几种典型的高科技医用敷料.纺织学报,2003,24(6),593-595[5] 刘越,朱平等.纯海藻酸盐纤维的性能.纺织学报,2009(8)[6] 秦益民,周晓庆.羧甲基甲壳胺纤维的吸湿性能.纺织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