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图法第五版分类体系与分类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768.00 KB
- 文档页数:4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的合理性探讨杨旭闽【摘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更强调立类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医药类文献迅速增长的要求,但其仍然存在着部分新增类目及类目注释不科学、细分类目列举不全、类目划分概念性错误、相似类目设置不一致、交替类目设置过于简略等问题,应当在下一次修订时进一步更正及完善.【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设置【作者】杨旭闽【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4.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于2010年9月出版,其中医药、卫生大类虽然不是此次修订重点,但较之《中图法》(第4版)在类目实用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有所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受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干扰和制约,本次修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旧有类目设置问题仍然存在、新增类目不合理等),这些均对编目员的分编、典藏工作及读者检索产生了负面影响。
1.1 对“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的质疑“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为《中图法》(第5版)的新增类目,类下注释“医古文教学用书入此”[1]387。
然而,“教育与普及”只是一个泛概念。
与教学相关的教育类文献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大纲、习题集等;普及类文献则在于知识的大众化推广,包括通俗读物、科普读物等。
仅以一个类号涵盖以上所有文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会导致“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下文献组织无序化。
实际上,作为《中图法》的重要通用复分表之一的“总论复分表”,已概括了主表所有类目的共同属性和共同特征。
通过总论复分表与主表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所有文献特征的多维标引。
以“-4教育与普及”类目为例,《中国法》(第5版)共设置了“-40教育组织、学校”、“-4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42教学法、教学参考书”等9个子类目[1]992,涵盖了教育与普及类文献所有的特征类型,适用于包括中医药在内所有学科文献的标引,而且长期以来使用的实际效果表明了设置的合理有效性。
0 引言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已趋于成熟。
然而,作为文献分类的工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在计算机类目的组织上却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整、类目关系混乱、类目名称不规范、类目注释不当等问题,在分类号编制上也未能遵循层累制的编码原理和总论复分表的使用规则,有损《中图法》的权威性。
《中图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对应的分类号是“TP3”。
目前,关于计算机类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个别类目(内容)的研究[1-3],对于计算机类目的分类体系及其编码问题(属于分类学专业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类目的设置水平和编码方法的规范化,有必要对计算机类目的分类体系和编码问题进行探讨,以维护《中图法》的权威性。
1 《中图法》(第5版)“TP 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存在的问题1.1 分类体系方面1.1.1 系统性差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贮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应用软件又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程序系统等[4]。
《中图法》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次序组织类目。
然而,《中图法》(第5版)设置的计算机四级类目如下:TP30一般性问题—TP31计算机软件—TP32一般计算器和摘 要 《中图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存在学科体系不完整、类目关系混乱、类目名称不规范、类目注释不当、编码错误等问题。
本研究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2009)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分类方法,依据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结构和应用问题,从宏观上作了重新组织,措施得当,逻辑性强,有利于提高类目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5版) 计算机类目 分类体系 编码方法分类号 G254.122DOI 10.16810/ki.1672-514X.2021.02.007符银莲Fu YinlianDiscussion on the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omputer Category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complete subject system, confusion of category relations, nonstandard category name, improper category annotation, wrong coding in the computer category in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The paper reorganizes the computer categoryfrom the macro level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industry in su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table (GB/T13745-2009) and national economic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B/T4754-2017) and based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with proper measures and strong logic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computer category.Keywords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 Computer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Coding method.《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分类体系与编码问题探讨计算机—TP33电子数字计算机—TP34电子模拟计算机—TP35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微型计算机—TP37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其他计算机—TP39计算机的应用,即按照计算机总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类型—计算机应用的四分法组织类目,其中计算机软件也没有按照其构成体系组织类目;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应用技术[5],应属于计算机应用,而不是计算机类型。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发行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图书馆: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已在近期正式出版。
按图书馆专业工作要求,各校图书馆自2011年开始使用《中图法(第五版)》的分类体系,同时停止使用《中图法(第4版)》,并完成第五版相关调整类目的重新归类给号工作。
现根据工作安排,开始组织《中图法(第五版)》的发行征订及相关的培训指导,各校图书馆可按馆所规模及分类工作实际需要,配置《中图法(第五版)》1至3册(已订购的学校可电话说明),订购的《中图法(第五版)》按规定列入图书经费,并提供专业人员使用。
请于12月11日将征订单盖章后寄回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教研室。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
2010年12月2日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征订单回执
订购学校(盖章):
订购人:2010年12月10日。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分类研究吕静平【摘要】The category of "TP39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some improvements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5th edition),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lassification questions of books about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such as the category of "TP391.41 graphics and image identification" couldn'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ontent of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Therefore,the revision of CLC(5th edition) should add a new category of "TP391.5 computer graphics and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in order to cover books about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5版)完善了"TP391信息处理"类目的设置,但在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的分类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TP391.41图形图像识别"类目已不能准确反映"图形图像处理"的内容。
因此,《中图法》(第5版)在修订时应新建"TP391.5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类目,以涵盖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
【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3页(P37-38,43)【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TP391类目;图形图像处理;编目【作者】吕静平【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4.2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于2010年9月出版,其修订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科与知识体系“吐故纳新”的特点,使编目人员更易操作,但仍未臻完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分析周雨华(衢州学院图书馆,浙江衢州324000)[摘要]对比《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和第4版I类文学类目设置和注释说明的异同,分析了第5版I类修订情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文学类I类修订类目关系[分类号]G254.11《中图法》第5版I类修订情况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I类虽然不是此次修订的重点类目,但笔者发现,相较于第4版,《中图法》第5版在增加类目、修改类名、修改类号、增加注释、修订注释上均有一些变化,经笔者统计,I类共计修改类目102处(见表1)。
表1《中图法》第5版I类修订类目统计统计规则:①新增类目,如有注释,则只统计类目,不统计注释;②原有的类目,如注释有一处或多处修改,均统计为一次修订。
修改中有两处是删减。
第一处为“I29少数民族文学”,删减的内容为该类目的注释。
《中图法》第4版该类目的注释为:“各少数民族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综合集入此……如愿将少数民族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均集中于此,可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
”改为“作品综合集入此……如愿集中于此,可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
既然是对类目“少数民族文学”的注释,按照《中图法》第5版的删减,注释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
第二处删减为“I266.4游记”类目的注释部分。
《中图法》第4版该类目的注释为:“有关人物生平事迹的书信、日记入K81/83有关类目。
”《中图法》第5版该类目的注释为:“有关人物生平事迹的书信、日记入K81有关类目。
”对照K81/83有关类目,在K81传记类目的注释中明确写道:“包括有关人物的传记……日记、书信……”因此,第5版删改了K82/3的内容是准确的。
唯一的一处修改是I207.42类目,由“新体小说”改为“现代、当代小说”,改后类目内涵更明确。
现分析说明I类增补的类目和注释。
1.1类目和注释一起增补在“I1世界文学”类目下增补了如下类目和注释:I1-1现状及发展世界文学事业入此。
从《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合并看档案学的类目设置刘波马喜龙(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抚顺113001)[摘要]受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合并的启发并根据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的学科联系,分析了档案事业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将G27档案事业类并入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的可行性。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中图法》分类[分类号]G254.12010年9月出版的《中图法》第5版将第4版中的“G35情报学、情报工作”合并到原来的“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作为同一类目更名为“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另外,对G27档案事业类也做出了较大的改动,通过对学科的了解及类目的统计数据来看,笔者认为将G27档案事业类并入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档案学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简介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开发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科学。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三门学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档案与图书都属文献,都是知识的载体,都是信息资源,图书的手稿是档案,档案文献汇编可以转化为图书。
档案与图书都是情报源,情报是针对性的知识信息,档案与图书载有的知识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情报。
档案、图书、情报的工作过程,都是实现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三者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诸多共性。
如档案信息加工和输出过程即是把档案转化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进而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在档案、图书、情报现代化管理方面,如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文献缩微技术的应用等都具有共同性。
档案、图书、情报都有纸质、胶片、磁盘、光盘等载体形态,因此在保护技术措施方面也具有通用性。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修订重点及特色《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
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
其修订特点有: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4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
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A类:推荐选择使用法。
规定若不集中A大类文献,可按文献性质及学科内容分散处理。
对A类均给出选择使用类号并在D大类增设了相关类。
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33/37的“\|0”;毛泽东、邓小平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2\|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论、专题汇编及其研究入有关各类。
例:马列主义研究入D0\|0,毛泽东思想研究入D610.0,邓小平理论研究入D610.1,邓小平论文艺入I0,毛泽东传入K827=73等。
F类:增删改类目数最多。
(1)新增类目230多个。
直接增加主题概念类目,如F0\|08西方经济学(总论)、F209涉外经济管理、F26产业经济、F719.52博彩业、彩票业、F740.46国际贸易代理等;对某一类目扩充加细、增加下位类,如F271企业体制、F49信息产业经济、F590.7各类型旅游、F840.6各种类型保险等;修改某一类目的类名,调整其下位类,并扩充其他类目,如F25物流经济、F241劳动力与人力资源、F272企业管理(总论)、F293城市土地经济、房地产经济、F713.36电子商务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通用复分表修订评介周冰(河海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98)摘要:最近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对通用复分表进行了重大修改:在原“通用时间、地点表”中新增环境表及人员表,加强了分类法对文献信息的分面揭示,但作为独立的、不同的分面,环境表及人员表单独设置更为合适;采用增补新类目、规范类名、增加类目注释、增设参见等方式,对复分表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尚存在缺少语种表及人物资料类型表、通用概念类目设置不当的问题,未能解决同一国家文献集中等问题。
关键词:复分表;中图法;分类法修订10年前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4版)曾对通用复分表做过重要修订[1]。
随着信息环境的日益数字化和网络化,与国外的分类法如《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等相比,《中图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分类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信息分类,大多采用主从分类体系、多重分类体系并列的模式,如把按照学科主题划分的分类体系作为主分类体系,把面向对象、区域、资源类型、语种等的分类体系作为辅助,主从结合,交替使用。
通用复分表实质为文献分类法提供了除学科主题外的对象、区域、资源类型等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若干组面,因此,分类法修订中,应把复分表的修订列为传统分类法分面改造是适用于数字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
最近,《中图法》出版了第5版,现对其通用复分表的修订特色与存在的问题予以简要的评介。
1新复分表的增设《中图法》(第5版)在“通用时间、地点表”中增设了环境类目及人员类目,同时将“通用时间、地点表”改为“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
1.1新增环境表环境复分表最早是由阮冈纳赞在《冒号分类法》(CC)中提出设置的[3]。
“5环境”设置了物理环境、化学环境、自然环境、航空航天环境、人文环境5个类目,每个类目之下通过注释形式加入多种环境概念,从而提供了从各种环境角度细分文献的途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
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
《中图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
目录1基本信息1.1 简介1.2 编制原则1.3 体系结构1.4 更新方法1.5 历次版本1.6 《中图法》编委会2分类简表2.1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2 哲学、宗教2.3 社会科学总论2.4 政治、法律2.5 军事2.6 经济2.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2.8 语言、文字2.9 文学2.10 艺术2.11 K 历史、地理2.12 N 自然科学总论2.13 O 数理科学和化学2.14 P 天文学、地球科学2.15 Q 生物科学2.16 R 医药、卫生2.17 S 农业科学2.18 T 工业技术2.19 U 交通运输2.20 V 航空、航天2.21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2.22 Z 综合性图书基本信息1、简介: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它还有几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2、编制原则: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法律类目修订问题探究【摘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至今为止历经了5次修订,特别是经过第5版的修订后法律类目体系愈健全,类目愈具有专指性,类名向科学化与一致化发展。
本文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具体内容,依次深入分析该版本法律类目在设置与修订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先是法律类目的类级设置不合理,其次为部分类目设置之间的逻辑关系错综复杂,最后是第一分类体系D9与第二分类体系DF类目不统一。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法律;类目设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十八大以来,一批良法、善法密集出台,且制定或修改了多部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逐渐推进,法律部门日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也逐步健全。
《中图图书馆分类法》作为国家分类标准,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并逐渐完善分类体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目前为止在我国图书馆被利用最多的分类法体系,又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4版,2010年出版了第5版,《中图法》(第5版)的部分法律类目在《中图法》(第4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扩充了类目,完善了分类体系,修改部分类名,增强了类目的科学性,修改注释,使分类法更具有适用性,停用某些类目,使类目设置具有合理性。
《中图法》(第5版)经过修订后,其类目专指性更强,法律类目体系也更加完善,类名趋于科学化发展。
[1]然而,通过探究《中图法》(第5版)法律类目体系发现:法律科学类目的类级设置不尽合理、某些类目间逻辑关系错综复杂、第一分类体系D9与第二分类体系DF类目不一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法律科学类目类级设置不合理法律科学在社会科学体系中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上,法律科学是一门普遍认可的一级学科。
基本大类是文献分类体系划分的第一级类目。
基本大类的确定决定于该部类是否包含独立、稳定的知识体系,而法律科学体系正是一个独立的、包括多门部门法的学科体系,应被列为基本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