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轮轴的秘密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轮轴的秘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轮轴的秘密》。
我将以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认知水平与探究能力,我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轮轴作用实验,学习分析数据,构建轮轴的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亲历轮轴的研究过程,构建轮轴的科学概念【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二、实验内容设计《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机械和工具》单元的第四课时内容。
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内容:一是初步认识轮轴,二是让学生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装置试验来研究,了解轮轴的作用;三,通过对轮轴的改装实验,来了解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细读教材,不难发现第一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轮轴装置上分别悬挂不同勾码,从而让学生发现在轮上作用力比较省力。
教材还安排了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实验结论。
但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设计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教材选用的螺丝刀进行游戏体验,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虽然教材已经强调“游戏时手不要握螺丝刀刀尖处”,对于好动小学孩子这是较难避免。
其二,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游戏前置明显比放在实验后进行体验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其三,教材中以挂钩码进行测试,结果会因轮轴装置不同出现一个钩码或以同时拉起两三个钩码的情况,数据难以量化,不利用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我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活动内容。
第一,改变活动次序。
将体验轮轴游戏放到实验前。
让学生先体验,然后猜一猜轮带动轴有什么作用?第二,改变活动材料。
考虑到安全隐患,我把螺丝刀改为常见的可乐瓶或者较大的矿泉水瓶。
《轮轴的秘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轮轴的秘密》。
我将以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认知水平与探究能力,我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轮轴作用实验,学习分析数据,构建轮轴的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亲历轮轴的研究过程,构建轮轴的科学概念【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二、实验内容设计《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机械和工具》单元的第四课时内容。
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内容:一是初步认识轮轴,二是让学生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装置试验来研究,了解轮轴的作用;三,通过对轮轴的改装实验,来了解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细读教材,不难发现第一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轮轴装置上分别悬挂不同勾码,从而让学生发现在轮上作用力比较省力。
教材还安排了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实验结论。
但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设计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教材选用的螺丝刀进行游戏体验,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虽然教材已经强调“游戏时手不要握螺丝刀刀尖处”,对于好动小学孩子这是较难避免。
其二,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游戏前置明显比放在实验后进行体验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其三,教材中以挂钩码进行测试,结果会因轮轴装置不同出现一个钩码或以同时拉起两三个钩码的情况,数据难以量化,不利用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我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活动内容。
第一,改变活动次序。
将体验轮轴游戏放到实验前。
让学生先体验,然后猜一猜轮带动轴有什么作用?第二,改变活动材料。
考虑到安全隐患,我把螺丝刀改为常见的可乐瓶或者较大的矿泉水瓶。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轮轴的秘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明白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轴的粗细固定)轮越大越省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轮与轴半径的倍数)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加之经过前面几节课学习,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又应该有所提升,学习探究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
面对一个新的机械——轮轴,学生可能会主动推测它的作用,是不是可以省力呢?用实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途径。
当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使之保持平衡时,学生会意识到轮的大小对轮轴的作用是有影响的。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学生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整理,在生活中寻找并关注那些属于轮轴的简单机械。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轮轴的作用。
教学难点:(轮与轴半径的倍数)大小差别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引入一、引入1、谁知道汽车能在马路上安全行驶靠的是生么吗?(生1:刹车。
生2:驾驶员等)教师肯定刹车系统是很重要。
当学生说到方向盘时给与充分肯定。
一个小小方向盘为什么能掌控汽车的方向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轮轴的秘密。
板书课题:轮轴的秘密。
谁能来描述一下方向盘的构造?方向盘是一个大轮,和轮连在一起的还有个铁轴,大轮转动铁轴也跟着转动。
2、像方向盘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教科版科学六上《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和反思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轮轴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轮轴的作用,掌握轮轴的转动原理,并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实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理解轮轴的原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轮轴的原理,掌握轮轴的转动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原理及其应用。
2.轮轴转动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轮轴的原理。
3.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实验,加深对轮轴原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轮轴模型、实物轮轴、动画演示。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轮轴实例,如自行车的轮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轮轴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呈现轮轴的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轮轴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轮轴是如何转动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轮轴的转动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轮轴的原理和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轮轴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如汽车、飞机等。
6.小结(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科版科学六上《轮轴的秘密》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轮轴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轮轴是如何省力地转动物体,以及轮轴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轮轴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斜面的原理等相关知识。
他们对简单的机械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轮轴的原理及其应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轮轴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轮轴的原理,知道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轮轴的原理,知道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并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轮轴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轮轴的原理。
2.实验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轮轴的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轮轴模型、轮轴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轮轴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轮轴的原理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轮轴模型和动画演示,呈现轮轴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轮轴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4 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轮轴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轮轴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概念和特点。
2.能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轮轴实例。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概念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轮轴实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轮轴实例,加深对轮轴的理解。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轮轴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轮轴的应用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轮轴模型或图片。
2.准备轮轴制作材料(如硬纸板、木棒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轮轴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轮轴,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轮轴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轮轴实例,如自行车的轮轴、门把手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轮轴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发放制作轮轴的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制作轮轴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轮轴模型,讨论轮轴的优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轮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轮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轮轴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飞机的螺旋桨、汽车的轮轴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轮轴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轮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轮轴实例,并简要描述其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4《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轮轴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轮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课时的兴趣较高,但由于轮轴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定义和特点,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轮轴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定义和特点。
2.轮轴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轮轴的图片和实验,了解轮轴的特点和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轮轴的工作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轮轴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轮轴的图片和视频。
2.轮轴的模型或实物。
3.实验器材:如滑轮、杠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轮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轮轴的特点和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轮轴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轮轴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轮轴的工作原理。
借助模型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轮轴的工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轮轴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轮轴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加深对轮轴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轮轴的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对轮轴应用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轮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轮轴的秘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等方式,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轮轴的转动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轮轴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轮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能识别生活中的轮轴。
2.让学生掌握轮轴的转动原理,能运用轮轴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特点和作用2.轮轴的转动原理3.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轮轴的图片和实物,了解轮轴的特点。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轮轴,观察轮轴的转动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轮轴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轮轴的图片和实物2.轮轴的制作材料(如硬纸板、铅笔等)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4.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轮轴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轮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轮轴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轮轴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制作轮轴,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轮轴的转动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轮轴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轮轴的特点、作用和转动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轮轴的应用实例,并简要描述其作用。
《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方向盘、门把手、葡萄酒瓶开;每组钩码1盒、轮轴装置,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上节课,同学们研究了简单机械——杠杆。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猜是什么?教师神秘的逐个露出工具的一点点,学生猜测。
(大螺丝刀、阀门式水龙头、方向盘、门把手、葡萄酒瓶开)2、学生观察。
3、想一想: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处?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总结,揭示概念: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二:做轮带动轴和轴带动轮转的实验1、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都使用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轮轴呢?2、出示方向盘,下面我们就来做比比谁的力量大的游戏。
(1)同学们方向盘是轮轴吗?你为什么认为方向盘是轮轴呢?(2)游戏1:力量小的学生握住方向盘不动,力量大的学生用力拧轴。
游戏2:力量大的学生握住轴不动,力量小的学生用力拧方向盘。
3、谁赢了?两次比赛为什么她都赢了?由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由此你猜想轮带动轴和轴带动轮各有什么作用?4、学生小组讨论,作出自己的推理和猜测。
5、请同学们利用实验装置(轮轴、测力计、钩码)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吗?6、学生讨论,然后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方法。
7、投影提示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8、通过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汇报。
9、教师小结板书: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轮轴的秘密》上课方案及总结一、上课方案。
1、我的教学演示装置和学生分组装置都准备齐全新颖——我分配给我爱人的任务:找一根长水管,锯成15厘米长的13段,并在每一段的一端圆周上均匀地挖四个小孔,并在水管的另一端钻两个近距离小孔,再在水管中间任间钻两个小孔,最后买来70根一次性竹筷,把一端削尖,使之能插入小孔不松落,另一端削一个凹槽。
我自己的任务:在每一个有两个孔的水管的一端穿上鱼丝线,钩上一串钩码;找来13个胶塞,用铁线做成13个摇把;再找来13根1米长的漂亮毛线和一套现场拧螺帽的装置。
我的轮轴分组实验装置就全新出炉了。
2、我的课堂组织形式新颖——当学生课间操做完后,走进教室,眼睛一亮,发出哇哇的惊叹声:教室里面的课桌椅全被六人一组的U字形合面围座,左侧、右侧、下面都坐2人,共10组。
整个教室空间显得宽敞有序,首先在视觉上给学生营造了合作交流的氛围。
接下来分组:6人一组,按优、中、潜三个等级搭配,1个组长、1个记录员、1个观察员、1个操作员、1个帮手、1个汇报员。
最后设置小组比拼量化激励机制。
3、我的教学流程设置科学合理,我的整个轮轴教学的着眼于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对无形轮的判定和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省力和轴一定时,轮越大,在轮上用力越省力的探究上。
(一)情境铺垫,问题导入部分:在一块小木板上装上一套螺钉螺帽,让学生先用手缷下来和用扳手缷下来做对比的热身活动,让学生猜想扳手轻松缷下螺帽的秘密在哪里?(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部分:让学生转动水管提升钩码,学生发现在水管上用力费力——用长、短竹棍转动提升钩码测力,让学生发现用长或短竹棍转动水管提升钩码省力,用长竹棍更省力——用更长的竹棍转动提升钩码,学生发现:用圆轮转动水管提升钩码既省力又方便,得出启示:装置的改进既要考虑省力,又要考虑方便实用——用摇把转动水管提升钩码。
(三)课外实践,巩固拓展部分:找找教室里、生活中有应用了轮轴的秘密?并指出哪里是轮、哪里是轴?(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轮轴?2、解决课前扳手缷螺帽的秘密是什么?3、对于轮轴你还有什么新的疑问?二、课堂效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1.4《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科学六上1.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轮轴是如何省力转动的,以及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轮轴的秘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斜面的原理等相关知识。
他们对轮轴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清楚轮轴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够理解轮轴的省力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2.能够观察和分析轮轴的转动过程,理解轮轴如何省力。
3.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2.观察和分析轮轴的转动过程,理解轮轴如何省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轮轴的秘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轮轴模型或图片。
2.相关轮轴应用的实例。
3.记录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轮轴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轮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轮轴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轮轴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轮轴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轮轴是如何省力转动的。
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轮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轮轴的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轮轴的转动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轮轴是如何省力的?它是如何转动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轮轴的原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轮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轮轴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轮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工作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轮轴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轮轴的设计。
提问:“轮轴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轮轴的设计?”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他们对轮轴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轮轴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轮轴是如何起到省力作用的,并能运用轮轴的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轮轴的原理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轮轴的原理,并能够发现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轮轴的原理和特点,知道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轮轴是如何起到省力作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轮轴的原理和特点,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轮轴是如何起到省力作用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轮轴的模型和实物,了解轮轴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轮轴模型,观察轮轴是如何起到省力作用的。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轮轴模型、实物轮轴、图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操作轮轴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轮轴实例,如自行车的轮轴、门的转轴等,引导学生关注轮轴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轮轴的定义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轮轴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轮轴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观察轮轴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讲解轮轴是如何起到省力作用的,并强调轮轴的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轮轴模型,观察轮轴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第一单元《轮轴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轮轴的秘密》是主题单元“工具与机械”中的第四课。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使用水龙头的经历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像水龙头这样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称轮轴;其次,再让学生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装置试验来研究,了解轮轴的作用;最后,通过对轮轴的改装实验,来了解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的机械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
本节课,教材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阀门式水龙头引入,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轮轴的作用及在轮轴的轮上用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
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4《轮轴的秘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轮轴,理解轮轴的实质,并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利用轮轴来省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等相关知识,对于轮轴这一概念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轮轴的实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轮轴,理解轮轴的实质,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轮轴,理解轮轴的实质,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深入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轮轴来省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轮轴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轮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轮轴的实质:让学生观察轮轴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轮轴的组成和特点,进而理解轮轴的实质。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轮轴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深入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轮轴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加深对轮轴作用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轮轴的实质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轮轴来省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轮轴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
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
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
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