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小区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设计要点

https://www.doczj.com/doc/aa8950884.html,/thread-577488-1-1.html

1、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题目的已知条件相适应。

2、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主次结构是否协调。

3、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4、居住区内的建筑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5、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规模能否达到最优。

6、居住区道路是否满足居民出入方便、安全、便捷,而且有利于组织汽车交通。

7、是否具有完整统一的建筑艺术空间组织。

8、是否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共享空间。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点

首先,是交通问题。

小区内的交通一般分人行和车行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关系的处理则成为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通常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建立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前面说到了,在做路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交通量的影响,即主要道路承担主要的交通量。小区内的车行主干道在满足交通量均匀分配的前提下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即既不影响小区内居民的各项活动,又考虑到行车顺畅。另外,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小区内的停车场地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包括露天停车场和建筑底层车库,后者在快题种一般不怎么考虑。地面停车场布置原则为:

1 布置在小区中心,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和中心景观布置,一般靠近幼儿园、会所,交通便利之处;

2 布置在组团内部、入口处,每个组团需要有一定量的地面停车场

3 布置在车行次入口处,注意停车场的出入口要满足规范要求。

4 地下停车场在快题中以虚线框表示范围,并规划好出入口的位置。地下停车场一般结合高层建筑、风雨球场、和体量较大的公建布置,其出入口通常位于小区车行出入口附近,便于车辆快速入库。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

按照居住区设计规范的要求,居住小区内部需要布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通常包括有市政设施,会所、托幼、小学、商业、运动健身场地等。会所一般集合了医疗卫生、文化、金融邮电、行政管理等功能

会所通常布置在小区中心,结合中心景观,广场之类。

托幼则结合开敞空间,停车场布置,规划时需要考虑日照要求,需要有一定量的室外活动场地。

小学一般规划在小区边缘地区,布置时考虑教学楼的朝向和采光,运动场地的朝向等。

功能结构问题

小区内部功能结构的问题往往显示了设计者整体构思的能力。功能分区是要结合景观系统,道路系统综合考虑的,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部分。做小区的功能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结构一定要清晰,小区分开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需要有相对独立的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统,要有足够的邻里交往空间。但切记各组团之间不能过于独立,而交通和景观就是联系各个组团最好的纽带。

小区景观系统问题

做小区内部景观系统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1 景观的系统性。即整个小区的景观要构成一个系统,渗透到组团甚至是宅间。尽量保证小区内部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a=dN.OB}F7

2 注意景观系统中的主从关系。即小区中心景观为主,组团景观为辅,在设计和表现上都要有所区分。

优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https://www.doczj.com/doc/aa8950884.html,/question/32706489.html

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优秀的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区内主干道应采取迂回形式而不是画十字,打格子,为道路景观提供变化。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应注重空间层次,使小区具备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会对其生活的小区所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

采取封闭式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封闭式小区当然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此外加以封闭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居民会所等设施被外来人员占用或破坏。

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目前内地所见到的社区,在同一小区内有各种户型住宅,最大的住宅单位面积可以是最小单位的10倍,这种形式发展与中国古乡镇发展形式相类似。居民阶层分布方面,有坐名贵汽车出入的富豪,也有依靠公用交通工具早出晚归的小康之家,这规划模式令不同阶层及家庭在生活中可相互接触、交流,不同阶层的小孩可以在同一环境下长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住宅都是围合状,屋内所有房间都以内置空间为景观和采光中心点,此中心空间也成为当时大家庭各成员的生活及交流接触的空间。但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大家庭形式的社会结构已慢慢被人口较少的小户人家取代,以前传统规划的内向空间已在现代生活小区规划中消失,取而代之是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空间,表现了建筑师更外向开放的住宅模式。此模式不单改变了居民生活习惯,也使居民有了更多机会相互接触、认识,令整个生活社区显得温馨、有活力,建筑物层次和外立面的处理也变得更轻松,而且有多种变化,成为现代生活居住场所的特色。

小区园林景观要善于用水景提升居住品质和项目价值。由于气候、环境等原因,以水为主题的园林景观在南北方都特别受欢迎。另一方面从发展商投资回报角度考虑,一般面对水景的住宅单位可以提高售价为发展商带来20%至30%的利润,因此现在的同类商品房都会以此为主题来吸引置业人士,促进销售。

4_

3 注意小区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的呼应关系。如果外部有较好的景观,可以在设计的时候组织通廊,利用借景、对景等常用景观设计手法予以利用。

4 景观系统尽量设计较开敞的景观面,让更多的住宅拥有较好的景观朝向。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工程概述........................................ 2...第二章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3.. 2.1 设计依据和主要资料.............................. 3.. 2.2 设计原则........................................ 3... 2.3 工程设计规范及标准.............................. 3..第三章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5.. 3.1 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型式的分类...................... 5.. 3.2 本项目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6..第四章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的确定..................... 7. 4.1 建筑小区中水水源的选择.......................... 7.. 4.2 小区中水原水量的确定............................ 7.. 4.3 小区中水需水量的确定............................ 7.. 4.4 小区中水站处理规模的确定........................ 8.. 4.4 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8..第五章中水处理站位置及配套管网系统................ 1. 0 5.1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 1.0.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一总平面俢详设计涉及到的规范 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图解 3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80 4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13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7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8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9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29-22-2013 10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11 《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 29-196-2017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1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14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1月1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发布) 15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DB/T 29-7-2014 J11250-2014 16 《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 DE/T 29-6-2010 J10484-2010 17 《天津市机动车机械式停车规划设计导则》二○一五年二月十日签发 二总平面设计要点 住宅总平面设计可先从总平面的布置入手,住宅小区规划总平面布置要点

如下: 1 建筑基地内需要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建筑基地内依椐城市规划与建设单位要求,需要保留的古迹、地貌、古树等。 2 建筑基地的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建筑物正负零处的标高值(绝对标高)、建筑物周边场地标高。 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建筑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画法,建筑物、构筑物坐标值与标高的标注方法,详见《总图制图标准》 GB/T 50103-2010 中2.4.2~2.4.6条,2.5.1~2.5.4 条规定。 提示:⑴ 2.5.3.1 建筑物标注室内±0.00处的绝对标高在一栋建筑物内宜标注一个±0.00标高,当有不同地坪标高以相对±0.00的数值标注; ⑵ 2.4.4 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应根据设计不同阶段要求标注,当建筑物与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时,可注其对角坐标。与坐标轴线成角度或建筑平面复杂时,宜标注三个以上坐标,坐标宜标注在图纸上。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构筑物也可用相对尺寸定位; 3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绿线等的位置。 建筑基地四角界线的测量坐标(建筑坐标)值;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规划的用地控制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建筑红线又叫建筑控制线(建筑线),是指按规划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基底位置,距道路红线距离的控制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用地红线是指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以上三条图线,在总平面中,要用引出线标出图线名称(必要时用图例在总平面说明中注明);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周边场地(规划四至范围以外50m内)用地性质以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性质、层数; 5 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总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和编号的标注方法:2.6.1 总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注写名称,名称宜直接标注在图上。当图样比例小或图面无足够位置时,也可编号列表标注在图内。当图形过小时,可标注在图形外侧附近处。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用地选择

住宅小区用地选择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住宅小区应避免布置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断层、风化岩层、裂缝、滑坡等,也应避开风口,洪水侵袭的地区,以及地震时有崩坍陷落危险的地区。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有利地形、地貌的地区,必须避免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和侵害。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住宅小区可选择自然坡度在25%以内的地段,其地形即使复杂,经过一定的组织和局部改造,是可以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的。自然坡度在25%~50%的地段,建设困难较多,土石方量也大,建筑群体布置及设计受到很大限制。自然坡度在50%以上地段,最好不选作建筑用地,可作园林绿地。应注意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特点,对农耕地作切实的调查,全面分析比较,充分利用适宜建设的山坡薄土、瘦地、荒地作为居住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要充分利用劣地,对丘陵间和坡腰良田好土要十分珍惜。 住宅小区规划选址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及各地方城市规划条例是小区规划选址的重要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住宅小区选址定点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住宅小区选址定点的书面申请报告;计划部门的批件,反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额等;有证测绘单位实测能反映拟建设位置及周围相互关系的一定比例的现状地形图。城市住宅小区选址往往须先作出可行性研究论证,然后再下达计划。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选址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前提。在完成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规划行政部门再提出选址定点意见书,作为审批任务书的前提和作为工程征地的动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前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由规划部门分管,主持其中选址定点的审查工作。小区选址定点勘察及审查工作中,应会同土地部门共同参加。总之,小区选址定点审查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并且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方针政策。经过小区定点选址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一、容积率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二、居住区入口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 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报告设计要点.doc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要点-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升背景下,相应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住宅小区管理智能化水平,因此对于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通过防雷设施设计、监控系统设计以及配电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社会各界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电气工程在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因此讨论和分析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现实意义比较高。 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1)在电气工程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及设计标准,以此维护电气设计的安全与质量,还能够为后续电力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2)在开展电气工程设计时,应当立足于建筑实际情况,遵循实用性设计原则,避免与实际需求的偏差比较大。设计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和了解住宅小区电气设计的目的,全面满足小区住户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分析小区建筑的实际情况,将会降低设计效果,也无法发挥出电气工程设计的作用和价值。此外,在设计期间还应当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全面提升设计的经济性,避免过多使用材料,深入践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优先选用节能绿色的材料,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电气工程的设计成本,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

2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 2.1配电系统设计。(1)变压器设计。在住宅小区配电系统中,变压器属于重要电力设备,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形势下,相应增加了用电设备数量和规模,从而提升了用电负荷。所以在进行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到小区当下用电负荷和未来负荷增加情况,确保变压器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所以设计人员在用电负荷设计期间,还应当分析能源损耗问题。联合建筑的实际运行情况,确保变压器设备的合理配置,以此保证小区变压器规模与性能满足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能源与资源浪费情况。(2)线路系统设计。相比于其他电气线路来说,住宅小区的电气线路具备纤毛特点。由于该电气线路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住户缺乏相应的电力知识,极易导致电力线路运行期间出现故障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该类问题,在住宅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能够注重提升线路的设计水平,这样能够保证线路设计满足住宅小区的用电需求,有助于提升电气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小区住宅内存在大量暗配电气线路,相应增加了调整与更换难度,所以必须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准确计算电力负荷,包括准备阶段与设计阶段的电力负荷。以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准确计算设备容量,设计人员必须统计电气工程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容量;②容量计算。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内,准确计算小区的用电负荷;③电流计算。设计人员应当在额定电压条件下、正常运行情况下,准确计算工作总电流,并且按照电流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导体,并且对功率损耗进行计算;④尖峰电路计算,准确计算负荷在短时间内的最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摘要:住宅小区用地选择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字: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一、住宅小区用地选择 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住宅小区应避免布置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断层、风化岩层、裂缝、滑坡等,也应避开风口,洪水侵袭的地区,以及地震时有崩坍陷落危险的地区。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有利地形、地貌的地区,必须避免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和侵害。 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住宅小区可选择自然坡度在25%以内的地段,其地形即使复杂,经过一定的组织和局部改造,是可以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的。自然坡度在25%~50%的地段,建设困难较多,土石方量也大,建筑群体布置及设计受到很大限制。自然坡度在50%以上地段,最好不选作建筑用地,可作园林绿地。应注意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特点,对农耕地作切实的调查,全面分析比较,充分利用适宜建设的山坡薄土、瘦地、荒地作为居住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要充分利用劣地,对丘陵间和坡腰良田好土要十分珍惜。 二、住宅小区规划选址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及各地方城市规划条例是小区规划选址的重要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住宅小区选址定点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住宅小区选址定点的书面申请报告;计划部门的批件,反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额等;有证测绘单位实测能反映拟建设位置及周围相互关系的一定比例的现状地形图。城市住宅小

住宅设计要点(规范)

住宅设计要点(规范)

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小区3000-5000户10000-30000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

地面停放场地。 【道路】 居住区级,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与城市支路同级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一般用于划分组团的道路 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级,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公建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住宅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臵: 永州市冷水滩锦和苑小区西临攸县中心大道、东临百花路、北临进站路、周边为住宅用房。配套设施较集中;基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攸县理想的休憩、居家场所。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4.23亩,场地内较为平坦,有利于整个项目的开发。 2、工程范围与现状 工程建设场地气候条件、地质。 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8℃,最热日平均温度27-30℃,全年冬春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2-3.5m/s,年平均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3726-4605MJ/㎡。气候区域为夏热冬冷地区。 地质情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二、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国家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 及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根据甲方意见调整认可的设计方案 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 攸县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甲方提供的市政规划资料 三、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9487.1㎡,总建筑面积157137.05㎡。(含地下室建筑面积9276.8㎡)。其中32+1的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88006.71㎡,10+1的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37370.1㎡,多层商住楼建筑面积为22483.44㎡ 2、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的设计范围:攸州一品住宅小区 1#~10#楼及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及概算等设计说明及文本。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完整版)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 前言 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并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能源系统;3、水环境系统; 4、气环境系统; 5、声环境系统; 6、光环境系统; 7、热环境系统; 8、绿化系统; 9、废弃物管理与处臵系统;10、绿色建材系统。本《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本《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在执行本《导则》时,应同时执行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强制性规范、规程和标准。 1、总则 1.0.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国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实践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6-11-08T13:32:55.94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吴志成 [导读] 住宅工程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占投资较少,但它却是项目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住宅工程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占投资较少,但它却是项目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文章结合江门莲湖花园二期项目,阐述了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立面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对生活居住小区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从基本生理需求逐步向心理需求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宅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应用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现实意义。 1项目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55777.1㎡,住宅面积为47342.9㎡,以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本项目地块位于沙湖镇长堤西路北侧,与镇中心毗邻。地块南面为沙湖河,视野十分开阔,地块形状显长方形横向南北朝向布置。周边环境安静,十分合适开发住宅小区。地块周边配套方便,2公里服务半径内有市场、医院、幼儿园等公共配套设施。 2 项目规划布局 项目地块景观资源十分优越。地块形状规整,而且长边沿着河,地块建筑物既有理想的景观,又能获得良好的朝向。由于地块沿着河,开发商通过打造高品质的住宅小区,从而开拓沿江景色,塑造长堤西路想形成一道亮丽的沿江风景。地块内建筑物是由沿江南北向布置,地块南面前端布置底层住宅,背面为17层高层住宅,地块东西两侧为9层的中高层住宅。区内整体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建筑组合体型。沿江面建筑景观层次感强烈。地块东侧沿街布置商业网点,满足其区内及周边的生活商业配套需求。区内高层建筑采用底层架空方式,使区内行人视野得到延伸,获得更好的小区内空间。高层下面设置一个半地下车库,以满足区内停车需求(详见图1)。 3 住宅建筑设计 3.1 住宅设计理念 利用地块本身的环境优越性,小区二期建筑都有良好的朝向。在住宅户型设计中,尽可能争取住宅起居室和主人间向南和沿江景观面。 (1)合理的房间尺度,合理的功能分区。根据人体尺度及功能要求,设置不同功能的空间尺度。比如: 设计客厅时,均留有两面相对较长的实面墙; 厨房设计考虑洗、切、烧的顺序来安排设备,配置相应的案台,并留有冰箱位置; 卫生间将洗浴、便溺、盥洗、洗衣功能加以组合分隔,并考虑洗衣机位置。户内设计功能空间做到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公私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等,通过恰当的空间划分使居住生活空间和生活行为适得其所,进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环境。 (2)重视朝向、采光及通风。户型设计保证每户主卧室及起居室都有一个向南的朝向,做到明厅、明卧、明厨,餐厅的设置也相对独立,靠近外墙,自然采光。户型设计皆考虑穿堂风路线短直,特别是南北起居厅与餐厅对穿的户型设计,通风流畅。莲湖花园二期项目高层5#、7#、8#楼标准层平面图如图2所示。 (3)设备管网的有效组织。所有厨房、卫生间均设集中管井,保证室内美观。结合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在单元公共区内设置管井,每户均采用电表、水表、燃气表出户系统,为小区物业管理提供了方便,为智能化小区创造了条件。 (4)宜人的公共部位设计。公共部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空间的特点。每栋楼的1 层均设计了面积适当、空间形态完整的大堂空间,所有公共部分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以满足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的要求。 3.2 住宅室内空间的组织设计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将有限的面积进行合理分布,起居室、餐厅、厨房组织在一个区,将卧室、卫生间集中在另一个区,从而形成了公共活动区和私密性较强的卧室区,即动区和静区。精细化平面布局,细致地分布住宅中的各种基本居住空间,甚至对家具的尺寸及摆放都作了细致的考虑。另外,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可变性,室内大部分墙体都可以根据需要拆除而重建空间,以适应不同家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某小区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第五章电气篇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5栋高层住宅及一层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面积共计45819〃,其中地2 下部分建筑面积5066m。建筑概况详见建筑专篇. 二、设计依据: 1. 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参參照的国家及地方主要有关规范、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 (5)《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35-94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⑺《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3 ) 《有线电视糸统工程技术规氾》GB50200-94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三、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电力力、照明系统 3、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4、电气消防 5、电气节能 6、弱电系统管线预埋 四、变配电系统 1. 负荷分级 本工程主要为住宅小区,其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用电,公共设备用电及商业用电,,其中消防设备、客梯电力、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 电气负荷 设备总安装容量Pe=8047.9kw 低压侧计算负荷Pjs=3126.79kW 3. 供电电源 由城市10kV配电网引入地下室高压配电房。小区设2个变配电房,地下室公变 配电房(2x1000kVA),供A1~A3栋,B, C栋,D, E栋住宅用电,地下室专变配电房供首层商铺用电及地下室照明,电梯,给水泵,消火栓泵等公共设备用电,并设一台360KW勺发电机,供小区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供电。 4. 计量 本工程商业,公共设备采用高压计量,住宅计量到户。 5. 无功补偿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9578.0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35176.9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913.7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一)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地下层,可利用大地本身及建筑结构墙体对噪声的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噪声污染;机组排烟管道上装有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机组底座安装减震垫;柴油机废气利用竖井排放高空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四、通风部分 (一)选用高效、节能、低噪音和低振动的设备。主要有风机、水泵。 (二)对噪音较大的设备采用隔音消音处理,包括设置通风、风管上设消音器、机房设吸音板等。 (三)对有振动的设备采用隔振措施,包括采用橡胶或弹簧减振器,弹性吊架、柔性接头等。 (四)发电机组配置排烟消声装置,排烟管接至高层屋面排放。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