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17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第1篇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
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三、规划设计原则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1、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设计说明第一篇 总体规划设计一、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其他文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 08-55-200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基地概况1、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包括3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兼商业)。
2、项目概况二号地块用地面积72492.9平方米,三号地块用地面积40219。
29平方米,四号地块用地面积250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
82平方米(含地下),总户数约2700户。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符合当地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贴合居民需求,贴合政策要求的住宅区,利于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通过建筑围合是布局,形成组团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创造“花园城市”的小区居住环境。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小区——详细规划阐明****建筑设计有限企业图纸目录规划设计设计阐明书………………………………………………………………………………………6张单体效果图………………………………………………………………………………………1张区位图………………………………………………………………………………………………………1张总平面图(jpg)……………………………………………………………………………………………1张总平面图(cad)……………………………………………………………………………………………1张日照分析图(jpg)……………………………………………………………………………………………1张日照分析图(cad)……………………………………………………………………………………………1张道路竖向分析图(cad)……………………………………………………………………………………1张道路交通分析图(jpg)……………………………………………………………………………………1张管线综合图(cad)……………………………………………………………………………………………1张管线综合图(jpg)……………………………………………………………………………………………1张消防分析图(jpg) ……………………………………………………………………………………………1张消防分析图(cad) ……………………………………………………………………………………………1张单体组合图…………………………………………………………………………………………………14张规划设计阐明第一部分规划根据及现实状况概况1、规划根据1、《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23年版)2、《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都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6、《都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2、现实状况概况2.1位置及规划范围规划片区位于******,用地面积1988.2㎡。
一、项目概况:xxxxx县五号棚户区公共租赁住房小区是由xxxxx县住房保障办公室进行的城市旧城改造项目小区。
基地总面积约为9.4公顷(约144.61亩),地块(东西最宽为324米,南北最长为380米)位于xxxxx县黄河路北侧,基地内现为空地,北侧、东侧为规划城市道路,基地西侧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且周边沿街面较长,可在设计沿街店面,增加地块的商业价值,并为规划区域内的居民的生活提供服务,大幅度提升地块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
本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为157601.6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20028.09㎡,商业建筑面积34468.58㎡,公共建筑面积3104.95㎡。
建筑密度24.36%,容积率为1.635,共有户数1446户,人口4627人。
本小区采用地上地下两种停车方式,共设置了748个停车位。
二、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5、《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XJJ013-20048、xxx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9、xxxxx县规划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10、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三、规划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通过“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建立社区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统,同是注重步行系统的建构与静态交通的安排,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活居住社区。
2、坚持“绿色生态社区”的理念充分利用基地内外现有的人文环境要素,建设与地形完美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的绿色居住区,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态主题。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区住宅的建设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市民对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的需求,设计一套合理、科学的小区住宅是十分重要的。
二、设计理念:本小区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
设计遵循人性化、便利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为目标。
三、整体布局:1.小区建筑的总体布局以“人性化”为核心,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打造人文氛围。
在小区内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儿童游乐设施和康体休闲区等,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
2.小区采用错落有致的分区布局,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
四、住宅设计:1.住宅楼采用层次分明的设计,以增加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和美感,同时提供各自独立的私密空间。
2.住宅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停车场、幼儿园、健身房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3.住宅阳台设置绿化景观,为居民提供绿色的休闲和观赏空间。
五、公共设施:1.小区内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广场等,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的场地。
2.小区内设置儿童游乐设施,为居民的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游乐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3.小区内设置康体休闲区,包括花园、园亭、健身步道等,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六、交通规划:1.小区周边设置方便居民出行的公交站点,并规划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2.小区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七、绿化环境:1.小区内大量绿化植被,包括花坛、草坪、树木等,为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
2.小区内设计生态湖泊或人工湖泊,增加水景效果,提供更多的运动和休闲方式。
3.小区内设置生态景观带,提供更多的生态环境,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居住环境。
八、安全管理:1.小区周边设置安全围墙,控制出入口,保证居民的生活安全。
濮阳县金堤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项目概况与分析1.区域位置及规划背景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
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
地理坐标在东经°—°,北纬°—°之间。
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2012年上半年,濮阳县GDP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农民现金人均收入达到2485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濮阳县工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围绕“工业做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植光电子、医用新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将濮阳县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LED冷光源基地。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荣获全市第一季度产业集聚区暨县城建设观摩评比联手赛第一名。
2012年6月25日,省发改委批复(豫发改工业〔2012〕793号文)同意《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发展区平方公里、控制区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
同时,濮阳县还对县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合理布局,依托现状城区,分期成片发展城市建设,生活区、工业区分离,将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豫北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基地,先进产业集中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发展区,濮阳县改革创新试验区,宜居、生态协调发展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叶集区广场东苑小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研究一、城市概况叶集区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六安市辖区(原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办事处、镇区办事处共6个乡镇(办事处),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
叶集区文化底蕴厚重。
徽商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江淮之间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
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李济野等“未名四杰”燃灯文坛。
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孕育出陶勇、杨国夫、桂绍忠等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
美食文化享誉内外,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启航茶油等特产驰名四方。
产业特色鲜明。
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四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安徽省林产业十强县区。
木竹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企业91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通过中家协评审授牌,荣获第三届中国家具品牌节新兴产业基地示范奖。
二、区位环境叶集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东望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连淮河水,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
境内史河(干渠)环绕,105、312两条国道、宁西、阜六、合武三条铁路和沪陕、合武、济广三条高速交汇于此,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交通便捷。
本项目用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周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教育配套商业配套众多,地理位置较优越,区政府、未名湖、人民广场近在咫尺。
三、现状分析1、基地现状现状基地为建设用地,整个基地内以自然植被为主,西侧有河流,基地内有部分民房,沿街有部分临时简易棚。
项目用地总面积110904平方米(约166亩,扣除创新路道路面积),其中综合商业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住宅小区用地面积84167平方米。
XXXXX规划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图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电气设计第七章暖通设计第八章消防与安全设计第九章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第十章智能化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项目概况xxxxx二、设计依据1、业主方提供的资料(1)《规划条件图》(2)《规划要点通知书》(3)现状地形图电子版2、工程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6)(11)国家、湖南省、长沙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XXX四、气象地质条件及场地概况XXXXX五、设计理念1、可持续性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绿色”与“低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单体设计中体现城市与居住的“绿色”“低碳”特点。
2、以人为本,创造便利的交通、购物、居住生活、工作的社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需求不断转变,打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方向。
3、系统整合,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深刻理解场地的特点与价值,充分挖掘整个辉煌国际项目资源的复合效应,使商业、居住、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形成聚合效应。
4、建筑主体在满足后退城市沿街尺度,保证南北向日照间距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在建筑之间不造成互相遮挡的现象,争取最大的日照时间,充分体现对住户生活质量的重视和设计人性化的一面,更进一步提高了小区的品位与级别。
登封市东城区意墅澜山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阐明书目录一规划设计根据二区位分析三现实状况分析四设计理念五总体规划1.总平面布置2.住宅布局3.公建布局4.道路交通系统设计5.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六附录1.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一规划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现行《都市规划编制措施》现行《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J 137)《都市规划编制措施实行细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则》/T744)《登封市都市总体规划(-)》《登封市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州市城镇规划管理条例》登封市地形图等二区位分析:意墅澜山居住小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城区,东城区旳生态居住区重要分布于玉带路以北、沿嵩山山麓环形布局。
本居住区位于康南路与金峰路之间,焦河绿带公园以西,旅游环山路以东,总用地面积约75公顷。
三现实状况分析:基地位于沿嵩山山麓自然环境优美旳地段,基地现实状况多为耕地,生态环境良好。
设计范围内设置生态型高档居住区、配套小区级商业娱乐综合服务区、休疗养基地等功能,未名河及其滨河绿带从休疗养基地内穿过。
四设计理念:(1)生态性原则:作为与游憩相结合旳居住园区,对自然环境旳尊重以及对生态构造旳调整,是规划旳基本出发点。
在规划过程中,仔细分析了既有地形旳基础,不采用对基地进行大规模旳平整、开挖等,对现实状况地形合适整改改造,依托山势和溪流湖水,合理组织场地排水走向。
道路线形设计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开挖。
住宅建筑不全面铺开过于平均,而是做到到局部集中,留出必要旳游憩场所,留出优美旳山体轮廓线,突出园区田园风光旳景观特色。
并且,住宅建筑大部分安排在向阳面,争取大面积和良好旳日照与观景朝向。
(2)文化性原则: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旳文化理念出发,突出居住区旳文化特色,使老式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乡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旳气氛。
景观设计上,重视中国文人山水园林之主题,重视壶天模式旳中国老式理想景观。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
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
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
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强调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本小区的环境特色。
2)规划布局
﹡小区的住宅有22栋座北朝南的塔楼为主,围合成中心组团绿化,住宅经过高度控制,尽量争取南面入射阳光。
2、住宅类型设计
小区为多层住宅,由一房两厅,两房两厅及三房两厅的户型组成,均为一梯两户的板式楼型。
以上住宅户型的分布与屯昌县当前商品住宅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3、交通布置
a.对外交通
基地东面临城市道路,对外交通比较便捷。
由于小区只有东面有临街面,因此小区主入口和1个车行次入口都设在东面,小区对外联系非常方便。
b.小区道路
区内道路为环形结构,路面分为三级,主干道宽6米,组团内消防车道宽4米,入户路宽3.0米。
小区停车分为地面、地下两种方式。
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主要汽车入口,小区的绿化广场及步行道完全避开汽车的干扰。
此种布置方式体现了人车分流的理念,充分提升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
4、绿化与环境设计
本规划的绿化是经过一个庞大的绿色生态系统来实现的,方案以大面积中心绿化广场为核心,经过景观步道与各组团绿地相连,使居民的休闲娱乐在一个步行系统中完成,而不受其它因素干扰。
环境设计采用私密—半私密—公共开放空间的原则手法,使环境景观不但有开阔大活动广场和水面,同时亦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在设计中,绵延的水脉贯穿整个地块,用地中央水域现代风格的会所及休闲廊能够营造出令人心动的海岸休闲气息。
5、建筑风格
(1)造型风格。
以现代建筑语言为主导,建筑造型简洁、语汇明晰、个性突出,整体轻灵明快、避免沉闷厚重,符合海滨度假休闲气氛;屋顶形式经过平顶变化相结合来丰富建筑形态和住区轮廓,以大面积阳台呼应热带居住特色,更突显海岸住区特色。
(2)色彩倾向。
住宅单体强调“高明度、低纯度”,主体墙面以赭石三色组合为基调,用白色线条点缀,局部构件采用小面积亮白色提升,从而强调色彩的层次感。
(3)材料选择。
用材以面砖为主,结合涂料作为点缀,材料的对比得以丰富立面形象;仿木格栅、遮阳构架等的使用亦突显热带海洋地域特征及度假休闲文化氛围。
(4)细节处理。
建筑设计强调细部节点设计,经过现代材料与构造来表示传统线脚及做法的韵味;阳台栏杆简练轻巧,经过部分重点位置的节点构件(如金属穿孔板),使整个立面形象清新典雅;住宅楼梯间及入口做进一步处理,设置过渡空间以提高住宅档次。
部分底层架空可
考虑加大层高,提供更大的舒适度,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深化设计。
6、无障碍设计
1.住宅无障碍设计范围及内容
a.建筑入口:无障碍坡道及门
b.入口平台:、无障碍入口平台
c.水平及垂直交通:无障碍候梯厅及电梯
d.无障碍住房
7、环保设计
本项目无大的污染源。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按照“因地制宜、清洁城市、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单体设计。
1)防噪音处理
沿城市道路一侧均设置绿化带,以高大茂盛树木减弱城市及区内干道的噪音影响;临街住宅,建议考虑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甚至增设隔音墙等措施,以减弱规划城市路的噪声影响。
关于设备方面,采用变频泵以减少噪声、选用低噪型机组、发电机房等设置隔声减振措施;部分设备用房靠周边布置,以植被降低建筑共振及邻近影响、加强通风效果;机组与楼地面连接进行隔噪减振处理,避免影响相邻住户;另外部分采用埋入式布置在景观绿化中处理成环境小品,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如中水系统等)。
2)环保建材
作为建筑围护体系的填充墙,建议采用灰砂砖砌块等环保材料;设计上尽量采用节省能源的当地建材,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物质。
3)污水处理
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后提供室外景观绿化的灌溉等;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各排水立管根据排水量采用伸顶通气管、环形通气管或专用通气立管。
4)废气
设备用房均设计通风系统,使废气能及时排放出室外;卫生间设机械排风,通至屋顶风机房高空排放。
5)货运及垃圾处理
住宅组团实现垃圾袋装和分类投放,沿社区道路设置果皮箱,结合商业街及公众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收集点以减少垃圾收集的影响;商业店铺和公建设单独的货运出入口兼作垃圾运输出入口;建议在施工过程及竣工使用后,设置废物回收区,回收不同种类废物循环使用。
垃圾中转站设于小区下风且相对隐蔽位置,有对外单独出入口,可对外服务。
8、节能设计
根据项目当地情况和气候特征,经过综合手法反映节能、生态的发展趋势。
1、遮阳防晒
为节省能源,住宅的东西方向避免布置客厅、主人房等主要功能房间,或设计大进深阳台、空中花园、入户花园以减少日晒;按照不同朝向日晒的各自特点,住宅外窗及阳台、露台大规模采用仿木遮阳百页或遮阳构架,并分别以横向或竖向相对应;公建部分位置考虑遮阳百页并与窗户间保持一定距离,阻挡阳光直射的同时在建筑外界面形成气流通道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区内普遍设置庭院、大面积水面并栽种大量绿化树木,住宅和公建屋顶局部架设遮阳构架和大面积屋顶花园,有助于节能降温、减少热辐射和吸热量。
同时,根据节约能源的大趋势,对住户在当地利用太阳能、防止紫外线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考虑。
2、利用和调节自然风
根据-------县地区的气候条件,本方案的住宅间距均能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布局以南北为绝大多数,以南偏东为辅、少量南偏西,以利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各组团围而不合、底层局部架空,结合庭院形成上下与纵横方向的辅助“风道”,创造自然良好的对流通风条件,以利形成穿堂风和适宜的小气候,使邻里组团的通风情况良好;加深建筑进深的同时有助于形成气流的回流空间。
3、噪音处理
经过空间区域的划分和立面处理,结合住宅形体多方位、多层次的变化,以及各组团的庭院空间栽植高大绿化树木,在隔绝来自外界及相互之间噪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回声,将自身噪音的影响大幅度降低。
4、其它节能措施
屋顶铺设挤塑型聚苯板作为保温、隔热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采用节能变压器和节能照明灯具;尽量选用高效、节能的机组和通风设备。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