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超净高纯氢氟酸产能调研

国内外超净高纯氢氟酸产能调研

国内外超净高纯氢氟酸产能调研
国内外超净高纯氢氟酸产能调研

表1 国内外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产能调研表(2012-7)

国内外高纯氢氟酸产能大于18.49万吨/年。其中国外大于4.2万吨/年。其中中国大陆高纯氢氟酸产能大于12.52万吨/年,包括已建大于2.72万吨/年,在建约5.2万吨/年,拟建约5.1万吨/年。其中中国台湾地区大于1.77万吨/年。

高纯工业品氢氟酸是微电子技术加工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化学品之一,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液晶显示器件、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清洗和腐蚀,是上述各行业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它的纯度和洁净度对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基于微电子技术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制约微电子技术发展。近年来,全球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很快,近两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因此高纯工业品氢氟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电子化学品产业通过近几年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氢氟酸在国内已有几家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级别主要是UP级、EL级和UP-S级,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和台湾等地。对几个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发现产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别,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该产品的发展,因此当前急需制定高纯工业品氢氟酸国家标准,根据电子行业用户的实际要求确定适宜的质量要求。新标准的出台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规范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和促进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目前未有统一的电子氢氟酸标准。巨化集团公司正在(2011-2012)建议制订《高纯工业品氢氟酸》行业标准,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规定了高纯工业品氢氟酸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

输、贮存和安全。适用于高纯工业品氢氟酸。该产品主要用于电子行业的清洗和腐蚀。国内外情况简要说明:1. 国外已生产多年,且技术成熟,品质较高。我国首套生产线在2009年7月建成,目前国内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5家左右。产品质量基本达到UP级和EL级,最高能达到UP-S级,产品已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目前出口美国、德国、日本和台湾等地。该标准涉及产品的品质很高,因此大部分分析项目以仪器检验为主,目前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已采用先进的仪器分析,达到国外的分析技术水平。2. 目前查阅到的国外标准有国际半导体协会标准:SEMI C1.8-1990《氢氟酸标准》,SEMI C7.3-1990《二级氢氟酸标准》,SEMI C7.4-1990《49%二级氢氟酸标准》。本标准与以上标准的采用程度为修改采用。3. 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标准。4. 未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在2010年7月举行的Intersolar North America上,SEMI光伏标准委员会通过了八项光伏新标准,其中有PV11-1110——氢氟酸规范/光伏应用。2012年度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3)会议,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将参与《光伏电池用电子级氢氟酸》等国家标准的编写。

国际SEMI(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标准化组织根据高纯试剂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发展情况,按品种进行分类,每个品种归并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其中包括多个用于不同工艺技术的等级,具体见下表2。

表2 SEMI国际标准等级

国内有的高纯试剂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其中,BV 系列标准比较常见,该标准共分为七个等级。如:北京化学试剂用的就是BV系列标准,具体见下表3。

表3 国内高纯试剂常用规格

目前,因各微电子生产企业对高纯氢氟酸要求的标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四个档次:①低档产品,用于>1.2μmIC工艺技术的制作;②中低档产品,适用于0.8~1.2μmIC工艺技术的制作;③中高档产品,适用于0.2~0.6μmIC工艺技术的制作;④高档产品,适用于0.09~0.2μm和<0.09μm IC工艺技术的制作。

产品等级一般分为4个档次。目前国内能够生产SEMI C1~7级(包括MOS级及BV-Ⅰ~Ⅲ级)高纯氟化氢的企业近10家,而能生产SEMI C8~12级(大致相当于高于BV-Ⅲ级的产品)的极少。

安全评价报告

北京华北石门加油站有限公司 北京市华北石门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北工职院安评二组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2012年1月

北京华北石门加油站有限公司—安全评价报告(删除“-”,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前言 安全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查找经营、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经营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本次评价的目的是对该加油站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现状做出评价,辨识目前该加油站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等变化情况,分析危险、危害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加油站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目前加油站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该加油站的安全状况做出明确的结论,为确定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和被评价单位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委托方提供的各类证件、文件等资料是本评价的依据。在此安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华北石门加油站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人员的大力支持,使得评价工作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报告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北工职院安全评价二组 2012年1月

目录 第一章安全评价的依据 (1) 第一节任务来源 (1) 第二节评价目的 (1) 第三节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1) 第四节评价范围 (3) 第五节评价内容 (4) 第六节评价程序 (4) 第二章被评单位基本情况 (5) 第一节被评单位基本情况 (5) 第二节工艺设施基本情况 (6) 第三节消防安全设施 (6) 第四节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 第一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 第二节加油站级别识别 (23) 第三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3) 第四章加油站现场安全评价 (25) 第一节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25) 第二节现场检查评价 (26) 第三节加油站综合评价 (34) 第四节整改建议 (37) 第五章分析评价 (38) 第六章评价结论 (40) 第七章整改措施及建议 (41)

过氧化氢浓度密度对照表

过氧化氢浓度密度对照 表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浓度0% 浓度0.5% 浓度1% 浓度1.5% 浓度2% 浓度2.5% 浓度3% 浓度3.5% 浓度4%6 浓度4.5% 浓度5% 浓度5.5% 浓度6% 浓度6.5% 浓度7% 浓度7.5% 浓度8% 浓度8.5% 浓度9% 浓度9.5% 浓度10% 浓度10.5% 浓度11% 浓度11.5% 浓度12% 浓度12.5% 浓度13% 浓度13.5% 浓度14% 浓度14.5% 浓度15% 浓度15.5% 浓度16% 浓度16.5% 浓度17% 浓度17.5%8 浓度18% 浓度18.5% 浓度19% 浓度19.5% 浓度20% 浓度20.5% 浓度21% 浓度21.5% 浓度22%3987 浓度22.5% 浓度23% 浓度23.5% 浓度24% 浓度24.5% 浓度25% 浓度25.5% 浓度26% 浓度26.5%时密度=1.09661 浓度27% 浓度27.5% 浓度28% 浓度28.5% 浓度29% 浓度29.5% 浓度30% 浓度30.5% 浓度31%时密度=1.1 浓度31.5% 浓度32% 浓度32.5% 浓度33% 浓度33.5% 浓度34% 浓度34.5% 浓度35% 浓度35.5%时密度=1. 浓度36% 浓度36.5% 浓度37% 浓度37.5% 浓度38% 浓度38.5% 浓度39% 浓度39.5% 浓度40% 浓度40.5% 浓度41% 浓度41.5% 浓度42% 浓度42.5% 浓度43% 浓度43.5% 浓度44% 浓度44.5% 浓度45% 浓度45.5% 浓度46% 浓度46.5% 浓度47% 浓度47.5% 浓度48% 浓度48.5% 浓度49% 浓度49.5% 浓度50% 浓度50.5% 浓度51% 浓度51.5% 浓度52% 浓度52.5% 浓度53%94 浓度53.5% 浓度54% 浓度54.5% 浓度55% 浓度55.5% 浓度56% 浓度56.5% 浓度57% 浓度57.5% 浓度58% 浓度58.5% 浓度59% 浓度59.5% 浓度60% 浓度60.5% 浓度61% 浓度61.5% 浓度62% 浓度62.5% 浓度63% 浓度63.5% 浓度64% 浓度64.5% 浓度65% 浓度65.5% 浓度66% 浓度66.5% 浓度67% 浓度67.5% 浓度68% 浓度68.5% 浓度69% 浓度69.5% 浓度70% 浓度70.5% 浓度71% 浓度71.5% 浓度72% 浓度72.5% 浓度73% 浓度73.5% 浓度74% 浓度74.5% 浓度75% 浓度75.5% 浓度76% 浓度76.5% 浓度77% 浓度77.5% 浓度78% 浓度78.5% 浓度79% 浓度79.5% 浓度80% 浓度80.5% 浓度81% 浓度81.5% 浓度82% 浓度82.5% 浓度83% 浓度83.5% 浓度84% 浓度84.5% 浓度85% 浓度85.5% 浓度86% 浓度86.5% 浓度87% 浓度87.5% 浓度88% 浓度88.5% 浓度89% 浓度89.5% 浓度90% 浓度90.5% 浓度91% 浓度91.5% 浓度92% 浓度92.5% 浓度93% 浓度93.5% 浓度94% 浓度94.5% 浓度95% 浓度95.5% 浓度96% 浓度96.5%

氩气分装站安全评价报告

1 安全预评价目的、原则、程序、内容、评价范围 1.1 安全预评价目的 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安全预评价通过辨识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和辅助设施中固有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的主要条件,并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与评价,确定其危险等级或程度,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的主要条件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为该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者健康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同时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1.2 安全预评价原则 本次预评价遵循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的原则,以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程序,用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 1.3 安全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程序见图1-1。

图1-1 安全评价程序图 1.4 安全评价内容 (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依据安全预评价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 (4)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

硫酸的密度与浓度对照表

硫酸的密度与浓度对照表(20℃时) 密度 H2SO4 密度H2SO4 密度 H2SO4 密度H2SO4 g/cm3 % g/cm3 % g/cm3 % g/cm3 % 1.000 0.3 1.115 16.7 1.230 31.4 1.345 44.7 1.005 1.0 1.120 17.4 1.235 3 2.0 1.350 45.3 1.010 1.7 1.125 18.1 1.240 3 2.6 1.355 45.8 1.015 2.5 1.130 18.8 1.245 3 3.2 1.360 46.3 1.020 3.2 1.135 19.4 1.250 33.8 1.365 46.9 1.025 4.0 1.140 20.1 1.255 34.4 1.370 47.4 1.030 4.7 1.145 20.7 1.260 35.0 1.375 47.9 1.035 5.5 1.150 21.4 1.265 35.6 1.380 48.4 1.040 6.2 1.155 2 2.0 1.270 36.2 1.385 49.0 1.045 7.0 1.160 2 2.7 1.275 36.8 1.390 49.5 1.050 7.7 1.165 23.3 1.280 37.4 1.395 50.0 1.055 8.4 1.170 23.9 1.285 37.9 1.400 50.5 1.060 9.1 1.175 24.6 1.290 38.5 1.405 51.0 1.065 9.8 1.180 25.2 1.295 39.1 1.410 51.5 1.070 10.6 1.185 25.8 1.300 39.7 1.415 5 2.0 1.075 11.3 1.190 26.5 1.305 40.2 1.420 52.5 1.080 12.0 1.195 27.1 1.310 40.8 1.425 5 3.0 1.085 12.7 1.200 27.7 1.315 41.4 1.430 53.5 1.090 13.4 1.205 28.3 1.320 41.9 1.435 5 4.0 1.095 14.0 1.210 28.9 1.325 42.5 1.440 54.5 1.100 14.7 1.215 29.6 1.330 43.1 1.445 5 5.0 1.105 15.4 1.220 30.2 1.335 43.6 1.450 55.4 1.110 1 6.1 1.225 30.8 1.340 44.2 1.455 55.9 密度 H2SO4 密度 H2SO4 密度 H2SO4 密度 H2SO4 g/cm3 % g/cm3 % g/cm3 % g/cm3 % 1.460 56.4 1.585 67.8 1.710 78.5 1.835 95.7 1.465 56.9 1.590 68.2 1.715 78.9 1.836 97.0 1.470 57.4 1.595 68.7 1.720 79.4 1.475 57.8 1.600 69.1 1.725 79.8 1.480 58.3 1.605 69.5 1.730 80.2 1.485 58.8 1.610 70.0 1.735 80.7 1.490 59.2 1.615 70.4 1.740 81.2 1.495 59.7 1.620 70.8 1.745 81.6 1.500 60.2 1.625 71.2 1.750 8 2.1 1.505 60.6 1.630 71.7 1.755 8 2.6 1.510 61.1 1.635 7 2.1 1.760 8 3.1 1.515 61.5 1.640 7 2.5 1.765 8 3.6 1.520 6 2.0 1.645 72.9 1.770 84.1 1.525 6 2.4 1.650 7 3.4 1.775 8 4.6 1.530 6 2.9 1.655 7 3.8 1.780 85.2

氢氧化钠密度浓度对照表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密度g/m3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005 0.602 0.151 1.095 8.74 2.391 1.01 1.045` 0.264 1.1 9.19 2.527 1.015 1.49 0.378 1.105 9.645 2.664 1.02 1.94 0.494 1.11 10.1 2.802 1.025 2.39 0.611 1.115 10.555 2.942 1.03 2.84 0.731 1.12 11.01 3.082 1.035 3.29 0.851 1.125 11.46 3.224 1.04 3.745 0.971 1.13 11.92 3.367 1.045 4.2 1.097 1.135 1 2.37 3.51 1.05 4.655 1.222 1.14 1 2.83 3.655 1.055 5.11 1.347 1.145 13.28 3.801 1.06 5.56 1.474 1.15 13.73 3.947 1.065 6.02 1.602 1.155 14.18 4.095 1.07 6.47 1.731 1.16 14.64 4.244 1.075 6.93 1.862 1.165 15.09 4.395 1.08 7.38 1.992 1.17 15.54 4.545 1.085 7.83 2.123 1.175 15.99 4.697 1.09 8.28 2.257 1.18 16.44 4.85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二)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185 16.89 5.004 1.37 34.03 11.65 1.19 17.345 5.16 1.375 34.52 11.86 1.195 17.8 5.317 1.38 35.01 1 2.08 1.2 18.255 5.476 1.385 35.5 1 2.29 1.275 25.1 8 1.39 36 1 2.51 1.28 25.56 8.178 1.395 36.495 1 2.73 1.285 26.02 8.357 1.4 36.99 1 2.95 1.29 26.48 8.0539 1.405 37.49 13.17 1.295 26.94 8.722 1.41 37.99 13.3 1.3 27.41 8.906 1.415 38.49 13.61 1.305 27.87 9.092 1.42 38.99 13.84 1.31 28.33 9.278 1.425 39.495 14.07 1.315 28.8 9.466 1.43 40 14.3

气体充装站项目安全预评价

气体充装站项目安全预评价

1.1.1总论 1.概述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安全预评价导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关精神,结合XX气体充装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气体充装站建筑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受XXXX公司委托,对其XX气体充装站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评价法等安全预评价手段,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项目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行管理给予指导。 2.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2.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44号 (4)《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4-1998 (5)《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5-1998 (6)《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4-2006 (7)《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8)《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硫酸浓度与密度对照表

硫酸浓度/密度对照表(20℃) 密度H2SO4密度H2SO4密度H2SO4密度H2SO4 g/cm3%g/cm3%g/cm3%g/cm3% 1.00000.3 1.115016.7 1.230031.4 1.345044.7 1.0050 1.0 1.120017.4 1.235032.0 1.350045.3 1.0100 1.7 1.125018.1 1.240032.6 1.355045.8 1.0150 2.5 1.130018.8 1.245033.2 1.360046.3 1.0200 3.2 1.135019.4 1.250033.8 1.365046.9 1.0250 4.0 1.140020.1 1.255034.4 1.370047.4 1.0300 4.7 1.145020.7 1.260035.0 1.375047.9 1.0350 5.5 1.150021.4 1.265035.6 1.380048.4 1.0400 6.2 1.155022.0 1.270036.2 1.385049.0 1.04507.0 1.160022.7 1.275036.8 1.390049.5 1.05007.7 1.165023.3 1.280037.4 1.395050.0 1.05508.4 1.170023.9 1.285037.9 1.400050.5 1.06009.1 1.175024.6 1.290038.5 1.405051.0 1.06509.8 1.180025.2 1.295039.1 1.410051.5 1.070010.6 1.185025.8 1.300039.7 1.415052.0 1.075011.3 1.190026.5 1.305040.2 1.420052.5 1.080012.0 1.195027.1 1.310040.8 1.425053.0 1.085012.7 1.200027.7 1.315041.4 1.430053.5 1.090013.4 1.205028.3 1.320041.9 1.435054.0 1.095014.0 1.210028.9 1.325042.5 1.440054.5 1.100014.7 1.215029.6 1.330043.1 1.445055.0 1.105015.4 1.220030.2 1.335043.6 1.450055.4 1.110016.1 1.225030.8 1.340044.2 1.455055.9 1.460056.4 1.585067.8 1.710078.5 1.835095.7 1.465056.9 1.590068.2 1.715078.9 1.836097.0 1.470057.4 1.595068.7 1.720079.4 1.475057.8 1.600069.1 1.725079.8 1.480058.3 1.605069.5 1.730080.2 1.485058.8 1.610070.0 1.735080.7 1.490059.2 1.615070.4 1.740081.2 1.495059.7 1.620070.8 1.745081.6 1.500060.2 1.625071.2 1.75008 2.1

氢气站安全应急预案

Q /C Y X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安全标准 氢气站安全环保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XXXXXXXXXX 发布 Q/

目录

前言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0预案编制导则》要求而编制。 本标准由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部门:XXXXXXXX氯碱总厂氢气站。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XXXX 本预案审核人:XXX 本预案批准人:XXX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2011年第一次发布。

氢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氢气站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说明了氢气站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规定了氢气站的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制定了发生氢气泄露和火灾时的预防和预警措施、应急响应步骤、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及日常培训与演练方式等。 本预案适用于在双氧水车间区域发生的任何事故时,为控制危险源、抢救受伤人员、抢救公司财产及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任何活动。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17264-1998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 GB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4 基本情况和危险性分析 4.1 氢气站基本情况 车间名称: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氢气站 车间地址: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王家坪村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内 生产定员:12人 有毒有害物质名称:氢气 设备设施:见附录2 生产能力:25万瓶 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录1 4.2 危险性分析 4.2.1 氢气的主要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无臭很轻的气体。易燃。燃烧时生产蓝色火焰。极易扩散和渗透。系强还原剂,在高温时能还原金属氧化物。其主要物理参数见附录3:氢气安全

氢气站安全性评价检查表

氢气站安全性评价检查表(253 表)

氢气输送过程危险分析 氢气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主要原因有: 1)氢气输送管道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如果保护失效,雷电或静电积聚会使管道及构筑物遭到破坏或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管道因腐蚀、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等原因被损坏时,会造成大量的氢气外漏;当管道的法兰、阀门、焊缝泄漏或密封垫圈损坏而发生泄漏,泄漏的氢气遇火源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3)在抽送或压缩氢气时、检修、动火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氢气与氧气或其它助燃气体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极限时,遇火源会产生爆炸事故; 4)外部明火导入管道内部,包括管道附近明火的导入,以及与管路相连接的焊接工具由于回火而导入管道内;管道过分靠近热源,管内气体过热引起的着火爆炸; 5)带有水分或其它杂质的气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当超过一定的流速就会因摩擦产生静电积聚而放电。 氢气制备过程危险因素 采用电解法制氢,生成的氢和氧经分离、洗涤和调压后送出。电解法制氢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为氢气收集系统故障导致氢泄漏,由于氢气比空气轻,泄漏氢可能在车间上方积聚,若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可发生爆炸。 氢气为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59.2℃沸点℃:沸点-252.8℃,相对密度(水=1)0.07(-252℃),(空气=1):0.07,爆炸下限4.1%,爆炸上限74.1%,燃烧热241.0 KJ/mol。氢气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痹作用。氢气储运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 氢气管道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

LNG瓶组气化站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1) 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2) 第1章预评价目的和依据 (5) 1.1预评价目的 (5) 1.2预评价依据 (5) 1.3预评价内容和范围 (8) 1.4预评价程序 (9) 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 (11) 2.1 建设单位概况 (11) 2.2建设项目概况 (11) 2.3建设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13) 2.4瓶组站工艺流程 (15) 第3章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3.1天然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7) 3.2自然灾害、选址及平面布置危险性分析 (21) 3.3天然气输配过程及装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 3.4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4) 3.5公用与辅助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5) 3.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7) 3.7重大危险源辨识 (29) 第4章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32) 4.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32) 4.2评价单元划分 (33) 4.3安全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33) 4.4选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33) 第5章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41) 5.1瓶组站站址及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 (41) 5.2 LNG瓶组站中压管网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42) 5.3 控制系统单元预先性危险分析 (44)

5.4电气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及事故树分析 (45) 5.5职业卫生单元分析 (48) 5.6 LNG瓶组火灾与爆炸分析 (50) 5.7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55) 第6章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评价 (58) 6.1项目与周边的相互影响 (58) 6.2自然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58) 6.3工艺、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58) 第7章安全对策与建议 (60) 7.1可行性报告中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60) 7.2本预评价建议的安全对策措施 (62) 第8章预评价结论 (75) 8.1 项目安全预评价综述 (75) 8.2 安全预评价结论 (76)

发电厂、制氢站安全评价报告报告

第一章XXXXX基本情况 第一节企业简介 1 企业简介 XXXXX成立于1996年8月1日,是XXXXX电力行业中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公司规划总装机容量1200MW(并留有扩建余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安装2×300MW燃煤发电机组,1993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兴建,1996年12月15日两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公司自两台机组投产以来,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取得了丰硕的生产经营成果。1999年6月,公司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电力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被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命名为“无渗漏火力发电厂”,2000年,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一流火力发电厂”。该公司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1999年9月,公司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0年,公司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双文明单位”,被XXXXX委授予“XXXXX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荣誉称号。2001年1月,公司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根据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XXXXX有限责任公司已顺利完成体制改革,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XXXXX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2001年,公司全面推行了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型用人分配机制,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追求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以创国际一流火力发电企业为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为中国电力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氢氧化钠密度浓度对照表[1]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一)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密度g/m3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005 0.602 0.151 1.095 8.74 2.391 1.01 1.045` 0.264 1.1 9.19 2.527 1.015 1.49 0.378 1.105 9.645 2.664 1.02 1.94 0.494 1.11 10.1 2.802 1.025 2.39 0.611 1.115 10.555 2.942 1.03 2.84 0.731 1.12 11.01 3.082 1.035 3.29 0.851 1.125 11.46 3.224 1.04 3.745 0.971 1.13 11.92 3.367 1.045 4.2 1.097 1.135 1 2.37 3.51 1.05 4.655 1.222 1.14 1 2.83 3.655 1.055 5.11 1.347 1.145 13.28 3.801 1.06 5.56 1.474 1.15 13.73 3.947 1.065 6.02 1.602 1.155 14.18 4.095 1.07 6.47 1.731 1.16 14.64 4.244 1.075 6.93 1.862 1.165 15.09 4.395 1.08 7.38 1.992 1.17 15.54 4.545 1.085 7.83 2.123 1.175 15.99 4.697 1.09 8.28 2.257 1.18 16.44 4.85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二)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185 16.89 5.004 1.37 34.03 11.65 1.19 17.345 5.16 1.375 34.52 11.86 1.195 17.8 5.317 1.38 35.01 1 2.08 1.2 18.255 5.476 1.385 35.5 1 2.29 1.275 25.1 8 1.39 36 1 2.51 1.28 25.56 8.178 1.395 36.495 1 2.73 1.285 26.02 8.357 1.4 36.99 1 2.95 1.29 26.48 8.0539 1.405 37.49 13.17 1.295 26.94 8.722 1.41 37.99 13.3 1.3 27.41 8.906 1.415 38.49 13.61 1.305 27.87 9.092 1.42 38.99 13.84 1.31 28.33 9.278 1.425 39.495 14.07 1.315 28.8 9.466 1.43 40 14.3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三)

加油加气站安全评价报告

1 评价总则 1.1 评价对象及目的 1.1.1 评价对象 本次安全评价属于危险化学品经营项目的安全现状评价,评价对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销售分公司昆泰加油加气站(以下简称加油加气站)。 1.1.2 评价目的 (1)对加油加气站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该站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2)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价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危险程度; (3)通过评价查找加油加气站在安全设施方面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建议和防范措施; (4)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为企业安全决策提供建议,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2 评价范围及重点 1.2.1 评价范围 本次加油加气站安全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气站的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 (2)加气站的工艺、设备设施; (3)加气站的电气、消防等辅助设施; (4)加气站的安全管理现状,包括其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1.2.2 评价重点 本次安全评价工作的重点是对加油加气站的火灾、爆炸危险及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查找其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

对策措施,并确定其是否满足安全经营的要求。 1.3 评价依据 1.3.1 有关法规及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执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执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公布,2002年3月15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9)公安部第106号令《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2009年5月1日施行) (1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6月25日颁布,2000年1月1日实施,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液碱密度和浓度对照表

液碱密度和浓度对照表密度浓度% 1 0.159 1.005 0.602 1.01 1.04 1.02 1.94 1.03 2.84 1.04 3.74 1.05 4.65 1.06 5.56 1.07 6.47 1.08 7.38 1.09 8.28 1.1 9.19 1.11 10.1 1.12 11.01 1.13 11.92 1.14 1 2.83 1.15 13.73 1.16 14.64 1.17 15.54 1.18 16.44 1.19 17.34 1.2 18.25 1.21 19.16 1.22 20.07 1.23 20.98 1.24 21.9 1.25 2 2.82 1.26 23.73 1.27 24.64 1.28 25.56 1.29 26.48 1.3 27.41 1.31 28.33 1.32 29.26

1.33 30.2 1.34 31.14 1.35 3 2.1 1.36 3 3.06 1.37 3 4.03 1.38 3 5.01 1.39 36 1.4 3 6.99 1.41 3 7.99 1.42 3 8.99 1.43 40 1.44 41.03 1.45 42.07 1.46 43.12 1.47 44.17 1.48 45.22 1.49 46.27 1.5 47.33 1.51 48.38 1.52 4 9.44 1.53 50.5

液碱温度密度对照表 温度分别是0℃10℃15℃18℃20℃30℃40℃50℃60℃70℃80℃90℃100℃时在不同比例下的密度分别如下 1% 1.01240 1.01150 1.01065 1.01003 1.00950 1.00690 1.00330 0.99900 0.99410 0.98840 0.98240 0.97600 0.96930 5% 1.05980 1.05710 1.05554 1.05454 1.05380 1.05010 1.04580 1.04120 1.03590 1.03020 1.02430 1.01790 1.01150 10% 1.11710 1.11320 1.11107 1.10977 1.10890 1.10430 1.09950 1.09420 1.08890 1.08310 1.07710 1.07080 1.06430 12% 1.13990 1.13550 1.13327 1.13188 1.13090 1.12610 1.12100 1.11570 1.11010 1.10430 1.09830 1.09200 1.08550 14% 1.16240 1.15780 1.15545 1.15400 1.15300 1.14800 1.14280 1.13730 1.13160 1.12570 1.11950 1.11320 1.10660 16% 1.18490 1.18010 1.17761 1.17610 1.17510 1.16990 1.16450 1.15880 1.15310 1.14710 1.14080 1.13430 1.12770 18% 1.20730 1.20230 1.19973 1.19810 1.19720 1.19180 1.18630 1.18050 1.17460 1.16850 1.16210 1.15560 1.14890 20% 1.22960 1.22440 1.22183 1.22022 1.21910 1.21360 1.20790 1.20200 1.19600 1.18980 1.18330 1.17680 1.17000 22% 1.25190 1.24650 1.24386 1.24220 1.24110 1.23540 1.22960 1.22360 1.21740 1.21110 1.20460 1.19800 1.19120 24% 1.27410 1.26860 1.26582 1.26412 1.26290 1.25710 1.25120 1.24510 1.23880 1.23240 1.22590 1.21920 1.21240 26% 1.29630 1.29060 1.28770 1.28600 1.28480 1.27890 1.27280 1.26660 1.26030

气体充装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XX气体充装站项目安全预评价 1.1.1总论 1.概述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安全预评价导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关精神,结合XX气体充装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气体充装站建筑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受XXXX公司委托,对其XX气体充装站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评价法等安全预评价手段,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项目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行管理给予指导。 2.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2.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44号 (4)《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4-1998 (5)《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5-1998 (6)《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4-2006 (7)《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8)《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01 (18)《石油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3097-2000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2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监督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23)《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 (2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2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 (26)建设单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数据及有关技术资料。 (27)化计发(1997)426号文《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内容和深度规定》(修订本)。 2.2 编制原则

氢气站安全应急预案

Q/CY X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安全标准 氢气站安全环保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XXXXXXXXXX 发布 Q/

目录

前言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0预案编制导则》要求而编制。 本标准由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部门:XXXXXXXX氯碱总厂氢气站。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XXXX 本预案审核人:XXX 本预案批准人:XXX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2011年第一次发布。

氢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氢气站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说明了氢气站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规定了氢气站的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制定了发生氢气泄露和火灾时的预防和预警措施、应急响应步骤、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及日常培训与演练方式等。 本预案适用于在双氧水车间区域发生的任何事故时,为控制危险源、抢救受伤人员、抢救公司财产及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任何活动。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17264-1998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 GB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4 基本情况和危险性分析 4.1 氢气站基本情况 车间名称: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氢气站 车间地址: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王家坪村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内 生产定员:12人 有毒有害物质名称:氢气 设备设施:见附录2 生产能力:25万瓶 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录1 4.2 危险性分析 4.2.1 氢气的主要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无臭很轻的气体。易燃。燃烧时生产蓝色火焰。极易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