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 作品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9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200马蒂斯作品观后感200《金鱼》画面以俯视角度布局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
线条的改变,色块的的分布即成剧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金鱼,1912 年,146*97cm,布油彩,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这幅画作于1912年,在画面结构和色调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他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亮色调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满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改变,色块的分布既剧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仍旧可见他对自然的环节观测和表现入微。
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亮的玻璃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测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画法是迥然不同的。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200《开着的窗户》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
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打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
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艳丽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那么是一片艳丽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
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
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涌现了色调抽象的微小迹象。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200《生活的快乐》或许是马蒂斯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这幅画,比他的其他作品更为清晰地表达出野兽派绘画的特质。
这幅画径直源于马蒂斯1905年夏季在西班牙边界四周的柯里欧尔渔村的生活,它同时也与多少世纪以来一贯在欧洲人头脑中萦绕的,摆脱尘世丑恶与苦恼的神奇乐园阿尔卡迪亚乐土的古老理想,有着极为亲密的联系。
在这幅画上,马蒂斯描绘了他记忆中柯里欧尔四周森林中某个空旷地的景色。
画面的远景是深蓝的大海,近景的海滩及草地上,点缀着各种姿态和动态的人体。
画中人物的造型.让人联想起希腊瓶画上的人物形象,以及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中倦怠无力的巴黎人的姿态,这幅画看起来像信笔勾画.事实上却隐含着画家对于欧洲造型艺术中古老传统母题的深刻理解。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马蒂斯 (Henri Matisse , 1869 年 12 月 31 日- 1954 年 11月 3 日,摩羯座 )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擅长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首创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
他与毕加索是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 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勇敢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幽默的结构、鲜亮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色。
21 岁时的一场不测,令马蒂斯的绘画热忱一发不行整理,偶然的机会成为他一世的转折点。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仿佛被呼唤着,此后此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显然。
”正是这句话指引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亮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思的全部,对他平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照,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
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出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
”马蒂斯一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安静、欢乐、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不过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表现自我的装修性简化,用最纯真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修的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觉,最后创建一个和睦、安静和欢乐的世界。
整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系统能够归纳为表现自我的装修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纯真的平面装修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勇敢地运用色彩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类标新立异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到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倡始人。
他是一个煽动者——霍尔戈马蒂斯与他的音乐戏剧海报
邹琰
【期刊名称】《歌剧》
【年(卷),期】2010(000)003
【摘 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原西德逐渐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表现方式,
这种独特的视觉处理手法往往是通过摄影和对图片分割变化与重组的再创造来实现
的。而将这种风格娴熟融入到音乐戏剧海报创作中,使平面设计为音乐戏剧服务,
并且至今仍然活跃于艺术设计领域的杰出设计师就是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
【总页数】3页(P56-58)
【作 者】邹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霍尔格·马蒂斯招贴艺术的图形语言分析 [J], 辛艺华;梁田田
2.论福田繁雄和霍尔戈·马蒂斯招贴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J], 王静
3.感悟:霍尔戈·马蒂斯与罗丝玛丽·西蒂的艺术设计思想 [J], 王兴凯
4.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的范本--《等待戈多》的后现代模式解析 [J], 张小菲
5.论福田繁雄和霍尔戈·马蒂斯招贴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J], 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马蒂斯蜗牛图形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马蒂斯蜗牛图形的解读1.马蒂斯蜗牛图形的结构、造型、色彩特征《蜗牛》(The Snail)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53年,是马蒂斯的抽象艺术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此之前马蒂斯对大自然中的蜗牛做了很多写生,在脑海中已经对蜗牛头伸出壳的瞬间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晚年的剪纸艺术创作上,瞬间想到了蜗牛伸出头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幅作品的灵感。
马蒂斯蜗牛图形从外形结构上看,是抽象的构成方式,由不规则的方块拼贴而成。
这些不规则的图形拼凑在一起就像悬浮于上层空间的灵魂。
画面仅仅使用块面拼贴,却给人一种诙谐、单纯、纯净的感受,仿佛身处大自然之中拥有一份宁静平和。
马蒂斯在反复的绘画大自然中的蜗牛之后,对蜗牛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后,他开始抛弃蜗牛本身的外形物象,开始减化蜗牛在纸上的表现,用最为简单的块面结构体现蜗牛在他心中的形象。
单纯、简化、简练有力而带有一点稚拙的块面结构,迂回旋转的方块仿佛把这幅画置入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
马蒂斯蜗牛图形的简化不是简单的减小,而是将图形运用一种最能表达物象特征和承载最重要的信息方式进行抽象画表现。
从马蒂斯的蜗牛看来,抽象画图形是一种表达内心的能力,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单纯表现世界万物微妙变化的艺术。
作品是围绕着二维的平面构成进行创作,在抽象的二维空间里,一组螺旋方块像螺旋梯般富有韵味和装饰意义,并追求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用最简单的图形搭配,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感、对比的协调的感完整的画面效果,可以说是具有抽象风格特征的代表作。
画面结构的分割—组合—分割—重组,使得画面极具丰富的剪纸拼贴艺术美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物象的观察—体验—创作—思考—创新这样的循环中表达在抽象的形态纸上。
马蒂斯的绘画艺术及其东方色彩作者:周欣欣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4期摘要:马蒂斯绘画,吸取了非洲艺术、日本版画、阿拉伯装饰和中国的东方艺术,其画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东方色彩,呈现出东方造型理念。
关键词:马蒂斯;绘画艺术;东方色彩马蒂斯的绘画受到西涅克、塞尚和高更的影响,后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马蒂斯通过主观的色彩描绘物体,其循环平涂的画法,将绘画看作是平面的装饰,缓解了画面的深度感和体积感。
他的画作中,形成冲突对比和平衡和谐的关系,笔法非常轻快,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一、马蒂斯及其绘画艺术马蒂斯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因其大胆的用色、流畅的表现以及独创的绘画手法而闻名。
他是一名绘图师、版画师和雕刻家,但主要以画家而闻名。
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一起,被公认为是20世纪几十年来最有助于定义视觉艺术革命发展的艺术家之一。
马蒂斯在1900年至1905年间所画作品的强烈色彩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名声,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1906年后的十年左右内创作的,当时他发展出一种严谨的风格,强调扁平的形式和装饰图案。
1917年,他迁居到法国里维埃拉的尼斯市郊区,20世纪20年代更为轻松的风格使他成为法国绘画中古典传统的拥护者,受到了批评。
当他最后几年身体不好而无法画画时,他以剪纸拼贴画的形式创造了一个重要的作品。
他精通色彩和绘画的表现语言,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赢得了现代艺术界的领导地位。
野兽派作为一种风格始于1900年左右,一直延续到1910年以后,这场运动仅持续了几年并举办了三次展览,领导人是马蒂斯和安德烈·德兰。
马蒂斯的第一次个人展于1904年在安布罗斯·沃尔拉德的画廊举行,但没有取得多大成功。
1904年夏天,他与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和亨利·埃德蒙德·克劳斯在圣特罗佩斯画画,这一年,他以新印象派风格创作了一些重要的作品。
1905年,他再次向南奔赴沃城,他这一时期的绘画以扁平的形状和受控的线条为特征,使用点画法比以前更不严格。
赏绘画明特点1欣赏野兽派成名作《戴帽的女人》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跟我们的写实的人物作品有什么不同?出示三幅图,一是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一是写实人物作品,另一幅是模特本人。
小结:《戴帽子的妇人》这幅肖像作品,人物面部使用了我们平时不太用的绿色、黄色、红色、并且人物后面的背景也出现了大量的没有调和的色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美术作品展揭幕时,一位批评家被他这一幅幅用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
戏言说犹如野兽,使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一一野兽派,作为这个潮流的灵魂人物,马蒂斯的大名也不胫而走,蜚声世界。
2、师选《戴帽的女人》、《金鱼》、《蓝衣女人》三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比欣赏。
三幅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线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从哪儿看出的?3、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欣赏《蓝衣女人》,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
画中的人物手拿着念珠在沉思,她戴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呼应。
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整幅画面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色调,更加彰显她时髦的思考姿态和感官。
4、总结马蒂斯绘画的作品的特点:造型上(夸张、简练、粗放、装饰、单纯);色彩上注重(色块的组合对比、夸张的装饰色彩、单纯的平涂色)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仔细观察,和教师互动,讨论色彩的简化、造型的平面化和线条的运用。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研究讨论后汇报。
通过对马蒂斯绘画作品的欣赏,进一步了解马蒂斯的创新之路。
感悟其艺术特点及风格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体验绘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直观感受画家画风的变化,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欣赏评述的方法,理解马蒂斯色彩均衡的奥秘找作品深记忆4、小练习:找一找哪幅是马蒂斯的作品?这件作品题为《绿色的条纹》,从发型轮廓到下巴,脸部被鲜明的绿色线条分开,这幅画看起来更粗放。
马蒂斯勇者之悲赏析
《勇者之悲》是马蒂斯表现的一个寓言故事:《圣经》里的老国王大卫,无法借助弹琴和天堂美女的舞蹈来安慰自己。
跳跃的舞者,以夸张婀娜的舞姿出现在彩纸剪纸中,画面色彩明艳,其剪纸造型看似随意,但又可见到马蒂斯对人体雕塑的刻画。
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艺术的基本形式。
对于马蒂斯来说,仅将各种色彩任意并列在一起显然不是创作的最终意图,他总是要把这些互不相干的元素纳入一种有机的构图和秩序之中,并分明主次,使这些色彩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
这幅剪纸作品充分证明了马蒂斯在驾驭这种色彩语言上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马蒂斯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马蒂斯借鉴东方艺术中的浓墨重彩和平面装饰的手法,表现出纯粹艳丽,装饰性强的色彩。
画面单纯化,省略一切无用的成分,通过简化使形象更加醒目。
马蒂斯认为构图目的在于表现,画上的物体必须要有扩张的力量,力量足以将生气输入画面空间。
追求绘画的简约性。
尽可能地省略细节的描绘,将线条和色彩的要素简化,剥离绘画中非本质的东西,追求表现形式的最大简洁化。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马蒂斯作品观后感,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马蒂斯作品观后感(精选3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马蒂斯作品观后感(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1《金鱼》画面以俯视角度布局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
线条的变化,色块的的分布即成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金鱼,1912年,146x97cm,布油彩,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这幅画作于1912年,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他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满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仍然可见他对自然的细节观察和表现入微。
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明的玻璃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画法是迥然不同的。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2《开着的窗户》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
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
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
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
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出现了色彩抽象的细微迹象。
马蒂斯作品观后感3 《生活的欢乐》也许是马蒂斯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这幅画,比他的其他作品更为清楚地体现出野兽派绘画的特质。
这幅画直接源于马蒂斯1905年夏季在西班牙边界附近的柯里欧尔渔村的生活,它同时也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在欧洲人头脑中萦绕的,摆脱尘世丑恶与烦恼的神秘乐园阿尔卡迪亚乐土的古老梦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