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技能研修分享(王海拴)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3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汇报稿各位领导、老师,我是来自xx县xx学校的教师xxx。
今天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微能力,即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我将从能力点介绍、教学内容解析、微能力的应用、微能力使用效果评析这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能力点。
我所提到的学法指导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课堂讲授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技能。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形象化、直观化地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同时,它还能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丰富的研究支持,并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接下来,我将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来解析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韵味的语言,将自然界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字、背诵语句、填写图表、联系生活经验等,同时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些目标,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
在课堂讲授中,我通过视频导入、图片展示、音频感悟和伴乐朗读等方式,辅助学生研究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微能力使用效果评析。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我成功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新生。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第四点:微能力使用效果评析本文强调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才能与文本语言产生共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入情入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本节课采取了视频导入的方式。
首先通过用眼睛看自然风景视频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猜测听到的声音,从而引入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的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媒体的变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变化、师生间相互作用形式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减轻学生疲劳、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类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性的一面,也有艺术性的一面。
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应该认识这些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鸣、教与学浑然一体。
形成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而且容易观察、易于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的运用。
所谓变化,实际上是变换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注意,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这种变化对教师而言,是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风格、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与个性的主要因素;对学生而言,是变换对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唤起学生的警觉,引起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使教学充满生气,进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小学生进行学习也是被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情绪和兴趣是产生、保持和加强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现在小学提倡“快乐教学”,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
兴趣不属于情绪和情感范畴,但兴趣伴随着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化技能的功能第一,引起注意,培养动机。
运用变化技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注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定向反射。
它保证有机体能够清晰地感觉周围环境的刺激物。
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这就是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我们直接有兴趣的事物所引起的。
大脑对无意注意接受的信息处理较为初步,一般不进行深入分析,记忆保持率也很低。
教师通过教学媒体的转换、师生交流的转换,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随着教师的教学进程走,并且运用教学内容的展开、启发思维的提问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小目标微技能”————新高考背景下温州二外高中英语推门听课报道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研组2018年4月16日,在全市高中英语“推门听课”的热潮及我校英语学科“读写整合”主题的“和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双重推动下,我校高中英语组叶洁雨老师和徐绿杨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读写整合课。
大约70位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除了我校高中英语组的全体老师,还有来自温州市教研院的英语教研院郑秋秋老师和来自市直及各县区兄弟学校的老师。
在议课评课环节,在座的专家与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建议。
两位开课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
第一节课叶洁雨老师以“通过了解语篇的大致结构和区分主题句与细节来提炼要点”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体验语篇结构特点与段落的行文逻辑,帮助学生对以后遇到类似文章如何提取要点建立了初步概念。
第二节课徐绿杨老师的作文讲评课,针对学生的作文中主要细节和次要细节不分的问题,她巧妙地结合生活创设语境,让学生体验两者差异。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去辨析学生习作中的主要细节与次要细节混淆的句子。
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她们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
概要写作是新高考背景下全新的作文形式,也是迄今为止还没在高考中出现的题型。
大部分一线教师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概要写作能力有很多尝试,如来自龙湾中学的陈春雷老师提到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去明白一些概念与做法。
来自温州22中的张晓玲老师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以及如何替换等角度加强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
与会老师也提出困惑,平时学生在课堂上能跟得上老师的步骤,理论方法也懂,但一到自己写就不会了。
市高中英语教研员郑秋秋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开课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学生体验充分。
但也提出课堂教学时,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达成学生的内化。
在阅读第一课时整理框架时,不能跳过第一段,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段的在全篇的作用。
青岛五十一中英语组远程研修简报 (2010年8月7日) 衣带渐宽终不悔
本期视角 1.研修感言
2.分享喜悦 3.朝花朝拾 4.温馨提示 研修感言 张蕾——新颖、充实、高效的教师培训以往,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
目标时,往往比较单一,重点放在了语言目标的设计上,忽略了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置;有时目标虚设,没有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某个具体活动的目标等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确实受益匪浅。 这样的培训确实给专家和一线老师们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良好平台,各位同行们聚在一起学习、研讨、评论,虽然天气炎热,但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真心期待着后面更加精彩的学习内容。 王海霞---不须扬鞭自奋蹄!今天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我在参加培
训,老父亲对我说: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那么大,那么重视,每个家庭那么关心孩子的成长,你不努力,不好好的培训怎么对得起国家?怎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一个老人都有这样的见地,作为我们怎能落后? 李小燕——Happy Summer Happy Study
鲁教授上课也用课件,但
是我认真观察了他所有的课,课件都很简单,但很实用,不是花架子,易于操作。真正的实现了减负增效,这点儿对我触动很大。平时的教学工作我都累的苦不堪言,现在回首过去,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制作课件上了,但是往往一节课下来,它也只是个热闹而已,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或许以后我该换种思路,重新调准一下课件的构思,摆正位置,它并不是课堂的全部。 盛 蕾—— 学习+反思=成长
在这次初中教师远程研修中,专家的引领
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专家的讲座和文章,使我们得以及时更新新的教育理念,而更多的还是我们老师自己的努力——自主成长,只有不断地去思考、比较、揣摩、修正,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林思芹——风景这边独好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
几步。”作为教师,我们真的要用心做好教育工作,用心走好每一步,这样,当我们面对学生时,扪心自问才会始终无悔。用心是美丽的,当我们沉迷于鲁子问教授的教学艺术,醉心于领悟教学的真谛,品味几天来亲历过的每一个培训细节,我们体验到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崭新瞬间。我们认真用心地学习着,用心是长远的,我们永远牢记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全组交流会——好久没这么认真的静下心来反思学习了,我仿佛又回到了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编目录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3)第二节备课技能 (8)第三节说课技能 (14)第四节导入技能 (16)第五节教学语言技能 (23)第六节提问技能 (27)第七节变化技能 (36)第八节强化技能 (37)第九节演示技能 (39)第十节板书技能 (40)第十一节结束技能 (40)第十二节怎样评课 (43)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一、什么是微格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学识知识水平无疑是重要的,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以掌握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如何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在训练中对被训练者进行反馈,这是教师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何分析教学技能方面,提出了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在培训中逐个训练,最后再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
在如何进行反馈方面,使用了音像摄录设备,使教学技能的反馈能做到及时、准确、具体。
这就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1963年产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过程微格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事前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者的特点等。
2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技能}教案根据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
微技能研修分享
微技能研修题目:分子和原子研修时间:2016、11 学校: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中学授课教师:王海拴
(过渡)知道了分子的真实存在,那分子又有哪些性质呢?
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
2、分子的基本性质
(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分析)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上的几幅图片,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过渡)同学们是否想过,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下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氨分子的扩散来证明一切。
(二)分子在不停的
风的情况下比无风的情况下
(探究)氨分子的扩散(如上图)
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
象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