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4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②人类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③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爱因斯坦科学预测奇特天文现象并得到证实,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正确;宇宙天然“透镜”的出现对超新星进行了第一次观测,这说明人类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②正确;宇宙天然“透镜”不是实践的结果,故排除③;④材料未体现。
4.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
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①错误,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③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5.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①④观点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多个。
6.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
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对这些自然迷团的解释众说纷纭,争执不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④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A.②④B.①④C.①② D.①②③2.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人的反复宣传。
”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
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6.改革开放以来,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等,表明我们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主要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条件性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7.(2016·海南高考)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
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
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说明( )A.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B.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答案】C【解析】材料“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故C符合题意;A中观点否认了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是错误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B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D.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答案】B【解析】A不符合题意。
C、D表述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可以分开的。
B正确且符合题意。
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排除①;认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排除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4.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路桥说,却被大多数科学家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V 选择题1.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 C.客观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2.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 真理的具体性 C.真理的条件性 [答案]D[解析]真理依靠实践来证明,因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D 项。
3.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 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走,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说明()A. 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客观的 [答案]B[解析]题干揭示了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超出自身适用 的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选B 。
4. (2013•广东)下图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反复性 D.主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 D.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体的① 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解析]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
一般难度较大, 但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
因为②错误,规律不能改变;③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
所以正确答案是B 。
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 示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 认识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C. 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D. 认识来源于实践[答案]A[解析]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选A 。
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 过程,真所谓o 褴过去了便甚n 过邛 去就成了枢oA.①③ [答案]B .①④ C.②③ D.②④理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故B、C错误;D与题干无关。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
上述材料说明()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与谬误无明显的界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
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
上述事实说明()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最近,现代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斯蒂芬·霍金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他重新定义了黑洞的边界,认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黑洞是一个拥有极端物理环境的灰色地带,是灰洞。
这告诉我们()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更接近真理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2017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认识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
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是标志________同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的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__。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___________的。
***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______,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_______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________或螺旋式的________。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_和_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但并非任何错误都会转化为正确。
首先要明确犯错误会付出很大代价,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纯粹是人为的失误、重复的错误;其次有了错误要正确面对不可逃避,要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作后事之师,并找到纠正错误的办法;要勇敢地用自己的行动与错误作斗争,真理就会离人们越来越近。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篇巩固提升1.读漫画,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有容错的氛围,主要是因为()①谬误中也包含着真理②做任何事情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③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认识在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两者不能相互包含,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容错”的氛围能够鼓舞人们勇于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④正确。
2.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这说明()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与题意不符。
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多喝水”的建议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新冠肺炎暴发后,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立刻启动试剂盒研发工作,实验室内不眠不休,临床验证马不停蹄。
历时一个月,两款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终于在2020年3月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许可上市。
这一成功佐证了()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正确;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是经过临床验证后才批准上市的,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正确;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④不符合题意。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⑥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A.①②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说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认识是发展的④认识的产生离不开实践,认识的发展则可以离开实践而自我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可放大 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认识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
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顾条件的变化,真理会转化为谬误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
这说明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宋代禅宗大师清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A.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B.认识因主体不同而具有主观随意性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D.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意识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出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1961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发展性;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真理的获得和检验;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要阅读关于实践与真理的相关文献,如《实践论》、《论持久战》等,理解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重要性。
2. 实践活动:学生需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通过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3. 写一篇论文:学生需根据实践活动所得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实践与真理关系的论文,要求能够清晰阐述实践对真理追求和发展的重要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阅读、实践活动和论文写作等任务;2. 认真观察:学生需认真观察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3. 深入思考: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需深入思考实践与真理之间的关系,确保论文质量;4. 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所有作业任务,并将作业提交至学习平台。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教师对提交的论文进行批改,根据论文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2. 反馈:教师将批改后的论文反馈给学生,指出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论文的逻辑性、分析深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活动的真实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建议进行改进;2. 学生可以就作业过程中的疑惑或困难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3.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践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次作业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实践的认识,理解实践是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基本途径;2.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实现真理的追求。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但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达·芬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塞纳克: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对上述各种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都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上述说法是否是真理应该因人而异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他人经验与自身实践无关④知识构成、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事物看法会有所不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都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①可选;真理是客观的,对于确定的事物,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异,②的说法错误;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他人的经验对自身的实践具有借鉴作用,说两者无关是错误的,③不选:因为知识构成、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事物看法会有所不同,④可选。
故答案选D。
【答案】 D2.“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在生活中,当我们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
但有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人们对感冒多喝水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说法错误。
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B3.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位于北半球的美国的洗澡水漩涡会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在与谬误的相比较和斗争中发展的,怀疑只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手段,②说法错误;对水漩涡方向的研究说明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③④正确。
【答案】 B4.近年来,全国新闻界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编辑作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这说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只有深入群众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D.主观与客观应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题干说大批编辑作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强调的是实践,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符合题意,应选;A、B观点与题意无关,不选;C观点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途径有很多,并不一定要深入群众实践。
故答案选D。
【答案】 D5.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这个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走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着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
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找到成功之路。
由此可见( )①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④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严格界限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如果人们能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并从谬误中吸取教训,则有可能从真理的反面即谬误中接近真理,进而推动真理的发展,①③可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因而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且谬误向真理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是犯的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②④错误。
故答案选A。
【答案】 A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到: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人并不显得像朋友。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B.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世界是可知的,要反对不可知论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解析】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人并不显得像朋友,说明要正确认识一个人是否是朋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7.“抢呀抢红包,抢出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
”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设问要求从认识论角度看,④为辩证法,故排除;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①②正确;③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A8.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如果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理学上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④说法太绝对。
【答案】 A9.在全球气温剧升几十年后,20世纪90年代末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开始缓和下来,有人据此认为根本就没有全球变暖这回事。
但2014年研究者发现,目前深海区域的增温速度是一万年前的15倍,全球变暖并没有停歇。
这再次佐证了( )①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②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④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被推翻和超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由材料可知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②说法错误,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则是错误认识,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可混淆;④表述错误,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但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答案】 B10.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一样,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解析】当初无法预测印刷术、蒸汽机和晶体管带来的影响,现在无法预测3D打印在未来世界所起的作用,体现了具体的实践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选C。
A、B、D材料均没有体现。
【答案】 C11.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
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②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认识的发展过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故选③。
受立场、观点、利益等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看法,④当选。
①的论断是错误的,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②错误,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而不是被推翻了。
【答案】 D1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竿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被完善的过程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中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被完善的过程,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④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我国在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把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等相关知识。
在做哲学的主观题时应坚持一个原则:答案:原理+方法论+材料。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分割,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准确表述原理,配套相对应的方法论,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答案】①真理都是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