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农场在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三英语七选五题型试题答案及解析1. UrbanizationUntil relatively recently, the vast majority of human beings lived and died without ever seeing a city. The first city was probably founded no more than 5,500 years ago 【1】 . In fact, nearly everyone lived on farms or in tiny rural (乡村的) villages. It was not until the 20th century that Great Britain became the first urban society in history--- a society 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ive in cities and do not farm for a living.Britain was only the beginning.【答案】E【解析】E考查对语境的理解和上下文的推理判断能力。
根据前句“The first city was probably founded no more than 5,500 years ago”和后句nearly everyone lived on farms or in tiny rural (乡村的) villages.可知此处讲的是以前城市的情况,纵观选项只有E选项内容涉及到了过去的城市情况,内容符合语境,选E。
【2】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migration (迁移) of people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 was the result of modernization, which has rapidly transformed how people live and where they live.In 1990, fewer than 40% of Americans lived in urban areas. Today, over 82% of Americans live in cities. Only about 2% live on farms.【答案】D【解析】D考查对语境的理解和上下文的推理判断能力。
美国人的“诚信”关于对“诚信”的看法和意义,国内进行过轰轰烈烈的讨论,国家还专为此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以普遍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在学校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充分说明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
在美国学习期间,从一些生活细节上,我体会到“诚信”在美国人心中的份量及良好的习惯使得“诚信”成为大多数人的定向思维,即遇到事情时,不会产生“邪念”。
下面我举几个小事例1、一次,我去超市买麦片,其过程是这样的,有好多种零买的麦片装在大瓶子里自取,有几种麦片外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价格却大不相同,便宜的每磅0.90美元,贵的2.5美元一磅。
当取了自己要的麦片后,在旁边放着一个小盒子里取一张空白的纸片,写上你所买麦片的标号,出超市时称量和付款一次完成即可。
在取麦片和写标号的过程中是没有人监管的,如果人们没有诚信做保证,就可能出现买高价格的商品,写低价格的标号。
后来也去过不同的超市,都是如此操作。
我问美国John老师,有可能出现这样“自作聪明”的现象么?他耸耸肩膀说,应该没有,如果为一点小利而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实在是不明智的。
2、我学习的地方是美国的Oregon州Portland市,在Portland市,政府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条件,比如在交通方面,在市区有几种交通工具:streetcar ,Bus, Max 等,每种交通工具在一定的街区(12个街区)范围内是免费的,超过12个街区才收费,而streetcar和Max车上是不卖票的,买票是在车站的站台上自动投币购买或刷卡购买,不同的距离不同票价,买票上车后也没人查票,也没人知道你是否应该买票,全靠自觉。
而Bus的规定更有意思,如果你去的地方是需买票的,但在两小时内返回,返程票可以不再买。
这种购票方式和规定让想逃票的人有很多的机会,但却没有人这样做。
39 姓名:陈治华学号:070690302班级:服设0701学校:东华大学风俗礼仪之——国外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
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
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
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
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
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
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麦当劳店更是别具一格:远远望去,不论何时何地的“麦当劳”店都有三面旗子在显眼处飘扬,一是美国国旗,一是州旗,一是店旗。
不论哪儿的麦当劳店部生意兴隆,一份三明治或热狗,一袋土豆条或爆米花,一杯饮料,加起来才3.99美元(美国商品标价都这样,以零点九九结尾,决不凑整数,这说明美国商人的精明),何况饮料喝完了再添可不付饯。
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
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人们最爱吃的是牛排或猪排,大块的牛排多为150克有余。
司机—农场在美国,顾客往往自己驾驶着汽车进入农场,随意采摘西红柿、黄瓜、苹果、草莓、玉米等瓜果蔬菜。
这种农场,俗称"司机农场"。
在这种农场所买到的果品青菜,不仅新鲜可心,而且价钱低廉。
农场主的这种经销方式,既节省采摘成本,又省去中间商的获利,同时还备受顾客欢迎,可谓"一石三鸟"。
根据DicksonDespommier2009年发表在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垂直农业的兴起)中的论述,垂直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第一,Farmingisruiningtheenvironment,andnotenougharablelandremainstofeedaprojected9.5billionpeopl eby2050.2050年有95亿人,土地不够用。
第二,Growingfoodinglasshigh-risescoulddrasticallyreducefossil-fuel emissionsandrecyclecitywastewaterthatnowpolluteswaterways.减少排放和循环利用城市废水。
第三,Aone-square-blockfarm30storieshighcouldyieldasmuchfoodas2,400outdooracres,withlesssubsequentspoilage.面积相当于一个街区30层楼高的农场,其产量与2400英亩户外农田相当,而耗费更少。
第四,Existinghydroponicgreenhousesprovideabasisforprototypevertica lfarmsnowbeingconsideredbyurbanplannersincitiesworldwide.现有温室水培法为立体农场原型提供了现实基础,正为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师所认可。
在中国,土地问题日益严重,所以有必要探索一下垂直农业在中国发展,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发展可能性。
中国的垂直农业研究首先,2003年,华南师范大学引进的中科院院士孙儒泳就曾向广东省政府打报告要求在广州市盖楼建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科研项目。
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越来越少、人们的食物供应问题,尽管没有提出垂直农业这个概念,但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说中国在垂直农业方面的研究还要早于美国人(他们是2009年提出这个概念)。
中美经贸关系的三个误读作者:薛颖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第05期不少美国人误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赚了大钱,抢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甚至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增加对美贸易竞争优势。
有人把经贸关系称作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根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583亿美元,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第四大服务出口市场。
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不含第三地赴美投资)累计505.7亿美元,正在逐步接近美国对华投资(累计798.6亿美元)。
2016年8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称,中国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在美国却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占了便宜,赚了大钱,抢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甚至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增加对美贸易竞争优势……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中就包括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
误读一:美中贸易逆差像是中国“强暴”美国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曾对美中贸易逆差发表过非常激烈的言辞,如“美中贸易逆差像是中国‘强奸’美国”。
在美国,不少人都以为美中大幅贸易逆差意味着中国赚走了很多美国人的钱。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确实比较大,2015年达3657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外贸逆差的49.6%。
但问题是,美商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也算中国的出口额,中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部分配件后在中国组装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也算中国的出口额。
以苹果手机为例,美国市场零售的苹果手机背壳上虽然明确印有“加州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字样,但是当这些苹果手机从中国运到美国时,着着实实地在中国对美出口账目里记上了一笔。
由于人口差距,苹果手机在美国的销量虽然没有在中国的销量大,但也位居全球各国销售额的第二位。
可见光是一个苹果手机就制造了不少美中贸易逆差。
2011年,几位美国学者曾撰写了一份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写道,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利润排在第二的是塑胶、金属等原材料供应国,占去了21.9%;作为屏幕、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分得了iPhone利润的4.7%;其他利润分配依次是:未归类项目占去4.4%,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
2019考研英语二阅读真题答案(text3)来源:文都教育2019考研英语(二)阅读真题Text3是关于美国农场工人缺乏的文章,文都教育的英语老师就第三篇阅读答案给大家做了解析,为了方便核对,我们将选项也对应给出。
阅读理解Text3答案31.[C] Flaws in U. S. immigratinon rules for farm workers.32.[D] the aging of immigrant farm workers33.[B] To get native U.S. workers back to farming.34.[A] slow graning procedures.35.[B] Import Food or Labor?解析:31.题干为What problem should be addresse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原文第一段第三句The complaints are unlikely to stop without an overhaul of immigration rules for farm workers.可知如果不修改农场工人的移民法规,这种抱怨不太可能会停止。
因此可以得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修改农场工人的移民法规。
C选项意为美国农场工人移民法规的缺陷需要解决,和原文含义一致因此C选项为正确选项。
32.题干为One trouble with U.S. agricultural workforce is .原文第三段倒数第二句And picking crops is hard on older bodies. 可知农作物的活对于老人来说困难,而本句话的前几句提到美国的农场工人年龄上涨,现在一多半人是35岁以上的人,因此可知美国农场劳动力的一个问题是农场工人老龄化。
D选项为移民农场农人的老龄化,因此D选型为正确选项。
关于家庭农场的几个问题魏延安【期刊名称】《新农业》【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18-21)【作者】魏延安【作者单位】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正文语种】中文虽然家庭农场并不是在2013年首次由中央提出,但“家庭农场”这一专有名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引起了轰动效应,一时间“家庭农场”一词炙手可热,频频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也成为“三农”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结合与家庭农场有关的材料,我认为有些问题确实还需要深入研究,避免单纯的概念引起片面的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导。
一、关于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显然,所有的研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家庭农场是以经营者家庭的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个“主要劳动力”的概念绝不仅是“人力劳动”,因为以家庭农场的规模而言,绝不可能靠三、四口之家完成,必须依靠大量的农业机械来完成。
所有我们看到的国外的家庭农场,必然拥有数量较多、功能配套齐全的农业机械。
像法国,全国约50万个家庭农场,户均劳动力1.5人,主要劳动靠机械。
家庭农场成员要做的只是操作机械,甚至是电脑遥控机械,绝不可能靠自己亲自“躬耕于田亩”。
所以,家庭农场的建立,必须以全面的机械化为基本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的概念必须从传统的大田作业机械转变出来,畜牧机械、果园机械、蔬菜机械等,已经层出不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像一些发达的养牛场,从饲喂到挤奶再到奶品储藏,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和电脑操作。
二战后德国的家庭农场平均养活人口从10人增加到150人,机械化在效率提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再从这个角度讲,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其实更像是脑力工作者,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管理者,绝不是一线员工。
像美国的农民们差不多都是多面手,不但会种地,还会修理和操纵各种机械,同时也懂会计和投资。
还必须注意到,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并不排斥关键农时环节的临时性劳动力雇佣,如生长中期的田间管理、成熟季节的采收等环节,特别是在中国农业机械还不发达、不齐全的状况下,也不排斥长期的少量雇佣劳动力来做辅助劳动。
㊃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㊃第26卷第2期㊀2016年3月㊀Vol.26㊀No.2㊀Mar.2016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6.02.007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丁忠民,雷㊀俐,刘㊀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摘㊀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㊁专业化经营㊂有效的土地制度㊁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㊁专业化的生产经营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共同经验;美国和加拿大农业资源丰富,家庭农场发展具有规模大㊁区域专业化等特征;法国属于农业资源一般型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合适的经营管理体制㊁生产经营专业化和政府政策扶持;丹麦和以色列属于农业资源匮乏型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㊁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㊂关键词: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区域专业化;生产经营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人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进步中图分类号:F306.1;F0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131(2016)02⁃0056⁃09一㊁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势下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必须破解的难题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革新㊂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模式解决了传统农业小规模经营的难题,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㊂但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而在发达国家中家庭农场早已成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㊂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日益增加,不少学者对家庭农场的内涵做出了界定(胡书东,1996;房慧玲,1999;傅爱民,2007)㊂伍开群(2013)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它是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高强(2013)对家庭农场作出了详细的制度解析;杨成林(2013)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形成动力㊁发展阻力和运行机理;王建华(2013)的研究着重于我国家庭农场发育的动力㊁困境及其可持续发65∗收稿日期:2015⁃12⁃14;修回日期:2016⁃01⁃28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JY082)㊀作者简介:丁忠民(1960 ㊀),男,江苏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农村金融和财政研究㊂展机制的构建;王春来(2014)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苏昕(2014)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作了研究探讨;林雪梅(2014)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困境与制度消解;朱启臻(2014)对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㊁条件与规模作了分析;何劲(2014)从制度安排和环境相容角度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的绩效评价;薛亮(2015)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和对策进行了探讨;郭熙保(2015)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作了分析㊂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分析了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㊂何大明(1999)分析了以色列家庭农场发展的原因,指出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应借鉴其在政策扶持㊁合作经营和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经验;朱博文(2005a)分析了美㊁法㊁日三国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给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和启示;时悦(2015)从家庭农场制度㊁扶持政策㊁社会化服务和经营专业化等角度研究了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和启示;徐会苹(2013)从土地制度㊁政策和教育体制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朱学新(2013)从政策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吴夏梦(2014)对美国㊁加拿大和日本的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借鉴;黄宗智(2014)在借鉴美国经验时指出,我国有着地多人少 的国情,不能硬搬美国的 大而粗 模式,而是应走 小而精 模式;杜志雄(2014)基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和政策支持,梳理了美国㊁荷兰㊁英国㊁法国㊁日本等国的经验;肖卫东(2015)详细分析了荷兰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指出经营特征与制度实践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条件㊂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不断深入,视角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㊂但是,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㊂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局限于我国,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发展来分析研究的仍不多;另一方面,在分析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时,方法显得比较单一,要么是重点分析某一个国家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和启示,要么是将几个国家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借鉴,借鉴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借鉴的系统性研究㊂有鉴于此,本文从农业资源禀赋角度将农业发达国家分为资源丰裕型国家㊁资源一般型国家和资源匮乏型国家,分别选取有较强代表性的国家,分析和梳理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并比较三类国家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探讨其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思路㊂二、资源丰裕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资源禀赋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石㊂对于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美国㊁加拿大,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首要保障,而高度发达的整体经济水平,无疑为家庭农场的发展锦上添花㊂1.美国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2%,却满足了3亿美国人的食物需求,并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搭上了现代家庭农场的早班车㊂据统计,截止2010年,美国约有220万个农场,占地面积高达9.2亿英亩,农场的平均面积为418英亩,其中家庭农场占到了87%左右㊂(1)转变生产方式一是经营规模化㊂美国家庭农场逐渐由数量优势向经营规模优势过渡,这种逆向发展模式更合乎规模经营的要求㊂家庭农场告别以往杂乱无序的耕作方式,改为根据不同农产品特性采用相应的生产种植模式,这样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节约了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㊂二是生产区域专业化㊂美国国土辽阔㊁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明显,矛盾凸显㊂为趋利避害,美国规划出十个 农业生产区域 ,各区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生产一到两种农产品(朱博文,2005b),这种方式既规避了家庭农场因产品结构单一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㊂三是生产合作化㊂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生产分工,进而推进服务专业化,农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㊂农场主通过合同方式,赋予农业服务机构农产品生产㊁加工㊁运输㊁销售等权利,转嫁风险,提前锁定利润,主动规避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75损失㊂(2)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社会化服务主体明确㊂政府㊁农场主㊁私营企业是社会化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且分别为家庭农场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㊁合作农业服务和私营农业服务㊂三个主体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马雯秋,2013),并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㊂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㊂美国人少地多,劳动供给缺口大,而现代科技与机械的高度对接弥补了这一缺陷㊂现在,80%的美国家庭农场将全球定位系统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与播种机㊁拖拉机㊁灌溉机和收割机等机械设备良好对接,进行科学高效的生产,实现农业生产无人工操作,极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㊂三是农场信息化程度高㊂美国家庭农场已实现 信息高速公路 和 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 模式(付俊红,2014)㊂农场主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掌握农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㊁劳动信息和生产信息),进而科学制定合理种植方案,确保农业生产周期与产品市场有效衔接,实现利润最大化㊂四是融资体系完善㊂资本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融资体系的完善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破除了资金瓶颈㊂美国农业的融资体系以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基础,私营的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为主体,合作性金融机构为补充㊂多层次㊁多功能的融资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积极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㊂除此之外,政府还在法律制度㊁农业补贴㊁农业保险以及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给予了家庭农场极大的扶持,而在农产品流通和质量监管方面合作社与相关企业也充当着顶层设计的角色㊂2.加拿大加拿大的农业发展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且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㊂加拿大的家庭农场现代化水平很高,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㊂加拿大农业不仅具备先进的技术㊁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和全面的政府政策扶持,且还具有以下特点:(1)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分工专业化根据各地所拥有的农业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加拿大的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分工呈现出高度专业化特征㊂就区域布局而言,其主要农产品生产已在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区位优势㊂例如谷物生产主要布局在阿尔伯塔㊁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三省,被称作 世界的粮仓 ㊂区域性专业化的分工生产,不仅使加拿大各省合理利用了本地资源,突出了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也避免了农产品在国内同质过度竞争,提高了家庭农场生产效益㊂在产业分工专业化方面,将农场分为谷物农场㊁畜牧农场㊁特种作物和农牧业混合农场,其中,经营谷物㊁特种作物和肉牛㊁奶牛为主的家庭农场约占全国农场总数的60%,有10%生产奶制品和禽蛋类产品,3%饲养生猪,混合经营的农场比重较小(吴夏梦等,2014)㊂(2)农业经营管理市场化㊁专业化加拿大的家庭农场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一是土地市场化㊂加拿大98%的家庭农场归私人所有,且可在土地市场上自由流通,不受政府干预㊂二是生产市场化㊂参与农产品生产㊁运输㊁销售等环节的市场主体也遵循市场规律规范运行㊂三是产品市场化㊂产品数量和产品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是农产品价格的最终制定者㊂加拿大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也十分专业和灵活:农场只对生产进行直接管理,农产品的供应㊁加工运输和流通都有专业协会进行产后管理;有着地域覆盖范围广㊁服务内容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并贯穿于农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农场主可根据自身需求参加或组建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㊂三、资源一般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有着相对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少㊂它们通常凭借自身的经济㊁技术等优势,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克服其人均耕地面积狭小的缺陷,集中发展中小型家庭农场,推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㊂法国虽然人多地少,但它却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农业强国,被视为欧盟农业经济的领导力量,其加85工农产品出口额高居全球第一㊂法国农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其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㊂作为法国的农业最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以中小型为主的家庭农场在法国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㊂一是农场经营专业化㊂法国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是以单一专业化农场为主,混合专业化农场为辅,包括畜牧农场㊁谷物农场㊁水果农场和蔬菜农场等㊂目前法国的家庭农场总数约为66万个,其中60%经营谷物㊁11%种植花卉㊁8%经营蔬菜㊁5%经营养殖和水果,其余的为混合型经营㊂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法国家庭农场的专业化水平还将得到较大程度提升㊂二是建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㊂法国的农业合作社在政府和农场主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政府与农场主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朱学新,2013)㊂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是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旨在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㊂为了实现土地集中经营,提升家庭农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政府率先通过政策性引导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农业合作社㊂通过合同方式,农场主不仅获得了转嫁风险的权利,还可获得来自合作社的多元化服务,确保了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顺利开展㊂这种家庭农场与合作社合作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法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㊂三是政府大力扶持㊂家庭农场作为法国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国家顶层设计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㊂在土地政策方面,为集中土地实现家庭农场规模化,政府设立了专业机构和专项基金,以激发农场主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同时也用于完善对失去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政府通过强化农业技术科研工作以及引进先进技术,不断革新农机具,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现代化水平;在农业信贷方面,政府对涉农资金实行低利率贷款政策,同时还延长贷款期限,创新丰富农贷品种,扩大农贷规模,以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在农业教育方面,政府出资设立了农业中学,并免费为农场继承人提供培训教育,只有考核通过的学员才能获得从事农场经营的资格㊂四、资源匮乏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农业资源匮乏是阻碍家庭农场发展的首要因素㊂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克服了资源匮乏对其农业发展的限制,通过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如科技和人才),再加以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实现了家庭农场较高水平的发展㊂1.丹麦丹麦可谓是世界上农业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也是食品安全具有高度保障的国家㊂丹麦全国范围内大约有6.7万家农场,平均每个农场拥有40公顷土地,其生产的农产品远销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丹麦也因此获得 农场主的王国 的称号㊂丹麦家庭农场成功的利器,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农业合作社发达丹麦的农业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合作社日趋成熟,成为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构成部分㊂目前,大约97%的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旨在为社员提供系统化㊁专业化㊁多元化服务以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㊂通过有效的合作制,合作社承担了生产要素配置㊁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产品销售的全部活动,规避了家庭农场分散经营所造成的低产出㊁低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规模生产带来的效益㊂(2)发展环保农业丹麦四周环海,陆地自然资源匮乏㊂为解决农业资源瓶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丹麦农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㊂在丹麦,法律严格规定了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农场主不能超出该限制进行农业生产㊂此外,农场所需肥料在施入田间前都需进行发酵处理,以保护土地和地下水㊂同时,丹麦的家庭农场几乎都实现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的有机结合,不但解决了尿粪还田利用难的问题,还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使得生产成本减少而农产品质量提高,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㊂(3)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丹麦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㊂一是政府通过对农95业科研和教育㊁农业技术推广㊁农业生产环节㊁农业咨询机构等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二是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支持机构 丹麦农业抵押银行,农场主发展所需资金主要由农业抵押银行提供(夏语冰,2014);三是设立大灾保险㊁止损再保险等专门的农业保险,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保险措施,损失补偿额度高达140%㊂2.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水源十分稀缺㊁耕地匮乏且土壤贫瘠的国家,年降水量约200毫米,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㊂然而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以色列打造出了顶尖的现代农业,创造了农业奇迹㊂目前,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且出口大量的水果㊁蔬菜和花卉㊂以色列的家庭农场创建于1921年,当时家庭农场的基础还很薄弱,但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家庭农场出现了繁荣景象,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农业政策以色列约一半的国土面积是沙漠,耕地和水资源十分匮乏,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差㊁底子薄,因此其稳健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农业政策㊂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主要致力于两方面:一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灌溉面积;二是选择和培育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冯中朝,1998)㊂以色列政府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建立全国输水工程以及灌溉系统,高效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发展农业,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将生物科技引入农业,实现温室栽培㊁无土栽培,解决了耕地面积狭小等问题;同时,还出资成立了7个研究所,从事农产品品种的研发,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多达上亿美元㊂(2)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首先,以色列的农业科研㊁开发与推广由政府负责,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组织管理高效㊂以色列有专门从事农业研究与发展的机构,即Vocani中心,该机构下设7个专业研究所,80%以上的农业科研与推广由它承担㊂以色列农业部设有专门的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并在全国不同区域设置了9个区域推广服务中心㊂其次,以色列有着健全的产品流通服务体系㊂一方面,以莫沙夫为代表的农业合作社对其会员农场产品集体收购,统一销售,有效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政府也出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农产品批量收购以及后期的产品推广,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施农产品 走出去 战略,打造了一系列在国际市场极富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如花卉和水果㊂(3)高素质农业人才以色列的农业人口中,不乏在校农业大学生,且该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都拥有中专以上学历㊂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得益于专业的推广队伍,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知识的推广,农业部设置了专门的推广服务中心㊂高学历的推广人员都是某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向农场主传达国家政策和经济信息,二是为农场主直接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与技术指导,三是为农场主提供生活与消费指导㊂他们在一年中只有少部分时间用于科研,其余时间都用于田间授课,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指导㊁培训㊁示范等服务㊂这种教授方式能加速传统农民的现代化转型,也为以色列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㊂㊀㊀五、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经验及其适用性1.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经验㊀㊀通过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从美国㊁加拿大㊁法国㊁丹麦和以色列等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中梳理出以下四点相同的经验和做法:第一,土地是家庭农场生产的基本要素,这些国家都有着产权明确的土地制度㊂无论是美国㊁法国㊁丹麦和加拿大的土地私有化制度,还是以色列的土地归国家所有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㊂第二,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要支撑,上述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㊂第三,经营专业化㊁现代化是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家庭农场的发展受益于农业生产专业化㊁规模化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㊂第四,专业人才是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高素质的农业领域专业人才为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㊂06从农业资源禀赋角度来看,美国㊁加拿大㊁法国㊁丹麦和以色列的家庭农场发展中也有不同的特点㊂第一,美国和加拿大农业资源丰富,所以家庭农场发展具有规模大㊁区域专业化等特征,以便更好使用现代化机械进行生产管理㊂第二,法国属于农业资源一般型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合适的经营管理体制㊁生产经营专业化和政府政策扶持㊂第三,丹麦和以色列属于农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以解决家庭农场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㊂㊀㊀2.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㊀㊀一方面,就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相同之处来看,无论是完善的土地制度㊁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是推动家庭农场经营现代化㊁专业化和培育农业高素质人才,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㊂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和以色列相似,都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㊂因此我国政府主导的土地制度改革应更着力于土地集中管理与经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从而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㊁现代化奠定基础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尚不明确,政府服务不足,企业服务 嫌贫爱富 ,合作社服务尚未成熟,因此作为家庭农场发展支撑力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㊂此外,推动家庭农场经营现代化㊁专业化和培育高素质农业人才等举措同样适用于我国,这些都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必要措施㊂另一方面,就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不同之处来看,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国情的特殊性,对这些经验的借鉴应当区别对待,做到有所取,有所不取㊂就资源丰裕型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可借鉴其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做法;但是其大型家庭农场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不适用,因为我国 人多地少 的国情适合以中小型家庭农场为主的发展模式㊂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与法国㊁丹麦和以色列更相似,所以可更多地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体制,推动生产经营专业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以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㊂总的来说,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资源禀赋㊁土地制度等方面多多少少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再加上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背景㊁现状和问题也与其他国家不同㊂所以,在借鉴国际经验时,不能将其照搬㊁一成不变地运用在我国,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家庭农场发展的特殊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经验,且创新㊁灵活地运用于实践㊂㊀㊀六、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思路㊀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势下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随后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要求㊂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㊂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低㊂从宏观层面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体现了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有利于提升农业的地位和优化产业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势下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㊂从微观层面看,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㊂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要合理借鉴国外经验,还要立足于国情区情,实现创新驱动㊂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决定着家庭农场的培育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㊂我们可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扶持㊂一方面,应改革农业补贴办法㊂我国的农业直补政策,财政补贴的总额巨大,而分散到各农户手中的补贴额度对于他们发展农业所需要的资金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且财政补贴的用途也可能发生变化㊂因此必须改革现有农业补贴方式,由直补转为功能化㊁多元化㊁项目化的财政补贴㊂目前,财政补贴的首要任务是16。
美国人的农场在中国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入世在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比较优势较弱的农业部门。我国人多地少,农业部门受到耕地资源的制约很难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面临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必须对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花卉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潜力很大的产业。
鲜切花产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种植技术、经营管理还是市场营销都缺乏现有经验,特别是还没有对潜力巨大的国际花卉市场进行开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私人投资家看好在我国发展的机遇,纷纷来华投资,开办企业。Y省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广和普及鲜切花产业以来,吸引了在量的国外资本,发展势头迅猛,为增加地区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来自于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来华创业企业和投资家也需要同本地政府和居民融洽关系,这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前提。外国人来中国创业会遇到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他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方式来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如果遇上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冲突时,能否通过磨合来获取双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案例介绍一位在A城市经营鲜切花农场的美国女企业家――朱丽和她的樱花农场。 二、A城市的花卉产业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势北高南低,错综复杂,加上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气团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相对完整的气候类型,适合于各类植物生长。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6000种高等植物,其中可供观赏的“奇花异草”、“美叶良木”近2500多种。这不仅是世界上观赏植物的基因库,也是Y省发展花卉产业的、其他地区无法竞争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资源。
2000年Y省的花卉和绿化苗木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总产值18.3亿元,出口创汇528万元。其中,鲜切花产量11亿枝,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Y省的花卉生产模式是以企业为龙头、农民为主体的格局。花卉的种植方式从起步时就引进了高新技术,全省花卉产业从以色列和荷兰等国引进温室14公顷;引进和安装了30公顷全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和200公顷的半自动或简易滴灌系统。
Y省鲜切花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左右。全省花卉的80%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10%出口日本、泰国、新加坡、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00年,Y省共有花卉种植农场250余家,花卉外商投资企业21家。从企业的分工来看,有以英茂公司、农科院为代表的种苗生产企业;以通海种子公司、江川英茂公司为代表的切花生产企业;以庆成公司为代表的热带兰花生产企业;以格林温室、电子工业研究所为代表的大棚生产企业。企业间的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 三、朱丽的背景 受父亲的影响,朱丽从小爱好花卉,立志终身以经营花卉为职业。朱丽非常热爱她父亲,不幸的是父亲在她14岁那年离开了这个世界。朱丽父亲生前爱好花卉,在朱丽童年时经常带她去各地的植物园观赏花卉。朱丽父亲的花园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每逢朱丽放学或休假日,经常在花园里帮助父亲松土、浇水和施肥。在朱丽上大学之前就能够叫出各种各样花卉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性。每当朱丽回忆起她父亲时,总会说:“如果父亲知道我今天在中国经营花卉农场,他会有多么的高兴。”
除了爱好花卉以外,朱丽也喜爱做买卖。她自以为是遗传了祖父和外祖父的基因,因为这两位老人都曾经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父亲的早逝使得朱丽读大学时不得不做一些零工补贴生活和学习费用。四年的大学生涯,朱丽都在花店里打零工,使她有机会学习美国花卉零售业的营运方式,观察不同社会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对花卉的需求。这些经验对于她现在经营花卉农场是很有帮助的。
1977至1979年,朱丽在斯坦福大学园艺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富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花卉的育种,对花卉很有研究。她承担了选育菊黄色天竹葵课题,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这种颜色的花。她的指导教官富勒教授花了10年时间尚未攻克这个难题。朱丽根据当时的一种新育种理论,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选育出菊黄色的天竹葵。一家花卉育种公司获知消息后,从学校引进花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花卉。 在攻读硕士课程的三年半学习研究生涯中,朱丽走访了很多花卉农场和公司,在探讨花卉育种和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农场的管理经验。
朱丽攻读博士课程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她的博士论文是切花的保鲜技术研究。这项研究同花卉流通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朱丽还选修了市场学、管理学、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为了开拓自己的事业,朱丽在攻读博士课程期间决定到国外去看一看。原打算去欧洲,因为欧洲是美国文明的发源地,在文化和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不大。但由于受一位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的影响,她去了日本。朱丽去日本的一个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和家电的成功,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日本热,因此想去日本看一看。
朱丽在日本找到了在一家著名大公司教授英语的工作。学生都是该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的白领。在教授英语的同时,朱丽研究了日本人的习性和需求,也了解到了日本花卉的流通体系和花店经营方式。朱丽认为这一段经历对她后来从事对日花卉贸易很有帮助。
看中了日本的花卉市场以后,朱丽于1986年离开日本,去寻找可以向日本出口花卉的产地,打算自己在那里建立花卉农场。她先去了菲律宾,停留了三个星期以后又去了韩国、香港和台湾。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朱丽都没有找到发展花卉事业的理想地方,之后她返回美国完成博士学业。1992年朱丽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又去了泰国,发现泰国也不适应于发展花卉产业。在她访问了亚洲各国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亚洲国家都采用同日本相类似的模式,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也差不多,将来也会和日本一样成为巨大的花卉消费市场。 1992年朱丽怀孕了,但她仍然念念不忘发展自己的花卉事业。当女儿1岁时,朱丽驼着她,手上提着行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周游列国。先去了欧洲的荷兰、法国、希腊等,随后又访问了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当时朱丽还没有想到来中国,因为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使得她不敢访问中国。
四、朱丽来到中国 彻底改变朱丽命运的是在旅行中认识了一位缅甸教授,教授告诉朱丽A城市的气候非常适合于种植各种花卉,而且市政府对发展花卉产业兴趣很大,Y省烟草公司也打算出资资助那里的花卉产业。
1995年朱丽带着女儿来到A城,发现A城的气候如同自己的家乡――加利福尼亚州一样,温暖舒适,四季如春,适合于各类花卉生长。A城的空运条件也非常好,航班可以直达许多大城市。
朱丽利用这次机会调查了A城市的花卉产业,发现A城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花卉专家。这里的大学虽然讲授花卉课程,可是教授本身却没有种过花。同时,朱丽还发现中国特别缺少经营管理人员。
A城正是朱丽梦寐以求的发展花卉产业的理想之地,可是在这里外国人想要注册一家公司,需要80万元人民币,对朱丽来说这是天文数字,而在美国注册一家公司只要花30美金。朱丽没有这么多资金,也无法借到这么多的一笔钱,因此朱丽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事一直没有能够办成,直到2001年朱丽拥有了一个初具规模农场时,她仍没有注册公司。朱丽说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非常多,由于中国政府要求外国人注册公司的资本金太高,许多外国人只好不注册而做生意。她认为中国今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外国人,必须降低外国人注册公司的门槛。
朱丽了解到A城的花卉产业非常缺少技术人才,计划先开办一个花卉培训班,培训部分人才为自己农场备用。1995年朱丽向A城市教育局提交了开办花卉培训班的申请书以后,离开A城回到了美国。
5个月后,朱丽突然接到了一份来自于中国的传真,告知朱丽A城市教育局已经批准她在A城开办花卉培训班。当时政府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需要中国合作者参加,朱丽征得一位名叫杨仪的朋友同意,由他出具了一张愿意同朱丽合作的证明,手续就算办下来了。
虽然朱丽被批准在A城市办花卉培训班,可是她却拿不到专家签证,按照规定唯有大学或者研究机关才能够为外国人申请专家签证。朱丽找到了Y省林业大学,通过他们拿到了专家签证。朱丽成为Y省第一位拿到工作签证的外国专家。
五、 没有办成的花卉培训班 根据朱丽的经验花卉培训班的学员需要实验机会,因此,朱丽计划先建立一个花卉实验基地,然后再招收学员。她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农场主,他愿意提供给朱丽2亩地做实验田,还派遣两名助手协助朱丽工作。朱丽又买了电脑和电传机,通过这些工具同各方面接洽联系,争取各方支持和赞助Y省花卉培训班。许多公司接到朱丽的求援信以后,纷纷送来了援助。 有一家日本的化肥公司送给朱丽许多化肥,希望朱丽在实验田上试用,可是朱丽没有钱支付这些化肥的进口关税,只好全数退回日本。也有一家外国公司打算想送给朱丽一批种花的温室,也由于无法获得免税而失败。关税问题使朱丽失去了很多被赞助的机会。
1996年春天朱丽在两位助手的帮助下开始对两亩地进行基础建设。设施非常简陋,用廉价的毛竹和塑料簿膜做温室。设备虽然简陋,但当年的花卉生产却异常成功。花卉开放时,朱丽邀请包括当地政府官员在内的许多人来参观,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这些人通过参观朱丽的实验田感受到花卉产业在Y省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了表彰朱丽的成功,当地政府为朱丽颁发专家证书,委任她指导Y省花卉种质产业。1998年国庆,朱丽被A城市推荐为有贡献的外国专家,应邀参加北京的国庆典礼。
随后,朱丽试图说服一所美国大学来A城合作开办花卉培训项目。开始时那所大学很感兴趣,专门派遣了园艺系主任来A城洽谈,访问期间,朱丽向他介绍了Y省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这位系主任回美国以后,提出援助项目必须同中方大学的教学人员合作,由此朱丽找到一位愿意合作的女教授,并自己出资陪同女教授去美国访问和洽谈了三周。之后,美方又邀请女教授去美国接受培训,不料女教授在培训结束以后拒绝返回中国,使得这所美国大学很不高兴,取消了该协作项目。
1997年春天,朱丽介绍一所大学的30名园艺专业的学生参加一项由外国专家主持的短训班。讲座一共进行了3天,其中有一课是讲解温室的使用和搭建。短训结束后,朱丽按美国的一贯做法,即为了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建议参加讲座的学生去帮助赞助短训班的外资公司搬迁一批温室,该公司也答应事后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