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8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形象。
2.2 孔子的道德观念:仁爱、忠诚、诚信、宽容、勤奋、谦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念。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将孔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4.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5.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5.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
5.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孔子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6.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6.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7.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孔子相关的书籍,如《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7.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孔子故里或其他文化遗址,加深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
7.3 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孔子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孔子文化节、儒家思想研讨会等。
八、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孔子游春》的课文文本。
[总结范文]孔子游春教案孔子游春教案孔子游春教案(一):孔子游春杨秋霞教学目标: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并背诵第八自然段。
2、如何看待“表功”与“不表功”。
教学过程:一、交流孔子哲语二、复习1、快速朗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资料。
板书:泗水美景孔子言水弟子言志2、让我们一齐来感受泗水美景。
(背诵第2小节)渡:泗水河边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可孔子却顾不上欣赏,那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深思。
他想到了什么呢?三、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3-9小节,用心体会一下孔子那意味深长的话语。
2、再去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帮老师完成这个板书。
水的特点品质哺育生灵有德行孔子论水流必向下有情义真君子穿岩凿壁有志向荡涤污垢善施教化3、质疑:(1)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2)孔子为什么会由“水哺育生灵”联想到“有德行呢”为什么会由“流必向下”联想到“有情意”?…………(3)为什么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4)水还有其他的特点吗?水难道没有坏处吗?4、解疑:独立思考→小组启发→群众交流5、你能运用一些连接词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吗?(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吗?)6、孔子不但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还用优美的语句把它表达了出来,你能把这段话好好地读一读吗?7、板书上还有一个符号没有解决(省略号),你还能从水的其他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吗?8、再读一读他那意味深长的话语,并根据板书的提示背一背。
渡:从普普通通的事物竟能悟出这么深奥的道理,不愧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这种风范还表此刻利用水引导学生立志上。
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10-17小节,思考并总结,你读懂了什么?2、相机板书弟子言志有福同享(乐善好施,有如水的哺育众生)不表功(谦逊,沉稳,有如水的流必向下)3、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任选一题想一想,写一写。
出示:(1)如果你赞同颜回“不表功”的观点,那也学着他写一写歌词。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关键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4.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对孔子的认识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孔子思想。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孔子的教育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概括。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追求真理,积极向上。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孔子的教育观念,体会孔子的智慧。
3.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概括。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背景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深入剖析孔子的教育观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孔子游春的故事,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孔子游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其含义。
阐述孔子游春的故事背景,介绍孔子及其思想。
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游春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孔子的教育观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并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将孔子的教育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观念的小短文等。
关于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孔子游春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
2. 孔子游春故事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3. 孔子的人格魅力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孔子游春故事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孔子游春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孔子游春故事中的儒家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孔子游春故事的认识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游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孔子游春》,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孔子游春故事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孔子游春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5. 分享感悟: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其他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6.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游春故事的教育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孔子游春故事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游春》文本。
2. 与孔子游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儒家思想的相关著作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阅读课文《孔子游春》。
2.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儒家思想,进行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分享感悟,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儒家思想,避免误解。
孔子游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提炼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孔子游春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提炼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游春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孔子及其弟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孔子游春中体现了哪些道德观念?(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六年级语文《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孔子游春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孔子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弟子游春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孔子游春的故事中,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2)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了解古代礼仪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孔子游春的故事的短文,表达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文《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孔子游春》,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孔子的言行,理解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孔子的言行,理解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孔子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游春》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引发学生对课文《孔子游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孔子的言行,理解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点讲解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孔子游春》。
(2)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2)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道德教育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孔子游春》,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孔子游春的场景。
(3)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懂得礼仪,懂得感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了解古代礼仪文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描绘孔子游春的场景。
(3)欣赏古代诗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挂图。
4. 古代礼仪文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单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交流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展示对话,教师点评。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古代诗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学生谈感悟,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家庭作业中增加相关的古代礼仪文化知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1 课题:23孔子游春 主备学校:南徐小学 审核: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友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孔子与子路、颜回谈志向的一段对话,了解人物形象。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背诵课文2、8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资料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党派的创始人。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还曾整理过《诗》《书》《礼》等古籍,编写过《春秋》。
第一课时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一二两段中的成语的意思“阳光普照、桃红柳绿、翩翩到来、草色青青、绿草如茵”,并任选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泗水河边景色的优美。并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好课文。 我将课文读了 遍,做到了将课文读通顺。我知道课文写了 带领 到 游玩,他们看到这儿 。孔子望着泗水的绿波说了一番 的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之后,孔子和弟子们交流了各自的 。 2、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 意味深长. 从容不迫.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2 司空见惯. 温文尔雅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凿(záo zháo)石壁 哺(bǔpǔ)育 情谊(yí yì )从(chóng cóng)容 4、搜集与孔子有关的名言。(摘抄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二、课堂助学 1、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课前预习时搜集了他的哪些名言?交流。 (3)揭示课题:23 孔子游春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 从文章题目入手,这是篇写什么的文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作者挑选了游玩过程中的哪几件事来写的?(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他们看到这儿景色优美。孔子望着泗水的绿波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孔子和弟子们交流了各自的志向。)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这几件事串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合作探究 课文哪个段落写的是泗水河边的优美景色的?找出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想象泗水河边的优美景色) 全班交流给出学习步骤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指名朗读。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作者用什么办法让你感受到泗水河边景色优美的呢?(拟人、排比、比喻) 拟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风人格化,让读者感受到泗水河边景美、还有“音乐”伴奏呢。 比喻:大自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一是形似,从“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可以看出来。还有神似:大自然像母亲一样具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3 有可贵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排比:谁能美美地来读好这句子?练习朗读,指名朗读 你能展开想象,补写省略的内容吗? 是她 的 交流:(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漫天的云彩是她洁白的衣裙 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峻峭的山峰是她高高的脊梁 不息的河流是她奔腾的血液) 指导背诵这一段话。
三、当堂训练 1、填空,并补写省略的内容。(第二段片段练习)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 , 是她 , 是她 , 是她 , 是她 的 是她 的 是她 的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练习 1. 同音字组词 yīn 绿草如( )树( ) ( )切 婚( ) yì 洋( ) 飘( ) 情( ) ( )苗 huò 迷( ) ( )患 ( )达 ( )得 2.抄写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阳光普照、桃红柳绿、翩翩到来、草色青青、绿草如茵
造句:
3、背诵第二段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4 第二课时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3-19段中的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通过谈志向的对话,了解人物形象。 4.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读课文,完成填空: 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 地说;“水奔流不息,是 ,它好像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 , .它好像 。水 , , ,它好像 。万物入水,必能 ,它好像 ……由此看来,水是 啊!” 从这段文字中看出,孔子认为水有 ,有 ,有 ,水 ,所以是水 。 2.根据你对孔子的了解填空: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名字: (2)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 3.从古到今,关于“水”人们有许多的评价和赞美。请将语句补充完整,并读一读。 (1)水可载舟,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流水不腐, (4) ,仁者乐山。 (5)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二、课堂助学 1.导入:(出示名言)请看大屏幕——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发表宣言中的一句话。想读吗?学生放声读这句话。 2.合作探究: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崇敬的感情,到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 5 课文去找一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孔子的智慧?你可以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画出来。(生开始默读,师巡视指导。) (1)研读第8自然段,文章的第八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请大家再读这段,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原因。(做批注,要求:圈一圈孔子从哪几个方面讲水是真君子,写一写你的理解或者由此想到的成语、古诗、课文。) 这里,孔子是借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要做水一样的真君子。这又是孔子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你觉得是哪个词呢?(善施教化)知道“善施教化”的意思吗?(就是善于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感化。)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第8自然段,竟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这就是你们的智慧啊! 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一定让你想到了很多成语、古诗、课文…… 交流: (我从《长江之歌》知道长江水像母亲一样,哺育了各族儿子,所以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我从《滴水穿石的启示》知道水胸怀志向,百折不挠,他好像有志向;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知道水善施教化……) 同学们,水仅仅有这四点美德吗? 出示:水清澈透明,它好像 水勇往直前,它好像 水川流不息,他好像 这段话表面在写大家司空见惯的水,其实孔子想说的是什么?你明白“司空见惯”“意味深长”的意思了吗? 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我们要背下来,并牢牢记住,试背。 请你们浏览一下课文的第3——9自然段,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呢?可以把你们发现到的关键词语圈画出来。(生默读圈画后回答)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交流:――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抓“动情”“陷入”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已经把自己的思想投入到了水里,他在沉思这水里到底隐藏着什么道理。善于思考,这才能产生智慧啊! ――老师遇水必观:体会孔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留心对水的观察。时时留心,处处留心,这是智者的一种习惯。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 从“凝望”这个专注地神态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智慧。 孔子把她的智慧都浓缩在了论水这番话语当中了,谁再来读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背其中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