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ppt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1课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感悟毛泽东胸怀祖国人民,放眼世界的远大志向,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法与学法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的影像。
2、知道这人是谁吗?你了解他多少呢?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提示课题。
毛泽东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让我们一起走近少年毛泽东吧。
4、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语,用词语说一句话。
○3文章内容: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毛泽东退学后,坚持自学。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毛泽东到图书馆争分抢秒地读书。
第三部分(第8-13自然段):毛泽东站在世界地图前的所思所想。
4、指名读课文。
三、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口述课文内容。
3、回顾上节课整理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按提问提纲自学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写感悟。
2、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班内交流汇报。
(1)毛泽东酷爱学习、读书。
○1抓紧点滴时间。
a.挤出空余时间自学,读了不少的古代小说和宣传时事的小册子。
b.争分抢秒地看,一刻也不肯休息,直到下午六时馆里要关门了才出来。
c.一天中间,只有中午到街上买几个烧饼充饥时,才算是他唯一的休息时间了。
d.从来没有间断过。
○2读书勤奋、刻苦。
a.就伏在阅览室的桌子上聚精会神地读。
b.有时天空飘洒着雨雪,街道上满是泥浆,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雨雪里走来走去。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唐·张守节《史记正
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
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
"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在佛教徒中称腊八
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
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据《准南子》说,
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
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
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
我先清。"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认为灶王
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
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
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
也"(《中华全国风俗志》),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
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
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
扫除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
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扫房以后,全家就
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
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年前的市肆 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
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状态。《京都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
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弦
目,则卖画副则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
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
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联对、横批、门
心、抱柱、斗方、春条、佛对;买挂钱的,卖元宝的,卖供花的,卖
绒花、绢花的,卖松木枝、芝麻秸的,卖灯笼的,卖关东糖的,卖杂
拌儿的,卖花炮的,……一应俱全。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