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完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6.94 MB
- 文档页数:116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課文原文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在默默裏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歎息。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朱自清,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知識點破音字:燕:yàn燕子yān燕國藏:cáng埋藏zàng寶藏禁:jīn不禁jìn禁止散:sàn散步sǎn散漫近義詞:匆匆——匆忙確乎——的確空虛——空乏挪移——挪動覺察——發覺徘徊——彷徨反義詞:匆匆——緩緩聰明——愚蠢空虛——充實徘徊——果斷詞語擴展:“千~萬~”式:千門萬戶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變萬化千呼萬喚千軍萬馬千秋萬代千恩萬謝千辛萬苦千絲萬縷千頭萬緒千思萬慮ABB式:頭涔涔淚潸潸霧濛濛喜洋洋淚汪汪濕淋淋笑盈盈明晃晃懶洋洋沉甸甸金燦燦亮晶晶香噴噴空蕩蕩課內詞語:確乎空虛不禁挪移覺察歎息徘徊微風何曾遊絲**理解詞語:【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1898~1948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图文讲解+知识要点课文知识点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潸潸赤裸徘徊遮挽蒸融伶俐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涔涔:潸潸:徘徊: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图文讲解+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课文知识点1.《匆匆》的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和设问等修辞手法。
疑问句用在开头和结尾,自始至终都是呼应的,突出了时间匆匆而过的遗憾和无奈的强烈感受。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用比喻,我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天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动比作大海。
露出一种很无奈的悲伤。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一连串的排比句表明日子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匆匆来去。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潸潸赤裸徘徊遮挽蒸融伶俐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读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 )2.太阳有脚,它轻轻地、悄悄地移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