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

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1.模仿说。代表人物是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社会的模仿。

2.游戏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席勒和斯宾塞。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这种说法又叫“席勒--斯宾塞”理论。

3.表现说。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他们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已,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巫术说。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5.劳动说。代表人物是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认为艺术发生于劳动,劳动先于艺术。

6.多元决定论。认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艺术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1.艺术发展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2.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3.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其与社会盛衰的密切联系上。

4.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1.是艺术发展的一种规律,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2.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况,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

3.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

4.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

5.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性。

创作流派的形成:1.思想倾向相同2.艺术观点接近3.创作风格相似

创作流派的类型:

1.组织性流派。即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创作主张、艺术表现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发表艺术宣言,组成艺术团体,创办艺术刊物,从事艺术创作,从而自觉形成的有组织、有纲领、有阵地的艺术派别。

2.自发性流派。即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而自发形成的创作流派。

3.区域性流派。即由地缘或区域为特征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创作风格的概念

是指艺术家在其一系列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强调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2.注重艺术形象的典型概括 3.主张思想感情的隐形流露。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强调理想世界的主观表现 2.注重神奇形象的超长常创造 3.追求情思意绪的个性张扬

艺术作品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一)作品的内容:构成作品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题材、情节、主题和意蕴等。(二)作品的形式:作品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部表现形态,主要包括结构、语言、题材、表现手法等。

艺术鉴赏的心理过程:1.艺术鉴赏者对艺术品的感受和体验 2.艺术鉴赏者对艺术品的理解与感悟。

艺术评论:是以艺术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

艺术评论中的理性是艺术评论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艺术评论的理性活动离不开对评论对象的感性认识。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流派。

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1.工具:中国特制毛笔油画笔2.构图:散点透视焦点透视3.造空间

方式:全景式

工业设计不单是在产品设计中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工艺及形式美的问题,而且需要考虑生产,管理,流通,环保,消费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包括营销和售后服务。

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0.2.5

音乐的涵义:音乐是以流动的,有组织的声音为主要形式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艺术流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艺术语言: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指鉴赏主题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的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艺术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90以上

1.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人物: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强调艺术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达·芬奇(艺术家的心灵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或“社会生活的再现”)缺点:强调了艺术的客观性和现实基础,但忽略了艺术创造主体的能动作用。 2.理念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 神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示那种“绝对精神”人物:柏拉图(认为存在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模仿“理式”而生成的现实世界和模仿现实世界产生的艺术世界,只有“理式”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美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示”)缺点:它的哲学基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将精神与现实的关系颠倒了。 3.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 本能欲望的表现。人物:列夫·托尔斯泰(情感体验移交说)克罗齐(艺术及直觉)弗洛伊德(潜意识’表现说)缺点: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达、发泄,都可以称为艺术呢?情感是人的心灵自生的,还是人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呢?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 4.4.形式说: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 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而同现实的内容无关。 人物: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罗杰·弗莱缺点:它将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无限夸大,以致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或终极目的仅仅在与物质材料的纯形式的美,同人的社会生活内容毫无关系,从而使艺术丧失了思想内涵并远离社会人生。(1.2.3。4艺术的本质) 4审美功用:首先是指艺术及其具体作品,能促进艺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与满足的功效。其次,艺术的审美功用表现在:艺术欣赏有助于欣赏者和创作者高尚人格的塑造。 5·认识功能:指艺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能促进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功效。即人们可以通过艺术这个具有较强直观生动性的审美中介,感知、反应和把握人类自身、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 6教育功用主要指审美主体通过对艺术的审美活动,获得某种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7·娱乐功用:值艺术及其作品能给予审美主体身心愉悦与休闲的功效 8组织功用:指某些艺术作品能让欣赏者从中获得观念与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走到一起为某种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旦对审美主体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就会及其审美主体的共鸣——思想感情的沟通、群体价值目标的认同,这就是团结、引导鉴赏者行动的组织功用。 4·艺术形象自身的特点:A艺术形象是具体可感而富有个性的(任何艺术形象都必定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或通过想象唤起感官印象的语言描述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并且,这种感性形态总是极富特色的)B艺术形象是高度浓缩而富有概括性的(艺术以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真实情感,不管其采用具象再现还是非具象表现的方式来传达内在的审美信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不仅应当是具体可感的,而且必须是高度浓缩的,以达到具体可感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统一)C艺术形象是饱含感情而具有精神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艺术家为了将自己内在的情感幻想传达给别人而创造的,它必须饱含感情,从而给人以精神感染力)。 5·艺术的情感性特征:A艺术的情感是对新的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不管艺术家采用何种方式来寄托他的审美感情,总是体现着对新的自由境界的向往)B艺术中的情感必须真诚(艺术活动是人类不断发展着的天性的真实表露。艺术作品要成功打动人心,收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艺术家表达的情感要十分真诚)C艺术中情感的表现全赖形象的创造(艺术中情感表现,决不能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把内在的情绪直接发泄即可。它必须依赖于创造能激发人去进行审美感悟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目的)6·艺术材料:包括:艺术中选用的天然物质材料(如石·土·木等)、加工制造的物质材料(如铜铁金银等),用于艺术的符号(如文字、音符等)和线、形、色等可是材料,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声波(能被人接受的部分)、人声,动物发出的声音等可听材料。历史上,人类对天然物质材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形成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艺术材料,它们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各异、品种繁多的各类艺术作品。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A宗教与艺术有着十分悠久而丰富的联系B宗教信仰艺术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C 艺术与宗教之间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相互利用来实现的D艺术影响宗教,由于宗教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故宗教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E总之,艺术与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但是,宗教对艺术的利用是长期的,也是必然的。在宗教活动中,要完全排除艺术的成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艺术可以脱离宗教而存在,而在艺术的题材中,宗教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8·艺术的心理功用:A·是指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 B·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治疗人类疾病的功能,首先是由于艺术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能影响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当人们欣赏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时,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就能使欣赏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郁结的烦闷得以宣泄,积压的苦痛得以减轻。 C·艺术创作的“气韵生动”法则,促进了艺术对人类心理的积极性协调效用的产生。(中国南齐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了“气韵生动”的概念。其基本内涵

2018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docx

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是()。 A、抑景 B、借景 C、透景 D、夹景 正确答案:B 2 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正确答案:C 3以下哪类园林最能表现“渔隐”这一旨趣?() A、皇家园林 B、日本园林 C、苏州园林 D、岭南园林 正确答案:C 4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类。 A、西安皇家园林 B、岭南私家园林 C、西南园林 D、中原园林 正确答案:B 5越秀公园位于以下哪座城市?() A、临沂 B、苏州 C、广州 D、杭州 正确答案:C 6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A、熟知植物的特性 B、调查研究的能力 C、绘画功力 D、以上都需要

正确答案:D 7“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A、杜牧 B、孟浩然 C、白居易 D、苏轼 正确答案:D 8 武当山现存最为完好的木结构建筑是()。 A、铜殿 B、古铜殿 C、紫霄殿 D、灵官殿 正确答案:C 9园林设计是()的集合。 A、地形 B、景 C、道路 D、植物 正确答案:B 10法国园林中的轴线通常是()走向。 A、西北 B、东南 C、南北 D、东西 正确答案:D 11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正确答案:B 12 关于凡尔赛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B、位于法国 C、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园林 D、朝向是坐东朝西

2010年戏剧艺术概论复习材料

第一章、东西方戏剧的起源 1、戏剧: 2、简述戏剧与文学的异同。 相同:戏剧和文学一样,都是社会形式及 生活的一种呈现。 相异:文学:是限制艺术,文本艺术; 戏剧: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样式, 一种行为艺术。 3、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样式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4、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民间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具体地说就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 的祭祀。 5、“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这句话出自王国维。 6、戏剧产生的三个文化条件:1)模仿性的表演;2)故事性的增强3)观演的分化与交流 的出现。 7、分析东西方戏剧起源的历程。 在世界上自古至今存在着两大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戏剧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的欧美戏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传统和以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日本能乐为代表的东方戏剧传统。东西方戏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戏剧都是源自民间,是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相联的。 8、“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 9、“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狂欢之歌”。 10、中国戏曲的源头是1、原始歌舞2、祭祀仪式3、古代俳优的表演4、百戏、角抵戏。 11、中国戏曲形式较为复杂包含了唱、念、做、打、说等,是更为综合的艺术。 12、司马迁谓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指的是古代的俳优 13、百戏:古代的“百戏”又称“角抵戏”,秦汉时已出现,是各项技艺汇集在一起,彼此竞争,互争优胜。这些,后来同歌唱、舞蹈等合流,成为中国戏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打”。 二、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 14、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5、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喜剧大师,被恩格斯称作是“喜剧之父”的是阿里斯多芬。 16、埃斯库罗斯的创作特点: 1、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2、第一个在戏剧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 3、艺术风格上,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高雅凝重,规模宏大,奠定了西方悲剧庄重、严肃、高贵的气质底蕴。 17、欧里庇得斯的创作特点: 1、第一个将悲剧用于刻画世俗生活中的平民。“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 2、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 3、善于塑造女性形象。 4、艺术上:语言自然流畅,接近口语,富于感情,说理性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善于用文字塑造形象。 18、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的戏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被称作“剧场里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人的是欧里庇得斯。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新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 每题5分, 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她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 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 旨在提高

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 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1) 线条与组合; ( 2 ) 具象与抽象; (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 是能够产生共鸣; 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 净化她们的灵魂; 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 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20分) 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舞蹈艺术表现。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程。 4、舞蹈动态在特定时空中可以转化和变异,因此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 6、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韵。 7、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优美、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美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可以分为雄壮和崇高两个层次。其中雄壮类舞蹈的审美特征大致有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三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悲剧感的特点是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11、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 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14、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15、一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16、一个训练有素,能够作为创造舞蹈美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应当具备有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7、一个演员在创造舞蹈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 二、名词解释(20分) 1、舞蹈思维: 即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等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并贯穿于舞蹈创作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是应教皇朱诺二世的委托而创作的。 2、工艺美术的物化形态,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3、根据造型的形式和展示艺术形象特点的不同,雕塑有圆雕和浮雕的区别。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5分) 1、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2、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3、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三、列举题(共15分,每题3分) 1、试列举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试列举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线条与组合;具象与抽象;情感与象征。 3、试列举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4、试列举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5、试列举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

艺术概论必考题大总结

1、(1)“艺术学之父”---康德拉·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成立。 (2)在中国的艺术上对艺术学最早的倡导者是宗白华。 (3)狄索瓦和乌提兹,大力倡导普通艺术学的研究,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 2、有关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两者密不可分)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时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图《理想国》。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基础上。 (3)“模仿说”或者“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俄)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再现了该说法。 3、“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客体是社会生活)。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4、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不考)、审美性。 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体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等。(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巴尔扎克像》。(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荷马史诗》和阿Q正传二、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2)艺术的审美性事真、善、美的结晶。悉尼歌剧院、《清明上河图》)(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与形式上美的统一。(谢赫“绘画大发”) 5、有关“艺术的起源”:“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1)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是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群,距今2万年史前。 (3)在澳大利亚发现距今7万年前的岩画,将人类美术向前推数万年。 (4)中国夏禹的儿子启,偷记天帝的音乐并带到人间。 一、“游戏说”:(1)19世纪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后来艺术史家把这种艺术起源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的《美育书简》对此颇有研究。(2)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二、“表现说”:(1)克罗齐《美学原理》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3)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成的创造,艺术品酒师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三.“巫术说”:(1)英国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2)英国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人类最早期是想用巫术控制神秘的自然。 四、“劳动说”: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层列出专章桃林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6、“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阿尔都塞提出“多元决定论”(是人类起源的最根本说法)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的原因造成的。(2)在原始造型一书中,还需要提到抽象几何图形(螺旋形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和垂幛纹由蛙纹演变而来。(3)距今约7000年的骨哨,均用禽兽趾骨制成。(4)神话常被当作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源头。 7、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着述是()。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和潜移默化。 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经典论断。 4、()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 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艺术。 7、()在他的名着《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和浮雕两种类型。 9、《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10、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务。 11、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 12、戏剧的根本特征是()和戏剧冲突。 13、鲁迅说:“()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 15、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 17、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

18、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 ()提出的。 19、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两种因素构成。 20、孔子在闻()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1、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 22、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悲剧”、“()悲剧”、“()悲剧”、“()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23、影视艺术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 24、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与主人公、()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25、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 26、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这样三个阶段。 2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和(),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28、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____、 _______ 、 ___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________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9、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______、 ______ 、______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____ __和___ ___的统一。 30、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2、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特征。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综合考试题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xx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综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可在附加纸上回答 1.新媒体 2.交互媒体 3.HTML 4.米歇尔?麦克卢汉 5.数字阅读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下列那种格式可以产生透明背景的数码图像: (A) PNG (B) GIF (C) TGA (D) JPEG 2.下列哪种格式存储可以包含动画的图像: (A) TGA (B) GIF (C) JPEG (D) Photoshop ( PSD) 3.数码影像或数字图像是指任何使用二进制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其中: (A) 矢量和点阵图像都属于数码影像 (C) 摄影图像属于数码影像 (B) 矢量图形属于数码影像,而点阵图像不是 (D) 数码相机采集的摄影照片属于数码影像 4.目前网页设计的分类和特征包括: (A)以功能性为主要特征,基于技术编程的网页 (B)以页面视觉传达为主要特征,偏重艺术性的网页 (C)介于二者之间的图文并茂的商业网站 (D)所有的网页都是由表格(Table)组成的, 5.在数字媒体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最广? (A)灰度模式(B)RGB模式(C)CMYK 模式(D)Lab 模式 6.“媒, 谋也。謀合二姓。从女某聲”。(《说文解字》),以下关于媒体的正确说法是: (A) 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B) 承载信息之载体,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C)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媒体就是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D) 媒体又称新闻媒体或传媒,指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机构或大众媒介 7.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著述是(《乐论》)。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 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经典论断。 4、(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歌舞艺术)。 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时空)艺术。 7、(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 9、《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王羲之)。 10、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迪扎因),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务。 11、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 12、戏剧的根本特征是(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13、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 15、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形象塑造)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美观)。 17、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 18、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

塞)提出的。 19、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0、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1、艺术形象是(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2、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悲剧”、“(性格悲剧)悲剧”、“(社会悲剧)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23、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24、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25、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6、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2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28、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___“客观精神说”__、 ____“主观精神说”___ 、 ___“模仿说”___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____“艺术生产”____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9、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___真___、 ____善__ 、___美___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____内容美__和___形式美___的统一。 30、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___“模仿说”___、___“游戏说”___、___“表现说”__、____“巫术说”__、___“生产劳动说”___、等五种。 3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审美认知作用____、___审美教育作用____、_____审美娱乐作用____三种。 32、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___综合性___、___虚拟性___、___程式化___的审美特征。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冇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类与非师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大学、淸华大学、师大学在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髙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而的艺术常识,较奇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而,尤貝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而、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髙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围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岀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而通过介绍四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辨析题】 1.技术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技术。 错误。理由:技术完全以科学、实用为目的,是生产、创造物质的能力和技巧。当然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但是艺术是指人在物质的基础上对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表现、感知和理解,已经上升到美学高度。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2. 表情艺术物质实感性不突出,不善于模仿。 正确。理由: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情艺术长于表现而拙于再现,往往直接表现个揭示内心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由于表情艺术具有抒情的本质属性,使得他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 理由:艺术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也可说是情感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由此,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 【论述题】 综合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性: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说电影就是“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艺术与舞蹈、风景与任务、视觉形象与发声的语言链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独特性: 2、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性:戏剧性情节(电影《十面埋伏》、电视剧《渴望》);非戏剧性情节(电影《秋菊打官司》、《城南旧事》) 主人公: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窦娥心地善良,原以为官府会为她伸冤昭雪,但严酷的现实,黑暗的社会、官吏、地痞流氓,使她清醒,但她不屈于命运,在临行前发下三桩誓愿以示冤枉使其形象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3、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 老舍话剧《茶馆》高度概括描绘旧北京城的一个茶馆,通过其复杂的人物和关系,展示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的50年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 表演性:著名电影《梅兰芳》,梅兰芳饰演者黎明以其高超的演技,活灵活现的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生故事 怎样理解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即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画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研究明暗变化才创造出这一艺术形象,无疑,画家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答案

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6A 6.B 7.C 8.D 9.D 10.A 11.D 12.C 13.B 14.D 二、填空题 15.敦煌云冈龙门 16.拙政园留园豫园 17.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18.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 19.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20.邓肯 21.《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 22.间接性广阔性情感性 23.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三、简答题 24.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5.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 (1)社会批评; (2)传记批评; (3)心理批评; (4)文化批评; (5)读者批评。 26.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 (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生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一.艺术概论包含艺术原理、艺术系统、艺术门类。 二.艺术原理包含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功能与教育、艺术与环境 三.艺术系统包含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 四.艺术门类包含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文学艺术 五.广义艺术:指包含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在内的艺术形式。 六.狭义艺术:主要指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 影、书法),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戏剧、戏曲)。 七.艺术本质的讨论: 艺术作为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八.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创作、作品、鉴赏的主客体统一) 九.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研究启示: 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十.艺术具备的三大特征:形象性特征、主体性特征、审美性特征 十一.艺术起源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十二.游戏与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1】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求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游戏中强烈的情感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2】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游戏的目的是发现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十三.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 原始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