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 格式:pdf
- 大小:217.18 KB
- 文档页数:6
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迁移及示例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于自己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可能会促进学生学习,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起抑制作用,这就是学习迁移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指的是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在另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的影响。
人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都可用学习迁移的道理解释。
学习迁移有几种分类方式,我们这里从迁移的影响结果分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 。
正迁移是指,将已有的知识、技能等在学习新知识及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先前的学习对于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正迁移现象。
正迁移现象可以表现在不同学科之间,例如学习语文有助于学习外语;也可以表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方面,例如小学数学的学习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
负迁移是指,表现在学生对于新旧概念之间互相混淆,从而产生干扰。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对于学习英语国际音标有干扰。
我们认为,负迁移现象一般是暂时性的,是经过练习、训练后可以被克服的[2] 。
贾德认为原则的了解可辅助学习的迁移,而教学的方法乃与迁移有极大影响。
教学时倘能善为联络,引起学习者的广大兴趣,则必可使正迁移的程度提高[3] 。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譬如,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要充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着重探讨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时在英汉翻译方面所面临的学习迁移问题。
前人将英汉翻译问题分为四种情况,即词汇偶合,词汇平行,词汇空缺,词汇冲突[4] 。
其中词汇偶合、词汇平行两种现象可归结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正迁移现象,而词汇空缺、词汇冲突两种现象可归结为负迁移现象,以下就这四种现象一一说明。
二、英汉翻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正迁移影响首先我们来探讨两种对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时起正迁移作用的词语对应关系。
汉语拼音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作者:盛红平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6期摘要:汉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但由于语音形式都来自同一个国际音标体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负迁移,在学习中纠正自己错误的语音发音,并勤加练习,多听多读,从而提高我们英语语音的水平。
关键词:语音;负迁移;策略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汉语拼音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任何一种语言需要一定意义的声音(即语音)作为思想的媒介来进行交流。
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语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的与别人交流,使对方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要想把英语学好,我们必须先从英语语音方面入手。
一、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迁移(transfer)原本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迁移现象:如果汉语的迁移对英语发音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那它就是正迁移;相反,如果受汉语迁移的影响妨碍了英语发音的标准化,那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在对部分中小学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发音错误问题,总结了有关汉语负迁移的以下几个方面:(一)元音发音错误汉语音素中有声母和韵母,英语音素中有元音和辅音。
1)汉语拼音的单韵母对英语语音中单元音的负迁移。
通过比较,发现英语音标中的单元音[ɑ:][ʌ]、[ə:][ə]、[i:][i]、[u:][u],分别与汉语拼音中(ɑ)、(e)、(i)、(u)的音质相似,但舌位方面有不同。
例如:汉语单韵母中(ɑ)属于央音,发音时嘴巴自然张开,舌头放平,舌中部隆起,伴随着声带颤动。
很多学生仅仅是根据汉语(ɑ)的舌位发音来缩短[ʌ]的发音时间和延长[ɑ:]的发音时间。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音系统的比较, 指出汉语几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诣在使高职学生学会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帮助摆脱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语音;负迁移;影响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但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最大障碍则是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从母语迁移作用的角度论述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探讨方言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及影响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发音方法和辨音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语言社团的习惯制约, 是很难改变的。
在我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则更为严重。
2.英汉语音系统比较语言具有地域性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特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元音和辅音方面存在的发音差异主要有:2.1元音方面对照英语元音和汉语普通话韵母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比汉语分得细,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成分。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汉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不知不觉地把汉语的发音习惯带到所学的英语中去。
比如说,学习者在读英语音标[i:]时,会以汉语拼音“i”或汉字“依”的音位来发。
虽然这两个音位有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分别在两种语音体系中有明显的区别,即英语音标中[i:]舌前部向上抬起的程度要高于汉语拼音“i”,口型变化也比较大。
另外,英语中的[Λ]这个元音,很多人也念不好,往往念成[a:]。
问题在于舌位太低,口太开了。
还有[ǽ]这个元音,人们也常出错。
他们的舌位放得不够低口张得不够开,因而把[ǽ]和[e]混淆了。
因此,在学习英语元音时,不能简单地用汉语中近似音去代替,而应掌握好发每个音时发音器官中的舌、唇及牙床的活动情况。
以语音语调为重点作者:阎燕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12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容易在语音语调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
【关键词】语音语调汉语英语学习负迁移作用一、音段音位层面上,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1.汉语声母对英语辅音的负迁移作用。
英语中共有24个辅音,汉语中共有21个声母。
在发音上,两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音规则,虽然可以采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发音规则代替英语辅音的方式,但同时也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从而影响英语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例如:在汉语中t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基本相同,其中t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两个龈音爆破音[t]、[d]清浊混淆,都是舌尖挡住气流,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声带不颤动,一般在动词原形+ed情况下,受到负迁移影响,将confused[kən’fju:zd]错读成[kən’fjuzt]。
其次,舌边音发音不准确,如:level[‘lev(ə)l]中的两个[l]发音方法就不同。
[I]常出现在单词的尾部,与汉语拼音的i相似,但是短而轻,双唇微开,舌抵上龈,振动声带,气流侧出。
在汉语中,i舌尖抵住上齿龈,不顶满,声带颤动,从舌头两边出气流。
因此,在元音之前,当[I]出现的时,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
但是如果继续用汉语发音的方法,在出现元音之后,对英语语音的负面影响很大,再如:容易用汉语拼音z代替[ð],如:that[ðæt]没有咬舌,读成[zæt]。
[ð]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是唇齿摩擦浊辅音,在送出气流,但是舌齿相互摩擦,须振动声带。
2.汉语韵母对英语原音的负迁移作用。
在发音上,母语语音也会产生负迁移的作用。
如:英语元音/ə:/和汉语e不分,/ə:/发音时舌身平放,是长元音,舌端离下齿,牙床接近半合,舌中部稍稍抬起,双唇略扁平,向嘴角两边略拉开。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句及文化上的对比分析来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负迁移,并针对负迁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研究;英语学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149-02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李琴(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一、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
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生认知混淆而产生的。
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在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从而使外语学习产生正迁移。
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异点较多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从而产生负迁移。
二、英汉语言差异及负迁移从语言本身来看,不同的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为负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拿英汉语来说,作为语言的分支,这两种语言符合人类语言普遍性的特点,它们具有一些相似性。
但从语言谱系上讲,汉语属汉藏语系,与属于印欧系的英语比较起来存在诸多差别,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语言的形态类型方面: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英语为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一)词语的差异及负迁移1.词义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景象、同一颜色,不同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
试论减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汉语负迁移的有效途径摘要与其它几方面英语技能相比(听力、写作和阅读),英语口语有着提高慢、深受汉语母语及学习者方言影响等特点。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因超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段(Critical Period Theory),在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上难度很大。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英语口语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符合英美表达习惯的交际英语。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施情景教学,采用口语强化纠正,与目前英语专业普遍实行的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验证该教学法对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专业口语水平的可行性,对现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口语负迁移情景教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Migration ofChinese in Spoken English TeachingZHU Xiaorong(Chutian Colleg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AbstractCompared to othe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listening, writing and reading), spoken English has thecharacteristics of improving slowly, and influenced by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dialects and so on. Especi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for more than the best age (Critical Period Theory), in spoken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to improve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spoken English, especially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expression in line with Anglo-American English. This study attemp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enarios of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orrect use of spoken language, with the current widespread use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l to compare, verify that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level of spoken English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as reference.Key wordsspoken English; negative migration; scenario teaching近年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一方面面临着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在专业性和实用性上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口语水平;另一方面,经历四年本科教育后的英语专业学生仍然存在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尴尬。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全文) 摘要: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困难。
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及有关汉英比较的知识,结合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在词汇、语言习惯、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同时针对所探究的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影响对策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影响。
迁移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当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人们常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或技巧简化习得过程。
迁移有正负之分。
正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负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阻碍作用。
语言心理学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借助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学习经验: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似时,往往出现正迁移,对新语言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但当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没有相应结构或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这时候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即负迁移。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一般是在汉语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的。
经过婴、幼年期的自然学习和少年期的计划性学习,对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已经形成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两者在语音、词汇、语言文化、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十分突出。
本文对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在词汇、语言习惯、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分别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词汇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一般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这两方面。
(一)词义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会很突出地反映文化差异。
实际上,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
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就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倘若不注意,以母语的词汇知识去套用就会引起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
当前农村儿童学习汉语存在的阻力及解决策略杨双玲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具有正迁移,野具有负迁移。
母语为汉语的农村儿童在学习英语时不仅受到母语汉语的负迁移,还要受自身与英语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很大影响。
所以农村儿童学习英语较城市儿童阻力大。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表现在:汉语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微妙而深远的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作用,又起着消极作用,既能够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也会阻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在中国英语是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必学课程。
大多数中国农村学生是在进入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在于汉语母语与英语的差异。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如下:1、语音方面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中存在着汉语所不具有的学生所不熟悉的语音,并且他们已习惯了汉语发音,所以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总不自觉的用与英语语音相似的音来代替,或用汉语语调来代替英语语调。
特别是刚开始学英语的人,总是会用找出读音相似的拼音以帮助记忆。
汉语是声调语言,靠声调辨义。
英语是语调语言,靠语调辨义。
英语的字词有重音、次重音,句子也去升降调之分,因此,初学英语的学生往往对其掌握不好,所以,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起伏不大,很难读出标准的英语语调来。
这样也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韵味,语音上变成地道的中式英语。
2、语法方面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冠词用法、语序、时态等方面。
汉语中没有冠词,而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又十分繁杂,这也就使许多英语初学者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中,由于思维的连续性,来不及做过多的思考,经常忽略冠词。
如“你要苹果吗”,他们常翻译成doyouneedapple?而漏掉了不定冠词“an”。
又如,“我喜欢听音乐”经常会被说成:Ilikelisteningtomusic.(漏掉了“the”)因为学生是受母语习惯的影响,直接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
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般指的是在第⼆语⾔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的影响。
迁移分为两种:⼀种是当第⼀语⾔与第⼆语⾔在语素或句法等⽅⾯类似或⼀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促进作⽤(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做⼲扰(interference)。
在中国考⽣准备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负迁移主要指的是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思维模式及⽂化背景等⽅⾯存在很⼤差异,⽽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习惯会⾃动地⾸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影响,尤其体现在书⾯产出上。
2.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的迁移可体现在⽬标语⾔的各个⽅⾯,英语写作是语⾔的具体运⽤,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个⽅⾯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 在词汇⽅⾯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法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如: 冠词缺省:如表达某⼀类事物时,要么⽤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加复数形式s/es,但汉语中⽆些表达,所以学习者往往忘掉。
动词的⼈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错,尤其在图表分析中,时态⽐较混乱的现象很普遍。
议论⽂中被动语态的表达也是考⽣不善于运⽤的⼀项,过多的主动语态往往削弱⽂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当或意义混淆: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正确的表达应为 answer the call,“不论⽂化⽔平的⾼低”往往将“edu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议论⽂中的“有”除具体的某个⼈“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不应⽤have. 助动词will, be going to主观性太强,在雅思的第⼆篇⽂章中应多⽤be to do替换;⽽sb. can多换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于should, must等情态词也因语⽓过于强硬⽽多换成更客观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达形式。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秦玉恒(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要:本文从语音、词法、句法、文化交流、篇章等方面阐述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并从这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英语;汉语;正迁移;负迁移;解决策略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外一种知识、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
这种迁移既包括正迁移又包括负迁移。
正迁移对事物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干扰妨碍作用。
我们知道,汉语对英语学习既有正迁移作用又有负迁移作用。
例如,汉语已有语法的学习对英语同类语法学习的理解,汉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对更好地理解英语大有裨益;同时,汉语对英语学习又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即它的负迁移作用。
以下从语音、语法、词汇、句法、文化交流及篇章等方面讨论一下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探讨一下最大限度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的一些策略。
1.语音汉语的读音是由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拼音分声母和韵母,而英语单词的读音则是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音标又可划分为元音和辅音。
事实上,英语中的元音就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辅音则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
但英语中的双元音,在汉语中却没有韵母与之相对应,这就造成了英语中双元音[ai]易读成汉语中的ai等音;汉语里的t、k、p不送气也不爆破出声,而英语里的[t]、[k]、[p]要送气爆破却不出声。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这几个音标时,往往会把它们发成“特”、“克”、“泼”等音。
无意之中加上了一个音。
为此,要克服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规则,还应该强调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让学生在练习中跟磁带拼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彻底排除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作用。
2.词法汉语与英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词形变化的文字(inflectional)。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而英语里的名词却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又有单、复数的变化。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的时候,由于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容易混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常常会犯诸如将不可数名词加上复数,而可数名词却不加复数的错误。
即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来定义英语学习中名词“数”的概念。
汉语中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汉语里的时态主要通过时间状语加以体现,而英语动词既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又有时态的千变万化,英语中动词有单数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复数的差别。
[收稿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秦玉恒(1967-),男,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因此,有些初学英语的学生就会犯如下的错误:他喜欢英语He like English.他在读英语He reading English.英语中的动词borrow(借),buy(买),die(死),get to(到达)等瞬间动词不能与表示时间段的状语连用,但由于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就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例如:这本书我能借多长时间?学生会表达为How long can I borrow the book?正确的表达应为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他到达上海两个月了,学生会说成:He has got to Shanghai for two months.正确的应该是:He has been in Shanghai for two months.汉语和英语虽都有被动语态的句式,但汉语的被动语态是由“被”、“受”、“由”等词体现出来,而英语里的被动语态词形变化复杂,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极易出错。
英语中不及物动词如appear(出现),disappear(消失),take place (发生)等以及部分及物动词如last(持续),have(拥有),lack(缺少),possess(占有)等不能用被动语态,学生往往受汉语的影响也用被动语态。
如,过去的十年上海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确: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hanghai in the past ten years.错误: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Shanghai in the past ten years.你看这样的天气能持续多久?正确:How long do you think this fine weather will last?错误:How long do you think the fine weather will be lasted?象cut,read,write,lock,wash,wear,等词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学生也往往将其翻译成被动语态。
例如:这些新房子出售的很快。
正确:These new houses are selling well.错误:These new houses are sold well.有时根据汉语的习惯省略了“被”、“受”等词,但译为英语时还是应该使用被动语态,而我们学生由于受汉语的干扰常常错误地使用主动语态。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正确:In this sense,bad things may be turned into good things.错误:In this sense,bad things may turn into good things.汉语中系动词可以作谓语,后面跟形容词。
虽然根据汉语语言习惯经常省略系动词,但英语中系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与后面的表语构成系表结构,并且系动词不能省略。
例如,我为你感到自豪。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就会译成I very proud of you.而正确的译法应为:I’m very proud of you.英语中的使役动词象please(使高兴)、interest(使感兴趣)、excite(使兴奋)等直接可以加宾语,而由于汉语的影响,宁愿使用make+宾补复合结构。
例如:他会使他的朋友高兴。
He may please his friends.而我们的学生却愿译成He may make his friends pleased.象bring,come,do,get,give,go,have,make,take等一些基础词,本身就具有很多意思,又能与其他词结合使用形成许多成语的特殊的表达法,而这些词在汉语中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形式,因此,学生们很难掌握。
所以学生们通常避免使用它们。
例如,请继续你的工作。
学生们宁愿用Please continue with your work..而不用Please get on with your work..3.句法我们知道,汉语疑问句语序没有变化,而英语疑问句的语序却有变化。
汉语中特殊疑问句只要在句尾加上疑问词和问号就可以了;一般疑问句只要在问号前加上语气词“吗”、“了”、“呢”等。
然而,英语中的疑问句必须将助动词转移到主语前,使语句顺序发生变化。
这样,中国学生在造英语疑问句时常常会漏掉助动词。
例如,你现在正在教室做什么?正确: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classroom now?错误:What you doing in the classroom now?汉语中时间和地点的习惯表达法是由大到小,英语则恰恰相反。
比如,他来自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路12号。
学生会说成:He comes from China,Shanghai,SongJiang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12.应该是:He comes from12ZhongShan Road,SongJiang district,Shanghai,China.英语句型I don’t think/believe/suppose…,否定前移,译为“我认为…不…”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常误译为“我不认为…”,显然这就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如反意疑问句You don’t go to school by bike,do you?“你不经常骑车上学是吗?”“是的,我不。
”Yes,I do.或者“不,我是骑车上学。
”No,I don’t.中国学生受母语的干扰,不习惯于此种答语,常犯错误。
英语中it可以作形式宾语代替后面的不定式、名词、动名词短语及宾语从句,中国学生往往愿意使用汉语句式来逐字逐句套入英语单词,不论句子怎样,一律按汉语顺序排列,自然写不出地道的英语。
例如,汤姆认为玛丽练瑜伽很可笑。
正确:Tom thinks it funny that Mary’s taken up yoga.错误:Tom thinks funny that Mary’s taken up yoga.汉语中讲求句式的对称与完美,一般来说,有“虽然”就会有“但是”;有“因为”就会有“所以”。
可是,英语中的“虽然”与“但是”,“因为”与“所以”却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
例如:他虽然很努力但也没取得好成绩。
正确:Though he studied hard,he didn’t get a good mark.错误:Though he studied hard,but didn’t get a good mark.汉语一般由一个词、词组做主语、定语、宾语,而英语还可以由一个句子做主语、宾语和定语,甚至也可以由动名词、不定式做主语和宾语,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定语。
由于汉语中没有这些语法,在潜词造句时学生们不会正确使用从句、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常常把动词罗列起来。
英语中虚拟条件句同汉语条件句比较吻合,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上很容易理解,但对于表达命令、要求、建议等动词后面所接的名词性从句中动词使用(should)do虚拟语气,It’s high time that…,…would rather that…等句式用虚拟语气就显得难以理解,总认为只有假定条件句才是虚拟语气,难以接受以上几种虚拟语气形式,做题目时必然错误百出。
4.文化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反映。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包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刘润清,邓炎昌)可见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强调从众、谦虚和社会群体的认同;而西方人则推崇个性化的自我,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而不受任何约束。
例如对这样的表达Your meal is delicious.中国人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而英美国家的人则会说:“I’m very glad that you like it.”(真高兴你能喜欢。
)英国人见面避免谈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而中国人谈论年龄、收入、体重等来表明你对对方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