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乐园八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5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本篇文档主要介绍了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授课步骤、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
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份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出古诗中的意象,加深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2.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燕子》一文,明确文章主旨;3.能够通过运用联想等方法丰富想象,写出简单的诗句或段落;4.能够理解规范用语的作用,掌握日常交际表达的正确方式。
课程设计活动一:诗歌共赏通过让学生朗读和欣赏古诗,让他们认识和感受古诗的韵味,提升对语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这里推荐一首古诗《丑奴儿·过洞庭》,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意象。
活动二:文章朗读让学生认真阅读《小燕子》一文,并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三:诗歌创作通过让学生运用联想等方法,创作诗句或段落,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四:规范用语训练通过让学生认真学习规范用语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掌握日常交际表达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
授课步骤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2.活动一:诗歌共赏,让学生认真朗读古诗《丑奴儿·过洞庭》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象。
3.活动二:文章朗读,让学生认真阅读《小燕子》一文,并分组进行朗读和理解,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4.活动三: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联想等方法,创作诗句或段落,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活动四:规范用语训练,让学生认真学习规范用语的使用方法,并进行课堂训练。
板书设计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诗歌共赏能够辨认出古诗中的意象,加深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文章朗读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燕子》一文,明确文章主旨诗歌创作能够通过运用联想等方法丰富想象,写出简单的诗句或段落规范用语训练能够理解规范用语的作用,掌握日常交际表达的正确方式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语文课程,我发现学生的接受和参与度非常高。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并学习相关的生字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要点。
2.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四、教学准备1.课文《曹冲称象》。
2.教学课件。
3.生字词表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曹冲称象》故事的兴趣。
2. 新课教学(20分钟)•展示课文《曹冲称象》,并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
•逐段解读课文,询问学生对文中生词的理解,并解释生词的含义。
•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想。
3. 生字词学习(15分钟)•展示生字词表,逐个读出生字词的音标和中文含义。
•引导学生自己朗读生字词,对不会读的字词进行示范和指导。
4. 反思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小结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学到的生字词。
•随机抽选学生读一遍课文或生字词,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进行互动探讨。
六、课堂拓展•演示小故事的朗读和表演,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1.默写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
2.跟读课文《曹冲称象》。
3.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课文《曹冲称象》•生字词表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字词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拓展阅读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入和巩固。
下一步可以加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阅读策略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间故事《葫芦娃》的演变史,并能正确地读、写、说、理解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化教学方法,通过声音、表情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记忆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和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葫芦娃的演变史》能够了解民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音响设备;–课件或投影仪。
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播放《葫芦娃》的主题曲,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注意力和兴趣。
学习新课(30分钟)1.呈现课文《葫芦娃的演变史》。
2.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响应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演员角色?–葫芦娃的形象是怎样的?为什么?3.词语理解:–引导学生找出生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生词:葫芦、降、怪、战斗、鬼怪、敌人。
4.听音跟读:–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语速。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进行指导和纠正。
学习活动(25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该角色的看法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反驳。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2.模仿创作:–学生将角色与自己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将角色形象创作出来。
–创作形式可以有书写、绘画、手工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和欣赏。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乐园八》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乐园八》教案教学设计语文乐园(八)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讨与山有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2、以类似顺口溜的三字句,训练学生快速朗读的能力。
3、创色情景,指导学生理解背诵有关对待自己的格言警句。
4、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语言表达形式的多变性。
6、创色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7、回味学习中各种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学会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过程与方法:创色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古文化遗产的感情,认识和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学和积累优美词句。
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发言,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用具: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执行时间:年月日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名的古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给大家听。
(指名几个同学背几首)其实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我们不仅会背,还要去理解他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语文乐园(八)的第一个板块———我来试试二、读一读,查一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直至诵读,并想一想加点的字的意思。
2、学生查字典,弄清加点字的基本意思。
3、同桌讨论“山”、“峰”、“岭”、“峡”、“岩”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4、全班交流反馈(1)、练习朗读,诵读。
(2)、指说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3)、比较加点字的联系,可以口述比较。
也可以用绘画比较。
(4)、探讨与山相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5、小结,弄清加点字意思的不同之处。
6、齐读三句诗。
三、读一读1、自由朗读几次,由读通到读顺,由读顺到读熟,速度由慢到快,直到一口气能读下来。
注意读准押韵字的音。
语文乐园(八)训练目的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课时量:4课时训练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岩)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3、写一写,背一背.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
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4、读一读锦囊妙计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
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第二课时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四、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
把他们制成表格.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乐园(一)训练目的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
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课时量:3课时训练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
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二、探究与发现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她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她微笑。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的美好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3.能够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4.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味。
二、教学重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情感的传递。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铺垫(5分钟)通过简短的朗诵诗歌和介绍诗歌的作者,为学生们打开课堂气氛。
可以比较常见的诗句,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 感悟先行(10分钟)让学生们关注诗歌背后表达的情感,引导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发言:1.诗歌背后表达的深刻含义;2.如何更好的理解诗歌;3.几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3. 学习诗歌(15分钟)老师介绍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名称《辞海》,让他们先安静地读一遍,然后一起齐读。
在整体读完之后,再听老师的课文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领会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4. 感受诗歌(20分钟)带领学生开启诗歌欣赏之旅。
通过导读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中的情感。
同时,还可以用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诗歌,把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倾听诗歌背后所传递的情感,领悟其中的深层内涵。
5. 总结回顾(10分钟)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说明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感悟、理解、欣赏一首诗歌的内容和内涵。
五、课后作业1.默读所学诗歌三遍;2.精选一两句,画下自己的感悟或心情;3.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关于诗歌背后情感的文章。
六、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欣赏,学生们接触诗歌作品,领会其所传递的情感,培养学生品味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够自觉地领会和理解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又能够在感悟和欣赏之中得到高质量的文学熏陶。
语文乐园(四)训练目的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6个成语。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讨论合作的问题。
课时量:4课时训练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1、读一读,想一想。
注意不要将加点的字写成别的子。
川(州) 澈(撤) 计(记)首(手)部(不)指(治)概(溉)绩(积)还有许多词语,在使用上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培养学生进行分类区别。
2、读一读。
6个成语,在都是表现恶劣环境中的人物形象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
主要都是围绕事情的成败与其原因来说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读一读我也会记得阅读短诗,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作者永远记得童年的快乐,哪怕已经到了老年。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
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二、探索与发现读一读,比一比比较的两组句子,一句是引述,一句是转述。
1、先看看有什么不同,做上记号。
2、注意人称的变化。
3、扩展练习。
三、口语交际怎么办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围绕精彩的节目不能都上演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和有关同学交谈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
特别是,要把每一个理由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四、习作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八-1一、课型课文解读二、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陶渊明选集》中的《归去来兮辞》。
2.学生能够掌握辞格和诗歌的特点。
3.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4.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掌握辞格和诗歌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归去来兮辞》中的意境和抒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朗读古文《归去来兮辞》。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律动和美感。
2.课文讲解1.先让学生自己朗读、齐读全文,感受它的整体韵律与抒情。
2.讲解古文《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讲解辞格和诗歌的特点,在学生中培养鉴别美的能力和韵律感。
3.朗诵1.教师朗诵《归去来兮辞》。
2.教师解读朗诵的要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3.请学生同步跟读,感受韵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修养。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该文中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文中的诗歌特点。
2.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5.课堂练习1.老师分发习题册《归去来兮辞》的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掌握课文内容。
6.反思总结1.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心得和收获,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
2.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制作《归去来兮辞》的诗歌朗诵视频,并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课后反思本课注重发掘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美感,进而理解文本内涵和掌握辞格和诗歌的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修养。
作为一节课文解读课,本课基本达到预期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