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之干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9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是中药制剂制备的重要环节,它能改善中药材的保存性能和质量特征。
中药材的干燥方法有多种,包括自然晾晒、通风晾晒、遮阳干燥、热风干燥等。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和制作流程。
一、自然晾晒法自然晾晒法是将中药材摊晒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低、较大的中药材。
晾晒时要注意防止日晒雨淋、露水湿染以及虫害等问题。
二、通风晾晒法通风晾晒法是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自然风力将中药材大面积散堆堆放在竹、藤、木条等架子上,保持中药材通风良好,达到干燥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应于中药材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适宜于中药材的大面积干燥,如木香等中药材。
三、遮阳干燥法遮阳干燥法是在阳光直射的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覆盖的方式,将中药材晒至相对湿度适宜、质量稳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水量高的中药材,如大黄等。
四、热风干燥法热风干燥法是利用机械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将中药材进行干燥。
热风干燥法可快速干燥中药材,且干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从而保持中药材的理化特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高、大批量加工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干燥制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对中药材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如除去杂质、碎块、不合格部分等,确保中药材的质量。
2.晾晒: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干燥方法的选择,将中药材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雨淋、阳光暴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包装:将干燥好的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要求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湿性,以保持中药材的质量。
4.贮存:将包装好的中药材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阳光直射等不利因素对中药材的影响。
5.出售:根据需要将中药材进行销售或制成中药制剂。
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和制作流程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保存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干燥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与制作流程中药材干燥加工是将鲜活的中药材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处理,使其完全失去水分,达到干燥保存的目的。
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主要有自然晾晒、热风烘干、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以常用的热风烘干法为例,介绍中药材干燥加工的制作流程。
一、热风烘干法的原理与特点热风烘干法是通过热风将中药材表面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的目的。
其特点是加热快速、温度可控、质量稳定。
二、热风烘干法的设备和材料准备1.烘干设备:烤箱、烘干机等;2.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干燥的中药材,如生地、黄芪、枸杞等;3.材料处理工具:剪刀、清洁布等。
三、热风烘干法的制作流程1.材料准备:按照需要选择中药材,并进行杂质清理和破碎处理,确保材料的干净整齐。
2.材料分装:根据需要将材料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便于后续加工处理。
3.热风烘干:将分装好的中药材放入烘干设备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处理。
在烘干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质量的下降。
4.冷却包装:将烘干后的中药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冷却。
待材料完全冷却后,进行包装储存。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温度控制:在烘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可以通过定时检测和调节温度控制器来实现。
2.烘干时间:烘干时间的长短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过长的烘干时间会使材料的有效成分损失过多,过短的烘干时间会导致水分未完全蒸发。
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设备情况,合理控制烘干时间。
3.包装储存:烘干后的中药材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空气的侵入,以防止霉变和有效成分的损失。
4.杂质清理:在材料准备过程中要对中药材进行杂质清理,确保材料的质量。
杂质清理时要注意避免对中药材本身产生损伤。
综上所述,中药材干燥加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它在中药材的保存和应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艺对中药材进行干燥加工,可以延长中药材的保存期限,保持中药材的药效,提高中药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常见的干燥方法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燥是收集、储存和加工中药材的常见方法之一。
干燥能够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防止霉菌滋生和药材变质,从而保持药材的药效和品质。
以下是中药材常见的干燥方法:
1. 自然晾晒:这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干燥方法。
将采摘的中药材均匀地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侵湿。
利用自然风力将药材逐渐晾干,直至水分蒸发完全。
2. 阳光曝晒:适用于一些耐晒的中药材,可将其摊放在阳光下烘晒。
注意避免长时间的暴晒,以免药材失去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将水分蒸发,缩短干燥时间。
3. 空气干燥机:利用空气干燥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中药材的水分排除。
将中药材放入空气干燥机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让机器吹出干燥的热风,吸走药材中的水分。
4. 烘箱干燥:对于一些较大块的中药材,可以使用烘箱进行干燥。
将中药材均匀摆放在烘箱网架上,设定适量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让药材逐渐失去水分。
需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5. 火炉干燥:特别适用于一些较大块、根茎类的中药材。
将中药材放入火炉中进行炭化,燃烧过程中除去水分。
但需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过度烧制导致药材破损或失去药效。
干燥是中药材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适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在干燥过程中,需注意环境的卫生和通风,保持药材的原始色泽和形态。
只有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药效和安全性。
部分中药材烘干介绍(33种)一、甜叶烘干(ZMA)➢甜叶的烘干工艺①变黄阶段第一步:干球温度34-38℃,湿球温度34-36℃,升温速度0.5-1℃/小时,此阶段维持50—56小时;第二步: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36-38℃,升温速度0.5℃/小时,此阶段维持25—30小时。
②定色阶段第三步:干球温度46-48℃,湿球温度36-38℃,升温速度0.3-0.5℃/小时;第四步:干球温度52-54℃,湿球温度38-40℃,升温速度0.5-0.8℃/小时。
③干筋阶段第五步: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1℃,升温速度1℃/小时,此阶段维持12—14小时;第六步:干球温度68℃,湿球温度42℃,升温速度1℃/小时,此阶段维持20—24小时。
二、五味子烘干五味子烘干时温度控制在50-55度之间,排湿量不要太大。
风量的配置也比较严格。
这样烘干出来的五味子表面带有油亮,品相比较好。
烘干时间应该控制在12小时左右。
山茱萸采摘回来后,先去叶、去杂质并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冷却。
去核、晾干,表面水分晾干后方可拿到烘房里进行干燥。
干燥温度宜设在50℃,先在35℃的热风下烘2小时,然后升温到50℃烘12小时,直至水分达到13%左右即可。
四、天麻烘干烘干前期温度设定50℃-60℃并维持4-5小时,然后每小时提高2℃,逐步提高至65℃。
烘干初期若温度过高,天麻容易出现糠心,温度过低时天麻容易变质。
烘干至七八成干后将天麻取出,将麻体尽量理直,然后用木板用力压扁,使外形更加美观。
若麻体表面有气泡,可用竹签将其刺破,然后继续烘干。
天麻经过整形后,再次放入天麻烘干机内,保持温度在50℃-55℃将天麻彻底烘干。
注:天麻即将干燥时,若温度过高,容易将天麻炕焦。
五、灵芝烘干经前处理的灵芝在烘干机设定75℃-80℃的温度下脱水干燥1—2小时,然后在60℃-70℃温度下脱水干燥8—12小时。
当灵芝的含水量下降至13%左右时,即可完成脱水干燥。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1.初加工:
(1)干燥:将新鲜中药材晾晒、晒干或蒸熟后晾晒,去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太阳晒干、阴干、空气流通干燥、烘箱干燥
和蒸风干燥等。
(2)炮制:对于一些具有毒性、刺激性或辛热性的中药材,需要进
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其不良性状。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清洗、炒炙、
炒灰、制炭、蒸熟、腌渍等。
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
2.深加工:
(1)研粉:将干燥后的中药材用研钵或研磨机研磨成粉末状。
研粉
有利于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方便制剂的配制和服用。
(2)提取:采用水、醇、醚、油等溶剂,对中药材进行浸泡、煮沸、研磨等方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取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药物利
用率,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提、挥发油提等。
(3)炒制:将中药材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改善性质或增强疗效。
常见的炒制方法有炒制、焙制、炒煮炒炙等。
(4)制剂加工:将药材加工成片剂、丸剂、散剂、糖浆、注射剂、
软膏等各种中药制剂,以便于服用和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有效成分: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和破坏。
2.防止污染:加工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卫生,避免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加工过程中应控制好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避免药性的丧失或改变。
4.加工工艺不同: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根据植物性状和药理特性进行加工。
5.预防虫害:干燥后的药材容易受到虫害,应采取防虫措施。
中药制药干燥过程技术探究摘要:中药制药是一种传统药品制作方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能够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干燥过程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对中药制药干燥过程进行技术研究至关重要,需要相关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中药制药;干燥过程;技术中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草药资源,具有独特的医疗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传统的中药干燥方法存在着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大、易造成药材损失等问题,限制了中药制药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中药干燥过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1.干燥过程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干燥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干燥介质选择等。
在干燥过程中,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可以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并控制其水分含量在适当范围内。
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介质可以有效的改善干燥效果。
为了深入探究干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基础性研究实验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干燥温度和时间的参数,并选择不同的干燥介质来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估其对中药制品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行水分含量的测定、有效成分的分析以及药效评估等相关实验,从而全面了解干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通过基础性研究实验,可以获得有关干燥过程中不同参数对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规律。
这些数据和结果将为中药制药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干燥温度、时间和介质,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以干燥过程的基础性研究实验为例,在实验中,选择一种中药制剂,分别设置不同的干燥温度,如50℃、60℃和70℃,并固定其他参数,比如干燥时间和干燥介质。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制剂的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效特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不同温度对中药制剂品质的影响。
元胡烘干加工技术
元胡是中药材之一,常用于治疗肝肾亏损、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元胡的烘干加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风干:将采收的新鲜元胡放置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处进行风干,待元胡表面水分蒸发后变得干燥。
2. 晾晒:风干后,将元胡晾晒在日光下,使其逐渐变硬,达到劣化程度降到最低。
3. 烘烤:晾晒后,将元胡放入烘箱内进行烘烤,温度一般控制在60-80摄氏度之间,持续时间为12-24小时不等,烘干至内外干燥,硬度适中,不粘连即可。
4. 分级:烘干后,按照元胡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素进行分级,分装入对应的包装袋中。
中药干燥技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干燥技术是中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保证中药的品质和药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干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干燥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传统干燥技术1.晾晒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中药干燥方法。
通过将中药材平铺在阳光下晾晒,利用阳光和自然风进行干燥。
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材的干燥。
但晾晒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干燥时间长且品质不稳定。
2.阴干法:适用于含有较多挥发性成分或易受光照影响的药材。
将中药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利用自然风进行干燥。
阴干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气味,但干燥时间长,易受环境影响。
3.烘干法:利用人工加热的方式进行干燥。
将中药材放置在烘干箱内,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药材快速干燥。
烘干法干燥时间短、效率高,但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二、现代干燥技术1.真空干燥法:利用真空条件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中药材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降低压力使药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并被抽出。
真空干燥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结构,防止有效成分的损失,但设备成本较高,且不适合大量生产。
2.喷雾干燥法:将中药材的水溶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器喷成雾状,在高温干燥室内迅速干燥成粉末。
喷雾干燥法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药材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3.微波干燥法: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加热效应,使中药材中的水分分子在微波场中高速运动产生热量,从而使水分迅速蒸发。
微波干燥法具有干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药材的形状和含水量有一定要求。
4.冷冻干燥法:将中药材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而进行干燥。
冷冻干燥法可以保持药材的原有结构和色泽,但设备成本高、能耗大、生产周期长。
中药材栽培与加工技术
中药材栽培与加工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种植、养护、收获和制备
方法,使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得到最大发挥的技术。
以下是中药材栽
培与加工的一些常见技术:
栽培技术:
1.土壤管理:中药材喜欢肥沃松散、具有保水保肥等特性的土壤。
应根据不同中药材的土壤要求,合理施肥,以充分满足植株营养需求。
2.养护措施:中药材生长期内需要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通
风等条件。
应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进行切实可行的养护措施。
3.病害防治:由于中药材生态环境、品种、生长条件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
应在栽培的过程中,注重中药
材的病害防治,减少病害损失。
加工技术:
1.干燥技术:中药材一般需要经过干燥、烘培等加工处理,以保
持其药效和品质。
干燥技术是中药材制备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不同的
中药材,采取不同的干燥方法。
2.提取技术:中药材的提取是中药制剂制备的重要环节,提取技
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药效、提取物的用途等因素进行选择。
3.制剂技术:中药材制剂是将中药材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剂
型和药效的制剂。
制剂技术应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配方的要求,采取
合理的加工工艺。
总之,中药材栽培与加工技术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重要条件,应根据具体品种、环境、用途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技术,提高中药
材的品质和效果。
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涉及中药材加工领域,首先去除药材中的石头、杂质等,并且筛选掉发霉坏掉的药材,将去杂筛选后的药材进行清洗,并且晾干2030min,通过加入重金属吸附剂,能够对药材中重金属进行去除,在摊铺装置中的转辊内设置有加热丝,能够在摊铺过程中对药才进行初步干燥,增加干燥的效率,然后启动传送带传送至除湿干燥室,室内设置紫外灯、制冷机和除湿机,制冷机控制环境温度1220℃,除湿机控制环境湿度1545%,对中药材进行除湿干燥512h,再通过启动传送带传送到吹风干燥室,室内设置有电热鼓风机,通过启动电热鼓风机对中药材进行吹风干燥13h,通过启动传送带将药材送出干燥室进行收集包装。
技术要求1.一种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去杂和筛选-清洗晾干-材铺开-除湿干燥-吹风干燥-收集包装加工步骤,具体步骤如下:(1)去杂和筛选:去除药材中的石头、杂质等,并且筛选掉发霉坏掉的药材;(2)清洗晾干:将去杂筛选后的药材进行清洗,并且晾干20-30min;(3)药材铺开:通过摊铺装置,将药材均匀摊铺在晾晒板上;(4)除湿干燥:将晾晒板放置在干燥室的传送带上,通过紫外灯对其进行干燥;(5)吹风干燥:启动传送带,将药材传送到电热鼓风机下进行干燥;(6)收集包装:将干燥好的药材从传送带上取出,进行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干燥步骤中传送带传送至除湿干燥室,室内设置紫外灯、制冷机和除湿机,制冷机控制环境温度12-20℃,除湿机控制环境湿度15-45%,对中药材进行除湿干燥5-1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干燥步骤中,传送带传送到吹风干燥室,室内设置有电热鼓风机,通过启动电热鼓风机对中药材进行吹风干燥1-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干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铺开步骤中,通过在摊铺装置中的转辊内设置有加热丝,能够在摊铺过程中对药才进行初步干燥,增加干燥的效率。
中药提取烘干工艺
中药提取烘干工艺是一种将中药材通过提取和烘干等步骤制成中药提取物的技术。
下面是详细的步骤说明:
1. 提取:首先,将中药材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干燥、切割等,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然后,将预处理后的中药材放入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搅拌、超声等方式使溶剂与中药材充分接触,将有效成分从中药材中溶解出来。
提取过程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等因素,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2. 分离:提取后的溶液需要进行分离,去除残渣。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离心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提取液中的固体残渣与有效成分分离,得到较为清澈的提取液。
3. 浓缩:分离后的提取液需要进行浓缩,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
常见的浓缩方法有加热蒸发、减压蒸发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提取液中的大部分溶剂,留下较为浓缩的液体。
4. 烘干:浓缩后的液体需要进行烘干,以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溶剂,得到干燥的中药提取物。
烘干的方法有自然晾干、烘箱烘干、真空干燥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烘干方法,一般而言,真空干燥可以更好地保护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得到质量更佳的中药提取物。
5. 包装:烘干后的中药提取物需要进行包装,以方便使用和保存。
包装材料应选择密封性好、防潮、避光的材料,如铝箔袋、玻璃瓶等。
同时,包装上应注明中药提取物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总之,中药提取烘干工艺是制备中药提取物的重要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和操作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中药材烘干报告中药材烘干报告随着中医药的流行越来越广泛,中药材的烘干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材烘干是中药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去除水分,增加药材的品质和保质期,提高中药材的药效。
对于中药材的烘干,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方法,本文将围绕中药材的烘干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一、烘干方法1.太阳烘干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容易受天气条件限制,在阴雨天气中无法使用。
太阳烘干需要一个阳光充足的场所,将药材摆放在竹席、篾席、芦席等材质的烘干架上,每天早晨起床后将药材倒扣,防止因露水的进入使药材受潮、霉变。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烘干要远离污染源,以免药材受到污染。
2.室内烘干法:室内烘干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但没有季节限制,更容易掌握和控制烘干条件。
在室内设有烘干架,用电、气、煤等能源将空气加热至适宜温度,通过通气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流通至烘干架上,达到烘干效果。
以上两种方法均有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烘干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持中药材的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品质关系到烘干后的药效和药物作用,因此烘干过程中要注重控制温度、通风和时间等参数。
二、烘干温度中药材的烘干温度是烘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不同的中药材要求的温度也不同,通常以药材为准,以满足其最佳烘干温度。
烘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造成破坏,导致药效下降。
常用中药材烘干温度如下:1.桑叶、白茯苓、石菖蒲等中药材应在60℃以下烘干,不宜过高。
2.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应在50℃以下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被过度破坏。
3.草药如薄荷、青皮、苍耳子等中药材应在30-40℃烘干,不宜过高。
无论是什么温度,我们都需要注意烘干过程中的通风,避免过高温度和潮湿的空气交替引起潮气,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三、烘干时间烘干时间同样关系到中药材的品质。
不同的中药材烘干时间也不同,一般虽然不能给出具体天数,但是必须注意烘干前后的重量比较,从而得出烘干程度。
烘干时间过长,不仅会使炙烤出的水分难以完全蒸发,还会导致成品药的颜色发黄、气味变淡。
中药材的烘干方法及药材热泵烘干机优点采收的中药材除鲜用外,一般都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干燥作为保证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措施,是中药材加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
中药材干燥的实质就是为保证中药材的性味及有效成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常压或减压环境中以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或在高频电场内加热,使物料与外界介质之间传热传质,以促使水分蒸发,达到要求含水率,抑制生物化学反应及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保持较高的产品品质,便于包装、贮藏、运输的过程。
中药材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皂苷类、蒽醌类、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是典型的植物性含湿多孔胶体材料,具有热敏性、容易被氧化。
干燥方法不当,容易造成中药材组织结构破坏,药效化学成分损失严重,从而药味药性发生改变,甚至失去药用价值。
由于各种药材药性的不同,其干燥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干燥的方法也各不同。
以下介绍一下一些中药材的烘干方法:1、常温干燥常温干燥就是在维持常温的条件下,采用各种办法对药材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挥发性成分含量高的药材,用此法干燥,药物有效成分损失少,作用好,具体有以下几种。
(1)风干法将药物摊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使水分自然蒸发而干燥,如通风不理想,也可以采用人工风源,如电风扇、排风扇排气等促使空气流动,提高风干效果。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具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性成分而不宜暴晒的中药材,如苏叶、薄荷等。
(2)吸潮剂干燥法利用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潮剂的吸潮功能,将返潮后的药物吸干,或防止药物受潮的作用,多适用于贵重药如人参、冬虫夏草等。
(3)薄膜防潮干燥法塑料薄膜本身没有使药物干燥的功能,但具有使药物与空气隔开,保持干燥中药材不受潮、不返潮的效能,在整件袋装中药材麻袋内衬以塑料薄膜袋,保证中药材在贮藏、运输中不受潮,具有较好的作用。
但对那些干燥度不高的中药材进行防潮,则反受其害,易使中药材发热霉变等。
2、加热干燥以各种热能为能源,将中药材加热升温、水分蒸发,使中药材干燥的一类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不易挥发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异变。
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质量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异变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秋季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日硒法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
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
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二、摊晾法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臵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
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三、烘炕法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
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 1.5m,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cm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
而后在其中放臵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
炕垒到1.2~l.5m高时,每隔60cm横放一根直径3~4cm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cm即可。
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臵于炕槽内,但不要装的太满,以厚30~40cm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
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
现代中药材干燥技术采收的中药材除鲜用外,一般都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干燥作为保证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措施,是中药材加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艺工程。
中药材干燥的实质就是为保证中药材的性味及有效成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常压或减压环境中以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或在高品电场内加热,使物料与外界介质之间传热传质,以促使水分蒸发,达到要求含水率,抑制生物化学方应及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保持较高的产品品质,便于包装、贮藏、运输的过程。
但由于中药材干燥具有与普通物料(特别是化工物料)干燥明显不同的特征,水分含量高、热敏性高、药用成分复杂,干燥基础理论(传热传质规律、干燥条件对品质和药性的影响等)以及测试手段在我国中药材干燥中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中药材的特殊性味——“四气五味”,在干燥中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导致中药材劣变、组织结构破坏、药性改变、有效成分损失等问题,从而对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产生严重的影响。
中药材干燥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传统干燥和现代干燥。
传统干燥法由于时代、科技的影响,主要是阴干、晒干和传统烘房干燥,不需要特殊设备,比较经济。
但是受天气影响较大,且满足不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求。
现代干燥方法主要有热风、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及除湿干燥。
选择中药材干燥方法的原则有:与药材价值相统一;与药材产量相统一;与药材中所含药用成分的理化性质相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相统一;与经济条件相统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材的干燥也正在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一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
除了尽可能地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外,成本和效率也是选择干燥方法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目前人们已经采用很多方法进行了中药材干燥实验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客观规律。
但由于对中药的主要成分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没有搞清或成分太多而不能兼顾,中药材干燥工艺还需进一步优化。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干燥方法:热风对流干燥法。
中药材的干燥与贮存技术中药材是传统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干燥与贮存是其保持品质和有效成分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干燥与贮存的技术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和使用中药材。
一、干燥技术1.晾晒干燥晾晒干燥是传统的中药材干燥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自然光和风力将中药材曝晒在室外,以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晾晒干燥适合那些水分含量较低的中药材,如根、茎、叶类药材,但不适合浆果类、果实和树皮等含水量较高的药材。
2.烘干技术烘干技术是中药材干燥的一种常用方法。
利用热风或其他热源加热,将中药材放置在烘干机中进行干燥。
烘干技术适用于各类中药材,可以快速去除水分,并保持药材的原有色泽和有效成分。
然而,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烘干时间可能会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因此需要控制好干燥温度和时间。
3.微波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是比较新兴的中药材干燥方法。
该方法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快速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
相比传统的烘干技术,微波干燥更加均匀和高效,并且可以保持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
然而,微波干燥设备的成本较高,对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合理控制干燥时间和功率,以避免药材质量的损失。
二、贮存技术1.避光贮存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受到光照的影响,因此贮存时要尽量避光。
可以选择使用不透光的容器或包装材料进行贮存,同时将中药材放置在阴暗、干燥的环境中,以减少光照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2.通风贮存中药材贮存时,需要保证空气的流通,以防止湿气的积聚。
可以选择通风良好的贮藏室或使用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使中药材能够呼吸,减少潮湿引起的霉菌生长和品质变化。
3.防虫防潮中药材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和潮湿的影响。
因此,应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虫害和潮湿,如使用防虫剂和湿度调节剂。
同时,在贮存环境中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中药材受潮和受虫。
4.温度控制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应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进行贮存,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或降解,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贮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