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论文: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后勤服务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总结高校后勤管理实践,提升服务水平。
一、总结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水平不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多以人工进行,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难度大等问题。
2、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后勤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到的人员众多,使得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
因此,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存在工作流程不清晰、工作态度不端正、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3、服务不到位: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诸多职能部门,往往会出现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沟通不协调等问题导致服务不到位,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低。
二、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措施1、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信息化后勤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业务处理速度,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优化管理流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后勤服务流程,加强对服务流程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与评估,确保后勤服务规范、高效、有序。
3、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和职责、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4、实施差异化精细化服务:推行“因人而异”、“特色服务”理念,加强服务个性化、差异化,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借鉴优秀经验:向借鉴外部成功、经验丰富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式,在创新中推进后勤服务的发展。
三、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思考提升服务水平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措施,这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各尽其职,推动高校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效服务。
同时,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服务。
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实现高效、快捷、便利的后勤支撑服务,带来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的主客体性【摘要】本文以后勤服务认识的理解为主线,就后勤服务过程中主客体的界定及其如何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分别加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主客体性主客体概念可以把高校后勤服务中纷繁复杂的的关系抽象为辩证的主客二元概念,使复杂现象本质化,以揭示高校后勤服务的动态过程及其特征。
一、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主客体的界定众所周知,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客体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很多就是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对象性很多,始终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所谓主体,就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人,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或集团。
所谓客体,就是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客观现象。
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因为人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思想,具有各种活动技能的社会存在物。
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驱动着他们根据客观情况来形成和确定自己活动目的。
于是人们在这种目的活动中,就形成了主客体关系。
当然,人们的目的活动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形成和确定自己的目的,在承认主体受客体制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主客体关系原理的核心。
正如马克思所做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
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及教职员工的生活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个生产过程或者叫劳动过程。
因此,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主客体的界定,必须从高校后勤服务过程实质性认识着手。
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一种有目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它含有后勤职工的服务活动和师生员工接受服务的活动两个方面。
广大师生员工和后勤职工及其服务有关的诸多因素(入服务内容、方法、手段等)是构成服务过程的诸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师生员工和后勤职工。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与优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优化,为高校提供有效的后勤服务。
一、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性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在服务教育教学、保障人员生活和高校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服务教育教学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良好建设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提供优质的校园环境、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同时,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支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保障人员生活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应该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通过规范化的宿舍管理、饮食服务、医疗保健等措施,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提升师生对高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3. 高校发展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也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可以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高校。
同时,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可以提高高校的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要点为了建设强大而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 规划和管理高校应该制定全面的后勤保障规划和管理体系,明确后勤部门的职责划分和管理流程。
规划包括对校园建设、设备采购、人员招募等方面的规划,确保后勤工作与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管理体系应该注重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2.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通过引进高素质后勤管理人才、加强内部培训和交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等措施,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后勤工作队伍,为高校提供稳定可靠的后勤服务。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高校后勤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以下几个困境:1. 后勤服务需求多元化。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的增多,学生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后勤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而现有的后勤服务往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2. 后勤管理效率低下。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人员、资金、设备等多方面资源的协调和管理,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以及沟通协调不畅,导致后勤管理效率低下。
3. 后勤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高校后勤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
材料价格上涨、人员工资增长等因素也导致后勤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后勤服务体系。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细分后勤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建立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推进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高效的后勤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后勤管理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后勤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明确责任和目标。
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4. 加强后勤管理团队的能力建设。
培养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培养。
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机制,促进各个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
5. 提高后勤管理的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提高后勤管理的经济效益。
可以采取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措施,提高后勤设施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困境的解决需要在完善后勤服务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团队能力建设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寻找解决之道。
高校后勤服务经验交流材料高校后勤服务是指为高校师生提供食宿、清洁、保安等基本服务的工作。
下面是一份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经验的交流材料。
首先,高校后勤服务在保障师生的基本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食宿方面,我们积极推行“绿色食堂”计划,提供健康、营养、口感好的食品,确保师生饮食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还加强了宿舍管理,保障师生的居住环境和安全。
在清洁方面,我们定期对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提供干净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保安方面,我们加强了校园安全的巡查和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其次,我们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我们高度重视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我们鼓励员工参加培训班和学习交流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同时,我们也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后勤服务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快速响应和解决。
另外,我们积极开展创新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比如,我们推行了线上订餐系统,在校园App上提供订餐服务,方便师生就餐。
我们还推出了校内快递服务,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配送快递,提高了送件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面对一些难题和挑战时,我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后勤服务。
比如,面对人员流动性大的挑战,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人员培养和交流机制,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总的来说,高校后勤服务经验交流的目的在于共同发现问题,分享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师生的需求,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浅谈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沟通、理解与互动胡常春(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湖北武汉430072)[作者简介]胡常春,男,1975年5月,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后勤集团宿教中心,主要从事教学楼管理与服务工作。
[摘要]高校后勤工作具有保障性、服务性和幕后性等特点。
加强工作中的沟通、理解与互动可以为后勤工作赢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更好的改进、完善的机会,把更多优质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带给师生,弥补学校硬件设施上的不足。
有效的沟通、理解和互动不仅仅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团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对细节的充分重视和对沟通方式的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服务品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后勤服务沟通理解互动党的先进性是靠我们每个普通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具体的工作中去体现。
作为宿教中心的一名管理员,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挥一个普通党员应有的作用,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通过与师生加强相互沟通和理解,取得了一点互动。
为建设和谐校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后勤工作是一个台前幕后工作,所做的事情并不一定为人所知,也不一定为人所了解和理解,也缺少了一点互动。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沟通、不断的改进和不断的努力,做师生满意的后勤,完成党教给我们的任务。
一一所大学想跨入一流大学的行列,就必须要有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和一个一流的后勤保障作为坚强的后盾。
在淮海战役中,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
老百姓自发地筹集担架、车辆、船只、牲畜、粮食,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一幕①。
这反映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要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这样才能与我校声誉相匹配。
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和谐的氛围,沟通、理解与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没有沟通、理解与互动,何谈民心向背?何谈后勤保障?如果没有沟通、理解与互动,更谈不上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摘要】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服务质量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
存在问题分析涉及后勤服务标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改进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
对策实施途径可通过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
需要对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以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总结建议应该强调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需在服务质量、管理体制等方面持续改进,展望未来应谋划更好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问题,改进对策,对策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概述高校后勤服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选择将后勤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价格较高等。
为了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效果,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对策的实施途径也至关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特点。
还需要对改进对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通过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高校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高师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也可以为其他高校在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1.服务不规范: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大多以外包形式存在,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服务内容和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容易引发纠纷和投诉。
2.服务价格不透明:很多高校后勤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不明确,存在价格欺诈和变相加价等问题。
消费者难以准确了解服务费用,容易受到不公平对待。
3.服务监管不到位:由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较高,监管体系薄弱,监督难度加大。
服务提供方往往存在服务态度恶劣、违规经营等情况,监管部门难以有效发现和处理。
关于提高我院后勤人员服务意识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后勤是高校服务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在服务中也应体现育人的功能并主动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所以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迫在眉睫。
【关键词】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156-01我院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广元,属于高职院校,学院后勤组建于1999年,并命名为校区服务中心,2006年更名为学院服务中心,2007年成立后勤服务公司,2011年根据学院工作需要更名为后勤服务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是学校服务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着学院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条件建设,与维修改造、餐饮服务、物资提供、热电能量传送、环境维护以及洗浴、开水、医护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后勤如何实现服务育人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服务,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一、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三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高校后勤员工虽然是不上讲台的教师,但要育人,必须先育已。
而21世纪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精神需求都有很大的差异。
面对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管理者、服务者的后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大学生的特点,熟知大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员也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而目前的现状是,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育人的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学院领导应当把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纵观我院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无论是维修改造、餐饮服务、物资提供、热电能量传送、环境维护还是洗浴、开水、医护等方面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
分析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后勤管理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它关乎到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设施设备老化高校设施设备老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设备日常使用频繁,维护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许多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这给学校的日常运转和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
2、物资管理不规范高校后勤管理中,物资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包括物资采购流程不严谨、物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导致了物资的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
3、人员管理不到位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员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例如人员分工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学校的后勤服务需求。
安全管理不到位也是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比如消防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了师生的安全。
二、对策建议针对设施设备老化问题,学校应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大维修资金的投入,不断更新设备,提升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
对于物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流程,明确物资采购、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加强对物资的监管,减少物资的浪费。
对于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应完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4、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修缮消防设施,加强对食品的监管,确保师生的安全。
建立安全意识教育体系,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构建节约型高校摘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高校后勤部门是倡导和执行节约的重要部门,是构建节约型高校的主导力量。
要建设节约型后勤,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全体师生的节能意识,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34-001构建节约型高校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节约也是发展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让节约不流于形式,就需每一个人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
高校后勤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节约型高校的主导力量。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房屋维修管理、水电管理及餐饮管理等方方面面。
高校后勤的投入和支出占整个高校比例较大,抓好后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但由于社会体制还不够完善,加之高校扩大、新增校区与老校区相距甚远,增加了后勤运作成本,学校资源浪费日益突出,而学校资源消耗大部分在后勤系统。
后勤的节约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这么讲,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点在节约型高校的后勤建设。
一、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浪费现象1.水浪费有些高校宿舍区洗漱间、教学区洗手间、浴室常常出现“长流水”的现象,不乏存在后勤工人带衣被到学校来洗涤的情况。
2.电资源浪费宿舍管理人员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有的人员在校蒸煮食物做饭,办公人员下班时不关电脑或只关电脑主机不关显示器,大白天办公室开灯更为常见。
楼宇中电开水炉24小时不断电,有的人在不需要用空调的气候下,开着门窗用空调;有的人在夏天使用空调时把空调温度打的很低,冬天把空调温度调得过高。
3.餐饮浪费高校餐饮各个食堂各自为政,缺乏“条、块”管理的机制。
在洗涤保洁中存在浪费,特别是社会餐饮进入高校后,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滞后,学生每餐后尤其晚餐,桌上到处是剩菜剩饭。
后勤服务论文: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后勤服务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做好后勤工作所需要的服务理念、相应的制度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等,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后勤服务创新手段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数量也大幅度的增加。
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应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
服务理念;应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应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构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后勤员工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高校后勤服务应在“以师生为本,让学校满意,让师生放心”的总旨下,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要加强培养员工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评选个人工作先进分子,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模范先进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提高所在高校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做到让学校满意,让师生满意。
并把师生的“满意度”
作为后勤服务的检验尺度, 学校可定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测评,根据所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立完善制度,追求服务水平的不断创新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使得高校在节约管理成本、解决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制度来保障。
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从制度上规范、约束个人行为,防止因制度而带来的漏洞;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各种奖惩制度,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地开展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调查研究制度,才能确保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断从实践和群众中吸取营养。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
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都和后勤工作紧密相联。
因此,高校后勤各项工作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后勤特有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管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管理,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目的。
学生社区是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日常的管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节水节电,珍惜能源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能力。
学生食堂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少数学生中出现的不
良习惯, 如学生不爱惜粮食,不爱护餐具,随处乱扔垃圾等行为,学校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爱护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劳动观点。
四、创新服务手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服务贯穿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要始终以为学校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
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区是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校在社区的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
以学生社区为依托,学校可开展适合学校文化内涵的各项活动,延伸学校文化教育。
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在其新形势下,随着服务手段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学校人文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师生员工美好的理想校园。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施教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管理上也越来越严,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安全管理。
学校景观如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一个窗口。
为此, 我们充分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下,通过不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 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和谐校园的构建得到落实, 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五、结束语
在高校后勤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做好高校后勤服务,就是从全校师生的具体需求出发,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并根据形势变化,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心全意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祝雪虎.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j].商情,2010,(12),4.
[2]王新华.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三服务,两育人”的作用和地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