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216例药物监护
- 格式:pdf
- 大小:182.78 KB
- 文档页数:2
权威资料显示,我国慢性乙肝1、不知道还有抗病毒一说,么药物,用了多久,他一概不知,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人约首诊在基层,医生给开什么药就用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抗病毒”这码2500万,但实际上接受抗病毒治什么药。
事儿。
说明我们的科普宣传不到疗者约350万,仅占12.5%,也就安某某,35岁,最近感到乏位,大力普及肝病知识还需要加是说绝大部分慢性乙肝没有进行抗力、不爱吃东西,尿色有一点黄,强,而对慢性乙肝来说,抗病毒治病毒治疗,可想而知,其后果相当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B超疗是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过严重,这也是我国肝硬化、肝癌发也提示肝脏损伤,并没有进一步检分。
这种普及,不只是对普通百姓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他们为测肝炎病毒系列,医生就给开一些和一般患者,还要面向基层医生。
什么有病不治?为什么不接受抗乙保肝药物服用,症状一些好转,就2、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应肝抗病毒治疗?我们做了初步调停药了。
2个多月后病情加重,我用,疗程长药价贵,没有能力坚持查,原因不少,现加以总结分析,院确诊为慢性乙肝。
医生询问他是用下去。
以供参考。
否应用过抗病毒药物,具体用的什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何不用抗病毒药物?王振坤(主任医师)41. All Rights Reserved.肝病专家都在极力推荐“耐药屏障口,抽完就舒服,再犯再抽,没有请问谁在伤肝?是病毒在伤肝!全高、抗病毒能力强大”的核苷完。
”在拒绝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患世界医生都证实,抗病毒药物本身(酸)类药物,即恩替卡韦、替诺者中的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道听对肝脏基本没有毒性,应用时间越福韦,长期服用不容易发生病毒变途说,对抗病毒药物有反感。
抗病长,乙肝病毒被抑制得越“瓷异,效果好,患者受益多。
但恩替毒药物只是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实”,复发率越低,患者受益越卡韦每月约1170元,替诺福韦每没有彻底清除病毒,需要长期服用。
多。
“伤肝论”可以休矣!月需1470元,只服用一年都要一用药停药后病毒又可以复制,患者5、应用中草药、保肝药、祖万多块钱,如果医保不给报销,不就会复发,所以要坚持用药。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况计焱焱 抗病毒药包括常规干扰素(IF N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 ),核苷(酸)类似物(N A ):拉米夫定(LA M )、阿德福韦(A DV)、恩替卡韦(ET V)和替比夫定(LdT ,T BV),均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 B)。
许多良好科学依据的研究报告不断发表,对这些抗乙肝病毒(H BV )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影响因素等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对H BeAg 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H BV 相关肝硬化病人、H BV 感染的特殊人群治疗策略已达成了共识。
另外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资料也陆续公布,受到极大的关注。
最近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均修改了慢乙肝治疗指南,以帮助广大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改善治疗结果[1-3]。
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的CH B 近期治疗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 LT 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1-4]。
长期治疗目的是预防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导致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最终延长生存期。
H BeAg 阳性病人达到H BeAg 阴转和抗H Be 阳转,即H BeAg 血清学转换,这是比较满意的指标,与长期应答有关。
最理想的结果是H BsAg 转阴(伴抗H Bs 阳性),伴有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但不易获得。
二、已经批准的药物治疗H BeAg 阳性的病人 常规干扰素(IFN )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的抗病毒作用略低于核苷类(N A)药物,然而由于IF N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H BeA g 血清学转换率较高,85%的病人停药后持续H BeAg 阴性,小部分病人在停药随访中可出现血清学转换。
经IF N 治疗,H BsAg 阴转的病人可能比NA 治疗的病人多一些。
最近研究显示:影响IF N 应答的预测因子除了高水平的A LT 和低水平H BV D NA 外,可能与H BV 基因类型有关。
乙肝抗病毒指导意见书乙肝抗病毒指导意见书700字尊敬的医务工作者: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促进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见:一、指征选择1. 永久性HBsAg携带者: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包括肝硬化、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血清HBV DNA >2000 IU/ml、血清ALT水平≥2倍正常上限的慢性乙肝感染患者。
2.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包括血清HBV DNA >20,000 IU/ml,血清ALT水平≥2倍正常上限,以及在随访中出现肝纤维化和/或肝功能异常等指征。
3. 治疗高危人群:乙肝携带者与HCV、HIV等病毒同时感染的患者适合抗病毒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药物选用1. 核酸类似物(NAs):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比夫韦等。
应依据患者的肝功能、疗程意愿以及费用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NAs。
2. 免疫调节剂:适用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包括干扰素α以及参西美坦等。
干扰素α适用于有感染病毒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而参西美坦则适用于治疗抵抗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的患者。
三、治疗策略1. 治疗目标: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炎活动,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2. 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时间:抗病毒治疗应维持至少12个月,更好地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3. 监测指标:包括HBV DNA、ALT、肝脏超声、肝纤维化指标(如Fibroscan、肝活检等)等。
应定期监测病毒复制水平以及肝功能情况。
四、注意事项1. 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定期追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耐药情况、肝脏的炎症活动、纤维化情况等。
2. 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遵守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的忽略或误用,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3. 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和使用肝脏有毒药物,以减少肝脏负担,促进治疗效果。
高敏与普通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慢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监测中的对比研究卢建华;杨莉;赵召霞;李芊璘;李敏然;刘玉珍;戴二黑;陈秀丽【摘要】目的比较高灵敏度与普通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监测中的区别.方法对49例CHB患者141份采用普通PCR检测结果为阴性(<500 IU/mL)标本,采用高敏PCR试剂进行复查.结果根据高敏PCR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41份采用普通PCR检测结果阴性标本存在以下5种状况,即>500、20~500、10~20、<10 IU/mL和阴性,比例分别为13.5%、31.9%、18.4%、30.5%和5.7%.随着血清HBV DNA水平的逐渐增高,各组ALT、AST水平和异常升高率也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仅仅各组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着血清HBV DNA水平逐渐降低,各组血清HBeAg阳性率和水平也存在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HBV DNA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10~20IU/mL组和>500 IU/mL组(P<0.05).结论与普通PCR技术相比,高灵敏度的HBV 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监测中准确性更高.【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9(011)005【总页数】4页(P361-364)【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监测;HBVDNA;高敏荧光定量PCR【作者】卢建华;杨莉;赵召霞;李芊璘;李敏然;刘玉珍;戴二黑;陈秀丽【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AASLD)、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APASL)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推荐采用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法,最低检测下限为10~15 IU/mL[1-4]。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300-500万人患有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的一种严重类型,其特点是持续活动性肝炎、肝功能异常、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迅速发展。
治疗乙型肝炎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缓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进展。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2-60岁,平均年龄38.6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肝功能和肝脏B超检查确认诊断。
替诺福韦作为核苷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达到减少病毒DNA和RNA的目的。
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替诺福韦口服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替诺福韦剂量为每日300mg,连续治疗12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以评估疗效。
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3个月,并进行肝功能和肝脏B超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替诺福韦治疗,30例患者中有23例(76.7%)达到了病毒学治愈标准,肝功能正常,HBV-DNA检测阴性,肝脏病变无明显进展。
6例(20%)患者病毒学反应缓解,HBV-DNA水平下降至低水平,肝功能有所改善,肝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仅有1例(3.3%)患者未获得病毒学治愈,但肝功能得到改善,肝脏病变呈现稳定状态。
在治疗的过程中,替诺福韦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肝毒性。
部分患者出现过轻度的消化道不适,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综合以上结果,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大多数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达到了病毒学治愈标准,肝功能得到改善,肝脏病变有所缓解。
替诺福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有效选择。
好消息:突破性新药有望治疗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的背景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多人感染HBV,其中大约有2500万人发展为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前,慢性乙肝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例如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尽管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肝脏炎症,但很多患者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或获得治愈。
突破性新药的背景然而,近年来,一种突破性的新药物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结果,给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
这种药物被科学家称为“核心抑制剂”,它的工作机制是通过直接抑制HBV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达到治疗乙肝的效果。
这种核心抑制剂与传统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控制病情,但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而核心抑制剂则具有更强的病毒清除能力,能够减少病毒在体内的积累,提高治愈率。
核心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在研发核心抑制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他们首先发现了HBV病毒的核心区域是其复制和感染的关键因子,然后针对这一区域进行了精确的设计和筛选,最终发现了一批潜在的核心抑制剂。
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其中一种核心抑制剂在慢性乙肝患者身上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该药物能够快速降低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并且持续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同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
核心抑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的抗病毒药物相比,核心抑制剂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病毒清除能力强:核心抑制剂能够直接抑制HBV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减少病毒在体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治愈率。
2.快速降低病毒载量:由于其对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核心抑制剂能够迅速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缓解肝脏炎症和损伤。
3.低不良反应率:与干扰素等传统抗病毒药物相比,核心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摘要: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抗病毒药物,效果都不十分满意。
应用后可暂时抑制乙型肝炎复制,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使原被抑制的指标又回复到原水平。
有些药物作用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故近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倾向于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本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法,对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使患者获得康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双环醇片;恩替卡韦;研究进展;综述前言慢性乙肝是因为患者患上乙肝疾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经过长时间演变成慢性乙肝。
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治疗时间漫长,使患者的身心严重受到伤害。
慢性乙肝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的缺陷,而导致大量病毒侵入,复制,最终发展为慢性病。
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下,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肝脏炎症病变的进展,维持肝功能的长期稳定,减少或阻止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只要坚持长期治疗,已经有不少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减轻甚至消失了。
如果用药得当,特别是经过长效干扰素治疗或核苷类药物的长期治疗,患者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DNA转阴、肝功能正常的理想疗效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因此本文对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做出如下综述:1.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法目前治疗乙肝尚无根治性的药物。
现在临床上对于乙肝,比较满意的目标就是让乙肝病毒得到控制。
通过长期的吃药,长期的治疗,让体内的乙肝病毒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炎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其中抗病毒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1],对该疾病的总体目标为: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严重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广泛传播和高致病性的特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4亿人慢性感染HBV,其中我国约占1/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程缓慢的病情,但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规范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指南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指导意见:1.全民免疫接种:指南强调了乙肝疫苗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出生儿童和易感人群。
全国范围内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标准。
2.临床干预:指南鼓励医疗机构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水平,特别是在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
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炎病毒相关标志物等指标,以及进行肝脏超声检查等。
3.药物治疗: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态,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肝保护治疗等不同方案。
这些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等。
4.并发症的防治:指南详细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
对于有肝癌高风险的患者,还提出了定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的建议。
5.健康教育和宣传:指南强调了慢性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防范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知识。
提倡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提供了规范和系统的指导,对于我国乙肝疫情的控制和在患者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疫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期待未来的指南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地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