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13章健康的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3章健康地生活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A. 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B. 给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D. 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2. 以下活动中,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是A. 篮球B. 游泳C. 跑步D. 长时间上网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A. 有积极向上的心态B. 能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具有一个健壮的体魄C. 身体健康,适应社会能力强D. 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4. 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A. 传染病B. 损伤及中毒C. 肥胖症D. 癌症和心脑血管病5. 醉酒驾驶害人害己,“醉驾入刑”的科学依据是酗酒会使人A. 神经中枢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B. 血管舒张,体温上升C. 呼吸加快,记忆力下降D. 免疫力下降6. 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消灭病原体7.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若新冠疫苗研发成功之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A. 药物免疫B. 自身免疫C. 特异性免疫D. 非特异性免疫8. 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B. 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C. 注射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属于特异性免疫D. 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9.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你必须讲清楚的三点是A. 你的地址,电话,病人症状B. 你的单位,地址,病人症状C. 天气情况,地址,病人症状D. 身份证号,发病原因,发病症状10.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国的抗疫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冠病毒从传染病学和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 传染源和抗体B. 病原体和抗原C. 抗原和疫苗D. 抗原和病原体11. 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A. 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B. 温度太高C. 氧浓度太高D. 病毒和细菌太多12. 预防艾滋病需要公众的参与和科技的进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属于细菌病毒B. 一般的生活接触如共餐、握手以及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C. 研制艾滋病疫苗旨在提高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D. 对于艾滋病病患应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13.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方法,也是青少年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健康及其条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条件•保持健康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结论01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多个层面。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合性的概念什么是健康1健康的重要性23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的健康保障。
基本人权健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和生命活力。
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公民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基础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一个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整体”。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生理健康标准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正常,没有疾病症状。
生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格健全、自我意识明确、意志坚定等。
心理健康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包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养等。
社会适应标准02健康的条件03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状态01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强免疫力和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02自我效能和自尊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和自尊心的人更能够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饮食健康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应该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饮食健康适量的运动和身体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运动和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疲劳、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
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生活方式清新的空气可以改善呼吸健康,降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良好的环境因素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改善身体舒适度,预防疾病。
第十三章健康的生活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A、药用和急救(1)、概述用药安全的常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我们应该了解急救的相关知识,当遇到人体呼吸、心跳停止,出血等情况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120”急救电话(2)人工呼吸(3)胸外心脏挤压a.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b.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主要对人体的胃、肝脏和神经的伤害。
(社会三大公害:吸烟、酗酒、吸毒)c.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d. 毒品的危害:(鸦片、大麻、可卡因)会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死亡。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第二节预防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七年级】第13章健康地生活【七年级】第13章健康地生活复习目标1、详述身心健康及其条件,培养较好的习惯;2、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珍爱生命;3、详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讲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促进作用;4、学会用显微镜检查蛔虫的方法;5、叙述传染病的特点,重新认识病原体;6、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7、叙述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8、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9、高度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重点导学1、现实生活中,身心健康就是人类关心的一个关键主题,靠近疾病,具有身心健康,赢得长寿,就是人们不断崇尚的目标。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具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具有身心健康。
2、从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及创建健康的环境来阐述健康的条件以及如何拥有健康。
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的影响,使学生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进一步认识吸烟、酗酒、毒品的毒害作用,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传染病盛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防治传染病的通常措施。
4、要明确人类传染病的种类是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类的。
具体可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5、必须明晰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防治传染病盛行的一项关键措施。
6、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它有效地保证了人类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自然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学习免疫的知识,对于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7、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就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
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出现。
基础知识巩固一、恳请你去填上一填上1、健康的含义是有完整的、和良好的。
2、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包含、、和、、等。
3、合理用药应注意做到:用药前要,用药剂量要,用药时间要,用药途径必须,联手用药就是,尤其必须禁用。
第13章健康的生活一、单选题1.中央电视台元旦前夕报道:我省个别县市不法猪商将健康猪肉混着病死猪肉卖,再次引起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对病死猪肉的正确处理应该是()A.不能食用,得改做成动物饲料B.做成高温灭菌罐头,打上QS 标志C.集中焚烧或撒上石灰粉掩埋D.消毒干燥后仅限于做腊肠等加工品2.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①星期日整天睡觉②少吃饭,多吃零食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④坚持体育锻炼⑤因烦恼事而抽烟、酗酒⑥不挑食,合理营养.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④⑥3.天花病毒对人体来说是()①抗原;②抗体;③传染源;④病原体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4.在器官移植时,发生排斥不匹配的器官属于()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5.如图药贩子的四句话中,符合安全用药要求的是()A.①B.②C.③D .④6.国家卫计委发布消息:截止到4月24日,2014年新增人感染H7N9病例185例.下列有关禽流感预防措施的叙述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A.公共场所定期消毒B.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C.对H7N9患者及时隔离、治疗D.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7.在自然界中,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B.相互适应,相互依存C.各自独立,互不干扰D.你死我活8.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B.长期精神紧张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C.均衡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D.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大心脏病的发病率9.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身体没病,强健有力的人就是健康人B.受污染的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C.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人体健康D.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促进健康的一种方法10.下列哪项不是家庭药箱配备药品应遵循的原则?()A.针对性B.急救性C.广泛性D.实用性11.患心脏病的人要配备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B.阿司匹林C.感冒冲剂D.红药水12.当你心情不好时,下列哪种做法不当是()A.到花园中散散步,转移注意力B.向知心朋友诉说C.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在课堂上宣泄出来,和老师相抵触D.找个理由,自我安慰1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A.打牌,赌一场B.如果有车,可以到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宣泄自己的情绪C.找朋友酗酒,再睡一觉D.可以找亲人诉说烦恼14.下列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A.开窗通风B.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D.加强体质锻炼15. 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16.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17.吸食毒品对人体危害很大,吸毒不仅会损害人的 ________ 系统,而且还能降低人体的 ________ 功能,严重的会导致死亡.18.免疫对人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膳食合理、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3.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
慢性酒精中毒——脂肪肝(肝硬化)。
长期吸烟引起肺癌。
联合国将每个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3.创建健康的环境(居室环境、水环境)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在笼罩在城市上空烟雾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第二节:预防传染病1.传染病及人体免疫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七年级生物第13章健康的生活
1、健康是一种上、上和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及拒绝、、等。
3、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
世界水日:
4、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①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传播和三个基本环节。
③传染源是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患传染病的人和动物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水、饮食、蚊、蝇等都可以成为传播途径。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主要通过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以及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
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切断传播;保护。
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等。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和“”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6、免疫是机体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功能①免疫防护②自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③免疫监视作用
7、免疫的种类
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
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8、抗体与抗原: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②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
③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原被消灭后,抗体并不会消失,而继续留在人体内。
因此,患过天花的人,病愈后再也不会患天花了。
9、免疫的三道防线①皮肤和黏膜②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10、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都属于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属于特异性免疫。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11、当代主要的疾病:。
12、预防接种的疫苗可以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