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性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不羁的心灵,“雷雨”的性格———《雷雨》中的蘩漪形象分析莫楚天(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最让人震撼又最让人怜悯的。
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关系来体现的,本文以蘩漪与周朴园,与周萍,与周冲的关系来剖析她极端的性情和必然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蘩漪;雷雨;行动;悲悯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08-02《雷雨》以20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有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剧中有八个人物,其中除了寡廉鲜耻、醉生梦死的鲁贵,每个人都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滚,挣扎着,最终无奈地陷进命运的泥沼里。
其中,最让人震撼又最让人怜悯的无疑是蘩漪。
剧中繁漪的行动引领全剧的动作主线,她的目的就是想尽办法阻止周萍出走。
一切人物关系也都围绕此展开。
第一幕,繁漪发现周萍爱上四凤,要甩掉自己出走,因而让侍萍前来把四凤带走,想以此阻断两人关系。
第二幕,侍萍的到来表面上看达到了目的,繁漪再次挽留、警告周萍,没想到事与愿违,周萍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决定与繁漪决裂。
第三幕,被逼到绝望的繁漪亲自行动,在雨夜跟踪周萍到了四凤家,周萍和四凤的关系正式暴露在两个家庭之中;第四幕:繁漪为达到和周萍在一起的目的使出各种手段,但最终失败,于是绝地反击,疯狂报复,自暴和周萍的私情,结果引发了悲剧。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中说:“蘩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她的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关系来体现的。
下面就以蘩漪与周朴园,与周萍,与周冲的关系来剖析她极端的性情和必然的悲剧命运。
剧中第一幕曹禺先生写到:“她原本是一个中国旧式的女人。
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有她对诗文的爱好,也有一点原始的野性。
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解读第一篇: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解读残缺的生命可叹的形象——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为我们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作为整个剧本灵魂的蘩漪写得更为出色。
她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也成为大家讨论和研究的焦点。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去挖掘,有说不完的话题。
下面我就蘩漪形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蘩漪的艺术形象。
㈠雷雨般的性格。
蘩漪被人们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①,她具有雷雨般的性格。
具体表现在:1、敢爱敢恨,勇于反抗。
蘩漪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她敢爱敢恨,不计后果。
正如剧作家在《雷雨·序》中所说:“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
虽然依旧落在火炕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吗?”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她对周家人人惧怕的周朴园的反叛上。
剧中,在她与周朴园的四次交锋中,她的言行表现得越来越激烈。
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雷雨”般的性格。
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
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还属于消极抵御。
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
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
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
因为最后周朴园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
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跟踪周萍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
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对周朴园的每一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
第四次冲突是在结尾。
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扯下了他的虚伪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
而周朴园此时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解读
在《雷雨》最初篇幅中,繁漪作为神秘的人物,她的形象存在令人好奇的地方。
但是随着我们深入了解,发现繁漪这个角色即可怜又可悲,是矛盾和极端的集合体,在两段爱情中的挣扎和选择,侧面的描绘出翻译的无奈和心酸。
繁漪作为旧社会下成长的女性,在她沉静的外表下,有着对爱情向往悸动的心,自从她进入周家成为富太太后,她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日益强烈,优质的物质生活不能满足她内心的渴望。
而周萍的出现带给她这朵凋谢的花新的生命,她的感情大门一旦打开就如同洪水般,对待周萍的感情是极端的,而她们之间尴尬的关系又让她和周萍陷入矛盾的境地。
在情感世界里,如软弱的周萍相比较,繁漪是勇敢的,她能够毫无保留的投入到感情中,将伦理、道德、甚至生命都置之度外。
繁漪这样一位勇敢追求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勇敢,同样看到罪过和无奈。
繁漪悲剧性的再分析繁漪悲剧性形象的再分析摘要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一直是人们所议论和研究的焦点。
不论是其剧情的设置和发展,还是剧中人物的形象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繁漪的复杂并且充满矛盾性,她的矛盾不仅仅是性格上的矛盾,同时还是与生活现实的矛盾。
她的勇敢与叛逆、天真与自私都为其悲剧性做了“铺垫”。
她的悲剧从嫁入周家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嫁入周家后,她并没有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周家给与她的只有“悲剧”。
生活上周朴园给与她压迫,使她难以喘息。
也许是为了寻求安慰,也许是为了寻求幸福,她爱上了她不该爱的周萍。
而周萍给与她的也只有悲剧。
关键词勇敢叛逆天真自私个性解放悲剧性目录引言 (1)1 繁漪的形象分析 (1)1.1 繁漪的勇敢与叛逆 (1)1.2 繁漪的天真与自私 (2)2 繁漪的悲剧性 (2)2.1 生活上的悲剧 (2)2.2 情感上的悲剧 (2)2.2.1 没有爱情的婚姻 (3)2.2.2 没有结局的“乱伦”单相思 (3)3 繁漪悲剧性产生的性格原因 (3)结论 (3)参考文献 (4)引言繁漪在《雷雨》这部剧本中诗歌十分独特的角色,不论是其性格还是艺术形象都非常的具有个性。
繁漪的命运从嫁入周家开始便注定是悲剧。
也许是因为生活的迫害,也许是人性中寻求自由的本性使得她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的命运发起了冲击。
然而命运是残酷的,纵使她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改变她的悲剧。
1繁漪的形象分析看过《雷雨》的人都知道,繁漪形象的复杂性。
她的勇敢与叛逆、天真与自私都为其悲剧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
1.1 繁漪的勇敢与叛逆剧本中繁漪是一个充满叛逆的形象。
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
似乎每次她的出场都是与她惨淡的命运,在与周围的人做着斗争。
但她的叛逆主要体现在她与周朴园之间,这也许就是她对这十八年来周朴园给与她的压迫所做出的斗争。
剧本中一共有四次最为突出的表现。
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迫她喝药。
“(反抗的)我不愿意喝这中苦东西”、“(声颤)我不想喝”、“(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简析一、传统旧式女性在旧中国,女性受千百年来传统封建礼教思想影响较深,她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民主意识和反抗意识,受一些伦理纲常的制约,较文弱,屈从。
曹禺笔下的蘩漪就陷入了周家这口“残酷的井”她长期面对的就是周朴园的专制与横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单调、阴郁、烦闷的日子,但是我认为:经历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蘩漪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不寻常的女人。
她屈从中的文弱是外在的传统的,是传统家庭教育社会烙印给她的,而她内心的不屈是封建家庭窒息的结果,也是受过新式教育的结果。
蘩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周朴园不但不尊重她,珍惜她,反而更加对她专制,就是大家庭里的霸主。
在第一幕搬家中蘩漪无奈的对四凤感叹说“什么事自然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
”不难看出蘩漪这个旧式女人对自己的丈夫的百依百顺、迁就顺从的特点。
再如第一幕中周朴园逼蘩漪喝药,她的文弱屈从都能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但是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周朴园的蛮横专制,以及蘩漪一味的屈从,真是令人悲悯。
蘩漪与周朴园的结合,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她虽然可以过上贵族太太的优越生活,但其精神上却是空虚的。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粱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
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这些无不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忧郁,她也曾哀痛地表白:“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雷雨》中繁漪的三种悲剧抗争《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
在剧中,繁漪是作者着墨最多,也是作者满怀激情,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者曾在《〈雷雨〉序》中说,繁漪是《雷雨》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出来的”,作者也在她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感情,使她成为了《雷雨》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也以其特有的性格魅力和命运悲剧给无数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火,但她又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和自己近乎疯狂的人生抗争中,流露着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私,并最终走向了毁灭。
因此,在整个剧作中,繁漪都以一个叛逆的,交织着复杂性格的反传统女性形象,在其轰轰烈烈的要“冲破一切桎梏”的抗争中,成为了当时社会个性派女性人生抗争的代表。
笔者以为,这种人生抗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也正是在阴晦、窒息的旧制度、旧家庭中被凌辱被摧残的广大女性人生抗争的永恒主题。
一是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抗争在剧作中,曹禺先生赋予了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美丽的心灵”、“火炽的热情”和“一颗强悍的心”。
她上过私塾,同时又“受过一些新的教育”,这使她有了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的思想浪潮在中国大地掀起后,她毅然成为了一个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向往者、追求者。
她的内心有团跳跃的火在燃烧。
繁漪在第二幕中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为自由呐喊的抒情诗:“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
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了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
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然而,繁漪炽烈似火的激情却被吞噬在“宇宙残酷的井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不可能为资产阶级的自由提供一个赖以充分发展的土壤。
周朴园妄图维护的封建大家庭的秩序,禁锢得如同罐头一样,她根本呼吸不到一点自由的空气。
浅析《雷雨》中繁漪悲剧人生的原因作者:夏颖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5期摘要:曹禺的《雷雨》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其中最独特、最个性鲜明的人物就是繁漪。
《雷雨》中的繁漪是受“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式女性,她在追求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的过程中,努力挣扎,燃烧自己也毁灭别人,使《雷雨》成为一幕人生悲剧。
本文笔者将从繁漪自身与社会两方面来分析她悲剧人生的原因。
关键词:《雷雨》;繁漪;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1繁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也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人物。
她身上具有“五四”以来女性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
她聪明美丽且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
可同时,她对现实又无力改变。
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有所醒悟却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一、自身原因(一)繁漪的婚姻与爱情繁漪原天生丽质,并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对婚姻和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然而在17岁时她却被大她整整20岁的周朴园骗婚,从此被牢牢关闭在封建家庭的罗网中,与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
繁漪的丈夫周朴园是一个集资产阶级共性和封建主义特性于一身的人,他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他要繁漪服从他的命令,从而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作为夫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有的只是权威和命令。
原本“门当户对”的婚姻并没有让繁漪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成为她不幸人生的开始。
作为周朴园的太太,她徒有其名,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爱和体贴,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的枷锁。
在周朴园的屈辱欺凌下,美丽青春的繁漪被“磨成一个石头样的人”,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变成了乖戾甚至阴鹜的人。
是周萍——她丈夫前妻的儿子,使她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从而重燃起了窒息的热情。
《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一、繁漪性格特征及种种表现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
聪明、美丽、狂热、人性、渴望自由、追求爱情。
她热情时像一团火;孤独冷酷时又像一柄犀利的刀。
她企图冲破一切桎酷,做一次困兽的斗争,但又深受着种种压制和精神折磨。
她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
她的行为有时令人不能理解,她的处境又令人同情怜惜。
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又称她是最“雷雨”的性格。
繁漪久已受压抑的情绪,在周家父子软硬兼施的联合进攻下,不可忍耐的爆发了。
先是追求爱情与比她小六岁的前妻的儿子欢愉异常,以致“客厅闹鬼”;后与四凤争夺情人,施巧计,辞退鲁贵父女,企图夺爱;雨夜不辞辛劳跟踪追击,倒扣窗子迫使周萍在鲁家出丑;回归后又公然吓退周朴园,傲然而立。
四凤周萍欲双飞时,她不顾一切人伦关系,撕破面纱,暴露周家鲁家的一切隐私,而使人触目惊心,致使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枪下亡。
敲响了标榜为“最完满家庭”的周家的丧钟。
从这个角度讲,繁漪不愧是一位封建家庭出色的叛逆。
二、造成繁漪性格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诞生。
典型环境是通过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典型性格总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所谓“一定的生活条件”就是受时代、阶级制约的具体社会关系。
繁漪的典型性格也只能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于周朴园、周萍、四凤等人的矛盾纠葛中加以显现。
剧本《雷雨》以1923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那时中国已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国家政权仍被封建军阀把持着。
封建势力仍统治着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反动势力仍甚嚣尘上。
周家是当时中国社会上出现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典型代表。
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囚笼。
在这个家庭中不仅已经制造过许多惨无人道的悲剧,而且还继续制造着更大的悲剧。
封建家庭犹如洪水猛兽,连自己家庭中的弱小者也不放过。
这样使得繁漪这个矛盾重重的人物也不得不挺而走险,作着孤注一掷的反抗。
从繁漪的命运视角看雷雨的悲剧性曹禺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生活对美好的压抑,现实对理想的冷酷,欲望对纯真的扼杀……这些残忍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锁住所有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
《雷雨》是一出悲剧,悲在命运的不可抗拒;它更是一出女人的悲剧,悲在女人的无可奈何。
蘩漪是《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
她出身名门,知书识礼,“她是一个中国旧式的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
可她又是不同的:她有原始的野性、有胆量、有狂热的思想;她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渴望得到自由和幸福。
然而生活在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却使得她的行为处处受到“模范家长”周朴园的钳制、干涉。
在表面开明实质专制的冷酷伪善家庭中,“没有病也会被闷出病来”。
拥有自主性格的蘩漪与之格格不入,便成了有病之人。
特殊的遭遇在她的心里投下了不寻常的阴影,她的天性被扭曲变形。
于是乎她选择一条她所能选择的叛逆道路——与名义上的儿子周萍发生不正常关系,以此来反抗周朴园,反抗一直压制着她的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
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然敢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所向往的。
蘩漪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她从情欲的解放中体味到精神的自由,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生命力。
她敢爱敢恨,不计后果,“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信信的,不,多不声响的恨恨的吃了你的。
”为了爱,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尊、家庭、亲友,但是最终发现这一切换来的只是再一次的受骗,她的恨萌发了,她不顾一切的“爆炸”使得周朴园一心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彻底崩溃,而她也随之崩溃,变成名副其实的疯子。
蘩漪犹如一场急骤的雷雨,“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
”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很多行为上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是不极端的”。
她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但又不得不屈从于家族和礼教的束缚,在窒息的环境中的,她的心扭曲的生长着,越发乖戾阴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摘要《雷雨》是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经典之作,七十年来经久不衰,被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
在剧作中,繁漪是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提到繁漪,不免在读者心中就出现“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的女人”。
本文主要从:〈一〉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二〉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三〉她具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四〉繁漪的爱情悲剧,这几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曹禺《雷雨》繁漪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3)二、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 (4)三、繁漪具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 (5)四、繁漪爱情的悲剧 (5)参考文献 (7)浅析《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张孟茹2016年2月摘要:《雷雨》是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经典之作,七十年来经久不衰,被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
在剧作中,繁漪是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提到繁漪,不免在读者心中就出现“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的女人”。
本文主要从:〈一〉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二〉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三〉她具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四〉繁漪的爱情悲剧,这几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曹禺《雷雨》繁漪提起《雷雨》,就不由地想起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曹禺老先生。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
浅谈《雷雨》的主要人物繁漪蘩漪在《雷雨》中是一个极具叛逆性格的女性。
周朴园用卑劣的手段把她骗进了周公馆,然后仗着封建家长制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她,使她在精神上享受着无比的煎熬。
她的性格渐渐变得烦躁、冷酷、乖戾。
恰在这时,周萍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滋润、抚慰。
尤其是周萍引诱她所表达的热情奔涌,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
在“新鲜”与“诱惑”下,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
她疯狂地爱上了周萍,并且把性命、名誉、自己一切人生都寄托在周萍身上。
蘩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
但是后来,周萍又去追求青春、美丽的四凤,抛弃了她。
蘩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环境中激烈地报复周萍,想把她积累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干净。
于是顷刻间她便将周朴园苦心经营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大家庭劈得粉碎,将三十年来两代人的恩怨情仇杂陈在世人面前,将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彻底改写。
她是山雨来临前满楼的狂风,是晴天里突然爆发的霹雳,是搅动一池浑水的涟漪,她是她——繁漪,《雷雨》当之无愧的主人公。
蘩漪受过“五四”时期新思潮的影响,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憧憬美好的未来。
蘩漪又是中国的一个旧式女人,她的身上还是保留着封建社会女子的许多弱点:文弱、妥协等。
蘩漪是一个新旧思想结合型的资产阶级女性。
十八年前,聪明美丽、热情开朗的她奉着父母之命、媒言之约,怀着美好的幻想嫁给了周朴园,也可以说是周朴园用极其下流的卑鄙手段把天真的她骗进周公馆。
“门当户对”的婚姻并没有让她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没有实现她少女时的梦想,反而成了她不幸人生的开始。
出嫁的那一刻,她悲剧的命运便已注定。
十八年来,她生活在周公馆这个专制的囚笼里,没有欢乐,没有温情,甚至没有一个女人该有的尊严。
十八年的囚徒生活在她的外貌上显现出来:“她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粱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对《雷雨》中繁漪性格的几点思考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享有盛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其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中国舞台上。
繁漪是该剧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繁漪以其复杂多变的性格,历来被人们关注着、争议着。
本文试就繁漪的性格做如下几点思考。
1.繁漪的爱。
母爱是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最伟大、最崇高的爱。
然而在繁漪的情感天平上,母爱的分量远远低于爱情的法码。
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她也有更原始的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
从这一段描写当中不难看出,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的反抗和叛逆性格。
在禁锢得如牢笼般的周公馆里,除了家人,繁漪不能与任何外人接触。
比她大二十岁的周朴园把她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夫妻感情。
她过着孤寂、空虚、痛苦的生活,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的空气。
公馆内的氛围郁闷、窒息、阴森,扼杀了一切生机。
这里,是一片感情的荒漠。
繁漪渐渐地被折磨成“石头样的死人”,女人天性中的母爱也被摧残得苍白无力。
“冲儿,你是十七岁了吧?”“妈,你看,你要再忘了我的岁数,我一定得跟你生气了”“妈不是个好母亲”……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对儿子的心不在焉,以至于她甚至忘记了儿子周冲的年龄。
开始的时候,当她知道儿子周冲喜欢四凤时,她从委婉的规劝“她始终是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到坚定的阻拦“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
在骨子缝里繁漪是瞧不起下层人四凤的。
但是,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为了搬掉阻挡自己爱情道路的绊脚石四凤,先是辞退她,后来当她得知四凤和周萍要悄悄私奔时,作为一个母亲,繁漪居然怂恿儿子周冲大胆直率地追求四凤。
“冲儿你说呀,你怎么,你难道是个死人?哑巴?是个糊涂的孩子,你难道见着自己心上喜欢的人叫人抢去”,“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爱情悲剧
年级:09汉语2班 学号:200942302226 姓名:陈丽娜
摘要:繁漪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对繁漪独特性格的塑造,和繁漪的悲剧爱情
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是繁漪“雷雨”似的性格铸就了她的爱情悲剧,
甚至是她一生的悲剧。繁漪爱情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
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关键字 繁漪 爱情 悲剧性
一、繁漪总体形象
在初版本的序言中,曹禺曾说蘩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其实,蘩漪不但有 “雷
雨的”性格,她本人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死命拖住
周萍不让他离去的是她,把侍萍(她好比是个定时炸弹)找到周公馆来的是她,关住四凤的
窗户使周萍被鲁大海与侍萍发现的也是她,最后在周萍与四凤将要一同出走时,又是她叫来
了周朴园,打乱了原来的局面,上演了这出悲剧。
她出身豪门,是个大家闺秀,性格可谓是矛盾和复杂的。她既聪明又美丽,有很好的文
化教养,有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她十八年前被骗到周家,做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周朴园的
妻子。那个令人沉闷窒息的周公馆,对蘩漪来说就像“一口残酷的井”使得她透不过气来。
物质的享受并不能满足她精神生活的需要,但她不愿丢掉优越的生活条件,长期的精神折磨
形成了她狂热、深沉的性格。她强烈地反抗着周朴园对她的专制蛮横,强烈地追求民主自由
和个性解放。这主要表现在她对周萍的爱情寄托上。对于薄幸虚伪的周萍,她总是瞧准机会
主动找他谈话,每次谈话又总能冲破世俗的压力,使用不合人伦的语言。这种语言以毒攻毒,
触到了周萍的痛处,击中了周萍的心病。如她对周萍的揭露:“⋯⋯是你,是你把我引向一条
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的我⋯⋯”充分显示出蘩漪在追求爱情上倔
强、大胆、敢作敢为又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而这些又与周萍软弱、虚伪、自私的性格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她明知周萍的怯弱、矛盾、虚伪和自私,但她为了获得年轻时梦想的“真正
的爱情”而死死抓住周萍不放。当周萍抛弃她,使她再度堕入痛苦的深渊时,她完全失去了
旧式妇女的文静,为了抓住已失去了的爱情不惜拼个鱼死网破。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
晚,她跟踪周萍来到鲁家,反关上门,堵死了周萍的退路。最后,又压抑了自己高傲的本性,
苦苦哀求周萍,把她带出去。然而这一切都得不到周萍的理解,相反周萍却狠狠咒骂她:“我
要你死!” 蘩漪失去了一切。于是,她从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追求走向毁灭一切的个人
报复。这不能不说是蘩漪性格中阴暗、自私的一面。而在蘩漪性格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她在
反抗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中表现出的倔强不屈,她的反抗是强烈的、毫无顾忌的。但她的反抗
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蘩漪不过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的
受害者。
二、繁漪的爱情
(一)与周萍无果感情纠缠
或者是这个“ 最聪明、最了解人” 的女子让他感到一种振奋、一种召唤;或者是她的
苦闷、她的压抑使他觉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勇敢地摘取了这朵感情之花, 甚至大胆地
宣称:“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我们相信他们两人之间感情的真挚性, 请听萦漪的话:
“ 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 正因此, 萦漪千方
百计地想牵住周萍, 即使离家出走、声败名裂也在所不惜。这是多么强烈甚至残酷的爱呢!
然而周萍不是也不可能是超越了道德和现实以情感为准则的勇敢行事的人。就现实而言, 如
果他们永远只生活在周公馆的客厅里,如果世界只为他们两人而存在, 他们也许可以无拘
无束地划动诺亚方舟直到世界的末日。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谁又能避开那可怕的
现实?一旦他们的事泄露出去,他就将被现实所唾弃, 而他恰恰又“ 羡慕着一切能抱着一
件事业向前做” 的人。当他以生存和现实作为准则的时候,他现在只有抛弃斩断那一段诱
人的情丝,那怕以自暴自弃作为代价。
周萍强调“我是我父亲的儿子”,“你是冲弟弟的母亲”,妄图以此来阻挡繁漪感情的冲
击,维护自己心理的平衡。的确,深沉的道德感压抑在他的心上,乱伦的阴影无法排遣。这
一切如此残酷!他“在花园里躺着, 脸色发白,闭着眼睛,象是要死的样子”。他说他恨他
自己,他痛惜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子”,“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
不起父亲。”不是痛苦地与萦漪诀别, 就只能压在沉重的自责中消亡自身。这是无法解决的
矛盾,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剧。“ 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在做着最愚蠢的事吗?”
(二)与周朴园的感情
周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的要求。
她不甘心于无爱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
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
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
己的乖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繁漪的骨子里,毕竟还是有很深的封建传统思想。那
一点点的“保守”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她虽然明白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
但却不能敢于走出这个家庭;她虽然明白周萍对于她的爱情只不过是种儿戏,但却依然死守
着这么一个“枯萎的灵魂”。爱情对于她是可悲的!
对于周朴园,繁漪是没有一点感情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但是她就是在这种可
悲下生活着。爱情对于她而言是种奢侈,她可能也曾幻想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是那毕
竟只是梦境。但是人奢望过头了,就会发痴。所以当她爱上周萍时,这种"痴"一下子爆发出
来。她以为那就是梦想中的爱情,她以为这个男人就是她一生中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殊
不知这也只是个梦,更为残酷的梦。
三、繁漪命运悲剧性的意义
在剧中周繁漪有三重社会身份,母亲、妻子、情人,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的挣扎。繁漪
渴望自由纯真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她生活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新思想吹醒
了一颗冻僵了的心,阴差阳错爱上丈夫前妻的儿子,“为争取个人幸福,她不惜做困兽之斗,
哪怕和整个世界厮杀。”"这展现了她内心的强悍。这种强悍是繁漪人格扭曲,性压抑,逆反
心理等心灵创伤后的大爆发,是她沉静的外表下那股按捺不住的狂热和仇恨的宣泄。繁漪是
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也正是因此,这样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使能量蓄积起来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
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
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表面上看去一切的悲剧都是繁漪造成的,但是
又有谁能体会到她心中的那丝丝苦涩。爱情本来应该是甜美的,可是在封建压迫下,她的爱
情成了她致命的伤痛。这样一个弱女子何德何能去承受这些折磨?与其说她是悲剧的导致
者,不如说她是这场悲剧的一个导火索,然而这个导火索,也同样是伤痕累累。繁漪的爱情
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然而作者对她这样一种悲剧的描写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繁漪爱情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
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繁漪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对繁漪独特性格的塑造,和繁漪的悲剧爱
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是繁漪“雷雨”似的性格铸就了她的爱情悲剧,甚至
是她一生的悲剧。 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从高无上的,甚至是她们一生的信仰。但是,当繁
漪知道自己爱的人将离她远去、抛弃她,爱上另一个女子的时候。她以前所忍受的那些苦痛
一下子迸发出来。毁灭与爆发,她最终选择了爆发。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也许换成一个封
建传统下的女人,她会选择继续忍气吞声。但是她是周繁漪,一个受过新知识熏陶的女性,
当她的信仰灰飞烟灭时,她不能继续忍耐下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埋葬的不只是她自己
和这个家族的悲剧,更埋葬了她曾真挚过的爱情。
参考文献:
[1]钱谷融.<雷雨>人物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曹禺.雷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田本相、刘绍本、曹桂方.曹禺研究论集[M].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4]胡叔和.曹禺研究资料[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