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诗词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诗词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诗词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诗词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诗词

道次舂陵怀古二首》

郁郁舂陵旧帝家,黍离千古此兴嗟。萧王何事为天子,本爱金吾与丽华。《咏史诗?6?1昆阳》(唐.胡曾)

师克由来在协和,萧王兵马固无多。谁知大敌昆阳败,却笑前朝困楚歌。

《咏史诗?6?1滹沱河》(唐.胡曾)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正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滹沱河二首》(南宋.文天祥)

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

明堂诗》(东汉.班固)

于昭明堂。

明堂孔阳。

圣皇宗祀。

穆穆煌煌。

上帝宴飨。

五位时序。

谁其配之。

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

各以其职。

猗欤缉熙。

允怀多福

题山居》(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满江红·光武帝刘秀》

豁达宽容,成就了,中兴伟绩。能文武,刚柔相济,奇兵突击。勇猛多谋成大事,推心置腹添鹏翼。得民心,跃马扫群雄,无人敌。

释刑婢。均税率。勤政事。崇儒德。赞修文偃武,与民生息。宽厚爱民民众拥,秀才治国江山碧。有志者,万事竟成真。乾坤赤。

《军次,游赵故城邯郸宫二首》

(张学良)

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

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

光武艰难定洛中,滹沱一饭困英雄。

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水龙吟》(南宋.葛立方)

九州雄杰溪山,遂安自古称佳处。云迷半岭,风号浅濑,轻舟斜渡。朱阁横飞,渔矶无恙,鸟啼林坞。吊高人陈迹,空瞻遗像,知英烈、垂千古。忆昔龙飞光武。怅当年、故人何许。羊裘自贵,龙章难换,不如归去。七里溪边,鸬鸶源畔,一蓑烟雨。叹如今宕子,翻将钓手遮日,向西秦路。

《杂诗七首》(北宋.黄庭坚)

馆甥宫里叹才难,当日同朝听百官。

光武早知尧舜事,只今那得子陵滩

箜篌谣》(唐.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钓台》

明·刘基

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唐.李白)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沁园春》(林正大)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幸炎符在握,六龙在御,臣来亿兆,阳德方刚。自是先生,独全高节,归去江湖乐未央。动星象,被羊裘傲睨,一世轩裳。高哉不事侯王。爱此地山高水更长。盖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谁如光武,器量包荒。立懦廉顽,有功名教,万世清风更激扬。无古今,想云山郁郁,江水泱泱。

奴娇》(南宋.王自中)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水阔风摇舟不定。依约月华新吐。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一旦星文惊四海,从此故人何许。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举。

《桐江》(唐.汪遵)

光武重兴四海宁,汉臣无不受浮荣。严陵何事轻轩冕,独向桐江钓月明《闲》(唐末.徐寅)

不管人间是与非,

白云流水自相依。

一瓢挂树傲时代,

五柳种门吟落晖。

江上翠娥遗佩去,

岸边红袖采莲归。

客星辞得汉光武,

却坐江东旧藓矶。

客星辞得汉光武

《杂诗》(北宋.黄庭坚)

古风萧索不言归,贫贱交情富贵非。世祖本无天下量,子陵何慕钓鱼矶

严陵滩》(唐.罗隐)

中都九鼎勤英髦,渔钓牛蓑且遁逃。

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钓台高

六州》(南宋.洪迈)

尧传舜,盛事千古难并。回龙驭,辞凤掖,北内别有蓬瀛。为天子父,册鸿名。万年千岁福康宁。春秋不说楚冥灵。莱衣彩戏,汉殿玉卮轻。宸游今不见,烟外落霞明。前回丁未,雾塞神京。正同符、光武中兴。擎天独力扶倾。定宗庙,保河山,乾坤整顿庚庚。功成了,脱屣遗荣。访崆峒、空与丹庭。笑挹尘寰、不留行。吾皇哀恋,泪血洒神旌。肠断涛江渡,明日稽山暮云,东望元陵。

新野道中》(晚唐五代.黄滔)

野堂如雪草如茵,光武城边一水滨。

越客归遥春有雨,杜鹃啼苦夜无人。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莫道还家不惆怅,苏秦羁旅长卿贫

西帅》(宋.王安石)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寒,生擒颉利始归朝。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赠罗隐》(唐.罗衮)

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咏史上?6?1光武》宋陈普

腹上能容严子陵,面前何不着韩歆。迭兴知与人何事,陇蜀才平便易心《题光武庙三首》宋曹勋

故人高卧枕严溪,香火纷纷俗不疲。倘赞提封如帝业,也分百户奉真祠

汉光武庙》宋韩元吉

涿郡渔阳此呼分,用兵诸将总如神。白头浪说关中事,邓禹当年已笑人。

《光武帝刘秀》

昔日邯郸古赵宫,如今肃气霸秋风。不住河山千古去,依然光武算枭雄。光武》宋徐钧

功成论道息干戈,武将森森学问多。养得文风名节盛,自三代下莫能过。

《光武庙》宋范成大

云台列像拱真人,野老犹夸建武春。不用剑锋能刜石,冰河一瞥已通神。《咏史上?6?1光武》宋陈普

丙夜沈沈讲未亭,故人重话旧时灯。半篇说命良依约,舜典周官总未曾。

咏史上?6?1光武》宋陈普

赤符交锡帝心移,不似初来岸帻时。浪泊壶头终落落,羊裘男子殆先知。《咏史上?6?1光武》宋陈普

经邦论道职何卑,又是前朝卖饼儿。十乱五臣无暖席,三王四代是何时。

《咏史上?6?1光武》宋陈普

金匮哀草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咏史上?6?1光武明帝》宋陈普后宫任姒古今希,前殿弦歌凤已知。孔子孟轲真薄命,不生建武永平时。《失题》近代秋瑾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后汉门光武》唐周昙

成败非儒孰可量,儒生何指指萧王。萧王得众能宽裕,吴汉归来帝业昌。

七哀诗》其一

(西晋·张载)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

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抔,便房启幽户。

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

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

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

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

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

苏轼《昆阳城赋》

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嗟夫,昆阳之战,屠百万於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榻儿恒馈。罄天下於一战,谓此举之不在。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於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於沟壑者,不知其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以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於严生,怀长才而自浼。岂不知其必丧,独徘徊其安待。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咏史上?6?1光武祭遵》宋陈普

琤琤壶矢柳营春,十万貔貅不动尘。

世祖功臣三十六,谁为韦裤布衣人。

《咏史上?6?1光武祭遵》宋陈普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题光武庙三首》宋曹勋

九州思汉定雄夫,天下雄夫待一呼。

冰亦复随人意合,从来大度自同符。

《题光武庙三首》宋曹勋

九州思汉定雄夫,天下雄夫待一呼。冰亦复随人意合,从来大度自同符。《昆阳怀古》王磐

行役宛叶间,路入昆阳城。

滍水抱城左,荡漾东南溟。

川源入四顾,盘互多冈陵。

城颓削悬崖,草深恶鸱鸣。

嗟尔一抔土,当此百万兵。

莽图十九年,聚此天为坑。

王者况不死,千骑惊龙腾。

汉业兆丰沛,赤符此中兴。

创复两不易,山川贲雄名。

东南遥相望,盘盘两神京。

千年事云散,草木含威灵。

野人无所知,城边事春耕。

扶犁上废垒,陇亩纵复横。

只应怀古士,千古怆馀情。

《晓登昆阳故城》郝经

弓刀蹀,西风鸣,惨淡夜入昆阳城。

疏星牢落楚氛黑,立马起坐东方明。凌晨历览增壮观,世祖凛凛犹如生。以寡敌众古亦有,以怯为勇夫谁能?始知谨厚是真勇,彼伪不足当吾诚。眼中百万已破碎,著手一战成中兴。天定岂容人复胜,新莽犹然事符命。汉家王气满咸阳,空向渐台看斗柄。凭高落落生壮怀,万里一片青山来。子陵不屈亦堪惜,乃使耿邓升云台。东都制度遂狭陋,王室陵夷寖倾覆。漫将风节与维持,终入曹瞒莫能救。岩岩高节固可奇,济时行道胡不为。钓鱼台上秋风老,我欲与子论襟期。萧萧草木南阳道,龙虎舂陵气仍好。须当策杖向军门,整顿乾坤济时了。

《谒汉世祖庙》刘希夷

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

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

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宛城劒鸣匣,昆阳镝应弦。

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

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

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

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

朝廷方雀跃,劒佩几联翩。

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

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

攒木承危柱,疎萝挂朽椽。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

空余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光武二首》宋陈造

闭关谢质保丰功,建武规模见祖风。宰辅骈诛非细故,平章敢谓茂陵同。

《光武二首》宋陈造

济业何关赤伏符,王梁不拜未云疏。君王幸却东封请,底事终身溺谶书。

《水调歌头》宋曾中思

有客泛轻舸,迤逦到桐庐。山湾水曲,个中依约是仙区。试唤清江渔父,为问来今往古,兴废事如何。笑指寒烟里,此是子陵居。汉光武,兴皇运,握乾符。客星侵座,方见不与故人疏。自是先生高尚,无限经纶才略,飘泛寄江湖。凛凛亘千载,风月属樵渔。

《念奴娇》王自中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

水阔风摇舟不定。

依约月华新吐。

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

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

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

一旦星文惊四海,从此故人何许。

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举。

杜甫述古,三首之三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

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

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

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皮日休南阳

昆阳王气已萧疏,依旧山河捧帝居。废路塌平残瓦砾,破坟耕出烂图书。绿莎满县年荒后,白鸟盈溪雨霁初。二百年来霸王业,可知今日是丘墟。钓台诗·罗大经

平生谨敕刘文叔

却与狂奴意气投

激发潜龙云雨志

了知功跨邓元侯

讲磨潜佐汉中兴

岂是空标处士名

堪笑史臣无卓识却将周党与同称

东汉光武帝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措施

东汉光武帝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措施 政治: (1)退文臣,进文吏。严格控制监察诸侯王和外戚。 (2)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尚书台,原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汉光武帝时,加强了尚书台的权力。尚书台设有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为尚书台正副长官。下设六曹尚书。尚书台专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而原来的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也分别该给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不再掌握实权,故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之说。而九卿的事务也多为尚书所分割。 (3)通过御史台、司隶校尉和刺史制度加强监察。 御史台汉光武帝时,御史台原长官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主管工程,其实际长官为御史中丞。下设治书侍御史二人,负责解释法律条文;另设侍御史十五人,负责接收百官奏事,监督百官。 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始于汉武帝时期,至汉成帝时废除,汉光武帝时又重新设立,其既是地方官,又是京官,主要负责监督除了三公外的文武百官和统领本州事务。其下设从事史十二人。在朝见皇帝时,位列九卿之上,与尚书令、御史中丞专而坐,号为三独坐。 刺史刺史制度始建于汉武帝时,汉武帝为了加强地方监察,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州刺史巡行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可以监察州郡长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察诸侯王,年底奏报于皇帝。刺史职位较低,但巡行时代表中央。汉光武

帝时发展了刺史制度,除了司隶校尉统领的弘农七郡、右扶风、左冯翊外,全国被划为十二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与汉武帝时不同,东汉刺史拥有自己的治所,另外东汉刺史监察州郡,遇事可以直接奏报于皇帝,不需要经过三公。由于汉光武帝时,刺史有了自己的治所,遂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军事:合并县,削减官吏,废除郡国都尉官和都试制度,增强中央军的力量,地方上主要建设黎阳营和雍营两支军队。 经济:(1)释放奴婢,刘秀曾先后六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安辑流民,假民田苑,发展屯田,提倡垦荒 (3)赐民爵、粟帛,赈济灾民。 (4)实施度田政策,但因大姓兵长的武装反抗,最后不了了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王莽统治晚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拥有汉室血统的刘演、刘秀两兄弟也相继起兵,企图重振汉朝。不同的是,哥哥刘演不惜倾身破产,结交天下豪杰,称帝之心昭然若揭;弟弟刘秀却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最终一举夺得帝位,成为名垂青史的东汉开国皇帝。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汉光武帝刘秀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西汉末年的政治形势西汉末年昏君辈出,自元帝以来,国力便江河日下了。汉成帝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团团转,更是不理朝政,外戚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农民起义频繁,朝廷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等到汉哀帝继位,汉朝的气数基本将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始元年(8),王莽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孺子婴,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为了根除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王莽一即位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积重难返,西汉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治愈的。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地位,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相生的,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加上水旱灾害不断侵袭,中原大地哀鸿遍

野。最终,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刚刚统一的局势又重新分崩离析。乱世出英雄,刘氏宗亲在西汉末年已经遍布天下,各路豪杰都想问鼎中原,这其中也包括南阳的刘、刘秀两兄弟。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素来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前,他虽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贵族头衔,实则属于远支旁庶,早已经形同庶民。据《汉书》记载,西汉的皇族后裔在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万余人之多,所以所谓的皇室血脉根本不足为奇。刘秀的这一支族人历代生活在南阳,看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起义,刘秀的哥哥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为了一图霸业,刘不惜倾家荡产,到处结交豪杰,招兵买马,刘秀却一直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并劝说哥哥等待时机。可是急躁的刘不为所动,毅然在故乡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所以史上称刘氏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当时限于财力,舂陵军的装备非常落后,据说刘秀都是骑着牛出战的,所以才得了个“牛背上的开国皇帝”的称号。 军备的落后丝毫没有削弱起义军的信心,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们和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主力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王莽的军队。最终,起义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于新莽地皇四年(23)拥立了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作战有功的刘也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对想要称帝的刘来说,区区司徒哪里能够满足,所以他心中甚为不服。但无奈王莽未灭,不能先自乱阵脚,刘只能委屈自己向刘玄称臣。

东汉光武帝之姐湖阳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东汉光武帝之姐湖阳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东汉光武帝之姐湖阳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湖阳公主,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具有知名性,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湖阳公主这个称号。那么湖阳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出身如何?有哪些依据可以证实湖阳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湖阳公主的身世都有哪些品质?从众人的评论之中,是否可以印证湖阳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提及湖阳公主,可能众人并不熟悉,但如果提起光武帝刘秀,那几乎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那么湖阳公主与光武帝刘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事实上,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姐刘黄,是名副其实的皇亲。 湖阳公主刘黄小时候的家境十分贫困,虽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出身,但事实上的生活却是父亲早逝,家庭负债累累,为了偿还欠债,同时还要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刘黄的被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得透不过气,在弟妹逐渐长大之后,生活才得以改善。从湖阳公主的出身来看,她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并且能够吃苦耐劳的人。 在弟弟刘秀成为皇帝后,湖阳公主便有所改变,她的性格开始变得乖张,这也可能与她眼界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她倚仗着自己的身份,没有将国家的法治放在眼中,并且包庇自己的仆从知法犯法。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湖阳公主是一个性格骄傲、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刘黄的丈夫去世之后,光武帝准备为她在寻一个驸马,最后湖阳公主看中了宋弘,但宋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发妻而婉拒了光武帝,在宋弘拒绝了湖阳公主之后,湖阳公主决定皈依道门,从此不离世事。从这点可以看出湖阳公主是一个痴心之人。 湖阳公主墓在什么地方 湖阳公主,原名刘黄,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所以对仅存的亲人分外的珍惜,特别是对湖阳公主。 湖阳公主在世时,光武帝刘秀就对湖阳公主特别的在意。湖阳公主的丈夫胡珍死后,湖阳公主郁郁寡欢,为了让自己的姐姐再开心起来,为她推荐了当时的才德兼备的大臣宋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出处】 《三字经》 【解释】 王莽篡位后,法令繁苛,民不聊生,盗贼纷起。刘秀领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杀。 历史上把光武帝刘秀中兴之后的汉朝称为东汉。 汉朝一共维持了400多年的帝业,董卓挟持汉献帝至长安。董卓死后,汉献帝逃回洛阳,东汉名存实亡。 【故事延伸】 刘秀建立东汉 王莽篡汉后,加重了对百姓的盘剥,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因此各地不断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以“绿林军”和“赤眉军”的声势最为浩大。 南阳地主豪强刘秀两兄弟带领的“绿林军”人马,接连几次打败了王莽的大军。 刘秀,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出生于西汉南顿县,即今河南省项城市,西汉皇族后裔,汉高祖九世孙。 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他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 公元22年,“绿林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提出“人心思汉”的口号,正式立刘玄为皇帝,恢复汉朝,改年号为“更始”。 不久,汉军攻破长安城,杀了王莽,维持了16年的王莽新朝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刘秀两兄弟的名声越来越大,更始帝刘玄害怕极了,就找借口杀了刘秀的哥哥。

刘秀知道自己还不能与刘玄抗衡,便主动向刘玄赔不是。有人问起原来的功绩,他谦虚地说全是将士们的功劳。 更始皇帝过意不去,便封他为破虏大将军,派他去黄河以北安抚州郡官民。 刘秀看到这是一个机会,公元25年,刘秀和他的随从认为进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自立为皇帝,他就是汉光武帝。 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赤眉和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刘秀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东汉一朝成为我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本文由zhongjiang112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 13 人冲出王莽 42 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 2 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 42 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时期,群雄并起,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刘秀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为了消灭这些敌对力量,刘秀多年来征伐不止,无数次死里逃生。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平定了天下,所以说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皇帝。公元前 6 年,西汉皇室后裔刘秀出生在济阳(今河南兰考)。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一脉。史书上记载,汉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宫女唐儿送去应付之,汉景帝当时喝醉了酒,睡眼朦胧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刘秀这支后裔。世事变迁,刘秀先祖的地位不断下降,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的父亲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公元 3 年,刘秀的父亲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乡南阳,成了普通的平民。对年幼的刘秀来说,皇室后裔只是个传说,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到其福荫。此时,风雨飘摇的西汉政权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 9 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权有术,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王莽曾在 7 年内,四次改换货币,“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废铜烂铁。所有这些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公元 17 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一时刀兵群起,杀伐之声不断,天下呈军阀割据之势。《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有多余的粮食到宛城(今南阳)去卖。刘秀有个好哥哥叫刘演,豪爽任侠,喜欢结交四方志士,不愿终老于林泉之下。刘演经常笑话刘秀,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乐于干实业的刘仲。在哥哥刘演的激励下,刘秀才“愤而有志于天下”。公元 22 年,一场大灾荒向南阳郡袭来,饿殍满目,哀鸿遍野,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许多人去投奔义军。28 岁的刘秀和刘演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刘秀起初在起义军中并不显眼,他的脱颖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公元 23 年,绿林军已发展至十万人,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义军派主力围攻宛城,同时派王凤、 王常、刘秀等率军两万人北上,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今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缴获大量物资,供应围宛大军。王莽的都城长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惊惧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 42 万人,号称百万,直扑昆阳,守城绿林军仅八九千人,看着王莽的军队铺天盖地而来,多数将领主张撤离。但此时避开敌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刘秀以

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第一节乐此不疲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3.译文:(光武帝)经常带领公卿、郎、将讲论经学道理,半夜才休息。皇太子见光武帝长期这么辛苦,从不懈怠,怕他累坏了身体,就找个机会劝他说:陛下您有大禹和商汤的圣明,但没有黄帝和老子的修身养性的福分,愿您能保养好精神,悠闲自得,求得安宁。光武帝说:我自己乐意这样,不知道疲惫啊! 4.释义: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见《现代汉语词典》)。 5.简评:乐此不疲,是一代名君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把繁杂、辛苦的工作当成快乐的事情来做,只有这样,才会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去承担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视苦为乐,化苦为乐,以苦为乐。光武帝的“夜分乃寐、乐此不疲”,是建立在主观能动基础之上的高度自觉,是对江山社稷极其负责任的真实感情流露。但愿吾辈现代人都能如光武。 第二节手不释卷 1.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引注《江表传》。 2.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译文:(孙权教育吕蒙)说:“光武帝戎马倥偬,日理万机,承担着繁重的军务,但他依然坚持读书,手不离书卷。” 4.释义:释:放下;卷:书本。手中的书总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见《六用成语词典》),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下同)。 5.简评:光武“当兵马之务”,日理万机,仍“手不释卷”,况我等闲人乎?理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吕蒙出身行伍,但他能接受孙权的提醒,并立即付诸行动,发奋读书,努力学习,不久就大见成效,以至于过去看不起他的人见到他时惊呼: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读书的力量就是这么巨大。手不释卷,是一种学习劲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手不释卷,可以优化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吕蒙就是例子;手不释卷,可以务实工作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光武就是例子。 第三节有志者事竟成(落落难舍) 1.出处:《后汉书·耿弇列传》。 2.原文: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舍,有志者事竟成!” 3.译文:几天以后,光武帝到达临淄亲自犒劳三军,召集群臣相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西汉时刘邦的大将军)攻破历下城开创了基业,今天耿将军你攻下祝阿城而扬立功名。……古今之事,正好都发生在齐地的西部,你的功劳完全可以与韩信相提并论。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敌人,将军你却是独自战胜强大的敌人,你建立功劳比韩信更难呀。……耿将军你此前在南阳时提出收服河北、山东的大计,我常常以为力量达不到而不敢想,感到难以完成。现在都做到了,可见是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都办得成啊!” 4.释义:竟:终于。指意志坚定的人,终究会把事情做成功(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有志者事竟成。在庆功会上,光武帝指着耿弇,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教育三军,教育群臣,其实也是在教育我等后人: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办得成;只要有志气,心中的理想就可以成为现实。是啊,耿弇在舂陵提出平定河北的计划,虽然当是光武帝因没有十足的成功把握而不敢奢望,但这一计划符合光武帝平定天下的理想,是光武帝统一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此前,虽然其中的故事总是耳熟能详,但从未以领导力的观点去仔细研读过。根据张老师的提示,又重读《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两卷,结合领导力课程中学习到的框架去分析揣摩,确实收获良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的领导力学问绝对不弱于西方的理论,可能缺少总结和提炼的缘故吧,让我们的知识传承缺少了一些系统性。 读这两卷书,其实不只看到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行为,还有其他许多人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但是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只能重点讨论刘邦和项羽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异同点。 首先,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胸有大志。无论是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还是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都体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有高成就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激因素。只有具备强烈的动机,才能激励一个管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突破。 其次,一个领导者要具备“大义名分”。这点在中国的管理中尤其重要。项梁和项羽的立楚怀王以收民望和刘邦的斩白蛇起义,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有影响力,首先有“大义名分”,他的权力来源首先要来自于职位权力中的法定权利。只有权力来源是合法的,才能有感召力,才能凝聚人心。在这个方面,当项羽杀义帝时,已经丧失了这个大义名分,我认为这是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领导者,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就不分析了,这里重点分析二人领导力的方面的差异,并由此总结二人成败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用人。刘邦可以说是知人善任,而项羽在这方面的差距就太大了。在用人方面,刘邦所说的一段话可以成为经典:“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刘邦首先有自知之明,其次有识人之明,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放权,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从而使之辅佐自己取得成功。因此,在他身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西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中阳里人,汉族,字季,原为地痞无赖,后买官当上泗水亭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入。数败于项羽,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不久在白登城被匈奴国冒顿单于包围数月,被迫求和。在位后大杀功臣,激起英布谋反并被击成重伤,旋归天。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1)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族,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

皇路店镇镇情简介1

皇路店镇镇情简介 皇路店镇位于南召县东南部,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征战路过而得名。全镇辖25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5.6万人,耕地4.8万亩,是南召县唯一平原乡镇。 近年来,皇路店镇各项工作突飞猛进,成绩卓著。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科普示范乡镇”和“省科普示范基地”,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企业发展、计划生育和信访稳定工作“先进乡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五好乡镇党委”、“城乡规划与实施优秀乡镇”、“市级卫生先进乡镇”和“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南阳市三星级小城镇”、“南阳市50强镇”、“南阳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荣获南召县目标管理一等奖。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皇路店镇地处南召、方城、卧龙三县区交界,是南召县南大门;南距南阳30公里,西到县城40公里,北临古城云阳30公里,东依汉江支流白河;距许平南高速30公里、太澳高速15公里、南阳国际机场40公里;省道豫02线纵贯南北,豫联14线跨越东西,焦枝铁路穿境而过;建有客流量30000余人、货运量10000吨以上的大型火车站一座;境内鸭河口水库库容量13.5亿立方米;鸭河口一期、二期火

力发电厂年发电量超100亿度,正在筹建的孟山核电站距镇区12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和观光旅游的一片热土。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倾全镇之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8亿元,实现了新政府搬迁,新建办公、后勤、站所及住宅楼5幢;新修豫联14线新街、电信南大街2条,改造黄石大街、老街、黄河南路、文化路、温泉路5条,安装路灯1000余盏,新建花坛21座,栽植绿化树木10万余棵;新建尹店蔬菜市场、鸭河电厂西大门蔬菜市场2处;设立鸭河工业园区、豫02线工业园区和魏庄花生米加工园区3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修村村通道路72公里,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长廊30余处,农村改厕改厨改圈500余户,基本实现“六通五有六化”标准,形成市级文明新村3个、县级文明新村6个。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三、招商引资硕果盈枝 近年来,通过政策激励、网络构架、真诚服务等多策并举,全镇落户非公有制企业56家,总投资额达4亿多元,规模较大的有天瑞集团投资1.5亿元兴建的鸭河粉磨站,年可产水泥200万吨;南阳市上野忠德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造的碧水山庄,占地200亩,拥有24幢别

刘邦项羽分析

一代王者,威加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浅析《史记》对项羽与刘邦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史记》“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在这一百三十篇中刻画了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商贾等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人物形象,在这一百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中,或许这两位人物是最让人记忆深刻,不能忘怀的——西楚霸王项羽、汉之高祖刘邦。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更充分、集中地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太史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项羽、刘邦,虽然同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沛公刘邦,机智果断,能屈能伸,贪财好色,狠毒阴险,最后威加海内,成就一代宏业;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一生霸业。太史公以细腻的笔触精致地雕琢刻画出了两人复杂的人格特征。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显现个性特征。如在《鸿门宴》中通过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项羽与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进来保护刘备,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又如在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向被敌围困的刘邦请求封他为假齐王时,刘邦很生气,《史记》记载:“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与自立为王!?”可是,当张良、陈平一蹑其足,他立刻就醒悟过来了,马上话锋一转,“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假!?”“复骂”得多么妙,一点痕迹都没有。但诚如清代何焯所说:“人见汉王转换之捷,不知太史公用笔入神也。他人不过曰…汉王怒,良平谏,乃许之。?”正是太史公对这两个细节的客观描述,显示出了刘邦的头脑机警;也表现出了刘邦的雄才大略。这也恰恰正是他最后能战胜项羽、统一中国的才识和性格上的原因。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成功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生动刻画了刘邦那种聪明绝定,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捷而自然的随机应变,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又如写刘邦和项羽都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景,项羽在观看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显示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

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等再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波谲云诡的斗争,塑造了有悲剧英雄情怀的西楚霸王项羽和终成一代伟业皇帝刘邦两个生动形象。出身低微,无赖狡诈的刘邦战胜了所向披靡勇猛无双的项羽,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性格,人心向背的程度和不同的斗争策略上决定的。刘邦的豁达从容,从谏如流,收取民心和舆论宣传都为他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性格部署人心策略成败 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 一、不同的性格 项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 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但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他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规范,收敛自己的性情,以提高个人修养,力图

汉光武帝刘秀赊旗的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赊旗的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建立新朝。幸有汉平帝一宠幸宫女怀有身孕,被忠于汉室的老巨暗助逃回家乡新野,生下刘秀,刘秀长到十多岁时已显出尊贵之相,他常牧牛取草于白河岸边。王莽得到消息,使派新野县尉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性起,骑牛迎战,杀新野尉得马。王莽相继多次派兵田边堵截,由此而在南阳白河、唐河沿岸周边各地留下了许多关于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回收老酒收集整理,为大家讲述刘秀的故事。 新莽地皇年间,中原连年大早,瘟疫,蝗灾肆虐,民不聊生,怨恨四起,纷纷操戈。组织了绿林、赤眉等义军反对王莽新朝。有一天,刘秀探进王莽追兵至除旗店(当时叫兴隆店).在一家刘记酒店饮酒时,看到店外迎风飘扬的“刘记”酒旗,便灵机一动,赊下写有“刘记”的酒旗。刘秀立志招兵反莽,救民于水火之中,并以“刘记”酒旗为标记,大张旗鼓地宜传白己是汉刘皇家后代的龙子身份。公元22年,刘秀卖谷于宛,购臵兵器,带领在南阳新野、颍川各地选招的二十八宿将起兵,转战于小长安之间。当年,王莽派前队大夫甄阜、梁丘赐等人,截击刘秀,刘秀败退。公元23年正月,刘秀率兵击败了他们,并以新野环周围根据地致力中兴刘汉;当年六月,刘秀于宛纳新野女阴丽华为妻。自此刘秀施展才干,大战王莽于唐子山、湖阳、南阳、昆明等地,后经过多年征战,成就了东汉数百年帝业。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登基后,遂下旨将兴隆店更名为赊旗店,设九座城门,“龙泉酒”更名为“赊店老酒”。

可想而知,在封建社会皇道尊严之下,其他再大的的城池也不能像京城一样建九座城门,而赊旗店这一小镇可设有九座城门,就是因为光武帝刘秀所封之故。公元25年,刘秀登基后,念兴隆店刘老板赊旗有功,亲封兴隆店更名为“赊旗店”,“龙泉酒”亦随之更名为“赊店老酒”,以作宫廷御用。(了解更多,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a94984223.html,)

高中议论文作文:刘秀

刘秀 刘秀是刘邦九世孙,是南阳郡的地方豪族。新莽末年国家动荡,各地寇盗蜂起。22年,刘秀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 二十五年间,刘秀在柏乡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国号为“汉”,史称东汉。此后,刘秀逐步扫平各方势力,最终统一中国。 刘秀在位三十二年,社会逐渐从新朝末年的动荡中恢复,故称“光武中兴”。 刘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称帝之后遣众将攻伐四方,往往能从前方上报的排兵布阵形势中发现问题,有时因前方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便为敌人所败。此外,刘秀待人诚恳简约,宽厚有信,窦融、马援等均由此归心。对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内迁入塞,分置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缘边八郡,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 有人这样评价刘秀:“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

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其中对汉光武帝刘秀的祝文是:“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临天下,继承中国帝王正统,伏念列圣去世已远,神灵在天,万古长存,崇报之礼,多未举行,故于祭祀有阙。是用肇新庙宇于京师,列序圣像及历代开基帝王,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今礼奠之初,谨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鉴。尚享!” 刘秀是个宽厚简易的人。在统一过程中,刘玄的一些手下曾参与谋害他的哥哥,他能够不计前嫌地招降并厚待;分封功臣时,不顾他人劝说,将最大的封地划到了四县之广;战争尚未结束,就将原来十分之一的税率减到三十分之一;凡此种种,都成为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在统一之后,他废郭皇后及太子刘强,立阴皇后及次子刘阳,犹能令郭皇后到其子中山王的封国安享余年,两子之间不生嫌隙,也没有受到臣下及后人的议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称:“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

浅谈刘邦与刘秀的比较

浅谈刘邦与刘秀的比较 秦灭亡以后,中国仅在5年之后就迎来了另一个新朝代——汉。汉朝被史学家们分为西汉和东汉,但也延绵了400多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建汉到220年曹丕称帝。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持续时间长久的帝国,西汉和东汉的特征有着统一性和各自的独特性。造就他们性格特点的与他们的创立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在统治思想上,再整个西汉初期几乎是前进一步再后退半步的状态,这与汉初刘邦以“黄老无为”为统治思想有密切关系。汉高祖刘邦主要是看到、经历了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社会经济凋敝、生产破坏、人民困苦、社会动乱的局面,考虑到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思想的确立奠定了西汉前期社会发展的基调。东汉初年所面临的形势与西汉初年极为相似,要恢复经过长期战乱的安宁“无为”仍是最佳选择,所以东汉的创立者刘秀以柔道治国,不同的是儒家的谶纬迷信思想则成了正统。这一思想的确立使整个东汉前期也都笼罩在一种维持现状的氛围中﹙1﹚。刘秀用图谶来强化统治思想一方面与刘秀起兵时就是在假造“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下发动的;另一方面儒学自身在不断的发展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比较有利东汉承接天命创造舆论基础。东汉的建立者刘秀“长于民间,颇达情伪﹙2﹚”,同时他又是地主豪强的代表,要调和两者的关系实在不易,而图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观念则使双方产生共同感。刘秀的这一思想使儒家在章帝时正式钦定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其次在经济政策上,刘邦与刘秀基本上也是相同的,无外乎释放奴婢、轻徭薄赋、招抚流亡、重农抑商等方面,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稳定。 再次在政治统治上。刘邦着重重建国家机器,回复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刘秀同样也继承了中央的三公、地方郡县的模式,同时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比如加强尚书台权力,强化监察制度。除此之外,刘邦和刘秀都强化军权、制定法律等加强中央集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朝初期的这些措施中双方对功臣的安置的问题对帝国当时和今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邦,西汉的创业之主,曾做过秦朝的亭长;萧何,丞相后来改为相国,曹参,“萧规曹随”,都曾做过秦朝县上的小官吏;樊哙,后来刘邦的的大将当日也只过是个屠夫而已;韩信,难得的将才贫困之时也曾乞食;英布与彭越也曾为盗……这就是汉初的布衣将相。对待这些在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中或主动或迫于形势衣依附自己的人,刘邦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手段。楚汉之争之际,刘邦为了让他们为自己效忠,也学项羽分封。待汉朝建立这些分封的异姓王们越来越让自己感到不安,他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个各地异姓王有兵有将有相,俨然一个小朝廷,而自己仅是名以上的主人。二是在朝廷内部的其他将领认为功劳和赏赐的比例不均而引起矛盾和不满。这两个问题若不圆满解决,朝中大将若投奔异姓王,异姓王趁机发动叛乱,都有可能使刚建立的政权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淖。对于第二个问题,倒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对政权威胁最大的,毕竟留在朝中的大多是刘邦的“铁哥们”,刘邦以打猎为比喻,成功的将萧何推到了丞相的位置。对于第一个问题,刘邦用了八年时间来解决,他的办法是——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王。在刘邦在位时对各异姓王还是有怀柔之心的,韩信、彭越、英布均因吕后的原因而亡,而其他诸侯则因有心或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剪除异姓王之后就是封同姓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种政策在以后的汉朝皇帝当政时更是变本加厉,同姓王又成为汉朝新的威胁。而这种开国杀功臣的恶劣先例也被后世创业之主“借鉴”。 东汉创立者刘秀对待功臣则是另一种态度,“优以宽科完其封禄”“高秩厚礼,允答元功﹙3﹚”。这种策略是在比刘邦高明,一是它能使整个国家很快从军人政权转入文人政权,从而更好的运作整个帝国。二是避免君臣兵戎相见的尴尬和无奈。三是避免了权力争斗,巩固

汉朝历史的简介

汉朝历史的简介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那么汉朝有着怎样的辉煌历史呢?今天和你分享汉朝历史简介,欢迎阅读。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采取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期发生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

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历史政治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西汉时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东汉时期,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

光武帝刘秀(一)

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名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东汉光武帝刘秀,生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父刘钦,母樊氏。刘秀排行第三,所以字叫文叔。刘秀28岁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30岁称皇帝,在位33年,卒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帝王。 一、出生不凡志向平平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的支系。他的先世原居于春陵(春陵为乡名,地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北)。后迁居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县南)。不过,刘秀的出生地却是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当时他的父亲刘钦正担任济阳县令。刘钦后来又担任南顿(今河南省项城西南)县令,刘秀随父生活在南顿。刘秀九岁时,刘钦去世了,这样刘秀就返回家乡,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 年轻时的刘秀堂堂一表人才。他喜欢务农,处事谨慎,讲信用,性情温和。有一次他在新野(今属河南省),听说那里阴氏家中有个名叫丽华的女子长得漂亮,心中爱悦;到长安时见到执金吾(负责京师警卫的官员)出行的威严,就大为感慨地说:“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志愿不过如此。这使刘秀和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显得很不相同。刘演性情刚毅,不事家业,刘氏皇族的意识特强,对新莽政权极端不满,破产散财,交结雄俊人物,颇有取天下的野心。当年汉高祖刘邦喜好结交,不事家产,刘邦的二哥刘喜专心治理家业。刘演就自比刘邦,以刘喜比刘秀,笑他胸无大志。但最后当了皇帝的是刘秀,却不是刘演。 二、忍辱负重徐图大业 新莽末期,连年灾荒,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天下已经大乱。地皇三年(22年)十月,刘演在春陵、刘秀与李通的从弟李轶在宛城,同时起兵。刘良听到消息,怒不可遏,把刘秀恨恨训斥了一顿,说:“你和你哥哥的志趣不同。现在家产快完了,不治理家业,反而一起干这种事!”但事情已经闹起来,刘良也没法,只好顺从。当刘演在春陵起事时,同族的许多人非常害怕,都说刘演要害了自己,纷纷逃跑;但当他们见到刘秀穿戴着红衣大冠的将军服装,率领起事人员回到春陵时,又说:“像刘秀那样谨慎厚重的人都造起反来了,还怕什么!”于是也就心安了。

《史记》中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比较分析

《史记》中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比较分析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的文化伟人。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不朽的地位。他为我们留下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史记》在我国的文学领域和史学领域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为什么要将项刘进行比较? 《史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大大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一部散文著作。司马迁善于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用他敏锐深邃的思想和匠心独运的手法,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小吏酒徒,无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刘邦和项羽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尽管同为历史人物、同为英雄人物,作者对他们的写法,对他们的感情,对他们的好恶,并不是千篇一律地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盘否定,而是各有褒贬,以一个历史学家的公正、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去叙述,同时又以一个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丰富的大写意手法去渲染,使其跃然纸上,出现在读者眼前,真可谓是掩卷而人物形神俱在。 刘邦和项羽两人同为一代英雄豪杰,既有相同之处:两人都出身于贫穷之家、崛起于草莽之间,同样生活在秦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后来又都加入农民起义,共立楚怀王,举兵攻帝阙;在农民起义中分别被推举为首领,为推翻暴君,两人均居功至伟,并携手推翻了秦朝的暴政。但又有不同之处:项羽在少年时学万人敌,力拔山河。其性格刚勇、率直而又暴戾,而刘邦则机智、多变且又无赖;在对待战争方面,项羽只是一味靠武力,而刘邦更讲究战略战术;对秦之态度,项羽大烧阿房宫,刘邦则秋毫无犯;在成功方面,早期项羽志满意得,刘邦谨慎卑谦,后来垓下之围,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则成就西汉大业。通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两人从多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 二、具体比较 第一,在《史记》中,作者提到两人在秦始皇巡游时,都曾见到过。但两人的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项王曰:“彼可取而代也!”既显示了项羽的远大志向,也说明他的性格中直率、狂妄而又自信的一面。而刘邦曰:“大丈夫当如此也!”出言谨慎、谦虚,但又暗含其志不在小。同时从这两句中,作者又为后文的成败垫下伏笔。项羽取而代之只是昙花一现,而刘邦当如此则是其日后成为两汉开国皇帝,为子孙开创万代基业的不朽功绩。 第二,成长过程。少年时项羽不学书剑而习万人敌,而且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可见其志不小,但也反映出他才大志疏。自从追随叔父起兵以来,他身经百战,敢打敢拼,靠武力、暴力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声威,令众人莫敢仰视、膝行而进。这其中他残暴、冷酷的缺点也暴露无遗。而刘邦少而无赖,尽管做过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