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29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第四章水稻第三节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水稻的产量形成(一)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
这四个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但其基础是在秧田期,必须育好足够数量的健壮秧苗,才能保证插足计划密度的株数,并在插后返青快、分蘖早。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一般分蘖生出早,成穗的可能性大,穗粒重也高。
所以,促使分蘖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达到适宜的茎蘖数,提高分蘖质量和成稿率,最终达到适宜穗数,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由于水稻品种特性的不同,所要达到的适宜茎蘖数及最终的穗数也有所差别。
2.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稻穗是在长穗期形成的。
穗子大小主要决定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及小穗发育程度。
在幼穗分化时,如果养分不足,则每穗粒数减少;在幼穗形成后体积迅速膨大过程中,如果养分不足,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茎秆亦软弱易倒。
所以,培育壮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是长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3.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后形成产量的时期是结实期。
水稻的成粒率和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和成熟度所构成。
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决定于灌浆物质的供应状况。
水稻谷粒中的灌浆物质主要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
如果叶片早衰或贪青徒长,或遇到不利的气候因素,或单位面积内小穗数过多,就会影响子粒的成熟度,造成秕粒,降低产量。
因此,提高成熟度,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实现高产和优质,是结实期栽培的主攻目标。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光合产物,其余是根系吸收的养分。
水稻详细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农业科学》教材第3章第2节——水稻的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
详细内容包括水稻的生长周期、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其生长周期。
2. 学会分析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提高实际栽培操作能力。
3. 了解并掌握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分析,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水稻的生长周期,栽培管理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稻生长发育挂图,实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稻田间的图片,引出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时间:5分钟2. 知识讲解:(1)水稻的生长周期:种子萌发、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
(2)生长发育关键因素:水、肥、土、温、光。
(3)栽培管理技术: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
时间:20分钟3. 例题讲解:分析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讲解解题思路。
时间:15分钟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时间:10分钟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时间: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水稻的生长周期2. 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3.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4.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稻的生长周期。
(2)分析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列举三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并说明防治方法。
2. 答案:(1)见教材第3章第2节。
(2)见教材第3章第2节。
(3)见教材第3章第2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例题分析、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实践教学。
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调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
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调节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1.1 种子发芽水稻种子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时,便会开始发芽。
种子先吸收水分膨胀,然后发芽,长出根和茎。
因为种子不需要光照,只需要水分和养分,所以发芽时需要有足够的水和养分。
1.2 种子生长水稻种子发芽后,会生长出根和茎。
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茎会生长出叶子和分枝。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空气和养分。
1.3 抽穗开花水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抽穗开花。
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日照、水分、肥料、生长期长短等。
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会产生花药和子房。
1.4 结实成熟当水稻的花药和子房成熟时,花药会裂开,散发出花粉,掉落在子房上,然后子房开始膨大。
在子房中,胚乳会发育成为籽粒,种皮则会脱落。
等到籽粒成熟后,水稻就可以收获了。
二、水稻的产量调节2.1 控制植株数量植株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株数过多,则会使单株产量降低,如果株数过少,则会使间隙变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因此,需要根据土地大小和养分情况来控制植株数量,使每亩种植的植株数量达到最佳状态。
2.2 控制花期控制花期可以使水稻更加适应不同气候和光照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如果在花期中期施肥,可以使水稻生长更加旺盛,有利于籽粒的形成。
如果在花期后期施肥,可以加快籽粒的成熟速度,提高产量。
2.3 施肥施肥是一种重要的水稻产量调节方式。
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但是,施肥的方法和时机都需要科学合理,过多的施肥会浪费资源,影响产量质量,过少的施肥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
2.4 喷灌控制控制水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干旱和受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