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概念。
2.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基本性质。
3.能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引入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上面写着“一只蚂蚁在搬运食物,每次搬运1颗米粒,1分钟搬运1颗。
请问,10只蚂蚁一起搬运10颗米粒需要多少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引出商不变的规律。
2.理解商不变的规律(15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概念。
商不变的规律是指在两个乘法关系中,当被除数、除数和商中的一个数发生变化时,另外两个数的乘积保持不变。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解释商不变的规律。
例如,一个水果摊上有20个苹果,售价为每个2元,那么总价为20×2=40元。
如果苹果的售价变成1元,那么总价就变成了20×1=20元。
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3.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基本性质。
商不变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性质:(1)商不变的规律适用于乘除计算。
(2)商不变的规律在同一关系中成立。
(3)被除数和除数成正比例关系时,商不变的规律成立。
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解释这些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商店原价销售其中一种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为100元,满足其中一种条件后打8折,那么购买5件商品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应用方法。
并且教师拓展商不变的规律在数学中其他应用,如比例问题等。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是一部经典的商业理论著作,深入探讨了商业发展中不变的规律和原则。
它通过深入剖析商业中的各种现象和实践,阐述了商业运作的规律和原则,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智慧和经验。
在商业教育领域,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商业运作规律,提高商业管理水平。
下面我们将针对《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商业运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商业经营的核心要义。
2. 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商不变的规律》,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智慧和经验,提高商业管理水平,为未来的商业发展做好准备。
3.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对《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商业模式,寻求更好的商业发展道路。
二、教学内容1. 商业不变的规律:商业中的竞争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等。
2. 商业运作的原则:商业中的风险规避原则、管理原则、营销原则等。
3. 商业经营的实践:通过一些商业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际商业经营中的规律和原则。
4. 商业创新的探索:商业创新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讲解和课堂教学,系统地介绍《商不变的规律》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3.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商业书籍和资料,增强他们对商业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商业案例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加深对商业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发言情况等来评价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成绩:通过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商业不变的规律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及其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理解数学概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商不变的规律是数学中除法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运用商不变规律来简化除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2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除法运算,但可能对商不变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除法运算问题,引发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些除法算式,如12 ÷3 和120 ÷30,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3.2 新课导入:介绍商不变的规律,解释规律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商不变规律的原理。
3.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除法运算,应用商不变规律来简化计算。
例如,让学生计算18 ÷3 和180 ÷30,并观察和解释它们的商是否相等。
3.4 问题解决: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商不变规律来简化计算。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0颗糖果,他想要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来解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释。
4.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来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积的变化规律,(1)2×6=12(2)20×6=120(3)200×6=1200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具体说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依次和第一个算式比较学生的发现,再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也就是分别和第三个算式比较,学生的发现。
总结我们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规律时经历了四步: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然后利用这四部继续学习商不变的规律。
一、唯美情境自信起航今天我们的学习从一道口算题开始。
4÷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介绍,课件出示)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想一想,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商会变吗?谁来猜一猜?(生猜)有的同学猜商会变化,有的同学猜商不会变化,那究竟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课件出示)6÷5= 8÷4= 20÷5= 12÷6= 36÷12= 24÷12= 观察这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有的会变,有的不会变。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商不变的这一类算式上来。
这四道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为什么没有变呢?这里面一定有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奥秘。
(板书:商不变的?)二、美妙体验自信成长1、观察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时经历了哪几步?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贴四个纸片),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四部来研究商不变的奥秘。
首先我们先来观察算式,你们打算怎样有序的观察?(生说)师:你打算从上往下观察,很好!还有吗?你打算从下往上观察,也很好。
同学们能借助以往的经验来学习,值得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2、3、4号分别说一说算式的变化,1号同学把算式的变化过程以及总结发现的规律填写这张记录单上。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能够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提问: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商不变的规律很重要?第二步:讲解商不变的规律(15分钟)1. 介绍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意义;2. 解释商不变的规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举例说明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比例尺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2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2.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3. 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过程。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分发一些问题,要求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法。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要点和应用方法;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反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商不变的规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广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学规律的概念,对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来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归纳和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4.2 教学手段: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例子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小木棒、计数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商不变,从而引出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5.2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来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坚持真理、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于乘除法运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商不变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商不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3.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3.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意识。
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4.2 练习题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关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材内容丰富,例题和练习题设计合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5.2 教具: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3 练习题: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通过提问、设疑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6.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商不变的规律》(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案班级:课时:课型: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便的运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组式子。
1.计算下面两组式子。
8÷2= 48÷24=80÷20= 24÷12=800÷200= 6÷3=师:第一组式子的得数各是多少?生齐声回答:都是4。
师:第二组呢?生齐声回答:都是2。
师:仔细观察对比,每组中后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与第一个算式比较,有什么变化?商呢?生:商都没有变化。
师:明明是不同的题目,为什么商会不一样呢?生: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或者缩小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两组式子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通过对比发现相对于某一个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后,商是不变的,这是学生根据这一组算式初步得到的发现。
在此应使学生意识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同步的,为后面的举例验证积累经验。
【答案】1(从上到下)4;4;4;2;2;2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商不变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P77的式子)8÷2=4___48÷24=280÷20=4 24÷12=2800÷200=4 6÷3=2(1)发现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
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新课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并分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都是4。
2.继续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分析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都是2。
3.教师引导总结:强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二、商不变规律的应用1.问:下面的式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王叔叔送货从工厂到商店,一路上都是匀速行驶,下面是他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格,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三、应用与拓展问:给你一堆铁丝,你能用台秤测出它有多少米长吗?1.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台秤是测物体质量的,那么铁丝的长度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商不变的规律
太兴小学 尹英新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0页至2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商不变的规律,能运
用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概括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4、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
喜悦;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发现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
内容)
猴王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
们在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2
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就说:‘那好
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听了还是嫌少。猴王
又说:“我拿12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猴子。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
探地说:‘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
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240个桃子,平均分给8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
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了更多的桃子了。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3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6÷2=3 60÷20=3 120÷40=3 240÷80=3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6÷2=3
60÷20=3
120÷40=3
240÷80=3
(2)观察讨论:
A、从上到下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而商不变的?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
商不变。)
B、从下到上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而商不
变的?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
商不变。)
C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你的重要发现吗?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学生举例,各抒己见)
师举例:80 ÷20=4
(80×0)÷(20×0)=4(×)
那么,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应该有什么补充?(0除外)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师: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特别重要?
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可以各抒己见,合理即可)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除数除以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
(3)商不变,被除数乘2,除数怎样变化?( )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 360 ÷ 30=(360÷10)÷(30÷10) ( )
(2) 280 ÷ 70=(280 ×5)÷ (70 ÷ 5) ( )
(3) 450 ÷ 25=(450 × 2)÷ (25 × 4)( )
3、开动脑筋填一填:
1)(4×27)÷(2×---)=2
(2) (3 ×2) ÷(1 ×---)=3
(3) (90÷ 10)÷(30÷---)=3
(4) (28×---) ÷(7×---)=4
知识拓展:(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王老师带650元钱去买篮球,每个篮球4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钱?
四、总结: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