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1)尊儒:
(2)倡儒:
知识·梳理
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进一步强化。 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的角度思考、总结… …
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 有何特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汉武帝怎样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他是如何实现国家“大一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