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三单元解读 赵阳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编排了两篇课文。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首先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匆匆》直抒胸臆,把心里想说的直接写出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那个星期天》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写了“我”第一次殷切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材接下来编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总结了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初试身手”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练写。
本单元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
这两篇例文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 -步感受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本单元习作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材将表示正面情感体验和负面情感体验的词用不同颜色的泡泡对比罗列,直观形象,有助于激活学生对相关事件的回忆,为扩大选材范围提供了很好的支架。
罗列这些词语,意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让这些词语唤起丰富的生活体验,然后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
二、单元结构三、单元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前言:在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翻译、文学常识等。
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正文: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理解和运用一些常见的词语。
具体包括:•同音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和用法;•运用前缀、后缀等对词语进行变形和衍生;•运用词语进行造句和语境理解。
二、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这个单元中,我们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学会了理解和翻译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词语。
具体包括:•通过上下文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义;•运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将文言文词语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三、文学常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讲解了一些与文学相关的常识,包括:•运用欣赏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读;•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作者。
结尾:通过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了简单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并进一步了解了文学常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对文学的兴趣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作者。
具体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概况和简介;•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和背景;•阅读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名著的片段或摘录。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我们能够开阔视野,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来体味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五、课文的理解和背诵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课文,通过理解和背诵这些课文,我们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部编辑
版
本文档旨在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结构
该单元教材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散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多篇优秀的散文,并结合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老师将通过讲解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学生们将通过分析名著、阅读优秀的小说等方式,了解小说的写作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材内容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记叙文和小说的写作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 散文的分类
- 散文的写作技巧,并以《草房子》等经典作品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 记叙文的分类
-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以《小兔子十字街头过》等经典作品
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 小说的基本结构
- 小说的写作技巧,并以《荒野的果实》等经典作品为例进行
讲解和分析
总结
通过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
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散文、记叙文和小说的写作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经典作品,并掌握其写作技巧,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且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该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是一
份值得推荐的教材。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讲解在咱们六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第三单元的作文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家伙!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单元的作文。
先说说这个单元作文的主题吧,往往是围绕着真情实感展开。
啥叫真情实感呢?简单说,就是让咱们把心里头那些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用文字给倒腾出来。
比如说,有一次我经历了这么一件事儿。
那天,阳光就跟不要钱似的,拼命往大地上洒。
我呢,心情本来好得很,哼着小曲儿准备出去溜达溜达。
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瞅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大爷。
那糖葫芦,红得透亮,一个个山楂圆滚滚的,外面那层糖衣亮晶晶的,简直让人移不开眼。
我心里头那个馋虫啊,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赶忙跑过去,准备买上一串解解馋。
就在我伸手准备掏钱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哭声。
扭头一看,原来是个小不点儿,也就四五岁的样子,站在不远处哇哇大哭。
我这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凑过去一问,才知道这小娃娃跟他妈妈走散了。
当时我心里就纠结开了,一方面是那馋人的糖葫芦,一方面是这哭得让人心疼的小娃娃。
犹豫了那么一小会儿,我决定先帮小娃娃找妈妈。
我拉着他的小手,在附近到处打听。
这小家伙紧紧拽着我的衣角,眼睛哭得红彤彤的,像只小兔子。
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一个拐角处找到了急得团团转的孩子妈妈。
那妈妈一把抱住小娃娃,眼泪也跟着下来了,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
看着他们母子团聚的样子,我心里头啊,突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满足。
这时候我再回头看那卖糖葫芦的大爷,他正笑着冲我点头呢,好像在说:“丫头,做得对!”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放弃一串糖葫芦,换来这样一份温暖和美好,可比单纯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让人开心得多。
回到咱们这个单元的作文,其实就是要像我刚刚讲的这件事儿一样,把自己经历中的那些细节、感受,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别管是开心的、难过的、激动的还是后悔的,只要是从心底里冒出来的真感情,都大胆地写。
比如说,写开心的事儿,那你就得把自己当时为啥开心,开心得像啥样,周围的环境是咋衬托你的开心的,都给细细描述一番。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解读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红色的记忆、深深的怀念”。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第十一课《灯光》:解放战争中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第十三课:《一夜的工作》: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因此,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烈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本组课文中出现新的文体:议论文——《为人民服务》,议论文的读法值得我们研究。
所以,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课文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及教学建议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
单元导语: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阅读要素)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习作要素)一、关于“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关于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江苏教育》2019年第33p19-21期刊发了朱建军的《读中写:像作家一样阅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自三年级上册始到六年级下册,每册教科书中均设置了一个很特别的“习作单元”,教科书究竟为何要设置这么一个独特的习作单元呢?这是对理想课程的一种追求。
习作单元的确希冀成为一个“像作家一样阅读”的理想课程。
本次习作单元从阅读到习作,都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即是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训练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这正是建立在情感化阅读教学基础之上的读写结合的情感作文教学。
正如朱建军老师所说:“这些习作单元称为“像作家一样阅读”课程,且其有着鲜明的理论、课程设置与取向的理想追求。
”习作单元的设置,有这样的课程特征:1.主题:创设一种学术化语境。
习作单元均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活动,而主题实际起到了一个聚焦话题、凝练活动的目的。
正因为围绕主题的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学术化的环境,阅读就转变为一种学习活动,一种研究,一种写作。
本单元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作者围绕该主题安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个阅读文本、“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几个表达真情的文本等学习活动,使得活动的展开有了依据。
可以说,主题成为学习之魂,也是单元学习的核心要素。
2.支架:学得足够,导得恰当。
语文教科书中的这 8 个呈螺旋式上升的习作单元,可能具有解决困扰写作教学问题的潜能,引导学生经历写作发展的几个阶段,即不怕写、能写、会写、写好,并最终养成一种写作习惯。
习作单元的主要任务——指向表达、为了表达、学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