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性状的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13
教学实践三花生主要经济性状考察与测产、收获实验目的:掌握花生田间测产和主要经济性状考查的一般方法。
实验用品:纸、笔、钢卷尺、编织袋、锨、镢、小锄等农具;实验内容:一.成熟及收获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成熟期不很明显,适宜收获期的标准较难确定。
1.植株长相:植株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叶色变黄,叶片运动消失,产量基本不再增长,这是花生收获期的极限。
2.荚果发育:荚果饱满,果壳内壁呈现褐色,即可收获;在肥水条件好、病害轻的地块,生育期较长或不易落叶的品种,花生叶片能长期保持绿色,植株衰老不明显,应主要根据荚果发育情况确定收获期。
一般而言,荚果饱果率超过80%是收获的适宜时期。
3.气温变化:气温下降到15℃以下(荚果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5℃),花生物质生产已基本停止,亦应及时收获。
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2 ℃,是收获的最晚界限。
山东省春播早中晚熟花生,一般分别在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
二.主要经济性状考察标准1.株高:自然姿态下从地面到植株最高点,室内从子叶节到植株最高点,单位:cm。
2.高茎高:自然姿态下从地面到主茎顶叶节,室内从子叶节到主茎顶叶节,单位:cm。
3.总分枝数:除主茎外,全株所有长于5cm的分枝数。
4.总结果枝数:全株所有结果枝的总和。
5.饱果数:单、双仁饱果总数。
饱果是指果壳外皮颜色加深(发青),果壳内壁呈褐色,各种仁均饱满的荚果。
6.秕果数:单、双仁秕果总数。
秕果是指果壳外皮黄色,果壳内壁呈白色,种仁不饱满的荚果,或前种仁为秕粒的荚果。
7.幼果数:幼果总数。
幼果是指仅子房膨大,但无经济价值的幼嫩荚果。
8.饱果率:饱果数占总果数(饱果数与秕果数)的百分数。
9.每株果数:每株有经济价值的果数,即饱果数与秕果数之和。
三.主要经济性状考察与测产(一)测定亩株数:每组选一个点(一般地块选3-5个点),测出行距(本次取70cm);测出1垅的实际长度,数出其花生总穴数与总株数,计算出平均穴距与平均每穴株数;亩株数=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穴距(m)]×平均每穴株数(二)主要经济性状考察:每组小心刨出10余株,按标准考察,并将结果填于下表中。
1998年第1期 Pean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花生科技我国龙生型花生的主要品质性状分析Ξ姜慧芳 段乃雄(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提要 我国龙生型花生的含油量变异非常丰富,变幅明显高于其它类型。
高含油量、蛋白质、亚油酸和氨基酸逊于其它类型的对应成分,但低油分资源和高油酸资源突出,制品耐贮性好。
关键词 龙生型花生;品质性状 龙生型花生是我国最早引入并栽培的花生类型,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至少有500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气候多样,龙生型花生在我国生态气候条件下长期栽培,形成了丰富的地方变异类型,使得我国成为龙生型花生的次生起源中心。
目前,我国已收集并保存了300余份龙生型花生资源,是世界上龙生型花生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龙生型花生是原始的栽培花生类型,具有许多突出的优良性状。
因此,龙生型花生在研究栽培花生的起源与进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在栽培种花生品种改良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龙生型花生比其它类型花生的食味好,口感良,品质优异。
在“七五”和“八五”国家攻关课题执行中,我所对中国目前所收集到的龙生型花生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一批优质龙生型花生资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龙生型花生地方品种302份。
1.2 试验方法含油量:残渣法,YG-2型乙醚抽提器。
蛋白质:凯氏定氮法,DD K-1型快速定氮仪。
脂肪酸:气相色谱法,3700型自动气相色谱仪。
氨基酸:G B-7649-87前处理,后用835-5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中和法)。
2 结果与分析2.1 含油量2.1.1 与其它类型花生含油量的比较我国龙生型花生种子含油量高于多粒型和普通型(表1),略低于珍珠豆型。
最高值和最低值明显低于疏枝亚种的多粒型和珍珠豆型的对应值。
在密枝亚种内,龙生型花生含油量的最高值高于普通型,但是最低值明显低于普通型。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7):25~33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7.004收稿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14200510021)ꎻ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1IRTSTHN023)ꎻ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ZD2020004)作者简介:李飞(1988 )ꎬ男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ꎮE-mail:594080115@163.com通信作者:张志勇(1973 )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抗逆生理研究ꎮE-mail:z_zy123@163.com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㊁光响应曲线及拟合模型比较李飞1ꎬ程相国2ꎬ宋以星2ꎬ张垒2ꎬ李增强2ꎬ李丽杰2ꎬ周彦忠1ꎬ张志勇2(1.漯河市农业科学院ꎬ河南漯河㊀462000ꎻ2.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ꎬ河南新乡㊀453003)㊀㊀摘要:温室条件下研究5个不同生长特性花生品种(豫花9326㊁豫花9327㊁漯花4087㊁漯花4016和新百花16)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和光响应曲线差异及不同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拟合效果ꎮ结果表明ꎬ豫花9326株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ꎻ漯花4087㊁漯花4016植株鲜重和豫花9326无显著差异ꎬ但显著高于其它品种ꎻ漯花4016植株干重最大ꎬ显著高于豫花9327和新百花16ꎮ漯河4016叶片叶绿素(Chl)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品种ꎬ但各品种间类黄酮化合物(Flav)指数和氮平衡指数(NBI)无显著差异ꎮ豫花9327苗期叶片Pn与WUE呈显著正相关ꎬ其它4个品种呈极显著正相关ꎻ5个品种苗期叶片Pn㊁WUE与C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ꎬTr与G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ꎻ新百花16叶片Pn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ꎮ4种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5个花生品种Pn-PAR曲线及特征参数的拟合比较得出ꎬ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偏差最小ꎬ相关系数均大于0.96ꎬ拟合效果最好ꎮ该模型拟合曲线相应特征参数中ꎬ漯花4087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高ꎻ漯花4016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低ꎬ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最高ꎻ豫花9326的表观量子效率(AQE)最高ꎮ综上ꎬ花生干物质积累不仅取决于高的净光合速率ꎬ还取决于低的暗呼吸速率ꎮ关键词:花生ꎻ光合参数ꎻ光响应曲线ꎻ光响应模型中图分类号:S565.20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7-0025-09ComparisonsofAgronomicTraitsꎬ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ꎬLightResponseCurveandFittingModelsofDifferentPeanutVarietiesatSeedlingStageLiFei1ꎬChengXiangguo2ꎬSongYixing2ꎬZhangLei2ꎬLiZengqiang2ꎬLiLijie2ꎬZhouYanzhong1ꎬZhangZhiyong2(1.Luoh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Luohe462000ꎬChinaꎻ2.Col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ꎬ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nxiang453003ꎬChina)Abstract㊀Fivepeanutvarieties(Yuhua9326ꎬYuhua9327ꎬLuohua4087ꎬLuohua4016andXin ̄baihua16)withdifferentgrowthcharacteristicswereusedasmaterialtostudythedifferencesofagronomictraitsꎬ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ꎬlightresponsecurvesatseedlingstageandthefittingeffectsofdifferentlightresponsecurvefittingmodel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lantheightofYuhua9326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TheplantfreshweightofLuohua4087ꎬLuohua4016andYuhua9326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ꎬbut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varieties.TheplantdryweightofLuohua4016wasthelargestꎬand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Yuhua9327andXinbaihua16.Chlorophyll(Chl)indexofLuohe4016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othercultivarsꎬbut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flavonoids(Flav)indexandnitrogenbalanceindex(NBI)amongthecultivars.ThecorrelationbetweenPnandWUEofYuhua9327atseedlingstagewassignificantlypositiveꎬwhilethatoftheotherfourvarietieswasextremelysignificantlypositive.AtseedlingstageꎬPnꎬWUEandCioffivevarietieswereex ̄tremelysignificantlynegativelycorrelatedꎬandTrandGswereextremely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ꎻPnandGshad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iononlyinXinbaihua16.ThefittingresultsofPn ̄PARcurvesandcharacteristicparametersofthefivepeanutvarietieswithfourlightresponsecurvefittingmodelsshowedthatthedeviationbetweenfittingvalueandmeasuredvalueofrectangularhyperbolacorrectionmodelwasthesmal ̄lestꎬand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wasgreaterthan0.96ꎬsoithadthebestfittingeffect.Inthatcorrespondcharacteristicparametersofthemodelfitcurveꎬthedarkrespirationrate(Rd)andlightcompensationpoint(LCP)ofLuohua4087werethehighest.Luohua4016hadthelowestRdandLCPꎬbutthehighestlightsatu ̄rationpoint(LSP)andthemaximumnetphotosyntheticrate(Amax).Theapparentquantumefficiency(AQE)ofYuhua9326wasthehighest.Inconclusionꎬdrymatteraccumulationofpeanutwasdeterminedbynotonlyhighnetphotosyntheticrateꎬbutalsolowdarkrespirationrate.Keywords㊀PeanutꎻPhotosyntheticparametersꎻLightresponsecurveꎻLightresponsemodel㊀㊀花生是我国重要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1ꎬ2]ꎬ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蛋白来源和食品工业原料[3]ꎬ在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4]ꎮ近年来ꎬ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ꎬ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ꎬ202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已超过470万hm2ꎬ年产量约1700万tꎬ约占全国油料作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一ꎬ花生产业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ꎮ因此ꎬ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不断扩大ꎬ对于花生如何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ꎮ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的基础ꎬ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6]ꎬ较高的光合利用效率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7]ꎮ作物光合利用效率强弱不仅反映植物生长差异ꎬ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8ꎬ9]ꎮ有研究表明ꎬ不同作物品种在同一地区的光合性能差异显著[10ꎬ11]ꎮ白雪卡[12]㊁黄跃宁[13]等对不同林木光合特性的研究发现ꎬ同一地区㊁不同品种对光响应的差异极显著ꎬ这种光合能力差异被认为是对环境适应性的一种表现ꎮ光响应曲线是反映植物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趋势线ꎬ是反映植物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ꎮ由光响应曲线模拟模型可得出植物表观量子效率㊁最大净光合速率㊁光补偿点㊁光饱和点㊁暗呼吸速率等多个基础光合特征参数[14]ꎬ而这些光合特征参数能直接或间接反映植物光合能力和呼吸消耗水平ꎮ目前ꎬ光响应曲线是植物光合能力研究中的热点ꎬ而在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时ꎬ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模型有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14]㊁直角双曲线模型[15]㊁非直角双曲线模型[16]和指数模型[17]ꎮ这几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和林果树的光合测定中ꎮ然而ꎬ目前关于花生苗期光合特性及光响应曲线参数的研究鲜有报道ꎮ因此ꎬ本试验对不同生长特性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ꎬ采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花生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ꎬ分析不同花生品种对光照的响应规律ꎬ以期为花生引种㊁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与种植供试材料选择5个花生品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豫花9326和豫花9327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漯花4087和漯花4016㊁河南科技学院培育的新百花16ꎮ于2021年11月在河南科技学院温室内培养栽培ꎬ条件为光照时间10hꎬ温度(30ʃ2)ħꎻ黑暗时间14hꎬ温度(25ʃ1)ħꎻ昼夜空气相对湿度(45ʃ3)%ꎮ采用播种盘种植ꎬ沙土与基质比约为4ʒ1ꎮ挑选6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饱满㊁大小均匀的花生种浸种8h后播种ꎮ每个品种播3盘ꎬ每盘15穴ꎬ每穴2粒ꎮ三叶期时每穴留1棵壮苗并对测定株进行挂牌标记ꎮ1.2㊀测定指标及方法1.2.1㊀叶绿素指数㊁类黄酮化合物指数和氮平衡指数测定㊀播种后32dꎬ使用Dualex便携式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挂牌标记的花生植株进行叶绿素(Chl)指数㊁类黄酮化合物(Flav)指数和氮平衡指数(NBI)测定ꎮ1.2.2㊀叶片光响应曲线测定和拟合㊀播种后35dꎬ使用便携式光合仪LI-6800(LI-CORꎬLincolnꎬUSA)标准叶室(2cmˑ3cm)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ꎮ参比室CO2浓度设定为375μmol/molꎬ内置光合有效辐射梯度设置为2000㊁1800㊁1600㊁1400㊁1200㊁1000㊁800㊁600㊁400㊁200㊁100㊁50㊁0μmol/(m2 s)ꎬ空气温度(30ʃ2)ħꎮ测定部位为花生主茎倒三复叶的前端叶片ꎮ光合仪自动记录叶片净光合速率(Pn)㊁蒸腾速率(Tr)㊁胞间CO2浓度(Ci)㊁气孔导度(Gs)等参数ꎮ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公式WUE=Pn/Tr计算ꎮ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㊁直角双曲线模型(RH)㊁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和指数模型(EM)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ꎬ对比分析相关参数ꎮ具体模型公式如下:(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表达式为:An(I)=α1-βI1+λII-Rdꎻ饱和光强(Isat):Isat=(β+λ)/β-1λꎻ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Amax=αβ+γ-βγæèçöø÷2-Rdꎻ(2)直角双曲线模型(RH)表达式为:An(I)=αIAmaxαI+Amax-Rdꎻ(3)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表达式为:㊀An(I)=αI+Amax-(αI+Amax)2-4θαIAmax2θ-Rdꎻ(4)指数模型(EM)表达式为:An(I)=Amax(1-e-αI/Amax)-Rdꎮ式中ꎬAn(I)为净光合速率ꎬI为光合有效辐射ꎮα是光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在I=0时的斜率ꎬ也称为初始量子效率ꎮβ和γ为系数ꎬRd为暗呼吸速率ꎮθ为曲线的曲率ꎬAmax为最大净光合速率ꎮ(5)表观量子效率(AQE):AQE=(P200-P0)/(200-0)ꎮ实测值:Amax取实测值的最大值ꎬ光饱和点(LSP)取Amax对应光强ꎬ光补偿点(LCP)为P0与P200连线与X轴交点对应光强ꎬRd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为0时的净光合速率值ꎮ1.2.3㊀株高㊁鲜重和干重㊀播种后38dꎬ选择挂牌标记的花生植株ꎬ测定其株高及鲜重ꎬ烘箱烘干后测量植株干重ꎮ1.3㊀数据处理与分析每个指标均为9次重复的平均值ʃ标准差ꎮ运用MicrosoftExcel2010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及作图ꎬ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方差㊁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及光响应曲线模型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比较由表1可知ꎬ不同品种的株高表现为豫花9326>漯花4016>豫花9327>漯花4087>新百花16ꎬ豫花9326株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ꎬ新百花16株高显著低于其它品种ꎮ不同品种的植株鲜重表现为漯花4087>漯花4016>豫花9326>新百花16>豫花9327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和豫花9326显著高于新百花16和豫花9327ꎮ不同品种间的植株干重变化与鲜重基本相同ꎬ其中ꎬ漯花4016明显高于其它品种ꎮ㊀㊀表1㊀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品种株高(cm)鲜重(g)干重(g)豫花932625.33ʃ1.93a11.63ʃ2.57a2.26ʃ0.45ab豫花932722.68ʃ0.75bc10.05ʃ2.65b2.00ʃ0.37b漯花408722.53ʃ1.28bc12.44ʃ1.22a2.21ʃ0.21ab漯花401623.60ʃ1.84b12.36ʃ1.26a2.39ʃ0.30a新百花1621.52ʃ1.11c10.36ʃ1.57b1.95ʃ0.24b㊀㊀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2.2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叶片Chl、Flav指数和NBI比较由表2可知ꎬ漯花4016叶片Chl指数最高ꎬ72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李飞ꎬ等: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㊁光响应曲线及拟合模型比较达22.88ꎬ显著高于其它4个品种ꎮ各品种间叶片Flav指数和NBI无显著差异ꎮ㊀㊀表2㊀不同花生品种叶片Chl㊁Flav指数和NBI比较品种Chl指数Flav指数NBI豫花932619.86ʃ0.89b0.46ʃ0.33a45.21ʃ3.96a豫花932719.55ʃ0.62b0.41ʃ0.33a52.07ʃ4.44a漯花408720.27ʃ0.54b0.46ʃ0.38a49.47ʃ4.31a漯花401622.88ʃ1.09a0.45ʃ0.33a53.92ʃ4.15a新百花1620.40ʃ0.49b0.43ʃ0.35a56.63ʃ4.91a2.3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叶片光响应曲线参数比较由图1可知ꎬ5个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㊁蒸腾速率(Tr)㊁气孔导度(Gs)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ꎬ出现光抑制现象ꎬ叶片胞间CO2浓度(Ci)随PAR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ꎬ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PAR增加整体呈不断升高趋势ꎮ当PARɤ200μmol/(m2 s)时ꎬ5个花生品种的叶片Pn无明显差异ꎬ当PARȡ400μmol/(m2 s)时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叶片Pn高于其它3个品种ꎮ漯花4016㊁漯花4087叶片Tr始终高于其它3个品种ꎮ新百花16叶片Ci在PAR=0时明显高于其它品种ꎬ其它水平下5个花生品种的叶片Ci差异不明显ꎮ当200μmol/(m2 s)ɤPARɤ1600μmol/(m2 s)时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叶片Gs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ꎮ当PARɤ50μmol/(m2 s)时ꎬ5个品种的WUE无明显差异ꎬ当PARȡ200μmol/(m2 s)时ꎬ豫花9326和豫花9327的叶片WUE高于其它3个品种ꎮ图1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叶片Pn㊁Tr㊁Ci㊁Gs㊁WUE比较2.4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叶片光合响应参数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知ꎬ豫花9327苗期叶片Pn与WUE呈显著正相关ꎬ其它4个品种叶片Pn与WUE呈极显著正相关ꎮ5个品种叶片Tr与G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ꎬ叶片Pn与C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ꎬCi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ꎮ豫花9326叶片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ꎬ漯花4016和新百花16叶片Pn8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ꎮ新百花16叶片Pn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ꎮ豫花9327和漯花4087叶片WUE与Gs呈显著负相关ꎮ㊀㊀表3㊀不同花生品种光合响应参数相关性分析品种光合指标PnCiTrWUEPn1Ci-0.707∗∗1豫花9326Tr0.570∗0.0911WUE0.714∗∗-0.959∗∗-0.1451Gs0.3970.3130.958∗∗-0.324Pn1Ci-0.764∗∗1豫花9327Tr0.3580.2541WUE0.620∗-0.961∗∗-0.4711Gs0.2670.3780.948∗∗-0.569∗Pn1Ci-0.754∗∗1漯花4087Tr-0.0820.694∗∗1WUE0.789∗∗-0.992∗∗-0.661∗1Gs-0.0780.697∗∗0.963∗∗-0.646∗Pn1Ci-0.854∗∗1漯花4016Tr0.882∗∗-0.531WUE0.886∗∗-0.981∗∗0.583∗1Gs0.4190.0320.702∗∗0.043Pn1Ci-0.816∗∗1新百花16Tr0.903∗∗-0.582∗1WUE0.749∗∗-0.984∗∗0.4841Gs0.742∗∗-0.320.891∗∗0.189㊀㊀注:∗表示0.05水平相关显著ꎬ∗∗表示0.01水平相关显著ꎮ2.5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由图2可知ꎬ5个花生品种光响应曲线的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效果与实测值曲线有明显差异: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在高PAR时能较好地模拟出叶片Pn下降趋势ꎬ且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ꎻ其它3种模型在400μmol/(m2 s)ɤPAR<1400μmol/(m2 s)时ꎬPn的拟合值比实测值低ꎬ当PARȡ1400μmol/(m2 s)ꎬPn的拟合值比实测值高ꎬ呈现出一条稳定的渐进线ꎬ不能准确模拟5个花生品种在光饱和后Pn的下降趋势ꎮ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各种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与实测值偏离均较小ꎬ拟合效果最好ꎮ2.6㊀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光合响应特征参数模型拟合值比较分析表观量子效率(AQE)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生产潜能和光能转换率的重要指标ꎮ由表4可知ꎬ5个花生品种中豫花9327叶片AQE实测值最高ꎬ新百花16最低ꎮ模型拟合时ꎬAQE的RH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最大ꎬNRH拟合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ꎬ为AQE最适拟合模型ꎮ5个花生品种叶片最大净光合效率(Amax)实测值比较ꎬ漯花4016叶片Amax最高ꎬ为17.021μmol/(m2 s)ꎬ漯花4087次之ꎬ新百花16最低ꎬ为8.750μmol/(m2 s)ꎮ模型拟合时ꎬAmax的NRH㊁EM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ꎬ而MRH拟合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ꎬ为Amax最适拟合模型ꎮ光饱和点(LSP)反映植物对强光的利用能力ꎬ数值越大ꎬ对强光的利用效率越高ꎮ5个花生品种LSP实测值比较ꎬ漯花4016最高ꎬ约为1400μmol/(m2 s)ꎬ新百花16次之ꎬ约为1000μmol/(m2 s)ꎬ漯花4087和豫花9326最低ꎬ均约为600μmol/(m2 s)ꎬ漯花4016对强光的利用效率最高ꎮ模型拟合时ꎬ仅MRH有LSP拟合值ꎬ且漯花4016和新百花16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ꎮ光补偿点(LCP)是反映植物弱光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ꎬLCP越低ꎬ弱光利用效率越高ꎮ由实测值看ꎬ漯花4087的LCP最高ꎬ为12.965μmol/(m2 s)ꎬ随后依次为新百花16和漯花4016ꎬ豫花9326的LCP最低ꎬ为9.027μmol/(m2 s)ꎬ表明豫花9326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最高ꎮ模型拟合时ꎬNRH和EM的LCP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ꎬ而RH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最小ꎬ为LCP最适拟合模型ꎮ暗呼吸速率(Rd)反映植物叶片活性及其对有机物质的消耗水平ꎮ由表4可知ꎬ5个花生品种叶片Rd实测值在0.5~1.5μmol/(m2 s)间ꎬ依次为漯花4087>豫花9327>豫花9326>新百花16>漯花4016ꎮ表明黑暗条件下漯花4087对有机物的消耗较多ꎬ而漯花4016消耗较少ꎮ模型拟合时ꎬRd的RH和NRH拟合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ꎬ而MRH偏离较小ꎬ为Rd最适拟合模型ꎮ92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李飞ꎬ等: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㊁光响应曲线及拟合模型比较图2㊀5个花生品种苗期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比较㊀㊀表4㊀5个花生品种光响应特征参数模拟拟合值与实测值比较光响应模型品种AQEAmax[(μmol/(m2 s)]LSP[μmol/(m2 s)]LCP[μmol/(m2 s)]Rd[μmol/(m2 s)]R2豫花9326ʈ0.045ʈ10.353ʈ600ʈ9.027ʈ0.996豫花9327ʈ0.052ʈ14.644ʈ800ʈ9.335ʈ1.012实测值漯花4087ʈ0.051ʈ16.829ʈ600ʈ12.965ʈ1.152漯花4016ʈ0.047ʈ17.021ʈ1400ʈ9.882ʈ0.871新百花16ʈ0.036ʈ8.750ʈ1000ʈ10.398ʈ0.949豫花93260.09310.399596.47413.5951.1870.995豫花93270.08414.851724.66913.5171.0860.998MRH漯花40870.08617.006833.14617.7051.4480.992漯花40160.06817.059953.77213.0340.8610.982新百花160.0758.286635.89314.3881.0080.967豫花93260.23910.000 7.7541.5640.446豫花93270.21014.323 9.3901.7360.542RH漯花40870.17818.296 13.9902.1950.787漯花40160.14119.093 14.7281.8710.869新百花160.21710.000 15.3862.5050.711豫花93260.0477.985 3.6650.1730.521豫花93270.05212.069 4.8720.2530.680NRH漯花40870.06016.445 28.1561.6990.899漯花40160.04815.733 9.6770.4610.928新百花160.0477.477 15.5110.7210.747豫花93260.0958.082 13.3451.1680.587豫花93270.09811.879 12.1271.1310.681EM漯花40870.09314.739 12.6341.1300.873漯花40160.08015.413 14.2381.0960.920新百花160.0746.82017.4171.1730.742㊀㊀注:表中 表示无模型拟合值ꎮ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R2为模型的决定系数ꎬ用于评价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精度ꎬR2越接近1ꎬ其拟合精度越高ꎮ由表4可知ꎬMRH对5个花生品种模拟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6ꎬ远高于RH㊁NRH㊁EM的R2ꎬ这表明MRH的拟合精度最高ꎬ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适用性更好ꎮ3㊀讨论叶绿素(Chl)是植物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ꎬ类黄酮化合物(Flav)是植物重要次生代谢产物ꎬ对逆境胁迫十分敏感[18]ꎮ氮平衡指数(NBI)是植物Chl和Flav的比值ꎬ反映植物受氮胁迫程度ꎮ无氮胁迫时ꎬ植物叶片Chl较多ꎬFlav较少ꎬNBI较高ꎻ发生氮胁迫时ꎬ植物叶片Chl减少ꎬFlav增多ꎬNBI较低ꎮ相比单一的叶绿素指标ꎬNBI能够更精确㊁更灵敏地反映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5个花生品种苗期叶片Flav指数㊁NBI差异不显著ꎬ表明5个品种苗期生育状况良好ꎬ这为利用光响应曲线反映品种本身光合特性差异奠定良好基础ꎮ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ꎬ光合能力大小不仅决定着作物产量㊁品质形成ꎬ更是判断作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ꎬ对于评价和选引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ꎮ本研究中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植株鲜重和干重均较高ꎬ表明相同光照条件下ꎬ其干物质积累较快ꎮ结合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分析ꎬ漯花4016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ꎬ而暗呼吸速率最低ꎬ这也为其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提供了条件ꎮ而漯花4087最大净光合速率仅次于漯花4016ꎬ但其暗呼吸速率在5个品种中最高ꎬ黑暗条件下的干物质消耗量最大ꎬ这导致其干物质积累少于漯花4016ꎮ由此可见ꎬ干物质积累并不是取决于某一光合参数的高低ꎬ而是由多个光合参数共同作用决定ꎮ因此ꎬ相同栽培条件下ꎬ干物质积累量可间接反映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大小ꎬ这可作为高光效品种选择的依据ꎮ作物光合效率大小反映其光合作用强弱ꎬ受叶片Ci㊁Gs㊁Tr㊁WUE等因素的共同影响ꎮTr反映作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能力ꎬ受环境和作物自身遗传特性影响[20]ꎮ有研究表明ꎬ当栽培措施一定时ꎬ作物光合作用强弱主要与品种有关ꎬ不同品种间光合特性存在差异ꎬ且品种的这种特性差异具有稳定的遗传性[21]ꎮ张贵合[22]㊁冯国郡[23]等通过对不同马铃薯㊁高粱品种的研究发现ꎬ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ꎬ差异最高可达2.6倍左右ꎮ因此ꎬ可通过比较不同作物品种光合参数筛选高光效品种材料[24]ꎮ本试验条件下ꎬ漯花4016和漯花4087叶片Tr均高于其它品种ꎻ当PARȡ400μmol/(m2 s)时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叶片Pn高于其它3个品种ꎻPARȡ50μmol/(m2 s)时ꎬ漯花4087㊁漯花4016叶片Gs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ꎻ当PARȡ200μmol/(m2 s)时ꎬ豫花9326㊁豫花9327叶片WUE高于其它3个品种ꎮ5个品种光合响应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ꎬ豫花9326叶片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ꎬ漯花4016和新百花16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ꎻ豫花9327叶片Pn与WUE呈显著正相关ꎬ其它4个品种呈极显著正相关ꎻ5个品种叶片Tr与G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ꎬ叶片Pn与C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ꎬCi与WUE均呈极显著负相关ꎮ这与水稻㊁玉米等作物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ꎬ26]ꎮ光响应特征参数直接反映植物的光化学效率[27ꎬ28]ꎬLSP和LCP是反映植物对强弱光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ꎬ也是区分喜阳作物和喜阴作物的重要参数之一ꎮLSP反映植物对强光照的利用能力ꎬLSP值越高ꎬ说明植物对强光照的利用能力越强ꎻLCP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点ꎬ其大小反映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性能ꎬLCP值越小ꎬ说明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越强ꎻAQE反映植物叶片光合生产潜能ꎬ是衡量植物光能转换率的重要指标[29]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漯花4016叶片LSP㊁Amax均高于其它品种ꎬRd小于其它品种ꎬ且LCP值较低ꎬ表明漯花4016光适应范围较广ꎬ对弱光和强光条件均有较好的适应能力ꎬ大的Amax和小的Rd促使其干物积累最多ꎮ漯花4087叶片Amax仅次于漯花4016ꎬ但其LCP和Rd均最大ꎬ黑暗条件下叶片干物质消耗最多ꎬ导致其干物质积累较少ꎮ综上ꎬ植株干物质积累不仅取决于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ꎬ还取决于小的暗呼吸速率ꎮ13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李飞ꎬ等: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㊁光响应曲线及拟合模型比较前人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时ꎬ选用频率较高的模型主要有NRH㊁RH和EMꎬ然而研究表明这3种模型均无极值ꎬ且无法直接求得光饱和点(LSP)ꎬ存在准确度不高等问题[30]ꎮ2007年叶子飘等[14]提出MRHꎬ在RH基础上加入β㊁γ等修正参数ꎬ提高了光合曲线拟合的准确度ꎬ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ꎮ本研究结果发现ꎬMRH与实测值拟合效果最好ꎬ且MRH拟合的光合响应特征参数与其它3种模型的参数相比ꎬLSP㊁Rd㊁Amax与实测值偏离最小ꎮ这也与刘瑞显等[3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ꎮ4㊀结论5个花生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光响应曲线存在明显差异ꎬ但氮平衡指数无显著差异ꎮ4种模型曲线及其拟合特征参数值与实测值相比ꎬMRH的拟合效果最好ꎬ其拟合的LSP㊁Rd㊁Amax与实测值偏离最小ꎬ决定系数R2>0.96ꎮ该模型拟合曲线相应特征参数中ꎬ漯花4087的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高ꎻ漯花4016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低ꎬ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最高ꎻ豫花9326的表观量子效率(AQE)最高ꎮ综合分析表明ꎬ本试验条件下ꎬMRH对不同品种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ꎻ光响应曲线不仅反映花生对强弱光的利用能力ꎬ也反映其干物质积累与光合速率及暗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ꎬ花生干物质积累不仅取决于高的净光合速率ꎬ还取决于低的暗呼吸速率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廖伯寿.我国花生生产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ꎬ2020ꎬ42(2):161-166.[2]㊀王传堂ꎬ王志伟ꎬ唐月异ꎬ等.27个高油酸花生品种机械收获适宜性及鲜食感官品质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1ꎬ53(3):22-28.[3]㊀周录英ꎬ李向东ꎬ汤笑ꎬ等.氮㊁磷㊁钾肥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㊁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08ꎬ28(6):2707-2714.[4]㊀王传堂ꎬ张建成ꎬ唐月异ꎬ等.中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ꎬ2018ꎬ50(6):171-176. [5]㊀沈云亭ꎬ索炎炎ꎬ张翔ꎬ等.河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及施肥改进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ꎬ2019ꎬ48(9):67-73.[6]㊀李倩ꎬ王明ꎬ王雯雯ꎬ等.华山新麦草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生态学报ꎬ2012ꎬ32(13):4278-4284. [7]㊀白岚方ꎬ张向前ꎬ王瑞ꎬ等.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J].作物杂志ꎬ2020(1):154-160. [8]㊀郭江ꎬ郭新宇ꎬ王纪华ꎬ等.不同株型玉米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ꎬ2005ꎬ25(8):1612-1617. [9]㊀FernandezMGSꎬStrandKꎬHamblinMTꎬetal.Genetica ̄nalysisandphenotypiccharacterizationofleafphotosyntheticcapacityinasorghum(Sorghumspp.)diversitypanel[J].Ge ̄neticResourcesandCropEvolutionꎬ2015ꎬ62(6):939-950. [10]李阳ꎬ魏继平ꎬ马红媛.不同种源羊草表型差异性[J].生态学报ꎬ2020ꎬ40(4):1175-1183.[11]OleksynJꎬModrzynskiJꎬTjoelkermMGꎬetal.GrowthandphysiologyofPiceaabiespopulationsfromelevationaltransects:commongardenevidenceforaltitudinalecotypesandcoldadap ̄tation[J].FunctionalEcologyꎬ1998ꎬ12(4):573-590. [12]白雪卡ꎬ刘超ꎬ纪若璇ꎬ等.种源地气候对蒙古莸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18ꎬ38(23):8425-8433. [13]黄跃宁ꎬ倪妍妍ꎬ刘建锋ꎬ等.南移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ꎬ2019ꎬ32(5):51-57.[14]叶子飘ꎬ于强.一个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ꎬ2007ꎬ38(6):771-775. [15]LewisJDꎬOlsyzkDꎬTingeyDT.Seasonalpatternsofphoto ̄syntheticlightresponseinDouglas ̄firseedlingssubjectedtoel ̄evatedatmosphericCO2andtemperature[J].TreePhysiologyꎬ1999ꎬ19(4/5):243-252.[16]PrioulJLꎬChartierP.Partitioningoftransferandcar ̄boxyla ̄tioncomponentsofintracellularresistancetophotosyntheticCO2fixation:acriticalanalysisofthemethodsused[J].An ̄nalsofBotanyꎬ1977ꎬ41(4):789-800.[17]ChenZYꎬPengZSꎬYangJꎬetal.Amathematicalmodelfordescribinglight ̄responsecurvesinNicotianatabacumL.[J].Photosyntheticaꎬ2011ꎬ49(3):467-471.[18]朱世琦ꎬ孙晓刚.外源脱落酸对铅胁迫下王族海棠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2ꎬ54(6):93-98. [19]李泽ꎬ谭晓风ꎬ袁军ꎬ等.4个油桐品种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3ꎬ29(25):12-15.[20]高战武ꎬ范春燕ꎬ鄢上钦ꎬ等.盐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与AM真菌对羊草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2ꎬ54(5):44-52.[21]MurchieEHꎬPintoMꎬHortonP.Agricultureandthenewchallengesforphotosynthesisresearch[J].NewPhytologistꎬ2009ꎬ181(3):532-552.[22]张贵合ꎬ郭华春.马铃薯不同品种(系)的光合特性比较与聚类分析[J].作物学报ꎬ2017ꎬ43(7):1067-1076.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23]冯国郡ꎬ章建新ꎬ李宏琪ꎬ等.甜高粱高光效种质的筛选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ꎬ2013ꎬ35(3):260-268.[24]杜维广ꎬ张桂茹ꎬ满为群ꎬ等.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J].大豆科学ꎬ2001ꎬ20(2):110-115.[25]刘怀年ꎬ李平ꎬ邓晓建.水稻种质资源单叶光合速率研究[J].作物学报ꎬ2006ꎬ32(8):1252-1255.[26]赵明ꎬ李少昆ꎬ王树安ꎬ等.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的聚类分析[J].作物学报ꎬ1999ꎬ25(6):733-741. [27]郭春芳ꎬ孙云ꎬ张木清.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光合作用 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08ꎬ16(6):1413-1418.[28]许建民ꎬ史和娣ꎬ史培华ꎬ等.不同光质条件下马铃薯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ꎬ2020ꎬ32(5):753-761.[29]王欢利ꎬ曹福亮ꎬ刘新亮.高温胁迫下不同叶色银杏嫁接苗光响应曲线的拟合[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5ꎬ39(2):14-20.[30]孙铭禹ꎬ王岩ꎬ范仁雪ꎬ等.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光合能力变化及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模型比较[J].大豆科学ꎬ2021ꎬ40(4):497-503.[31]刘瑞显ꎬ王晓婧ꎬ杨长琴ꎬ等.花生不同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比较[J].花生学报ꎬ2018ꎬ47(4):55-59.33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李飞ꎬ等:不同花生品种苗期农艺性状㊁光合特性㊁光响应曲线及拟合模型比较。
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花生的起源: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
1980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均可生长。
花生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花生的分布: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将花生产区划分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部内陆花生区。
◆花生的分类: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仅有据可查的就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
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
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
一、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1.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2.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3.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
二、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1.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2.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宜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
目前我国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三、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1.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率52%~54%,该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2.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在50~60克之间,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宜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3.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百仁重为30~75克,含油率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较弱,早熟性突出;4.龙生型花生:荚果多为3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皮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有褐色斑点,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油率48%,龙生型花生曾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花生。
花生、玉米不同间作方式对花生生理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姚远;刘兆新;刘妍;刘婷如;何美娟;李向东【摘要】为探究不同间作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提高花生、玉米间作综合单产的最优间作模式.设置了花生和玉米4∶1间作模式(覆膜:DJ1 FM;露地:DJ1)、花生和玉米4∶2间作模式(覆膜:DJ2FM;露地:DJ2)、花生和玉米5∶3间作模式(覆膜:DJ3FM;露地:DJ3)、花生单作处理(覆膜:DDHF;露地:DDH)和玉米单作处理(DDY)共9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而从结荚期开始花生、玉米间作的覆膜和露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各处理之间光合速率大小表现为DDHF> DDH> DJ1 FM> DJ1>DJ2 FM>DJ2>DJ3 FM>DJ3;花针期花生、玉米5∶3模式覆膜和露地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花生、玉米间作对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玉米所占比例成反比.花生、玉米5∶3间作模式覆膜和露地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在各个时期均低于其他各个处理,差异显著;各间作模式下花生都出现了产量显著下降的情况;花生、玉米4∶2间作模式的玉米产量较单作玉米下降了24.9%,下降不显著.按照当年山东省粮食收购价格计算花生和玉米的收益,花生、玉米4∶2间作模式的覆膜处理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间作处理.认为4∶2间作模式覆膜处理为花生、玉米的最佳间作模式.【期刊名称】《花生学报》【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花生;玉米;间作;生理性状;产量【作者】姚远;刘兆新;刘妍;刘婷如;何美娟;李向东【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201;S344.2花生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之一。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在海南北部的评价侯本军;白翠云;林力;王敏芬;肖云;马登超【摘要】针对海南省花生产量低、品种老化等问题,采用田间种植,室内测定等方法对200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份花生种质资源单株生产力6.3~35.2g,生育期82~117d,主茎高18.3~54.0cm,侧枝长20.4~81.0cm,总分枝数2.5~20.8个,结果枝数1.4~10.0个,主茎叶数13.8~34.0张,单株结果数5~54个.根据这8个性状的综合分析,筛选出35份较好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试种鉴定.【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7【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评价;海南【作者】侯本军;白翠云;林力;王敏芬;肖云;马登超【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272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202海南省干旱半干旱的土地面积占58%,以沙土、沙壤土为主,为发展花生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条件。
海南省一年四季(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均可种植花生,为花生生产提供了气候条件。
花生作为海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大,分布比较广,但是海南省花生生产存在产量低、品种老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引进200份花生种质资源对其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海南省种植的品种。
性状的解释B1 主茎高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 主茎高的分级标准
B2 分枝数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 分枝数的分级标准
B3 侧枝长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 侧枝长的分级标准
B4 株型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4 株型的分级标准
B5 分枝习性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5 分枝习性的分级标准
B6 茎粗细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6 茎粗细的分级标准
B7 茎部花青素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7茎部花青素的分级标准
B8 茎枝茸毛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8茎枝茸毛的分级标准
B9 叶形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9叶形的分级标准
B10 叶色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0叶色的分级标准
B11 叶大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1叶大小的分级标准
B12 开花习性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2开花习性的分级标准
B13 花冠颜色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3花冠颜色的分级标准
B14 花大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4花大小的分级标准
B15 始花期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5始花期的分级标准
B16 开花期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6开花期的分级标准
B17 成熟期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7成熟期的分级标准
B18 种子休眠性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8种子休眠性的分级标准
B19 落果性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19落果性的分级标准
B20 荚果大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表B20荚果大小的分级标准
B21 结果数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1结果数的分级标准
B22 荚果形状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2荚果形状的分级标准
B23 双仁果率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3 双仁果率的分级标准
B24 饱果率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4饱果率的分级标准
B25 百果重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5百果重的分级标准
B26 果嘴形状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6果嘴形状的分级标准
B27 百仁重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7百仁重的分级标准
B28 出仁率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8出仁率的分级标准
B29 子仁形状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29子仁形状的分级标准
B30 子仁大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0子仁大小的分级标准
B31 种子裂纹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1种子裂纹的分级标准
B32 种皮颜色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2种皮颜色的分级标准
B33 内种皮颜色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3内种皮颜色的分级标准
B34 抗叶斑病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4抗叶斑病的分级标准
B35 抗病毒病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5抗病毒病的分级标准
B36 抗锈病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表B36抗锈病的分级标准
B37 抗青枯病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7抗青枯病的分级标准
B38 抗旱性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8抗旱性的分级标准
B39 子仁油分含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39子仁油分含量的分级标准
B40 子仁粗蛋白含量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40子仁粗蛋白含量的分级标准
B41 子仁油酸/亚油酸值
1.栽培方法:与总体技术要求一致
2.观测时间:
3.观测部位:
4.观测方法:
5.观测量:
表B41子仁油酸/亚油酸值的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