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打印)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75页).doc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74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2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课题:科学之旅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鸟为什么不会触电死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4)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生练习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171.2mmB 、1.712dmC 、0.172kmD 、1712m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题:科学之旅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情景导入】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阅读课本P27至P29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师生共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动动手:运用身边的器材,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碰撞、振动……)来发出声音.如: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钢尺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或用手摸喉咙,感觉发声和不发声声带有什么不同)。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能观察到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这种微小振动?再次敲响音叉,用一个塑料小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用手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迫使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二、小组合作探究——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钟实验。
联系该实验现象,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019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声的产生与传播条件2.知道人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3.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学习难点:学会初步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新课导入: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请(1)欣赏声音视频。
(2)演奏水乐器这些优美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一、自主独学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在真空中不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和_______中传播。
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________振动----_____ _和其他组织---_________----大脑,引起听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产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二、合作、讨论、展示可供选器材:钢尺、音叉、纸张、大烧杯、水、木梳子、小纸屑、拨浪鼓、乒乓球、铁架台、发声器、米尺、塑料袋、手铃铛、真空罩、抽气机等,也可以自选,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具体做法。
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3.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4.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5.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拓展延伸------声音与社会生活下列声现象中,分别说明: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必需使用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________________D.潜水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如图,敲击音叉发声时,看到紧贴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练习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_______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耳的。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2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鸟为什么不会触电死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科学之旅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二、课堂导学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新人教版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飞行员顺手抓住从身后飞来的子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穿插学生的回答,调动气氛)导学一、机械运动1、自学课本第16- 17页前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3、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导学二、参照物(自学课本17页-18页)1、提出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实验探究: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小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使用、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 ... 课题:科学之旅 序号:01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 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 ,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 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 (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 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
...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172km 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nm B、2mm C、2cm D、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 ...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________cmABS,_________sBCt,/s_________mACv。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
... 课题:运动的描述 序号:03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